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suifeng” 建档。
文徵明(公元1470年—公元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因其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或衡山居士。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德庆桥西北曹家巷人,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文徵明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十一月六日,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才能站立,是年五月,母亲祁氏逝世,此后由外祖母、母舅等抚养。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十一岁时方能清晰开口说话,并就读私塾。自...

文徵明简介

编辑

文徵明(公元1470年—公元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因其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或衡山居士。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德庆桥西北曹家巷人,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文徵明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十一月六日,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才能站立,是年五月,母亲祁氏逝世,此后由外祖母、母舅等抚养。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十一岁时方能清晰开口说话,并就读私塾。自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至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文徵明九次应试应天府,皆不就。屡试不第,怀才不遇之感使他的性情思想发生较大转变,在书文诗画艺术上愈加成熟。他直到中年才为官,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文徵明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三年后,他辞官返乡,以翰墨自娱三十余年。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二月二十日,文徵明九十而卒,私谥“贞献先生”。

文徵明像

文徵明学文于宽,学画于沈周,书法学李应祯,皆取得很高成就。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并称“吴门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书法方面,隶、楷、行、草各有造诣,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为“吴中三家”,是“吴门书派”巅峰期的领袖。

文徵明生平

编辑

少年时光

文徵明,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十一月六日,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东北部)德庆桥西北曹家巷的一户仕宦之家。其家世可以追溯到汉代成都太守文翁。在祖父文洪之前,文氏一族大都出身武官,从文洪开始才业儒重文,并有推重文章气节之风。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曾做过永嘉知县,后升任温州太守,所以文徵明三岁就随家去了温州。然而和一般的名人少小即天资聪明不同,文徵明开蒙极晚。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已经七岁的文徵明才能站立。是年五月,母亲祁氏逝世,此后文徵明被扶养于外祖家。

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文徵明十一岁时方能清晰开口说话,此后被送到私塾学习。两年后,文徵明开始初步显露他的聪明才智,热爱古文的他,有时一日能记诵数百千言。

十六岁时,文徵明从父亲任所返回苏州居住,由于出色的古文功底,他结识了比他大十多岁的祝允明和与他同辈的唐寅,还跟随都穆学诗。

书文并进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十九岁的文徵明进入苏州官学读书,正式成为一名诸生。这年年终,文徵明首次参加苏州的岁试,因书法不佳,被宗师列在三等。受到刺激的他开始精研书法,并临摹大量前辈墨迹。

在苦修书法的同时,文徵明开始研读《左传》《史记》《前汉书》《后汉书》等古今文集。在科考主流八股文的背景下,与祝允明、都穆、唐寅、杭濂等共同倡和古文辞,彼此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书中疑义。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文徵明前往滁州看望父亲文林,并在此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结识,后拜其为师学习书法。李应祯看出了文徵明在书法上的潜力,主动将自己多年摸索出的心得和笔法尽数传授,并告诚他书法不可死随古人的脚踵,要明白学书的大忌是“聪达者病于新巧”和“笃古者泥于规模”这两种倾向,对文徵明影响很大。

通过父亲的缘故,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文徵明得以拜史鉴、赵宽二位硕儒为师。在高师的指导下,他的诗文较之从前,多出许多规矩与方法。同年,受父母之命,二十三岁的文徵明娶昆山县吴愈第三女为妻,两年后二人生下一子,取名重金(早夭)。

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文徵明遵循父命从游于吴宽,吴宽授予文徵明作古文的方法,并时常在公卿间赞许文徵明的才华。也就在同一年,文徵明又跟沈周学画,沈周对他甚是器重喜爱,对他评价甚高。是年秋天,文徵明首次前往应天府(今南京)参加乡试,没能中举。

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因博古善议论,熟知元、明朝旧事,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一同被人称为“吴中四才子”,时年二十八岁。

闱场无成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文徵明二赴南京应试,同行者还有顾兰、唐寅。然而放榜出来,三人之中唯有文徵明一人没有考中。翌年,唐寅因徐经科场案牵累下狱,罢黜为吏,不久出走,将家事托付给文徵明。六月,父亲文林病于温州。文徵明携医前往,但抵达时父亲已去世三日。在拒绝了众人为父亲办丧所筹集的财物后,文徵明亲自把父亲灵柩运送回家乡。此后两年时间里,都是在为父亲守丧和读书中安静度过。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继母命他同长兄分家析居。由于不擅长经营,各立门户以后,文徵明的生活逐渐陷入困难,经济问题严重。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让文徵明颇感人生的悲凉,特作《风木图》及诗,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唐寅归家。经历重大打击后,唐寅心态大变,任达自放,纸醉金迷。文徵明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屡次规劝他不可颓废,然而这几乎导致二人失和。文徵明有一首月夜怀念诗描述这一时期的唐寅:“若非纵酒应成病,除却梳头即是僧。”最后唐寅写了一封《答文徵明书》作为答复,文唐二人从此失和,疏于往来。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四月,文徵明参与修撰的《姑苏志》告成。同年,沈周将自己临摹黄公望所作画作《富春山居图》赠给文徵明。次年,其兄文徵静遇到难事,文徵明千方百计为兄解难。数月时间废寝忘食,终得保全。至秋季,文徵明四试应天,再度落榜。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隐居乡里的文徵明通过朋友引荐,与比他小二十四岁的王宠相识,并与之结成忘年交。几人四处游玩,吟诗作画,享受生活的平静。一年后,恩师兼知己的沈周去世。文徵明万分悲痛。夜宿沈家竹庄时,文徵明联想到自己从少年到青年直到不惑之年以来,受业于吴宽、李应被和沈周的种种景象,三位老师均已离世,因此上辈人中再无知己,而感到寂寞。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文徵明正式以字行事,字则改为徵仲。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十二月,文徵明在病中完成了对沈周文稿的整理,并写就《沈先生行状》一文。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应试又不售。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春季,文徵明重筑停云馆,躲避外界喧嚣,并在观音庵中生活两月。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文徵明第七次应试落榜。他在从南京返回苏州途中,想起二十余载为应试奔波,却一无所获,感到心灰意冷,情绪黯淡。他在途中有《失解东归口占》绝句:“七试无成只自怜,东归还逐下江船。向来罪业无人识,虚占时名二十年。”加上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秋、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两次应试,期间文徵明九次应试应天府,皆不就。屡试不第,怀才不遇之感使他的性情思想发生较大转变,在书文诗画艺术上愈加成熟

暂入朝堂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尚书李充嗣巡抚吴中时,将文徵明推荐入朝。时值五十四岁的文徵明这才开启政治仕途。然而经过多年的乡野闲居生活后,他的为官欲望已然淡化了许多,父辈、朋辈仕途上的不顺遭遇也让他心生忧虑。但是思索过后,文徵明还是毅然接受了友朋的好意推荐,并于春天开始起身赴京。经吏部考察后,文徵明获授九品翰林院待诏,参与《武宗实录》的编纂。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七月,因“大礼之争”事件牵连,编修王思等十七人被杖打致死,杨慎等被流放戍边。文徵明因跌伤左臂门籍不在列,才得以幸免。此时文徵明书画已负盛名,求其字画者众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非进士出身,落第秀才的身份也让他在翰林院收到了很多非议。有流言传道:“文某当从西殿供事,奈何辱我翰林?”久处压力之下的文徵明最终萌生了退意。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经三次上书乞归,终获批准。十月十日,文徵明正式离开京城,然而因潞河冰封受阻。直到次年春天冰河解冻后,才与黄佐一同乘舟南下回乡。

醉心书画

返回故里后的文徵明,整日与翰墨为伴,借书画自娱。并修建了玉馨山房,以艺文会友,享受隐居生活。这一时期,文徵明少了繁杂锁事的纠扰,他心无旁鹭,潜心书画创作,迎来了书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文徵明已经步至花甲之年的行列,依然精力充沛。这一年,他与常州知府张大轮游宜兴张公洞。还在七月四日这天,为白悦作《洛原草堂图》并题记。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春天,陆师道过访,文陆二人汲泉品茗,徵明以诗画记之。三月,又与汤珍、王宠游竹堂寺,还为寺僧性空水墨写意十二段。秋天,华夏携书画抵达苏州,徵明为跋钟繇《荐季直表》,王羲之《袁生帖》,颜真卿《刘中使帖》及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同年还完成《松石高士图》《双柯竹石图》《寒林晴雪图》等作品。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上半年,文徵明为祝允明草书《赤壁赋》、米元晖《湘江烟霭图》做跋的同时,也完成了行书《千字文》的写作。谷雨前三天,苏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文徵明因病未能参加。然而其好友特地送来几种好茶供他品评茶叶之高下。他感到十分快乐,品茶过程中联想到唐代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具》、陆龟蒙《和茶具十咏》诗,出于缅怀他们的唱和雅趣,诗兴所至,亦追和了十首,作于图上。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三月,春雨连绵,文徵明斋居无事,随意写墨兰满卷。五月十六日,文徵明在自己书写的小楷《千字文》之后,加了一段小字:“时年六十有七。”此为文徵明书画纪年的开始。是年,兄文徵静卒。次年二月,文徵明长媳,长子文彭之妻钱氏卒。感慨爱孙同自己一样幼年丧母的遭遇,文徵明泪流不止。因忧心次孙文元发,而无心作画。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7年),因被巡按郭宗皋看中,与其他合府人士商议后,苏州当地想为文徵明在德庆桥西建一座翰林坊。尽管对儒生而言,这是对仕途多年坎坷的安慰与承认,但考虑祖辈清廉为官的形象,以及当时正值荒年,乡邻生活困难,不想劳师动众,经过一番思虑过后,文徵明连夜修书《与郡守肃斋王公书》一封,辞却这桩“美事”。又过了一年,文徵明已经七十岁。正月七日,与汤珍、王榖祥、陆师道、彭年等人共游石湖,各有诗,彭年撰诗叙,徵明作《石湖图》。在这年春天,文徵明临摹赵孟頫《芭蕉仕女图》,并赋《水龙吟》其上。

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二月,文徵明为王作《勾曲山房图》并题跋。十月六日,跋黄庭坚《杂录册》,考据为少年时期的书作。徵明辞官后,凡部使者行部见过者,徵明即于厅事拜谢,更不去官衙。凡有馈遗,都推却不受。过客宴请,亦向不至河下报谒。严嵩曾来到苏州拜访,文徵明也不为破例。是年,居节跟从文嘉学画。文徵明见而爱之,收他为弟子。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七月四日,文徵明为自己收藏的怀素书法《千字文》题跋。怀素有小草及大书书法两卷,均为文徵明所得。大书书法缺失数行,文徵明将其补全。十月十六,为顾兰撰写传记;同年,妻子吴氏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正月二日,文徵明为陈伯慧小楷前后《赤壁赋》,自识谓“东坡言曹孟德气势消灭无余,盖讥当时用事者”。从少年时起到暮年,文徵明一直热爱摹写《千字文》,二月十二日这天完成了小楷字体的《千字文》。八月二十一日,书《兰亭叙》。九月十二日,追摹徐缙旧藏赵伯驹《后赤壁图》并书《后赤壁赋》。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秋,文徵明泛舟至楞伽寺,见沈周《秋山访隐图》,题诗寄兴。除夕,有诗云:“坐上渐看同辈少,眼中殊觉后生贤”句。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四月二十九日深夜,文徵明在灯下戏笔描画枯木竹石扇面。五月,摹刻祝允明草书《古诗十九首》及《书述》上石。后编入《停云馆帖》为卷十一。十月,小楷《北山移文》,以其命意高雅,得隐居之道。闲暇时间,文徵明爱上了听曲及听人说书。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已经七十九岁高龄的文徵明依旧坚持吟诗作画,品茗写书,但因为旧疾复发,他逐渐减少了外出郊游的次数。不过他在书画之上,仍每日勤奋执笔,写诗作画。这年三月,除了为缪东洲、李东阳跋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仇英的摹本)外,他还连续画了几幅功力深厚的作品:《灌木寒泉图》《蹴鞠图》《真赏斋图》等,还用小楷书写了一遍《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次年十一月六日,文徵明过完八十岁寿诞后不久,知交好友钱同爱逝世,文为其撰写墓志铭。面对众多好友的相继离去,此时文徵明的心态已经变得平和许多。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二月,文徵明来到无锡华云家,观赏庭中玉兰,有诗并图。三月,过僧慈云明心阁,为完成几年前冬天所画雪景卷。当时文徵明感染病疮,勉强能握住笔。尽管染病,文徵明依然坚持书法练习。这一年,文徵明还高产地完成了小楷前后《出师表》、小楷《归去来兮辞》、小楷《赤壁》两赋等书法佳作。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文徵明八十五岁。九月二十二日,侄妻吴诗去世。紧接着,三儿子文台的妻子也因病亡故。小辈们的接连亡故,还是令文徵明的情绪陷入极端恶劣的状态。深秋过后,长子文彭,贡于礼部,以明经廷试第一录取,文徵明才稍微好转。是年,文嘉又得一子,取名元善。

执笔而逝

由于腿脚不便,文徵明不再外出交游,每天居家专研前人的书画意境,及享受含饴弄孙之乐。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八十七岁的文徵明依旧创作不辍,二月初为米芾临的禊帖作跋,当月又将《停云亭帖》卷十摹勒上石,三、四月间,相继做《早朝诗》十首、《玩古图说》等。当时文徵明虽年至耄耋,但目力不衰,同年又作《赤壁图》并书赋、小楷《后赤壁赋》等。次年完成了《古木奇石图》《永锡难老图》《真赏斋图》等画作,以及仿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小楷《唐摹万岁通天进帖》等书法作品。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六月,文徵明喜获玄孙,实现五代同堂。他前后两次写了《独乐园记》,同仇英的同题图合装在一处。九月十二日,还为题写《定武五字不损兰亭》跋文。十一月廿二十日,深夜幽寒,难以入睡的文徵明就着烛光写就行书《前赤壁赋》,是年冬天,作《赤壁赋》,从而使书画合卷。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二月十六日,行书所撰《张一川小传》。二十日,文徵明品茗过后,为御史严杰母亲写墓志铭。书写过程中,文徵明突觉浑身无力,陷入昏迷。等被发现时,已离开尘世。享年九十岁,文徵明门下众弟子,私谥文徵明为“贞献先生”。

文徵明书法成就

编辑

书法价值

文徵明在书法方面成就突出。他行、草、隶、篆 各体皆工,其最擅长楷书,可谓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是继王羲之、赵孟頫以后又一集大成的书法家。王世贞说:“文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行笔仿苏、 黄、米及《圣教》,加以变化,遂自成家。明代注重楷、行、草的发展,而 篆、隶二体,少有人问津。文徵明却能篆善隶,文嘉评其“(文徵明)隶书法钟繇,独步一世”。作为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为“吴中三家”。

小楷

文徵明一生以小楷所书作品,不计其数,既有大量的题跋、墓志,也有《千字文》这样的蒙文,又有《赤壁赋》《雪赋》《月赋》《出师表》《洛神赋》《古诗十九首》《归去来辞》《离骚》《九歌》《桃花源记》《北山移文》《秋声赋》《西厢记》等历史著作。此外,还有如《金刚经》《心经》《佛遗教经》《道德经》《清静经》《老子列传》等佛、道等宗教经典。

文徵明小楷

文徵明一生的小楷书法学习和创作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岁以前广博学习的时期,五十至六十岁融会贯通的时期,六十岁以后成熟和发展的高峰期。其小楷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钟繇的,结构平正精密,有隶书风味,但笔法比钟繇劲利。另一种小楷学的是二王,结体全为二王小楷法式,没有钟繇小楷的隶意,笔法秀丽灵动,变化较多。稍长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

早年间文徵明楷书习字较为宽泛,除临摹智永外,对唐代欧阳询的楷书用功很深,同时受李应祯的影响宋元的笔法学习得也很多。在他五十岁以前写的楷书里,主要是受欧阳询和赵孟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小楷,起笔露锋,结字略呈扁势,严整规范,但是风格不统一,显得不够灵活。文徵明早年的小楷书法尚未确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未形成臻善的个人书法风格。晚年文徵明所写的小楷尤见功夫。小楷作品用墨不滞不枯,圆润灵活;用笔骨力强健,笔锋刚利;笔姿恬淡轻缓,清秀飘逸;体态端正平和,温润典雅,艺术风格鲜明。

行书

文徵明行书以二王为本,兼收并蓄,博取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秀丽典雅,遒媚多姿的艺术风格。其行书有三个特点:楷草并施。文徵明行书中时而运用楷法,以正其骨,时而运用草法,以求飞动,作品既生动又谨严,既大气又平和,高雅别致自成一家;用笔外拓,外紧内松。文徵明行书结字空灵疏朗,中间留白,以虚映实,变化多姿;曲直互参,挥洒自如。文氏行书线条多变,曲中有直,时提时按,转折并施,随势而变,妙合自然。

文徵明的行草书学晋王羲之的《圣教序》,学智永运笔的遵劲流畅,大字学宋黄庭坚,运笔风格稳重老成,苍劲秀逸。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行书早期代表作有《南窗记》,中期有《诗稿五种》,晚期有《西苑诗》。

《西苑诗》(部分)

草书

文徵明的草书作品,遒劲有力,自成一体。学习草书时临习的诸家甚多,他不但从赵子昂的四体《千字文》中可学得小草,早年还受康里子山的影响,此外还师法于草书大家怀素。

文徵明的草书作品亦有小草与大草之分。文徵明的小草作品较多,代表作品有草书《千字文》《赤壁赋卷》《感怀诗卷》等。文徵明的小草书追求“应规入矩,一丝不苟”,而这又经常被他融合于他的行草作品之中。因此他的行草作品也同样反映出他重视法度、精谨端严的创作态度。他一生也作过在大草书方面的尝试,不过大草作品较为少见,主要拟仿怀素、张旭及黄山谷。代表作品为其五十一岁时所作《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

隶书

文徵明的隶书师自钟繇、梁鹄,得《受禅》《劝进》之妙,笔势劲健光润,但缺少古意。有集录《汉隶韵要》传世。代表作有《千字文》《清明上河图记》等。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文徵明三十一岁时为沈周之子云鸿所作两篇跋文,一为《康里子山书自作诗跋》,一为《康里子山书李白诗卷跋》,两跋皆小隶书,为他存世最早的隶书作品。与其晚年的小隶书相对照,除起笔处较尖,落笔时斜度较大外,结体已基本定型。

文徵明继承了元末明初以来的隶书风格,尽管在当时名气甚高,但被限制在唐隶的传统内。隶书虽非他最擅长的字体,但在明代隶书书法家甚少的情况下,依然有着非常高的评价。周天球在四体《千字文》的跋中说:“尤其探究隶书,毕竟功深意到,便可臻至极。”

《清明上河图记》(部分)

书法影响

文徵明对明代中期书坛及后世影响很大。作为吴门书派的第二代领袖人物,他的书法对吴门派有着旗帜作用。文徵明一生人缘甚佳,交友广泛,学生众多,在朋友、学生的推崇之下,其书风日盛。他的书法不仅在吴中地区有深远影响,也催生了明代末期以董其昌、莫是龙为代表的云间派的形成。他晚年归吴后,门下弟子众多,以陈淳、王宠、汤珍、钱谷、陆治、朱朗为代表,这些弟子们也在文徵明的影响下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文徵明也对文氏家族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承袭了父辈们的儒雅,也对后代起到了激励作用。长子文彭是明代篆刻史上一代宗师,与何震一起掀起了了明代的篆刻之风,文人、书画家都参与篆刻创作,弥补了明代篆刻的空缺。次子文嘉除了在书画上有一定的造诣外,他还精于鉴别古籍,钟情于书籍收藏。自文徵明开始,文家累代擅书画,见于著录的就达三十多人。除文彭、文嘉之外,还有文伯仁、文从简、文震亨等都十分杰出。

在书法历史上,文徵明的艺术造诣可媲美元代赵孟頫,也启示了之后的明代以后的书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吴门派在文徵明的领导下得以继续发展并影响着明代后期的一大批书家,从而促成了明代书法技法的进步。

文徵明绘画成就

编辑

绘画价值

文徵明画艺全面,笔墨高超。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都很注意环境、气氛、色调等诸多方面的整体布局和效果。因此无论小品、立幅、横批还是长卷,都富有一种和谐、自然、赏心悦目的美感。文徵明广泛学习,兼收并蓄,艺术风貌多样,期间受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影响最深,形成了粗笔和细笔两种主要画法。其作品题材既有继承沈周之处,又有自身独创。写景山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包容了广泛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也更富文人的优雅之情。无论是熟悉的江南风格,还是表现文人世子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景况,境界优美而恬静,人物温文尔雅,细致入微的表达了物种文人的思想情操和人生追求。

《惠山茶会图》

山水

在文徵明的所有作品中,山水画最为突出。擅长青绿设色,在笔墨风格上分“细文”和“粗文”两种。其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30岁至40余岁,以工细为主,师法赵孟頫,兼学沈周粗笔,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雨徐春树图》《南窗寄傲图》等;中期约40余岁至60余岁,主宗赵孟頫、王蒙,无论青绿或水墨,均以工细为主,代表作如《惠山茶会图》《设色山水》等;晚期60余岁以后,兼长粗细两种画法,粗笔趋于苍劲,细笔更见精工,代表作如《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等。

花鸟

文徵明在花鸟画上也有杰出贡献, 自成一派。其花鸟画水平并不逊于前人。《契兰堂书画评》说:“衡山精细山水,得伯时、营丘之妙。花鸟不让宋元。”他最喜欢画兰竹,曾说:“余最喜画兰竹。兰如子固、松雪如启南,竹如东坡与可及定之、九思,每见真迹,辄醉心焉,居常弄笔,必为摹仿。”并努力学习前代画兰竹名家,画兰竹几乎成癖。特别是文徵明的兰竹仍大体上保持了元人的从容幽雅,笔画飘逸而不纵肆,情感的表达也基本上是行草书笔意的抒发。代表作有《花鸟册》《三友图》《兰石图》等。

人物

文徵明的人物画师法李公麟,远涉晋唐,风格细秀清雅。其数量比花鸟画更稀少,画幅上出现的人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独的人物图像,如《文信国公像》《湘君湘夫人图》《昭君图》等;一种是以人物为点景的,多属山水作品,如《烹茶图》《采桑图》《忙闲图》等。在画法上,前者多工细之笔,勾线、敷色以及开相,皆极细腻工整;后者,作为山水画中的点景,则往往以小写意的简笔施之,使整个画面具有情景交融、祥和自然的风致。

绘画影响

文徵明一生穷究画理,声誉卓著,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长达五十年之久。同时他也是吴门画家中传人最多者。子、侄、孙辈中,如文彭、文嘉、文伯仁等都是继承家学的名画家;弟子有王宠、朱朗、孙枝、孙弘泽等,连同私淑者,不低于三十人。
诗文成就

内容由suifeng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699/

(39)
词条目录
  1. 文徵明简介
  2. 文徵明生平
  3. 少年时光
  4. 书文并进
  5. 闱场无成
  6. 暂入朝堂
  7. 醉心书画
  8. 执笔而逝
  9. 文徵明书法成就
  10. 书法价值
  11. 书法影响
  12. 文徵明绘画成就
  13. 绘画价值
  14. 绘画影响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