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镇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堡镇隶属于上海市崇明区,位于崇明岛中部南沿,离县城23公里。东临渡港与向化镇相望,西南濒长江南航道,西北至小竖河涨涨港与竖新镇为邻,北与港沿镇接壤。镇中心位于北纬31°32′35″,东经121°37′55″。据康熙《崇明县志》记载,在“倭患”平息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为防御海寇的侵扰,崇明知县袁仲锡呈请朝庭,经同意在沈安状筑堡城一座(后在全县境内又相继增筑九座堡城)。沈安状堡城当时是土...

堡镇隶属于上海市崇明区,位于崇明岛中部南沿,离县城23公里。东临渡港与向化镇相望,西南濒长江南航道,西北至小竖河涨涨港与竖新镇为邻,北与港沿镇接壤。镇中心位于北纬31°32′35″,东经121°37′55″。

历史沿革

编辑

康熙《崇明县志》记载,在“倭患”平息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为防御海寇的侵扰,崇明知县袁仲锡呈请朝庭,经同意在沈安状筑堡城一座(后在全县境内又相继增筑九座堡城)。沈安状堡城当时是土砖结合的城堡,曾设置五座城门,方圆三里八分,仅次于方圆四里八分的崇明长沙县城。明末,因居民日增、商贸频繁,便形成集镇,称作堡城镇。明末清初,堡镇曾是海寇顾荣、南明抗清志士张名振等与官府军队争夺的要地。清初,堡镇曾设置水师汛地。乾隆四年,官府在堡镇曾设置盐大使署、盐廒[áo]。

堡镇清末民初,堡镇镇区分南、北两部分。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堡镇。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成立五滧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堡镇改为区。1949年6月,复为镇,分设南、北堡镇。1950年4月,恢复为堡镇,为县属镇。1953年,设堡镇区。1955年2月,成立堡镇镇。1958年,成立堡镇人民公社、五滧[xiào]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堡镇人民公社和五滧人民公社,成立堡镇乡、五滧乡。1993年6月,撤销堡镇镇、堡镇乡,成立新的堡镇镇。2000年12月,撤销堡镇镇、五滧乡,建立堡镇。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堡镇位于崇明岛中东部南沿,南濒长江南泓道,北接港沿镇、东与向化镇相邻,西同竖新镇接壤,距县城27公里,上海长江隧桥陈家镇入口处20公里。全镇总面积63.48平方公里,镇区面积5.84平方公里,镇域东西最大距离11.8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10千米。

气候条件

堡镇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湿热,盛行东南风,冬季干冷,盛行偏北风,属典型的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暴雨、梅雨,干旱等是常见的灾害性气候。

地形地貌

堡镇地势平坦,境内土质以夹沙泥土属为主,地面标高在4米以上。

水文条件

内河道纵横,东有渡港河,西有小竖河、张涨港,中间有四滧河、小漾河、堡镇港河,自南而北纵贯全境,同时建有堡镇港和四滧港南水闸各一座;南横引渡由东向西横穿境内中部,其间沟河密布,构成网格化水系水道。境内南沿构筑长江第一线“85”大堤,长15.95千米。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截至2010年,堡镇境内有县级河道6条,镇级河道42条计87.8公里,村级河道1075条(其中引水河48条)计481.2公里。还有堡镇港、四滧港南水闸各一座。

堡镇土地资源截至2010年,堡镇有耕地面积3124公顷(46860亩),林地面积663公顷(9945亩)。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3年,堡镇下辖18个行政村、395个村民小组;9个社区、351个居民小组。镇政府驻崇明区堡镇正大街122号。

人口民族

编辑

人口

2012年,全镇总户数27499户,常住总人口67509人,户籍人口597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882人;农业人口29853人,外来人口7774人。全镇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9.2‰,自然增长率为-4‰。性别构成:2012年,堡镇总人口中,男性33266人,占49.3%;女性34243人,占50.7%。年龄构成:2012年,全镇户籍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3798人,占总人口的6.4%;15-60岁的人口为38677人,占总人口的64.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260人,占总人口的28.9%。文化程度: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镇户籍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50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085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79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771人。

民族

堡镇由汉族、回族苗族、布依族、满族、哈尼族、纳西族、京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十个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体。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0年,全镇实现增加值7.28亿元,比2009年增8%;农业总产值2.44亿元,工业总产值5.1亿元,比2009年增长12.8%;第三产业营销收入3.7亿元,比2009年增长8%;招商引资实现税收1.2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9910.03万元,比2009年均略有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719.7元,较2009年增加10%。截至2010年,堡镇共有注册企业599家,注册资金5.55亿元;2010年,新增注册企业59户,注册资金6109万元,实现税收入库1.23亿元,引进实体企业6家。

第一产业

2010年堡镇农业总产值2.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719.7元。农村现有耕地面积53728万亩,粮经比例为6:4。粮食生产主要以寒优湘睛为主,种植面积为24177亩。经济作物主要有经济果林2500亩、茭白2500亩、花菜2500亩、大棚果蔬500亩。截至2011年2月,成蟹养殖956亩,口蟹1215亩,混养5360亩。全镇注册类合作社44家,其中3家被评为市级合作社。2012年,堡镇实现农业增加值3.65亿元,比2011年增长8.63%。种植业产值14510万元,增长17.6%;林业产值506万元,增长44.6%;畜牧业产值6154万元,增长16.8%;渔业产值14273万元,下降4.5%;农林牧渔服务业1063万元,增长65.1%。2012年,全镇个体养殖户增加至77户。至2012年末,堡镇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场1家。全镇拥有注册类合作社95家。

第二产业

截至2010年,堡镇企业有120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企业用工总数约3500人。工业门类主要是特种橡胶业、服装加工、家电产品、机械加工建筑材料等。

第三产业

截至2010年,镇区有规模超市门店8家、农贸市场5个、银行6家,保险公司1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家,零售商业网点366个,个体工商户1456个,邮政、电信、移动等网点齐全,形成了堡镇南中北路长达10里的商业一条街。

交通运输

编辑

堡镇交通便利,镇区内的堡镇南、中、北路贯通镇区南北,堡向公路、大通路贯通东西,还有东西向的新港路、向阳路、工农路,南北向的石岛路、堡港路等16条县管市政道路和24条镇管街坊道路,形成集镇区域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水路方面,每天从6:40至16:20,共有8个班次小高速轮在堡镇码头和宝杨码头间往返,班次间隔约1小时,总航行时间约45分钟。公交方面,已开通了申崇三线(区间)(路线:堡镇汽车站-共和新路汶水路枢纽;首末班车时间:5:55-21:00;发车间隔:20-30分钟)和申崇六线B线(堡镇汽车站-轨交6号线巨峰路站;首末班车时间:6:00-19:00;发车间隔:20-30分钟),使堡镇及崇明中东部地区百姓可以通过便利的公交出行上海市区。区内交通:堡镇汽车站座落于堡镇码头北侧,目前运行有10多条线路始发堡镇汽车站开往县城及县东部地区,1条全长5公里的环镇线路途经镇区多个居民区、学校、医院、菜场。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

截至2013年,堡镇有高级中学2所(民本中学、堡镇中学)、初级中学3所(正大中学、登瀛中学、民一中学(私立))、小学4所(堡镇小学、堡镇第二小学、北堡小学、登瀛小学)、幼儿园5所(堡镇幼儿园、向阳幼儿园、北堡幼儿园、登瀛幼儿园、虹宝幼儿园)、成人学校1所、少年之家1所。全镇目前共有教师数1021人,学生数8249人。

堡镇

图片

卫生

截至2013年,堡镇有二级综合性医院、一级卫生服务中心各1所,村卫生室16个。

堡镇

图片

崇明区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有职工583人,其中卫技人员480人,具有高级职称技术资格19人,中级职称97人;医院拥有10名学科带头人,30名青年技术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总部设在堡镇达山路377号,东临石岛路,北向达山路,中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106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以上医技人员28人。下设标准卫生室16家,其中有中心卫生室11个、标准卫生室5个,乡村医生42名。

文化

截至2010年,堡镇有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体育中心和在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场所,另外有健身苑点36个,健身团队23支。2010年,镇业余文艺健身队下基层演出278场次,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文化文艺比赛,获得了“世博金玉兰最高奖”等十余项奖项。

堡镇

基础设施

2007年3月起,已经全面完成了18个村的有关专项建设,完成了三格化粪池与室内厕所10805户,取缔小粪坑16899户,农村厕所无害化处理率达88%,拆除五棚11492平方米,拆除辅房1586平方米,方圆涵改造1091道,其中方涵413道,圆涵678道。整治宅河527条段计221公里。06-08年万河整治中共完成镇级横河43条段,81.98公里;引水河49条段,23.85公里;村级河403条段,169.4公里。创建五星级文明户1189户。

社会保障

就业2012年,全镇新增就业535人,跨区就业370人,完成率137%,自主创业25家,完成率131%。全年县镇财政投入就业扶持资金800万元,其中,镇财政投入148万元。

堡镇养老截至2012年,堡镇公办养老院1家,共有床位数264张,收养老人203名;有居家养老服务社1家,受助老人965名。

历史人文

堡镇历史悠久,古物遗迹众多。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云林寺,相传乾隆皇帝的伯父曾来寺游玩过,并亲笔书写“福宇”匾额一块,悬挂在祖师佛像的边梁上;五滧村的1株银杏树,约植于1574年(明万历二年),树龄430余年,此为本岛已发现的年代最久的古树;此外,本地还有清代陈平策妻高氏的石牌坊、近代地方名人王清穆的“农隐外庐”、杜少如的近代欧式建筑故居等。

旅游

编辑

观音庵位于堡镇南路83号,于2002年开始扩建,占地七亩,重建用地面积1800平方米,主要是利用天妃宫原建筑格局并对旧建筑加固改造,投资四百万元,由崇明区佛协与观音庵自筹资金。2004年观音庵新建工作启动,建主殿三身殿一幢三层,高度21.8米,建筑面积1203平方米;僧尼寮[liáo]一幢三层,高度16.2米,建筑面积1885平方米;山门一幢一层,高度12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3248平方米。

堡镇

图片

获得荣誉

编辑

2020年05月13日,上海市精神文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对其进行了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表彰。2020年8月,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553/

(422)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地理环境
  3. 位置境域
  4. 气候条件
  5. 地形地貌
  6. 水文条件
  7. 自然资源
  8. 行政区划
  9. 人口民族
  10. 人口
  11. 民族
  12. 经济
  13. 综述
  14. 第一产业
  15. 第二产业
  16. 第三产业
  17. 交通运输
  18. 社会事业
  19. 教育
  20. 卫生
  21. 文化
  22. 基础设施
  23. 社会保障
  24. 历史人文
  25. 旅游
  26. 获得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