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熊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棕熊(学名:Ursusarctos)是现存仅次于北极熊的第二大熊,雌性体长155~212厘米,体重65~300千克;雄性体长160~250厘米,体重98~611千克,最大可达750千克。毛色多变,通常为棕色或灰色。头大,吻长,身体强壮,而尾巴短。1758年,“现代分类学之父”林奈(CarlvonLinné)将棕熊的拉丁学名命名为“Ursusarctos”,意思是“北方的熊”。棕熊为熊属(Ursus...

棕熊(学名:Ursus arctos)是现存仅次于北极熊的第二大熊,雌性体长155~212厘米,体重65~300千克雄性体长160~250厘米,体重98~611千克,最大可达750千克。毛色多变,通常为棕色或灰色。头大,吻长,身体强壮,而尾巴短。

分类和演化

编辑

分类

1758年,“现代分类学之父”林奈(Carl von Linné)将棕熊的拉丁学名命名为“Ursus arctos”,意思是“北方的熊”。棕熊为熊属(Ursus)模式种,亦为熊科(Ursidae)模式种。学者曾根据体型和毛色将棕熊分为150多个亚种,但后来发现这种划分亚种的方式是不可靠的,于是大量亚种被取消。截至2005年,根据形态学差异,学者共确认了17个亚种,其中旧大陆上有9个亚种:

  • 欧亚棕熊(U. a. arctos):欧亚大陆北部。

棕熊

欧亚棕熊

  • 阿特拉斯棕熊(U. a. crowtheri):北非,已灭绝。
  • 叙利亚棕熊(U. a. syriacus):中东
  • 天山棕熊或喜拉雅棕熊(U. a. isabellinus):天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西部。
  • 藏马熊(U. a. pruinosus):青藏高原
  • 西伯利亚棕熊(U. a. collaris):中西伯利亚南部,从叶尼塞河上游到贝加尔湖地区。
  • 勘察加棕熊(U. a. piscator):俄罗斯勘察加半岛、卡尔金岛和北千山群岛。
  • 乌苏里棕熊(U. a. beringianus):黑龙江流域、尚塔尔群岛和库页岛。
  • 北海道棕熊(U. a. ferox):日本北海道、泽捉岛和国后岛。

北美棕熊有8个亚种:

  • 阿拉斯加灰熊(U. a. alascensis):美国阿拉斯加大陆。
  • 半岛棕熊(U. a. gyas):美国阿拉斯加半岛。
  • 科迪亚克棕熊(U. a. middendorffi):科迪亚克群岛。
  • 达氏棕熊(U. a. dalli):美国阿拉斯加东南,从亚库塔特湾到冰川湾。
  • 锡特卡棕熊(U. a. sitkensis):美国阿拉斯加东南,亚历山大群岛的锡特卡岛、金钟岛和巴拉诺夫岛,以及毗邻的大陆地区。
  • 斯蒂金棕熊(U. a. stikeenensis):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部沿海地区。
  • 加利福利亚金熊(U. a. californicus):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已灭绝。
  • 大陆灰熊(U. a. horribilis):加拿大南部、美国本土和墨西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对世界各地棕熊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测序,将棕熊分为8个大支系:

  • 支系1:欧亚西部和南部,地中海东岸(从黎巴嫩西奈半岛),北非。
  • 支系2a:亚历山大群岛的锡特卡岛、金钟岛和巴拉诺夫岛(支系2b即北极熊)。
  • 支系3a:欧亚大陆北部,西起喀尔巴阡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东至阿拉斯加,包括高加索地区、土耳其、叙利亚和日本中北部。
  • 支系3b:美国阿拉斯加东部、加拿大北部和日本东部。
  • 支系4:美国本土、加拿大西南和日本西南部。
  • 支系5:青藏高原。
  • 支系6:天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西部。
  • 支系7:伊朗
  • 支系8:北非。

线粒体支系和形态学亚种差异很大,按照线粒体研究,传统的亚种多数是不能成立的。但由于线粒体DNA只取决于母系血统,而无法反映父系血统,单纯根据线粒体支系不能准确地对棕熊进行亚种分类,未来需要对世界各地的棕熊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才能彻底厘清棕熊的亚种分类问题。

演化和系统发育

熊属分为两个演化支,亚洲黑熊、马来熊和懒熊为一支,美洲黑熊、棕熊、北极熊和已灭绝的洞熊为另一支。棕熊和洞熊的共同祖先是埃楚斯堪熊(Ursus etruscus),早更新世(约200万年前)生活在欧亚大陆。大约120~140万年前,棕熊从亚洲的埃楚斯堪熊演化而来。大约60~90万年前,古代棕熊又分化为两支,一支演化为现代棕熊,一支演化为北极熊。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棕熊化石来自中国北京周口店,年代为距今50万年前。棕熊直到距今25万年前才进入欧亚,最近10万年才进入北美。

形态特征

编辑

棕熊头大,脸圆,吻长,鼻子突出,眼睛小,耳小而圆。身体粗壮,肩峰高度发达,而尾短,仅8~17厘米。爪子很长,北美棕熊比欧亚棕熊爪子更长。毛色多变,通常为棕色或灰色,但可以浅至金黄色,亦可以深至近黑色。身上没有斑纹,但有些个体颈部有白色领斑。

棕熊

欧洲的棕熊

棕熊

棕熊的头部

棕熊体型很大,是仅次于北极熊的第二大熊。雌性体长155~212厘米,体重65~300千克;雄性体长160~250厘米,体重98~611千克,最大可达750千克。肩高一般在70~130厘米之间。

棕熊

棕熊体型很大

棕熊

棕熊体型

棕熊体重随季节变化显著,通常在冬眠前夕最重,而夏季最轻。雌性体重年度变化比雄性更大,而北方棕熊体重年度变化比南方棕熊更大。南欧棕熊雌性春季体重115千克(取壮年个体均值,下同),秋季141千克;雄性春季和秋季体重都在240~250千克之间。而北欧棕熊春季体重96千克,秋季158千克;雄性春季201千克,秋季273千克。棕熊在不同地区体型差异很大,其中以白令海两岸的阿拉斯加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科迪亚克岛和阿拉斯加半岛完全长成的雄性棕熊平均重400~500千克(范围代表体重年度变化,下同),雌性重200~250千克。北美、欧洲、北亚和青藏高原的棕熊居中,雄性一般200~250千克,雌性110~150千克。中亚、中东的棕熊最小,雄性仅重约130千克,雌性70千克。

分布栖息

编辑

地理分布

历史上,棕熊广泛分布于欧洲、北亚、中国东北和西部、中亚、中东、北非以及北美洲西部。但早在19世纪中叶,棕熊就已经在北非灭绝。进入20世纪,棕熊在欧洲、北美以及中东的分布范围也急剧缩小。目前,棕熊在45个国家有分布。其中,在俄罗斯、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棕熊仍有着大片连续分布区;而在欧洲、亚洲南部、北美洲南部,它的分布区不仅面积狭小,而且严重破碎化。

栖息地

棕熊可以适应多种栖息地,包括温带和亚寒带地区的各种森林,温带草原和灌木丛。其分布的北限在科拉半岛,在那里它一直分布到北冰洋沿岸。在蒙古西南的戈壁荒漠地区,也有棕熊生存。在青藏高原,棕熊在海拔5500米的地方都有出现。棕熊栖息地的关键要素有二:一是要有充足的优质食物来源;二是要有足够的植被和崎岖的地形作为隐蔽物,供棕熊休息、育幼和冬眠。太过茂密的亚热带热带森林,以及太过开阔的沙漠地带,都没有棕熊出现。

生活习性

编辑

棕熊

02:56

棕熊的生活习性(来源:侃侃胡侃)

节律行为

除冬眠期间,棕熊每天活跃约12个小时。在靠近人类生活区的地方,棕熊是严格的夜行性和晨昏活动性动物。但在偏远地区,它也经常在白昼活动。带仔雌性棕熊更偏向昼行性,尤其是在春季。这是因为春季是棕熊的繁殖季节,如果此时带仔雌性棕熊遇到成年雄性棕熊,后者很可能会为了刺激雌性发情而杀死幼仔。亚成年棕熊也经常在白昼活动,这可能是为了避开与成年棕熊的竞争,以免遭到后者攻击。

棕熊

亚成年棕熊也会在白昼活动

觅食行为

棕熊是一种机会主义杂食性动物,在食物的选择上随机性较强。由于其体型巨大而且有冬眠习性,棕熊需要大量食物。它最经常吃的食物往往就是其生境内最容易获取的食物。尽管棕熊在分类上属于食肉目动物,但它的食谱中植物占比更高。不过,由于棕熊的消化道适应消化肉食,肉类对它的营养价值高于植物。棕熊的食谱主要包括:植物(包括坚果和浆果)、真菌、蚯蚓、蚂蚁、蜂蜜、鲑鱼、小型哺乳类、有蹄类和家畜。

棕熊

00:22

直观感受棕熊捕食瞬间(来源:万物生灵🐆)

棕熊

棕熊吃鲑鱼

不同地区的棕熊食谱不同,总的来说,分布较靠北的棕熊吃肉较多,而吃昆虫、植物较少,而分布较靠南的棕熊食谱更加多样化。而相较于亚洲的棕熊,欧洲的棕熊更喜欢捕杀有蹄动物。

棕熊

棕熊在瀑布处捕食鲑鱼

棕熊的食谱亦存在季节变化。在早春刚结束冬眠的时候,棕熊急需补充蛋白质,此时它们需要吃大量肉食。其获取肉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己主动捕猎,主要捕杀小型哺乳动物和有蹄类幼仔;二是抢夺、偷窃其他食肉动物的猎物,或者捡食尸体。而到秋季,棕熊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以积累脂肪,为冬眠做准备。秋季是棕熊的暴食期,秋季增重是否成功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进入冬眠,还关系到来年的繁殖成功率。此时对多数地区的棕熊来说,最重要的食物是坚果和浆果;而在太平洋沿岸地区,鲑鱼对棕熊更为重要。

社会行为

棕熊营独居生活,其最稳定的群体是雌性棕熊和幼仔,连续存在1.5~5.5年。通常情况下,成年熊之间只有在交配季节才会发生接触。棕熊领域性不强,对同类有一定容忍度。在有些地区的有些季节,食物资源可能会在局部特别丰富,促使不同棕熊聚集在一起,这时候它们会建立起社会等级,社会等级高的个体能优先享用食物资源。棕熊通常全年生活在一片固定区域,在这片区域内觅食、交配和抚养后代,这就是它的家域(即活动范围)。棕熊的家域并不排外,两只棕熊的家域可能大面积重叠,但它们会避免同时使用同一区域。雌性家域比雄性小,而且与邻居雌性重叠范围更大,特别是当邻居雌性是它的亲属的时候。雄性家域倾向于覆盖多只雌性的家域。棕熊的家域面积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取决于栖息地质量和食物密度。在栖息地质量高、食物密度高的地区,棕熊密度高,家域小,例如在堪察加半岛,棕熊家域面积只有6~15平方千米,而且不同成年熊之间能容忍对方近距离接触,当地熊密度很高。相反,在蒙古南部的戈壁荒漠,棕熊家域面积可达2400平方千米,这里栖息地贫瘠、食物密度低,棕熊需要走很远才能找到食物和交配机会。而在青藏高原,带仔雌性棕熊家域面积超过2000平方千米,而雄性棕熊更是达到了7000多平方千米。总得来说,棕熊的家域北大南小,在北欧是160~640平方千米,在东南欧是58~362平方千米,在土耳其则是14~83平方千米。棕熊家域面积亦与季节有关。在交配季节,独居雄性和雌性往往会扩大家域范围,寻求交配机会,而带仔雌性则缩小家域范围,甚至选择前往低质量栖息地活动,避免遭遇成年雄性导致幼仔发生危险。而到秋季,棕熊的家域范围完全取决于食物资源的空间分布,在食物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地区,棕熊需要大大扩展活动范围,而在食物资源分布均匀的地区则不需要。棕熊通过气味进行种内通讯。它通常通过摩擦树干和其他物体,向同类宣示自己的存在以及社会地位、繁殖状态。

冬眠和穴居行为

棕熊通常10~11月进入冬眠,4~5月结束冬眠,每年冬眠5~6个月;高纬度地区的棕熊冬眠时间较长,而低纬度地区较短。在同一地区,怀孕雌性冬眠时间最长,其次是单身雌性和亚成年熊,而成年雄性最短。棕熊冬眠的动机与地松鼠等小型哺乳动物不同,后者冬眠是因为冬季太冷,而棕熊冬眠是因为冬季缺乏食物。与小型哺乳动物冬眠体温下降到10℃以下不同,棕熊冬眠体温仅略有下降,为31~35℃。因此,棕熊在冬眠期间受惊时可以立即醒来自卫,而冬眠的小型哺乳动物无法做到这点。棕熊冬眠的巢穴有地洞、树洞和石洞多种类型。巢穴安全性是棕熊首要考虑的问题,它通常将冬眠穴选在偏远、崎岖的地区,人类难以到达。而在乌苏里地区,棕熊选冬眠穴还要注意防范老虎。

生长繁殖

编辑

繁殖

棕熊的交配季节通常为5月中旬到7月初。雌性棕熊最早生育记录为3岁。欧亚大陆的雌性棕熊通常在4~5岁产下第一胎幼仔,而北美的雌性棕熊要晚一些,通常为6~8岁。

棕熊

雌性棕熊带着幼仔

雌性棕熊每胎通常产2只幼仔。棕熊幼仔出生于1月底、2月初,此时雌性棕熊正处在冬眠期间。生育间隔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在欧洲,雌性棕熊通常每2年产一胎幼仔,在日本北海道则是每2.4年产一胎,在北美通常每3~4年生育一次,而在中亚的低质栖息地则是每5~6年生育一次。

棕熊

04:09

棕熊的繁衍(来源:黑豹简科)

棕熊

棕熊幼崽

生长发育

新生仔重约650克,与成体硕大的体型相比,幼仔相对很小,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晚成雏”现象,优势是降低了母体的妊娠投入,即使幼仔不成活,母体的损失也比较小。雌性棕熊5~6岁即体成熟,而雄性要到8~9岁甚至10岁以上才能达到体成熟。亚成年扩散存在显著性别差异。雌性通常留在出生地附近,而雄性则扩散很远,在欧洲有只年轻雄性棕熊扩散了470千米,这种机制有效避免了近亲繁殖。雌性亲属往往毗邻而居,它们彼此间的容忍程度较高,而且会排斥与它们无亲缘关系的雌性。初产雌性生育力不及经产雌性,具体表现在每胎产仔数较少,且幼仔存活率低。雌性棕熊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彼此的繁殖性能,比邻而居的雌性棕熊有时会刻意避开在同一年产仔,这可能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资源。而未离开母亲家域的年轻雌性棕熊,即使已经性成熟,也不会参与繁殖。棕熊的生殖衰老要早于生理衰老。雌性产仔最多的年龄是在8.7岁,生殖能力在8-25岁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此后就迅速下降,28岁后通常就不再产仔了。棕熊寿命很长,受到保护的野生种群平均寿命可达25岁,野外最长能活到37岁。

种间关系

编辑

棕熊体型硕大,性情凶猛,在种间互动中通常比其他熊类更加强势。棕熊在与所有其他熊类的互动中均占优势,它偶尔会杀死美洲黑熊、亚洲黑熊和大熊猫。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棕熊与北极熊的分布也开始出现重叠。在阿拉斯加北部,在夏季北极熊登陆期间,棕熊在与北极熊争夺鲸尸的争斗中全面占优,由于棕熊更凶猛好斗,北极熊总是被迫让出鲸尸,尽管当地棕熊体重只有北极熊的一半大。在加拿大北极群岛,北上迁徙的雄性棕熊会杀死北极熊幼仔,强迫雌性北极熊与之交配。

棕熊

一只狼正在跟踪一只棕熊

棕熊在自然界的主要敌害是虎,但虎主要捕食雌性和幼年棕熊,通常不能捕杀成年雄性棕熊。狼有时也攻击棕熊,但狼主要捕杀棕熊幼仔,很少攻击成年棕熊。除此之外,豹、雪豹和金雕偶尔也会杀死幼年棕熊。棕熊喜欢吃腐肉,它经常抢夺或偷窃其他食肉动物的猎物,受害者包括狼、美洲狮、猞猁和虎。棕熊有时会长距离跟踪其他食肉动物,目的是获得其猎物。棕熊杀死其他食肉动物的情况较少见,这类致命冲突多是因争夺兽尸而引起的。但也有棕熊主动攻击其他食肉动物的记录,曾有一只大个体棕熊长距离追逐一只年轻雄虎,试图杀死它;在白俄罗斯,棕熊偶尔攻击狼窝,杀死幼狼。

物种保护

编辑

种群现状

截至2017年,全球棕熊总数估计超过20万只。俄罗斯的棕熊数量最多,估计超过10万只。其次是美国,有33000只,但主要在阿拉斯加,美国本土棕熊数量很少,只有700只左右。再次为加拿大,有25000只棕熊。欧洲(不包括俄罗斯)有棕熊15400只,其中喀尔巴阡山脉地区最多,有超过8000只棕熊,其次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3400多只,迪纳里克山脉-平多斯山脉有大约3000只,其他地区棕熊数量都很少。在亚洲,除俄罗斯外,棕熊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分布严重破碎化。中国共有约7000只棕熊,其中西部地区6000只,东北地区1000只。而在日本北海道,棕熊虽分布狭小,但密度更大,可能有2200只。在中亚、中东地区,棕熊被隔离成了很多个小种群,每个种群通常只有几十只熊。

致危因素

在欧洲、亚洲南部、加拿大南部和美国本土,栖息地破碎化是对当地棕熊种群的严重威胁,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发展,这些地区棕熊的栖息地质量正在进一步下降。盗猎和熊胆、熊掌商业贸易是对棕熊的又一大威胁,这在远东地区尤为严重。在棕熊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地区,棕熊有时会被人们出于娱乐消遣的目的射杀;还有时会被认为是一种害兽而被政府有计划地清除,因为它会捕杀家畜和野生有蹄类。作为一种杂食性动物,棕熊有时会被人类的食物和垃圾吸引到居民区附近,从而被射杀。

保护措施

在俄罗斯、日本、加拿大、阿拉斯加以及东欧和北欧部分地区,猎杀棕熊是合法的,这些国家通过限制狩猎数量、设置禁猎区来管理熊的狩猎,确保熊的种群能维持。而在大部分其他国家,棕熊被列为保护动物,狩猎棕熊是违法的。棕熊及棕熊制品的国际贸易受到严格限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棕熊列入附录Ⅱ(2019年)。而不丹、中国和蒙古的种群以及天山棕熊(U. a. isabellinus)这个亚种则列入附录Ⅰ(2019年),国际贸易被严厉禁止。在美国、加拿大南部和西欧一些棕熊已经灭绝的地区,后来又重新引进了棕熊。

保护级别

由于棕熊分布广、数量多,自1996年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将棕熊列为无危(LC)物种。但在其分布的南部,棕熊有一定灭绝风险,中国自1988年就将棕熊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在 2015年将国内棕熊的受威胁等级评定为易危(VU)。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200/

(662)
词条目录
  1. 分类和演化
  2. 分类
  3. 演化和系统发育
  4. 形态特征
  5. 分布栖息
  6. 地理分布
  7. 栖息地
  8. 生活习性
  9. 节律行为
  10. 觅食行为
  11. 社会行为
  12. 冬眠和穴居行为
  13. 生长繁殖
  14. 繁殖
  15. 生长发育
  16. 种间关系
  17. 物种保护
  18. 种群现状
  19. 致危因素
  20. 保护措施
  21. 保护级别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