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新村街道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彭浦新村街道是位于上海静安区西北部的街道,街道东起岭南路,西到东茭泾河,南临场中路和走马塘,北接共康路和高压线走廊,北面、西面与宝山区接壤,因彭浦的母亲河——“彭越浦河”得名,辖区面积3.81平方公里,辖区共有33个居民区、67个小区,其中市级文明小区21个、区级文明小区24个(截至2024年3月25日)。截至2023年9月4日,实有人口14.3万人、户籍人口12.1万人。宋元年间,此地有“彭越浦...

彭浦新村街道是位于上海静安区西北部的街道,街道东起岭南路,西到东茭泾河,南临场中路和走塘,北接共康路和高压线走廊,北面、西面与宝山区接壤,因彭浦的母亲河——“彭越浦河”得名,辖区面积3.81平方公里,辖区共有33个居民区、67个小区,其中市级文明小区21个、区级文明小区24个(截至2024年3月25日)。截至2023年9月4日,实有人口14.3万人、户籍人口12.1万人。

历史沿革

编辑

名称由来

宋元年间,此地有“彭越浦河”,这条南起淞江(今苏州河),北至走马塘,全长7.4公里的河流,是当地的主干河流。传说,作为吴淞江支流的彭越浦,当时江潮汹涌,常对周边地区造成危害。元大德三年(1299年),为避水患,当地乡绅立汉功臣彭越为神,于彭越浦东岸建起了彭王庙。庙建成后,各类摊贩商贾酒肆依庙聚市,外乡人也陆续来此谋生居住,年久逐渐成为小镇,曰“彭浦镇”,这就是“彭浦”地名的由来。

清朝至民国

彭浦作为行政区域建制可追溯至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当时朝廷在此设彭浦厂,向灾民赈灾施粥。上海开埠后,租界向北拓展,彭浦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市面日益兴盛。宣统三年(1910年),彭浦由厂改乡,正式建制由此开始。民国13年(1924年)后,在今平顺路以东,建起了一座广肇山庄,成为祖籍广州、肇庆人士身后的安息之地。1928年,彭浦乡由宝山县划入上海特别市,改设彭浦区,成为与原闸北一样同属中国首批区级行政机构。此后,随着时代变迁,彭浦建制几经变化,先后设置有乡、公社、镇等行政机构,地域范围也几经调整。最大时乡土面积有32平方公里;隶属关系也几经变化。民国25年(1936年),这里新筑了场中路,成为连贯大厂至江湾的交通要道。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时,这里属于宝山县大厂区的部分区域。民国38年(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这里已经有32个自然村庄,近万人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新中国成立后

1958年,彭浦工业区在场中路以北、共和新路以东、平顺路以西、闻喜路两侧建起了56幢职工宿舍,建筑面积达16.9万平方米,迁入1200多户职工家庭,形成了最早的彭浦新村。1978年,居民住宅发展到397幢,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入住居民6000多户,人口增加到23000多人。1985年,市机电一局在岭南路临汾路一带建造住宅90多幢,分配给2300多户职工7000多人居住。1985年起,原闸北区住宅办在汾西路、阳曲路、保德路一带又建造起120多幢住宅,安置铁路新客站、苏家巷、公兴路17弄、怡兴里等地的动迁居民4500多户13000多人。1988年起,虹口区住宅办在汾西路、阳泉路、保德路一带建造住宅130多幢,安置虹口唐山里、香烟桥、四平路等地的动迁居民4700多户14000多人。至1993年底,彭浦新村已建成居民住宅25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生活设施较为完善齐全,商业网点相对集中,教育、卫生、文化和交通设施较为齐全的上海大型居民居住区。1993年以后,彭浦新村继续向东、西两侧和北面扩展,承担了安置上海中心城区动迁居民的重任。原闸北的不夜城、成都路高架(现在的南北高架路)、轻轨明珠线(现在的轨交3号线)等重点工程建设动迁的居民,连同市、区大量旧区改造地块的动迁居民,纷纷入住彭浦新村,形成了如今上海超大规模居民区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

从2005年开始,彭浦新村街道推动非成套旧住房改造项目。彭三小区以及正在重建的彭一小区(截至2023年9月4日)都是上海最早建设的一批工人新村,随着时间流逝,居住环境狭窄、厨卫合用、房屋破败等问题困扰着在这里居住的居民。静安区在彭三小区、彭一小区创新了旧住房改造模式,通过拆除重建,让居民原址住上厨卫独用、带电梯、带阳台的高层住房。

彭浦新村街道

改造前的彭三小区

2014年,街道领导推动了彭三四期项目建成电梯、地下车库及老年食堂等公建配套设施;2018年,在彭三五期项目中,推动实现了签约率100%、搬场率100%的上海旧房改造新纪录;2021年,彭一小区项目实现首周签约99%的生效目标、100%的高搬场退房率,刷新了上海市非成套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项目纪录。居住在彭三小区、彭一小区的近3500户居民受益。

彭浦新村街道

改造后的彭三小区

2019年5月,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正式启动。2020年10月7日,租赁房和产权房签约率均突破99%。截至2023年5月16日,彭浦新村街道先后完成三个小区的改造,累计改造房屋102幢,受益居民4907户。2023年12月16日,彭一住宅小区旧住房拆除重建工程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2100余户居民的“新居梦”进度条再次刷新。根据目前工期,预计2025年春节前后实现建设完工,居民群众可尽早住上电梯房。

自然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彭浦新村街道位于上海静安区西北部,东至岭南路,西到东茭泾河,南临场中路、走马塘,北接共康路和高压线走廊,北面、西面与宝山区接壤。

气候

彭浦新村街道位于上海静安区西北部,上海属北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一年中春秋较短,冬夏较长。自2023年1月1日到2024年4月15日,上海静安历史气温共出现:雨125天,晴104天,多云102天,阴60天,沙雾霾17天,雪3天。平均高温:20℃,平均低温:13℃;最高温度(2023/07/12):37℃, 最低温度(2023/12/22):-6℃。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彭浦新村街道的土地早先是上海北郊的一片田野。这里河流纵横,东西走向的有走马塘(原名乾溪)、北长滨。南北走向的有东高泾、俞泾浦。

经纬度

彭浦新村街道地处经度:121.45142728397,纬度:31.317700114886,

政治

编辑

领导班子

(截至2024年4月13日)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行政区划

编辑

彭浦新村街道其下行政区划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彭浦新村街道实有人口14.3万人、户籍人口12.1万人(截至2023年9月4日)。

民族/族群

彭浦新村街道辖区内长期生活着藏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等31个民族成份的少数民族同胞2100余名。其中,外来少数民族同胞约93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4%以上(截至2015年5月28日)。

经济

编辑

2006年,彭浦新村街道全年完成总税16749万元,同比增长119.5%;完成地方税收2702.76万元(不含房产税);引进企业85户,引进资金13565万元。社区经济结构发生可喜变化,50万元以上企业由原来4个增加到现在14个;100万元以上企业由原来2个增加到4个。财政收入结构由原来依靠税收和搭建出租收入为主变为现在依靠税收为主,为社区发展奠定扎实经济基础。

社会事业

编辑

彭浦新村街道设有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3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志愿者服务中心;设教育机构29所,养老院4所,医院2家,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个医疗站点,菜市场及疏导点5个,社区食堂5家(截至2024年3月25日)。

教育事业

彭浦新村街道辖区有中小学17所,幼儿园16所,常住儿童10929人。彭浦新村街道坚持开设重在培养孩子兴趣、开阔眼界的爱心暑托班,既解决了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还锻炼了他们在动手制作、思考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在学习上,安排符合低龄幼儿特点的学习、游戏内容;在生活上,关注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规范落实,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礼仪;在运动上,创设富有游戏情景的运动情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街道重视早期婴幼儿早教与养育支持,不断加强幼儿托育点建设,完善“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仅在生理上有了“成人感”,更在心理上特别关注“自我”的感受和自我的价值。为此,彭浦新村街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促进身心健康活动,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共同参与家园治理,激发社区活力。街道联合彭浦实验小学、共康中学、彭浦第四中学、彭浦初级中学、保德中学和彭浦第五幼儿园,以辖区内五个雷锋志愿服务亭为载体,共同打造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点。学生根据学校安排,每周轮流在雷锋志愿服务亭服务一小时,从小培养青少年为社会服务的公益理念。共康中学建于1998年,是一所民族寄宿制中学,每年都会接收200名左右的西藏学生,在上海进行为期3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为了让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在“第二故乡”上海健康成长,街道从建校之初,就开展了以“藏汉一家亲”为主题的“上海也有我的家”结对共建活动。25年来,“上海也有我的家”结对活动从少数居民“认亲结对”扩展到166名社区居民、33个居民区党总支、9个社区单位和民革静安区委参与其中;从单纯的生活关怀拓展到思想、道德、健康、爱好、学业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关心和培养;从初期20名藏族学生结对发展到3300名藏族学生全覆盖。(以上内容截至2023年6月1日)参考资料均来源于

环境整治

彭浦新村街道辖区内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店数量繁多,多数经营场所位于居民楼底层,每到夏季就会进入油烟扰民的投诉高峰。以2016年12月为分隔点,该街道临汾路的面貌焕然一新。彭浦新村街道食药安办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共关停无证无照餐饮店224户,整治覆盖率达100%。对位于长临路、平顺路的部分违法建筑,由城管部门依法实施拆除;通过拆除和封堵,224户无证无照经营户中的89户被彻底取缔。为了将无证无照餐饮整治给居民带来的影响和不便降至最低,彭浦街道引入24小时连锁超市、无油烟餐饮等对居民影响小的食品业态,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街道食药安办制定了禁止类和限制类经营行为负面清单,2017年年以来,已有106家商户获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其中大多改为了蒸煮类小吃店或奶茶店。彭浦第一炸是彭浦街道地区远近闻名的“网红小吃店”,过去由于经营场所原因无法取得合法主体资格。在2016年底的整治中被关停后,街道食药安办为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场地资源,并帮助其办理了相关证照,使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营业。截年2018年11月,街道67个小区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每月湿垃圾桶平均产生10164桶,绿色账户61632户,开卡率99.07%。街道爱卫办坚持开展每周四爱国卫生义务劳动日和每月15日的环境清洁日集中劳动,对67个小区的楼道、公共绿地、活动场所等地进行清扫;利用“健康生活方式周”“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完成小区内卫生死角的清洁打扫。2016年以来,共发动千余名志愿者参加了活动。2017年至2020年,街道对39个小区实施“美丽家园”升级建设,总修缮面积达211.2万平方米;2018年至2020年,实施了38个“美丽街区”项目;2020年至今,全面推进“美丽楼组”建设,至今已完成1033个“美丽楼组”建设。2014年,彭浦新村街道在“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公众满意度测评”的中心城区中排名是96位;2022年,街道已排入第25位,进入“优秀”档次,还获得了“上海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镇”称号。彭浦新村街道拓展公共空间,建成1.15万平方米的东茭泾绿地,被列入上海最美市民益智健身苑。2020年10月正式开放的彭浦四季公园占地超9万平方米,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居民区公园。

社区服务

彭浦新村街道着力“基础、对应、拓展”重点,做实社区服务体系。街道在组织措施、拓展渠道、清理公益性岗位、安置“双困”人员就业、青年培训和促进就业、职业培训帐户卡发放、创业带动就业、控制失业登记数、收缴外劳动力综合保险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就业和再就业。2006年,全年完成新增就业岗位1895个,是年计划111.4%;通过自主就业和街道推荐就业相结合实现就业有10050人,其中在外区就业占85%;职业培训帐户卡发放1620张,是年计划129%;月均参加外劳动力综合保险3373人,超目标数5%;安置双困人员445人,达到认定一个、安置一个、保障一个要求;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目标数以内。加强失业、医保、低保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和帮困工作。申领失保金和延长申领失保金31221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1288.24万元;发放各类帮困救助1093.75万元78535人次,大病重病医疗救助42.93万元258人次,爱心慈善超市发放实物共1300份,计4万元左右。2006年,社区卫生中心和市北医院为社区居民减免挂号费40万元;受理无保障高龄老人纳入社会保障1038人,办理学生卡10042张,社会保障卡1287张。改建并开放2210平方米10个星光老年活动室。新建彭浦第二老年公寓,新增养老床位120个。新建老年人日托照料服务中心。为1300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对1800名独居老人开展结对关爱活动,完成全年240个“安康通”指标登记。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街道被评为区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上海国际特奥邀请赛我街道为静安区特奥社区接待单位,10月12日至14日成功接待捷克共和国、文莱达噜萨兰国特奥代表团,接待工作得到区政府和市、区特奥执委会好评。完成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和通过市双拥模范街道验收。

医疗服务

设立12个卫生服务站

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1万居民建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在街道辖区内设立了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这些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向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为主的连续性、综合性、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其中,位于共和新路4407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国家非遗施氏伤科疗法传承中医特色工作站,保德路672号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康复示范为特色。

5.4万人签约家庭医生

自2011年上海试点家庭医生签约制以来,街道目前常住居民签约服务覆盖率为38%,已有5.4万人签约了家庭医生。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已经有59位全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队伍,服务覆盖街道辖区全部33个居委会。根据签约情况,一个居委会配备1至2位家庭医生(截至2023年4月10日)。

应对社区“老龄化”

彭浦新村街道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5.62万人,老龄化程度达46.3%,养老成为迫在眉睫的一号民生工程。彭浦新村街道领导深入挖掘社区资源,实现辖区为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全面满足社区老年人助餐、助医、助乐、助急、助行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截至2023年9月4日)。街道领导与上海市质量培训中心合作,建立并发布了《彭浦新村街道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90项标准涵盖了社区食堂服务、管理、安全等内容。街道率先启动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将适老化理念融入公共设施建设之中,增强社区老人对适老化项目的体验感和代入感,自2021年起开始打造静安区首家适老化改造体验站和公共楼道代步器体验点,已完成568户适老化改造(截至2023年9月4日)。这两年,街道将“老房加梯”作为实现老年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着力点之一,已累计开展加梯项目391台,开工236台、完工177台,累计开展9个小区371个楼栋的规模化评审工作。2023年,街道完成签约加装电梯75台、开工47台、完工15台,签约数在静安区排第一、完工数排第二。3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型平台,联动1个社区长者照护之家、4家养老机构、5家社区食堂、13个社区医疗点和38个居民区老年活动室,这是彭浦新村街道为老服务设施的密度(截至2023年9月4日)。街道曾在33个居民区下发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助餐服务”是老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街道分片区先后建起5个社区食堂,实现全覆盖。结合社区食堂的立项、建设到运营,街道“研磨”出一套《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从人员配置、原料采购、加工过程、产品质量、就餐环境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建立起更为精细化、规范化的指标体系,推动为老就餐服务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体系涵纳的90个标准中,除引用国标、行标外,自建标准46个,涵盖了社区食堂服务、管理、安全等各方面,以此守牢“前端的满意、后端的安全”。

人文文化

彭浦新村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位于中心彭浦新村58号,占地面积3319平方米,建筑面积4147平方米,广场面积900平方米,是一座集文化娱乐、社区教育、健身锻炼、科普宣传、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活动场所。中心拥有各类文体活动室,还建有社区图书馆、东方信息苑、民间工艺美术廊。为了方便残疾人活动,中心设有文化助残活动室。中心坚持每年举办社区合唱节、迎新年长跑、时装节、广场舞大赛、科普科技节、五彩戏曲节等大型活动,彭浦新村街道图书馆是创办多年的社区图书馆,除了图书,还有各类报刊、杂志80余种,每天开放10小时,设有图书、杂志外借,免费阅览报刊等服务,外借书籍实行全开架,借阅方便。为深化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街道建立集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展示、运用于一体的数字化养老体验馆。2023年4月8日,彭浦新村街道举行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城市美育日”活动,正式启动街道文化创新品牌“文化会客厅”。

社区教育

1988年3月,彭浦新村街道成立了由街道牵头的“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在硬件建设上,街道先后建立了亲子教育等十个基地;投资建造了青少年科技馆、科普广场、茶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五个4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扩建了儿童乐园、文化站,扩建后的面积分别达2000平方米和1300平方米;扩建了232平方米的图书馆,使藏书量达1.7万册。与此同时,还建造了老年休闲园、茶室、老年公寓;每个小区都设立了报刊阅览室、活动室、健身房和图书室,使街道内32个里弄图书馆的总面积达到620平方米,藏书达4万余册(截至2003年11月)。在软件建设上,街道组建了一支稳定在300人左右的教师志愿者队伍和200人左右的市民志愿者队伍,完善了教育志愿者队伍九项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了一支社区学校研究队伍(截至2003年11月)。针对辖区内老年人口达2.3万并有不断区域扩大的现状,街道开设了心血管健康保健、夏季保健、常见病的自我诊疗、书法、国画、歌咏及戏曲演唱等讲座,为老年人幸福的安度晚年提供科学服务(截至2003年11月)。再就业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彭浦新村街道内现有失业人员7000余人,社区学校先后开设了绒线编织、基本护理操作、英语900句等学习班,并为学有所成的学员牵线搭桥,实现再就业(截至2003年11月)。彭浦新新村街道经常居住的外来人员有两万人左右,街道有意识的通过开设家庭教育指导、科学生活指导等课程,吸引外来人员参加学习,并使外来人员逐步融入社区大家庭。仅近两年来,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学校共开展了就业指导、教育指导、文体艺术培训、时事新闻辅导、科学生活指导等几个大类的教育教学共办班4500余个,参加人员达19.3万人次(截至2003年11月)。

交通

编辑

地铁

彭浦新村站位于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共和新路与场中路交叉口,为上海地铁1号线的地铁车站。由于车站附近是大型居民区彭浦新村,因此该站是上海地铁系统中客流较大的车站之一,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车站或会采取限流措施以保证安全。彭浦新村站为高架车站,共有三层:第一层位于地面,设有4个出入口;二层是站厅,提供地铁售票、交通卡充值、安检进站等服务;三层是站台层,设有两个侧式站台。其中,站台上方是南北高架。

公交换乘

151、206、04、46、110、114、253、312、322、705、722、741、762、849、862、912、916、232、234、222路公交车。

文化

编辑

特产美食

彭浦第一炸,必吃:招牌鸡腿年糕、炸鸡中翅。红辣椒拉面馆,必吃:牛肉拉面、葱油拌面、牛肉刀削面等。莹楼馆,必吃:辣肉面、炸猪排、鳝丝面。沧浪亭的外卖,销售进口食品。以上资料来源

风景名胜

编辑

静安公园

这里曾是静安寺公墓,由上海的外侨经营使用长达70多年,被本地居民称为“外国坟山”。1843年上海开埠后,旅居这座城市的外侨人数不断增长。根据陈蕴茜和吴敏合著的论文《殖民主义影响下的上海公墓变迁》,上海公共租界1843年仅26人,但到1865年已增至2297人,1910年达13536人,法租界也多达1476人。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上海到欧洲的航程至少为期4个月,运送客死上海的侨民回国归葬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此,不少人选择安葬在上海。1846年,英国人在外滩附近建成上海第一座公墓——山东路公墓,随着租界不断扩大,旅沪外侨人数增加,西式公墓的数量也随之持续增加。当公共租界从外滩沿着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向西扩张后,管理租界市政的上海工部局于1896年在静安寺南侧购买了一块郊野空地,建造新的静安寺公墓,以满足对西式公墓不断增长的需求。1896年,工部局为修建静安寺公墓共投资白银56200两,购置了64亩土地。新公墓当时的选址偏西,远离租界中心,但是城市最终还是扩张到了此处。静安寺公墓占地面积39300平方米,内有苗圃和一座小教堂,园内设化骨炉及骨灰陈列室。葬礼大多在教堂里举行。根据上海市静安区志,工部局建造的新公墓有6214个墓穴,到1949年时已使用5353个,大都为外侨使用,很多墓穴的水泥盖竖立着大理石安琪儿。由于公墓靠近静安寺,称静安寺公墓,老百姓习惯称其为“静安寺外国坟山”。这里是许多上海近代史上外侨的安息地,如德国医生宝隆和英国地产大王雷士德。1899年,宝隆医生在南京西路东端长征医院现址开办了收治中国穷人的同济医院,后来又创办同济德文医学院,是今天上海和武汉两地的同济医院及同济大学的前身。而拥有南京路大量地皮的雷士德1926年去世后,留下遗嘱,在上海捐建三个医疗教育机构,包括南京西路附近的雷士德医学研究院。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静安寺“外国坟山”改造为静安公园,于1955年10月3日对公众开放。静安公园历经数次修缮改造,增加了450平方米的池塘,塘泥堆成小山,修整了道路,加建了茶室。1998年,还建造了一个2300平方米的“园中园”,在园中重现了“静安八景”,包括原在静安寺山门前的著名“涌泉”,那是南京西路英文名"Bubbling Well Road"的由来。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彭浦公园

彭浦公园位于场中路2150号,1984年12月建成开放,1994年扩建,现有面积2.88公顷。园内有六角亭、拱桥、水杉林、桂花丛等景点。2009年,公园进行整体改造,拆除原有破损花架,新建观龙亭、花廊、门卫室、竹林听涛亭等建筑,重建园路广场,改造水体驳岸,铺设管线,调整绿化,增设儿童游乐设施和便民设施。改造后的公园以观龙亭为中心,将中式园林水景与现代风格的景观大道融为一体,成为公园的主要特色。同时,将原有的“十二生肖”石雕进行修缮,散置于公园各处,作为游园线索,增加公园的趣味性,赋予公园一定的文化内涵。

彭浦四季公园

彭浦四季公园于2020年9月29日全园对外开放。该公园是彭浦新村地区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位于临汾路1568号。北近共康路,南至临汾路,南北长约1.1公里,东西宽约80米,规划占地面积9.32公顷,实有面积9.1公顷。公园内建设有广场步道、湖泊小岛、休憩亭廊、假山瀑布、萌宠乐园、服务中心和体育健身设施,还打造了四季景观的植物特色片区。

彭浦新村街道

彭浦四季公园

获得荣誉

编辑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108/

Like (944)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名称由来
  3. 清朝至民国
  4. 新中国成立后
  5. 二十一世纪
  6. 自然地理
  7. 位置境域
  8. 气候
  9. 地形地貌
  10. 水文水利
  11. 经纬度
  12. 政治
  13. 领导班子
  14. 行政区划
  15. 彭浦新村街道其下行政区划
  16. 人口
  17. 人口数量
  18. 民族/族群
  19. 经济
  20. 社会事业
  21. 教育事业
  22. 环境整治
  23. 社区服务
  24. 医疗服务
  25. 设立12个卫生服务站
  26. 5.4万人签约家庭医生
  27. 应对社区“老龄化”
  28. 人文文化
  29. 社区教育
  30. 交通
  31. 地铁
  32. 公交换乘
  33. 文化
  34. 特产美食
  35. 风景名胜
  36. 静安公园
  37. 彭浦公园
  38. 彭浦四季公园
  39. 获得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