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镇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白鹤镇,是中国上海市青浦区下辖镇,地处上海市与江苏省交界,位于青浦区北部,与昆山市花桥镇、嘉定安亭镇接壤。截至2021年,白鹤镇总面积5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961公顷。下辖21个村民委员会,实有人口96568人,来沪人口63460人。唐,设华亭县。白鹤镇[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设置青浦县。民国及1949年后一段时期,隶属江苏省管辖。1958年,划归上海市,建赵屯公社...

白鹤镇,是中国上海市青浦区下辖镇,地处上海市与江苏省交界,位于青浦区北部,与昆山市花桥镇嘉定安亭镇接壤。截至2021年,白鹤镇总面积5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961公顷。下辖21个村民委员会,实有人口96568人,来沪人口63460人。

历史沿革

编辑

唐,设华亭县

白鹤镇

白鹤镇[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设置青浦县。民国及1949年后一段时期,隶属江苏省管辖。1958年,划归上海市,建赵屯公社、白鹤公社。1984年,赵屯公社、白鹤公社改乡。1993年,赵屯乡、白鹤乡建镇。2001年6月29日,对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中涉及的青浦区白鹤镇部分区域,即西元村、赵村、龚闵村、陈岳村下水浜队、塘湾村杜家村队(共三村两队约5.4平方千米),实行整建制调整,划入嘉定区安亭镇范围。2004年10月27日,撤销白鹤镇、赵屯镇建制,设立新的白鹤镇,其行政区域范围在原白鹤镇、赵屯镇的行政区域范围,新的白鹤镇政府设在原白鹤镇政府所在地。2005年6月,因区划再作调整,将原镇内的东斜村、金米村、爱星村、东方村和太联村十个村民小组划入香花桥街道。2005年8月29日,《青浦区政府关于同意白鹤镇太联村更名为太平村的批复》(青府发[2005]81号)同意太联村保留村建制并更名为太平村。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5年,白鹤镇下辖21个村,3个居委会,政府驻外青松公路2723弄69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白鹤镇位于青浦境域西北部,东与华新镇重固镇毗邻,南与香花桥街道相接,西与昆山市石浦镇、花桥镇交界,北与嘉定区安亭镇接壤。镇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21°08′,北纬31°15′,全镇总面积57.63平方公里。

地形地势

白鹤镇地势平坦,处于长三角冲积平原、吴淞江边,沿江都是高地(历代开挖疏浚吴淞江时堆积而成的,且又靠近古冈身内侧),这样的地块占了全镇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气候条件

白鹤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2007年,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4.1℃。月平均气温以1月份4.9℃为最低,7月份29.8℃为最高。全年降水日数114天,降水量1049.1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593.5小时,无霜期226天。

人口民族

编辑

截至2012年,全镇共有15772户,户籍总人口49276人,其中男性24056人,女性25123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10436人。来沪流动人口34428人,其中常住来沪流动人口13506人。该镇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常住少数民族32户39人,外来流动少数民族1988人,涉及维吾尔族、壮族苗族、土家族等23个少数民族。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9221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白鹤镇常住人口为91130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亿元,该镇一、二、三产业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为4:54:42。2014年,白鹤镇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5.9亿元,比2013年增6.6%,占年计划的98.7%,其中实现区级收入4.0亿元,比2013年增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4元,比2013年增10.0%,占年计划100%。

第一产业

2014年,白鹤镇建设电灌站、喷灌站和排水站共13座;弘阳冷链基地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建成300吨粮食烘干基地;2014年年内新增林地1304亩;完成草莓、蔬菜专业农民及实用技术培训1185人次;拆除食用菌棚187亩。2014年,白鹤镇全镇实际种植草莓5176亩,亩均产值达23626元,举办“第五届白鹤草莓节”,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销售草莓约2800吨,销售产值6000万元,农家乐等餐饮产值650万元。

第二产业

白鹤镇的第二产业结构中,以汽车零部件、电子、服装、文体用品、机械制造等行业为主。2014年,该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9亿元,比2013年增加3.1%,占年计划的10.2.7%。此外,该镇工业园区规划104区块总面积3.72平方公里,规划外195区块0.49平方公里、198区块4.05平方公里,落户企业涉及行业主要有:冷轧精轧、机械制造、服装服饰、汽摩配件、五金加工等。

第三产业

2014年,白鹤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亿元,比2013年增14.1%,占年计划100.9%。

社会

编辑

教育

截至2015年,白鹤镇拥有公办幼儿园2所,分别是白鹤幼儿园和赵屯幼儿园;公办小学3所,分别是白鹤小学、赵屯小学以及赵屯中心小学;公办中学2所,分别是白鹤中学以及赵屯中学。

卫生

白鹤镇卫生院创建于1958年。起初是仅有10名个体中、西医合并的联合诊所,到60年代更名为乡卫生院,是一所综合性、非营利性一级甲等医院。2005年3月17日原赵屯卫生院和白鹤卫生院合并为白鹤镇卫生院,2006年2月21日明确第一冠名为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冠名为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卫生院。两中心实行统一管理。肩负着白鹤镇地区9万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

白鹤镇

继善桥

全中心共占地面积14715平方米、建筑面积7141平方米,核定床位50张,年门诊量约26万人次,现有在职职工148名,其中在编职工117名,专业技术人员占97%,按职称分,中级占44.3%。初级师31.8%,初级士15.1%,按类别来分,医生占49.5%,护士占27.2%,医技17.8%,非卫生类专技2.5%,普工0.8%,行政管理2.5%。辖区内设有23家村卫生室,有31名乡村医生。

社保

2014年,白鹤镇新增就业岗位1670个,完成青浦区下达指标的104.3%;职业技能培训306人,完成青浦区下达指标的102%;农民工培训200人,完成青浦区下达指标的100%;帮助成功创业31家,完成率103%。2014年,白鹤镇农保扩覆指标数达98.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保人数达14476人,全年共计发放各类救助541万元。

基建

新镇区功能分区新镇区功能分区为:由中央核心区与五个通过绿化水系分割的功能组团组成。改造现有水系与道路系统实施整合,绿化网络贯穿核心区并联系各个组团。各个居住组团中分设社区服务中心及住宅区配套等公建设施。在接近同三国道处布局大型郊外式商业中心。核心区与东大盈港之间布局江南传统风格商业居住区。

白鹤镇新镇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新镇区公共设施分为两个层次--镇区级和社区级。镇区级公共设施位于服务区域的中心位置,包括行政办公、郊外大型商业、特色风貌商业、沿街商业、文化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体育公园。社区级服务设施包括1所中学、2所小学、3所幼托、3处社区服务中心。镇区及公共设施以绿地水网公共空间串联,形成层次化、系统化的整体。

交通

编辑

白鹤新镇区内设三条南北向干路及两条东西向干路。三条南北向干路分流来自同三国道的交通。外青松公路与新太公路交叉口西侧规划为新镇区主要交通入口。道路尽可能与水系垂直交叉。白鹤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处于上海与江苏的交界,是青浦的北大门。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7公里,越镇而过的南北向道路有:同三国道、外青松公路和青赵公路,东西向有白华路、白石路;北靠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南临318国道,镇、村两级白色路面四通八达。水运有大盈江、油墩江和吴淞江。

获得荣誉

编辑

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荣誉称号。

文化

编辑

白鹤镇境内有青龙寺、青龙塔以及塘湾桥等名胜古迹,是中国草莓之乡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沪剧)传承基地。2011年经复审,白鹤镇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丝竹之乡

白鹤镇地区,很早就有丝竹班出现,20世纪初就有记载的是新江村“新记国乐社”。新江村地处白鹤镇的最北端,与江苏省昆山地区、上海市嘉定区交界。村民中很多年轻人学拉胡琴,学吹笛子作为工余娱乐活动。后由村民黄志良发起,于1944年正式成立新记国乐社,聘请了曾在赵屯梅桥丝竹班任教的尹效翔作辅导。当时学的是工尺乐谱(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同于现在的简谱1234567)。作辅导的人称为乐师,他必须对丝竹班中应具备的二胡、板胡、琵琶、秦琴、三弦、笛子、捧笙、扬琴、击板、碰铃等乐器,件件精通。不久,该国乐社每人能使用一两种乐器,还熟记多首曲谱,在附近众多丝竹班中脱颖而出,四乡八邻闻其名而竞相邀请为节日、喜庆助兴。新记国乐社先后接受江苏省昆山地区的千灯、蓬朗、花桥、陆家浜,苏州市的陈墓、周庄,上海市嘉定区的葛隆、安亭、黄渡,松江区的佘山等乡镇的邀请,前往为他们举办的节庆、婚嫁等活动演奏;更多的是为本地附近村民有喜庆活动时前往演奏。新记国乐社在群众的拥护下,名声越来越大,实力也渐趋雄厚,并为各种乐器配制彩头:笛子上配有珠龙,板胡、秦琴上配有穿珠凤凰、孑L雀,二胡配的是穿珠蝴蝶,琵琶配的是珠牌楼,三弦上挂的是珠聚宝盆,捧笙配上穿珠宝塔,击板配以珠狮子,碰铃配上穿珠小蝴蝶;各种彩头都飘着鲜艳夺目的彩色丝垂。丝竹班成员也穿戴一色的服装,形成一支既整齐又美观,并奏着悦耳动听曲调的喜庆乐队。

沪剧之镇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由上海滩簧、申曲发展而成。白鹤地区是上海市近郊,沪剧的流传早已普及,过去限于条件,只能在县城等剧院中观看演出,农村则以流动艺人的草台戏(以沪剧为主)为主,但很不正规。

白鹤镇

沪剧

新中国成立后,白鹤地区最早出现的是青龙乡农村业余剧团,筹建于1949年,是由旧青浦小学老师和商业职工共同筹建的。之后,白鹤镇又先后成立了多个沪剧团:西胜乡业余沪剧团(1950年)、陆项业余剧团(1951年)、启西业余剧团均(1951年)、新义业余剧团(1951年)、联合工会业余剧团(1952年)、黎明业余沪剧团(1956年)、白鹤供销社文艺小分队(1972年)、白鹤人民公社沪剧团(1978年)。白鹤镇各沪剧团曾演出的剧目有《佃农与地主》、《白毛女》、《童养媳》、《中朝一家》、《罗汉钱》、《和善人家》、《好媳妇》、《罗汉钱》、《一捆稻草》、《婚姻自主》、《长夜到天明》、《王兰英》、《闹帮手》、《张福宝卖余粮》、《红花绿叶》、《牛是农家宝》、《摘石榴》、《兄妹泪》、《英雄虎胆》、《芦荡火种》、《红灯记》、《刘老汉卖粮》、《王三卖豆》、《妇女代表》、《兄弟俩》、《罗汉钱》、《一捆稻草》、《书香人家》、《公孙求乞》、《九斤姑娘》、《迎春花开》、《送春联》、《小店新风》等。历史上有众多上海沪剧院演员来白鹤农业中学蹲点,体验生活和编写剧本,还多次指导白鹤镇各业余剧团、文艺小分队的排练和演出。1993年春季,上海沪剧院著名演员邵滨孙、韩玉敏、沈仁伟、陈瑜等应邀来白鹤镇作配合禁赌宣传演出大型传统剧目《陆雅臣卖娘子》,共演出了11场次,观众达1.1万多人次。1998年9月28日,白鹤镇接受上海沪剧院授予的"上海沪剧之镇"的称号,上海沪剧院院长顾邦俊等人莅临白鹤镇参加授牌仪式,到会庆祝的群众达1500多人。

代表人物

编辑

立春,青龙镇人氏,世代务农,为青浦县第45保89图图正。周立春从小喜爱舞拳弄棍,好结交四方游侠,为人急公好义,又粗通文墨,人称周先生、周大哥,在青龙镇上颇有威信。百姓中若有纠纷嫌隙,或遇到急难事故,都要找他调节周济。其女周秀英,生就一股巾帼豪气,武艺高超,英姿飒爽,棍棒拳术,无不精通,也为四乡邻里所敬佩。周立春的这支农民起义队伍后来和上海小刀会会合,在青浦、宝山、南汇、川沙、嘉定等与清兵进行了2年又8个月的斗争,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周立春周秀英父女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旅游

编辑

综述

白鹤镇在唐宋年间商家云集,海船直达、人口稠密、井市繁华,素有“小杭州”之称。白鹤也是青浦的发祥地,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白鹤镇青龙村是史上千年古镇“青龙镇”、上海第一大港口“青龙港”的所在地。千年古塔“青龙塔”、建筑宏伟的千年古刹“青龙寺”,使得青龙村成为旅游观光地。

白鹤镇

青龙寺

2010年末至2011年之春,上海文物考古到青龙村,挖掘青龙古镇地下文物,得到重大发现,揭开了青龙古镇的神秘面纱,挖掘得到墙基方砖、瓷器、碗碟等300多件地下文物。在此之前,在开挖窑河时,离地面5米处,也发现了古井。青龙古寺每年农历三月半便有“青龙庙会”,该寺主要景点有山门、钟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青龙古塔、继善桥、艾祁桥、塘湾桥、青龙桥等,镇寺之宝为水晶观音和68尊缅甸玉佛。

景点

古龙镇文物有越窑莲花碗、彩塑狮鸟壶、褐彩人物壶、韩瓶。韩瓶是青龙镇已被湮没的酒瓶山中发掘出来的南宋酒瓶,是无瓷釉的陶土瓶,由于犒赏韩世忠部队后遗留下来的空酒瓶,史学家称谓韩瓶。原酒瓶山附近的人家,均留有几个作储藏种子之用。青浦县博物馆也收藏部分予以保存。青龙塔青龙塔原名隆福塔,又名青龙雁塔,俗称青龙塔。塔建于唐长庆元年,距今已有1180年历史。塔本是七级八面,砖木结构,立于青龙寺旁。千年多来,风雨剥蚀,多处毁坏,历代屡加重修:宋康定、庆历年间修缮一次;元大德三年、元至大元年、元至正三年由青龙镇人任仁发及子任贤德、孙任士质三代相继出资修寺、修塔;明崇祯十七年,邑人朱明镜又筹资修塔,并铸铜质葫芦塔顶。清顺治五年住持禅师百愚,再加以刷新。之后,三百余年,无人顾问,腰檐无存,塔身也已倾斜,塔的底层已深埋在土中,塔内楼梯毁坏,铜葫芦顶也于1956年被强台风吹倒在地(现保存在青浦博物馆),成为一座无顶倾斜古塔,曾被电影制片厂选中,作为摄制电影《夜半歌声》的现场实景。1992年青浦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出资修缮,先投资四十多万元,聘请著名建筑纠偏专家曹时中教授,矫正已倾斜14的塔身。再整治了塔基四周的环境,砌围墙加以保护,由专人负责管理,该塔已于1960年立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镇

青龙古塔

青龙桥青龙桥位于青龙江与东大盈港接口处,白鹤镇河东。清代乾隆年间由里人徐葵(蒋浦人,官封浙江督粮道,即山东布政使徐恕之父)筹建。桥长19.2米,宽3.6米,是拱形单孔石桥。由于建造时精心设计,方位适宜,桥门正对江面,每当月明风清之夜(特别是中秋佳节),一轮明月映在桥孔河面的中央,似西子湖中的三潭印月,故有"青龙偃月"之称。1994年8月4日,青浦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桥略有损坏,青浦县文管会出资于2000年底重修。桥孔两面,镌有对联两副:一是:长挹九峰秀,远钟三泖[mǎo]灵;二是:白鹤闻声远,青龙流泽长。塘湾桥塘湾桥位于白鹤镇塘湾村,跨于艾祁江上。该桥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清代重修,为单孔石拱桥,长28米,拱跨9.1米,宽3.1米,矢高4.5米。拱圈为横联分节砌置,一色青石。据史载,该桥是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领袖周立春与其女周秀英清兵战斗之处,1986年11月列为青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艾祁桥艾祁桥又名大石桥,位于白鹤镇青龙村与华新镇交界,处艾祁自然村的艾祁江上。桥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为单孔半圆形石桥。桥长26.72米,宽3米,高5米,拱跨13.9米。据记载和当地乡民称:该桥孔上面一半,下面还有一半,合起来成圆形,后经桥梁工考证,初认是一座全圆形石拱桥,探索到河底半圆拱石基本吻合,河底褐色污泥属人工填土。两桥台下无座石,水面拱石各有对称莲花宝座图案,上刻大明洪武十二年字样,拱圈石分节并列砌法,从河床起向上共有十三节,以青石砌叠。根据实地观察,桥未经过大的修葺[qì],县志上也未见修理的记载。

白鹤镇

艾祁桥

继善桥继善桥又名观音桥、南小桥,位于白鹤江镇南街,跨于西霞浦上,清代重趸[dǔn],其造型结构与青龙桥相似,砖砌桥栏,为后人修时调换。桥目前仍是南街通行便桥,但不能通机动车辆。

特产

白鹤镇(原赵屯镇地区)有四大农业产业:一是培育草莓生产基地;二是培育出口蔬菜生产基地,种植亩球型生菜、西兰花等出口蔬菜产业;三是培育西甜瓜生产基地;四是培育玉米生产基地。赵屯镇拥有“赵屯草莓”、“小农夫玉米棒”、“大盈鸭”等品牌农业,被上海市农委评为“沪郊百宝”,并形成了规模的苗木种植林地。赵屯草莓上海郊区是中国栽培草莓最早的地区之一,80年代栽培面积较少,产量较低。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草莓生产有了较快发展。草莓栽培的主要集中在青浦赵屯和奉贤区。白鹤镇(原赵屯镇部分)自1983年引种草莓以来,已有20年多生产和科研历史。栽培方式由八十年代单一的露地栽培,发展成九十年代中后期小拱棚、中棚、钢管大棚等多种设施栽培方式,草莓鲜果供应期由20多天(4月下旬~5月上旬)延长至6个月(11月下旬~翌年5月下旬),草莓已成为白鹤镇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产品,种植规模、生产水平居国内乡镇之首。在上海郊区形成了明显区域化生产格局。

白鹤镇

赵屯草莓

小农夫玉米棒"小农夫"牌玉米棒选用优质糯玉米加工而成,具有补胃益肝、减肥健身,促进肠胃蠕动和增强咀嚼的功能,可以预防青少年假性近视和老年人肠道疾病等。大盈鸭大盈鸭以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无激素、无药物残留而著称,从选种孵化、养殖加工到烹制包装,共有122道品质控制环节,配以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欧洲共同体兽医官员和专家2次来工厂检查验收,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完全符合欧盟指令标准。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201/

(697)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4. 位置境域
  5. 地形地势
  6. 气候条件
  7. 人口民族
  8. 经济
  9. 综述
  10. 第一产业
  11. 第二产业
  12. 第三产业
  13. 社会
  14. 教育
  15. 卫生
  16. 社保
  17. 基建
  18. 交通
  19. 获得荣誉
  20. 文化
  21. 丝竹之乡
  22. 沪剧之镇
  23. 代表人物
  24. 旅游
  25. 综述
  26. 景点
  27. 特产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