宁波金柑特点
编辑品质特性
宁波金柑形美色鲜、皮薄核少、汁多味浓、甜酸可口,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宁波金柑是少数以吃皮为主的水果,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白糖金柑饼、甘草金柑、果汁以及糖水罐头等,有止渴解酒、化痰镇咳、除臭润肺等疗效,在日本又称保健水果。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载,食用金桔“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传统中医认为,金桔有理气、补中、解郁、消食、散寒、化痰、醒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胸闷郁结、酒醉口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哮喘等症。
产地环境
编辑北仑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部,甬江口南岸,地处太平洋西岸,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东濒东海,三面环海,北临杭州湾,南临象山港,西接鄞州区。北仑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面临东海,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金柑属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果树,性喜温暖湿润、畏寒,要求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pH值适宜,土壤通气性好、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立地环境,北仑区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为宁波金柑提供了适宜的生产发展条件。
历史渊源
编辑金柑原产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就有1600多年,封建时代曾作为贡品,诗人墨客常以此为吟咏的题材。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有金柑。三国时,吴国人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载:“鸡橘子,大如指,永宁界(今浙江台州)中有之”。西晋,郭义恭《广志》等书中多有记述。唐宋时期,金柑已广为栽培。宁波金柑栽培历史较长。元代有“金柑出慈溪,饱霜者甘”的记载。明嘉靖年间,《浙江通志》称“宁波金豆橘形似豆,味甘香胜于大橘”。清代,陈扶摇撰《花镜》(1688年)载:“金柑,一名金橘,多产于江南太仓与浙之宁波”。光绪时人亦称“吾县所产金弹味最甘,曰牛奶味次之……”。宁波成为金柑的主产地,在明末清初时栽培兴盛,并运销至上海、杭州、苏州等地,至解放初尚有120多公顷,1961年达公顷。
生产情况
编辑北仑的金柑种植主要集中在春晓和柴桥一带,鼎盛时,种植面积曾达8000多亩,2016年减少到了一两千亩,亩产为5000—6000斤。
产品荣誉
编辑2006年10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宁波金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编辑地域保护范围
宁波金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宁波金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建议》(仑政[2005]9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浙江省北仑区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金弹系列优良品种。(二)土壤条件栽培土壤为砾质或砂质壤土,土层厚度≥80厘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2.0%,pH值5.0至6.5之间。(三)栽培技术
1.育苗:采用嫁接繁殖。以枳壳为砧木,金弹系列优良品种为接穗,应用嫁接方法培育合格苗木。2.建园:春季或秋季栽植,每公顷种植≤1900株。栽植后及时加强肥水管理和保护措施,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3.整形修剪:树形采用自然圆头形;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相结合,采用去弱留强、疏删为主、短截为辅的修剪方法,保持树冠内通风透光,树势强健,优质丰产。4.肥水管理:幼年树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成龄树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增施无机肥,全年有机肥施用量每公顷≥30吨,配合增施化学肥料,N、P2O5、K2O比例为5:3:4。梅雨季要及时开沟排水,夏季在树盘地面覆草保水,遇干旱及时灌水。5.树冠管理:平衡树冠,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疏除废枝,疏花疏果,保持枝、叶、果平衡,实现优质高效。6.采收:采收在11月中下旬,果面50%转黄时开始选黄留青、分期分批采收。(四)质量特色。保护对象为鲜果。果皮光滑,果形端正,风味脆香酸甜。其感官和理化指标见下表:
专用标志使用
宁波金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仑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6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