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朝鲜语:조선민족/조선족),又称韩民族(朝鲜语:한민족),是东北亚地区的主要跨境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官方认定的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韩国,以及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还有一部分的朝鲜人散居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哈萨克斯坦、越南、巴西、英国、印尼等国。全球朝鲜族人口估计约8400万人(2023年),其中中国朝鲜族人口约170万(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朝鲜、韩国作为单一民族国家本民族人口分别为2500万、5170万。朝鲜族主要使用朝鲜语,由于朝鲜语的语言研究情况较为复杂,尚未真正确定它的语系,但有的学者认为朝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朝鲜语主要涵盖西北方言、东北方言、中部方言、西南方言、东南方言、济州岛方言等六种方言。其中,中部方言区的汉城方言是朝鲜语的标准语。朝鲜文是朝鲜族的民族文字,这是一种拼音文字。
族称由来
编辑朝鲜族又称朝鲜民族、韩民族、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历史上,由于朝鲜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民族,朝鲜族从原始时期开始,就曾有不同族称,包括貊、发、北发、貊耳、白民、秽貊、夫余、高邑、高句丽等,其中,貊、发是最早的族称。
根据早期文字发音,“发”是“貊”的同音字,和“貊耳”一样。《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昔虞舜以天德嗣尧,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管子·轻重甲》记载:“发、朝鲜不朝。”根据以上记载可知,貊族最初居住于肃慎的南方,即渤海北岸一带。根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肃慎之国,在白民北。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可知,貊族也称“白民”。随着时间的发展,貊族和秽族融合为秽貊族,之后,秽貊族、夫余族、高邑族、高句丽族等民族融合后,公元3世纪至公元7世纪时期,高句丽推举朝鲜王成为重要的部族领袖,之后,朝鲜逐渐成为一个普遍使用的族称,并最终成为朝鲜民族的官方族称。
朝鲜半岛分裂后,朝鲜民族也称大韩民族,但不管是朝鲜民族,还是大韩民族,他们还是朝鲜半岛不可分割的同一民族,即朝鲜族。
历史沿革
编辑溯源
朝鲜族属于东亚蒙古人种,是由夫余、高句丽、秽貊等不同民族,经过长期融合后,而逐渐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朝鲜族的民族溯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商族人为主体的人民和东北地区运用不同语言部落的人民相互融合。第二阶段是从夫余族中分裂出部分人口,并以这群人口作为主体,形成新的民族“高句丽”后,再发展为现代的朝鲜族。
朝鲜族的最早形成可追溯于周武王时期。周武王结束殷商王朝,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时,封殷商后裔箕子(即子胥余,商纣王的叔父)为朝鲜侯,封地是鸭绿江流域。当时,共有五千个殷商遗民陪同箕子前往鸭绿江,可以说这五千殷商遗民是最早的朝鲜族。由于这五千殷商遗民具备较多的生产知识,到了东北地区后,迅速征服周围包括秽貊族在内的部落民族,逐渐形成一个以商族为主体的新民族共同体,也即古朝鲜族。因此,朝鲜族并非一开始就是一族人的共同体,而是在融合了东北地区诸多拥有不同语言部落后,逐渐形成发展的民族。汉朝元封二年,汉武帝征伐朝鲜,并统一朝鲜后,设置玄菟、乐浪、临屯、真番等四郡。
东汉时期,中央统治逐渐衰弱,东北地区的夫余族(也称扶余)建立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扶余擅长农牧业,夫余人擅长豢养牲畜,驯养了许多名马,如“果下马”等都在史上有记载,夫余还有专门驯养牲畜的官职,除了驯养马的马加,还有驯养牛的牛加,驯养猪的猪加,以及驯养狗的狗加。后来,因夫余的统治者贪图享乐,不理政事,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怨声载道,夫余族分裂出部分人口形成的高句丽族联合鲜卑族、勿吉族,开始不断掠夺夫余族的人口和财物。后来,夫余族人口融于三族中,且更多人口和高句丽相融。由于高句丽的生活区域和古朝鲜族重合,高句丽的人口组成除了夫余族人外,还融合了被汉化的古朝鲜族人。和夫余族一样,高句丽也主要从事农牧业,但由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不足以维持生活开支,高句丽更主要的还是进行畜牧业,以驯养马匹为生。隋唐时期,高句丽统治者在东北地区称霸一方,唐总章元年,唐高宗发动统一战争,统一高句丽,根据《旧唐书·高宗纪》记载,当时高句丽人口约达350万,占全国人口14%。等到唐统一东北各族人民后,大部分的高句丽族人和汉族人、靺鞨族人等杂居在一起。唐代安史之乱发生后,国家内部争权夺利,战乱不断,包括高句丽在内的边疆少数民族开始独立。
为了进一步扩大领土面积,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选择继续向东迁徙。朝鲜半岛西北部隔着鸭绿江、图们江和中国相接,东北部和俄罗斯相连,西部和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部与朝鲜海峡和日本相望。西面、南面、东面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高句丽看重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一面临江,不易攻取的地理优势,并选择在此定居。但是,自5世纪中叶以来,新罗、百济、伽耶等三国统治朝鲜半岛,高句丽不停侵入朝鲜半岛的攻势,让三国不得不联合起来对抗高句丽,当高句丽战败后,新罗、百济、伽耶三国开始争霸战争,最后,新罗联合唐王朝消灭其他政权,统一朝鲜半岛。
变迁
高丽王朝
9世纪前期,朝鲜半岛的统治者是新罗人,但是,到了9世纪后半期,由于受到全国性农民战争的打击,新罗王朝名存实亡,各地豪族势力开始起义运动。公元900年,新罗诸侯王甄萱领导人民进行起义斗争,逐步脱离新罗独立,宣布独立,成立后百济国。这时,没落贵族弓裔也利用农民军不断扩大起义队伍,松岳郡将军王建等地方势力也选择归附弓裔。转年,弓裔也自立为王,取国号为“高丽”,三年后,又改国号“摩震”。建国后,因弓裔穷奢极欲,激起人民反抗,同时也引起其他部将的不满,到了公元918年,将军王建进行宫廷政变,推翻弓裔政权,自立为王,并改国号“高丽”,转年,迁都松岳后,将松岳改称为开州(即开城)。此后,高丽王朝成为朝鲜半岛的统治者之一,在日益壮大强盛之下,不断向新罗和后百济发起攻击后,于936年实现朝鲜半岛的重新统一,成为朝鲜半岛唯一的统治者。在政治上,高丽王朝建立了官僚制度,实现了世袭制王权;在经济上推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高了社会经济水平。“朝鲜族”是高丽王朝的部落之一,高丽王朝的发展,也使朝鲜族人口逐渐增加。13世纪开始,高丽王朝遭到元朝的侵略,双方经历了多次战争,直到1356年高丽才与元朝达成和平协议。之后,明朝又于14世纪80年代开始,向高丽王朝发动侵略战争,在此战中,高丽失去了开城,并同意向明朝进贡。由于战争影响,高丽时期,朝鲜族人口增长相对缓慢。同时,原本在朝鲜半岛生活的朝鲜族,也因为战争的影响,开始迁入中国东北地区。
朝鲜王朝
战争阻碍了高丽王朝的经济发展,14世纪后半叶,高丽王朝将军李成桂是朝鲜人,发动兵变后,于14世纪末建立朝鲜王朝。李成桂即位后,就开始规划新王朝的通知蓝图,对外通过照拂和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并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力度;同时,下旨迁都汉阳(1395年改称汉城,今韩国首尔),建造宗庙和宫室,并废除高丽族名,将其改称为“朝鲜”。由于中国和朝鲜半岛地理位置相近,且有贸易往来,明代辽东地区(辽河以东)的一些汉人迁入朝鲜,朝鲜人也有迁入辽东。如明代辽东总兵李成梁就是朝鲜人。统治期间,朝鲜王朝的统治者通过建立管理制度,推动土地改革和对外贸易等措施,使朝鲜族的政治和经济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朝鲜族的人口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当时的首都汉城周边地区。
日占时期
19世纪中期,日本为了扩张领土,开始侵略朝鲜王朝,并于1876年强迫朝鲜王朝开放通商。此后,朝鲜王朝的经济水平日益降低,部分朝鲜人选择迁入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部分朝鲜人开始越过图们江,选择移民中国,到了19世纪后期,中国鸭绿江北岸出现28个朝鲜族聚居乡。进入20世纪,日本又于1905年强迫朝鲜王朝签订《朝鲜保护条约》,五年后,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半岛,李氏朝鲜王朝正式灭亡,日本在朝鲜半岛成立“朝鲜总督府”,统治管理朝鲜半岛。朝鲜族被迫进入日本殖民时代后,许多反日的朝鲜人起义失败后,选择跨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境内,据记载,1916年移民吉林省的朝鲜人有21.6万人,移民黑龙江地区的有700人,八年后,吉林省的朝鲜人有41万人,黑龙江省的朝鲜人有5500人。
现当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苏联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美国在朝鲜半岛南部设立了“大韩民国”,导致朝鲜族只能一分为二,生活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族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生活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朝鲜族建立“大韩民国”,也称大韩民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朝鲜族地区先后得到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2年在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延边地区成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8年,还建立了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此外,在散杂居地区则先后建立了40多个民族乡。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朝鲜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建立自治地方,努力开展工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改革开放以前,朝鲜族作为农业民族,其人口分布比较集中于民族聚居村庄。他们从事传统的水稻生产,过着比较安定的田园生活,保持了较浓厚的民族特点。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朝鲜族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得到重大发展和变化。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朝鲜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水稻耕作,民族经济日渐多元化,其人口从乡村流入城镇,由小城镇流入大中城市,由东北聚居地区流向关内发达地区,进而流向国外。
人口分布
编辑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韩国,以及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还有一部分的朝鲜人散居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哈萨克、越南、巴西、英国、印尼等国。
世界各地朝鲜族人口数量各有不同,截至2023年,全球朝鲜族总人口数约8400万。其中,韩国大约有5170万,朝鲜大约有2500万,美国大约有260万,中国大约有170万,日本大约有80万,欧洲大约有65万,加拿大大约有25万人,其他地区也有零散的朝鲜族人口分布。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集中居住在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辽河和浑河等流域。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朝鲜族中,大部分聚居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的附近。美国朝鲜族主要集中在洛杉矶、纽约和芝加哥,而洛杉矶的高丽街也是美国朝鲜族的典型聚居点。
作为朝鲜族的主要分布区域,朝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12℃,年均降水量为1120毫米左右,它位于亚洲东部,在黄海和日本海之间,北隔鸭绿江、图们江和中国相邻,东北部和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海峡相隔,和日本相望。朝鲜半岛由朝鲜、韩国以及3300个或大或小的岛屿共同组成,陆地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的97%,半岛海岸线长约8610km,是亚洲太平洋地区与日本列岛与大陆来往的重要桥梁。朝鲜半岛北部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其中,金、钨、铝、锌、钼、镁等金属矿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朝鲜半岛南部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盛产水稻,故有“粮仓”之称。又因三面环海,且处在寒暖流的交汇之地,所以朝鲜半岛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由于朝鲜半岛拥有诸多优美的江山,朝鲜族人也将朝鲜半岛称作“锦绣江山”。白头山是朝鲜半岛的最高山峰,与中国接壤,海拔2744米,这也是一座死火山,山口形成一个火山湖(即“天池”)。朝鲜半岛也拥有许多河流。鸭绿江和豆满江是朝鲜半岛北部的最长河流,二者的源头都是白头山,鸭绿江向西流,豆满江向东流,形成了朝鲜半岛北部边界。洛东江和汉江是朝鲜半岛南部的主要河流,流经韩国首尔的汉江是南部朝鲜族人的重要生命之源。
语言文字
编辑语言
朝鲜族主要使用朝鲜语,由于政治特殊性,在韩国,朝鲜语也称为韩国语。除了朝鲜和韩国,迁移到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地的朝鲜族也在使用朝鲜语,朝鲜语的使用人数约有3千万人。由于朝鲜语的语言研究情况较为复杂,尚未真正确定它的语系,但有的学者主张朝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朝鲜语的正常语序是主语在句首,谓语在句末,补语和状语在谓语前面,定语在被修饰词汇的前面。朝鲜语的词汇构词包括固有词汇,汉字词汇、外来词汇等三种词汇,其中,固有词汇是朝鲜语的核心词汇,汉字词汇也占有较大比重。
朝鲜语主要涵盖西北方言(朝鲜平安南北道方言)、东北方言(朝鲜咸镜南北道方言)、中部方言(朝鲜京畿道、黄海南北道、江原道、忠清南北道方言)、西南方言(朝鲜全罗南北道方言)、东南方言(朝鲜庆尚南北道方言)、济州岛方言等六种方言。其中,中部方言区的汉城方言是朝鲜语的标准语。
文字
朝鲜语的文字按结构来看是属于拼音文字,所用的拼音字母是音素字母,这是在1444年1月创造制作的字母,起初称作“训民正音”,也称“谚文”,包括17个辅音字母和11个元音字母。之后,经过不断完善,增加至19个辅音字母和21个元音字母,并改称朝鲜文字。由于朝鲜中部方言区的汉城方言是标准语,朝鲜语的书面文字也以朝鲜中部方言作为基础。字母笔顺和音节拼写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训民正音”出现以前,朝鲜族曾使用过汉字。公元5世纪前后,朝鲜族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朝鲜语,并将借用的汉字称作“乡札”,当时,这种朝鲜语和汉语相互杂糅的文章通常只在官吏之间流行,因此,也称作“吏读”。15世纪中叶,“训民正音”出现后,汉文、吏读文、朝鲜文都成为朝鲜族的文字书写形式。直到19世纪末期开始,朝鲜文被宣布成为唯一的正式的书面语形式。
宗教信仰
编辑朝鲜族信奉多种宗教,早期宗教流行图腾崇拜与始祖崇拜,后来逐渐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在外来宗教上,朝鲜族也信奉儒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
原始信仰
朝鲜族是图腾崇拜特色颇浓的民族之一。在朝鲜族中,鹤具有神性,每当有人生病,其家人都会用红色、绿色的纸张折成纸鹤形状,再把它们串起来,挂到家中神龛前,用来躲避邪祟和解除灾祸,期盼鹤到病除。
朝鲜族的原始信仰也包括萨满教,这是以灵魂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宗教,萨满教认为世间所有东西,不管是否有生命,这些东西都具有灵魂。凡是信仰萨满教的朝鲜族人,生病、去世或是需要神灵帮助时,都要请“巫堂”来举行祭神仪式,这种仪式叫做“股什”。
民族宗教
东学教
东学教系统包括天道教、 侍天教、济愚教、水云教和青林教等民族宗教。其中,朝鲜族的天道教创建于1860年,当时也称作“东学”,以此表示和“西学”(即天主教)的区别。天道教是以朝鲜族祖先的无神思想作为基础,在吸收儒教、佛教、道教等部分内容后,形成的带有神仪色彩宗教。天道教强调只要拥有完美的人格,就可以达到“不朽”(永存)的境界。朝鲜族的青林教是20世纪初,朝鲜族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家封建势力的残酷压迫下,结合东学思想,创建民族宗教——青林教。青林教的教义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宇宙本体论、阴阳五行等思想。青林教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人类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青林教教义还涉及超自然力量的内容,如预言、神秘力量等。它认为,通过特殊的仪式和修行,可以获得神秘的力量,帮助朝鲜族人解决各种问题。
檀君教
檀君教系统包括檀君教、大倧教和元倧教。檀君教创立于1909年,该教信奉朝鲜民族古代的始祖神——檀君。该宗教将世界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天主、人类以及除了人类以外的万物。该宗教认为人们的智慧和天主没有区别,只是人会妄想,所以有时会迷失自我。
外来宗教
基督教
大约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基督教就开始在朝鲜族中传播。由徐向伦和白鸿俊等人于1822年至1887年期间翻译出版了第一部朝鲜文《圣经》。在中国,由李圣三和林得闲等人在南满辑安县(今吉林集安市)成立里扬子教会,这是朝鲜族第一个教会。
儒教
朝鲜族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影响。儒家强调君臣关系上要“忠”,父子关系上要“孝”,这种儒家思想有利于朝鲜族的封建统治,因此,儒教一直被朝鲜族的统治阶级视作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儒家也强调礼、义、廉、耻等道德观念,这对朝鲜族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
朝鲜族人也有一部分信仰佛教,在朝鲜半岛,佛教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佛教教义强调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都当做是不真实的幻影,宣扬只有宗教式的精神修养才可以使人摆脱现实世界的痛苦,得到永久幸福。
民族文化
编辑风俗习惯
生产
过去朝鲜族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捕鱼、狩猎和采集,后来,朝鲜族逐渐开始进行农业活动,开始运用石锄翻土,用石镰收割农作物,或者用石墨碾碎粮食和橡树果等,制作成食物。从农作物品种来看,朝鲜族擅长种植水稻,且因水稻生产需较大的用水量,朝鲜族为了进一步扩大水稻生产,开始不断改造农业生产技术,广泛修建灌溉工程。
饮食
朝鲜族以米饭或面食为主食,肉类和蔬菜为副食。特色风味菜包括烤肉、火锅、泡菜、生鱼片、生牛肉等。
朝鲜族喜爱糯米,每逢重要的祭日,朝鲜人都会用糯米制作红饭或糯米打糕,用来供奉神灵、祖先。红饭的制作方法较多,追求简便的人,可直接将红小豆和糯米放进锅里一起合煮。糯米打糕也有许多种类,包括打糕、切糕、片糕等。朝鲜族的烤肉,据说始于13世纪,蒙古人在征服高丽王朝后,也为他们带来了肉食文化。朝鲜族在制作生鱼片、生肉片、酸辣泡菜等副食时,呈现出生、酸、冷、辣等口味特点,这是朝鲜人的特有饮食风格。其中,对于生鱼片,朝鲜族称之为“鲙”,生鱼片原料是海鱼;对于泡菜,18世纪以前,朝鲜族的泡菜被称作“沈菜”,原料也不用辣椒,到了18世纪,朝鲜族和日本进行贸易来往,辣椒传进朝鲜族,人们开始把辣椒放入沈菜,逐渐形成泡菜。朝鲜族还有酿制糯米酒的饮食习俗,这种米酒的度数通常维持在20度至30度之间,口味甜中带涩。朝鲜族酷爱狗肉,通常不喜油腻过甜的食物,也不喜吃鸭子、羊肉以及肥猪肉等肉类。
服饰
朝鲜服是朝鲜族的服饰,素净、淡雅、轻盈是它的服饰特点。白色是朝鲜服的主要颜色,蕴含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灯笼裤”是朝鲜族男性的传统服饰,“则高利”和长裙是朝鲜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早期的朝鲜人主要穿木屐、革屐,之后出现草鞋、麻鞋和胶鞋,现代朝鲜人普遍穿胶鞋或者皮鞋。其中,船形鞋是朝鲜族特有的鞋子形状,这是用人造革或者橡胶制作而成的鞋子,鞋样形状像小船,鞋尖上翘。
住宅
朝鲜族的住宅房檐通常向外伸出1~2米,使屋檐下面形成一条足以遮蔽雨水的走廊。走廊地面是用木板制成的有一尺多高、一米多宽的长台,平时可在此纳凉、做活。这条长台也是室内和室外的“过渡地带”,进屋的时候,将鞋子放到此处。长台内侧有数个纸糊的拉窗,也是拉门。室内和长台同高,也是由木板制成,被称为“床”。床板和地面相距1~2尺,可以用来防潮,在床板上铺上榻榻米,人们就可以直接睡在床上了。
礼仪
朝鲜族非常重视社交礼仪,在和外人见面时,人们的见面礼节是并用鞠躬礼、握手礼。在行礼时,他们通常是先鞠躬,再握手。在握手的时候,可以双手,也可以只用右手。通常情况下,朝鲜族女性不和男性行握手礼,而是只行鞠躬礼。在朝鲜族,同他人见面或者告别的时候,如果对方的等级地位比自己高,就要向对方多次行礼,有些人会连续行礼3~5次,且讲一句话,行一次礼。
节日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和农事活动相关,如五月的端午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正月十五节、二月初一的农夫日、七月的百中等,都是在农闲时期,农民通过庆祝节日,表达他们对丰收的期盼。其中,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朝鲜族的四大民间节日之一,在这天,人们为了防止出现传染病和驱逐魔鬼,会使用菖蒲草煮水,并用其洗澡,然后穿上新衣服,头发上插上一根用菖蒲草制作而成的簪子,腰间系上用艾草和菖蒲草编织而成的腰带,也会在家门口挂上用艾草编织的假老虎等。
婚俗
朝鲜族的婚姻习俗,从说媒到结婚需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币、请期、迎请等六个结婚礼节,谓之“六礼”。
纳彩,即指男方家里向女方家里提亲,并送礼物。问名,即指男方家里要打听女方母亲的姓名和品德,意味知其母必知其女,如果母亲贤德,其女就是孝顺的女性;然后,女方家里要将女方的“四柱”(即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家中进行占卜。纳吉,即指男女双方的“四柱”相合后,男方家里通知女方家里占卜吉兆。纳币,也称“纳征”,即指男方家里向女方家里送青缎、红缎等彩礼,同时也将“大字”(即婚书)一并送到女方家里。请期,即指男方家里用书面形式,将选定婚期送到女方家里征求女方的意见。迎亲,即指男方迎接女方时举行的结婚典礼。
丧葬
朝鲜族人死后,通常实行土葬。长辈去世后,其子女要替老人穿上用柞蚕丝布做成的衣服,将老人停放在屋内的山墙下面后,用布帘或者屏风遮挡起来。亲人要将写着老人姓名、职业的纸条贴在布帘上面,并在布帘下方摆上小桌,桌上放着燃香和供品。停尸期间,老人亲人三天内不洗漱,去除身上所带的装饰物,以长子为首的子女需彻夜守灵,吊唁人要进屋哭灵。通常来说,尸体停放的时间是三天,也有五天、七天、九天等,都是以单数为准,不可是双数。出殡时,由16人或者28人抬着灵柩,步伐缓慢地行进在路上,寓意着死者仍然留恋人间。灵柩前方,引路人摇金铃唱哀曲,抬灵人随和。到了墓地,灵柩抬进墓穴后,先由长子添三锹土,再由其他人继续填土,直到垒砌起椭圆形的坟头。
禁忌
在语言方面,朝鲜族由于素来对鬼神敬而远之,人们不愿用不敬语言“触犯”神灵鬼怪,所以不能随便提及死者、厉鬼和巫神的名字。因人为死亡是一件不幸之事,朝鲜族也忌讳说“死”字。朝鲜族也尽量避免谈论和疾病相关的事情。此外,受到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朝鲜族也会回避谈论一些被认为不洁、不雅的事物或者名称,比如人体生殖器官、性、排泄等,如果不得不谈论这些内容时,也会回避使用令人不快的词语,比如,用“金块”代替“屎”的说法等。在称谓上,朝鲜族重视人名,不能允许直呼祖先、长辈、上级和老师的名字,尤其忌讳晚辈和长辈使用相同的名字,或者名字中有同音字,如果出现同名或同音字,就会被视为欺宗、无礼。
社会组织
家庭在朝鲜族的社会组织中起着核心作用,受儒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影响,在家庭中,朝鲜族高度重视辈分和地位的区别,强调等级秩序,长辈具有权威和决策权,晚辈要尊重和服从长辈的意见。
文学艺术
文学
民谣
朝鲜族的民谣反映了朝鲜人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生活、劳动、爱情、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看法,再现了朝鲜人的生活,蕴藏了朝鲜族的民俗风情。比如朝鲜族的代表性民谣《阿里郎》,自14世纪90年代诞生之日起,数百年来,已经成为拥有50多种曲调、5000多首歌词的歌谣群。当朝鲜族迫于生计,不得不移民时,他们用“阿里郎”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希望;当朝鲜族受到外族侵略时,他们用“阿里郎”来表达内心的愤恨。
传说
朝鲜族将民间口头传承的文学逐渐形成“传说”文学,这是朝鲜族的大众文学形式之一。其中,传说的主人公多数时候是历史人物。比如《清太祖传说》流传于咸镜北道的会宁、庆源两郡、吉林延边龙井市的三合镇一带和图们江沿岸地区,传说讲述了居住在朝鲜会宁图们江畔山村的李座首有一个大龄未婚女儿,发现女儿突然未婚先孕后,父母大怒,对女儿严加逼问后,才得知女儿房间每天半夜都会进来一个男子,之后,父母让女儿把一根蚕丝线扎在男子的衣服上,发现这个男子是一只水獭。最后,父母联合众人将这只水獭打死,此后村里再未出现这种怪事,但是李座首的女儿生下了一个男孩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长大后,生下三个儿子,其中,老三英勇善战,拿着天子剑,打败明朝,建立大清国,成为之后的清太祖。这则传说赋予氏族英雄正确的价值取向,比如老三是天赋异禀,超凡脱俗的形象。
民间故事
朝鲜族的民间故事是以社会现实作为创作背景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和传说不同,它的主人公更多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和到的风貌,如 《金应瑞和桂月香》就是讲述社会底层人物为了国家而英勇奋斗的故事。
艺术
乐器
朝鲜族的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等十多种。其中,伽倻琴是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其形状和中国汉族古筝相似。长鼓常用于声乐和舞蹈演奏中,体型长、细腰,两端的鼓皮的音色有着高音和低音的区别,演奏时以鼓槌、鼓鞭和指掌配合敲击。
舞蹈
朝鲜族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包括农乐舞、纱帽舞、长鼓舞、假面舞、扇舞等。其中,农乐舞深受朝鲜族欢迎,在不同地区具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农乐舞,但从总体来看,农乐舞主要以乐队表演为主,舞者会手持小手鼓,头戴象帽,在跳舞过程中,舞者会跟随舞曲摆动头部,这时,象帽上的纸带也会随之旋转。事实上,农乐舞是朝鲜族在农耕的时候跳的舞蹈,但在过去,农乐舞用于祭祀与狩猎活动。
体育活动
跆拳道
跆拳道中的“跆”指的是用脚踢,“拳”指的是用拳头或者上肢击打;“道”指的是一种艺术方法和练习技巧。跆拳道是一种以脚法为主的功夫,传统跆拳道包括套路、兵器、擒拿、摔锁、对练自卫术等基本功夫,现代竞技类型的跆拳道是传统跆拳道的一部分,其技术动作较为简单实用。跆拳道实行段位制,即一段至九段,其中,九段最高。
跆拳道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朝鲜半岛,前身是朝鲜半岛出现的手搏、跆跟、跆肩、角抵、托肩、摔跤、手臂打、拳白、唐手、打击等民间技击术。20世纪50年代,朝鲜族整合了朝鲜半岛的各种技击术,统一命名为跆拳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跆拳道也糅合了中国武术、日本空手道等技术,尤其受到中国古典哲学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摔跤
摔跤是朝鲜族的体育活动项目之一,包括内勾、外勾、轮起、箍脖等攻防技战术。在进摔跤运动比赛时,朝鲜族会使用一种用长3米的麻布或白布做成的腰腿带,摔跤运动员先将其缠到腰上,剩下的长带就缠在右腿上。比赛时,禁止扭动对方的脖子和胳膊,也不许用头部或者拳头伤害对方,通常来说,摔跤比赛以三战两胜的方式决定胜负。
荡秋千
荡秋千是朝鲜族女性喜爱的体育游戏活动,这项活动有利于锻炼身体健康。相传,荡秋千早在公元前1~7世纪就已经在朝鲜族之间流传了,到了12世纪,荡秋千活动已经流传到了朝鲜族的每个地区。每逢五月端午节,朝鲜族都会聚集在秋千架旁,荡秋千。作为朝鲜族体育项目之一,荡秋千比赛分为单人荡、双人荡。虽然,各地比赛优胜者的评比方法都有所区别,但是,他们都以高度来决定胜负。
玩跳板
朝鲜族的跳板体育项目就是两个人站在木板的两边,一方用力踩住木板,让另一方飞起来,哪一方先掉落,那么,这一方就算输了比赛。可见,朝鲜族的跳板项目和中国的跷跷板相似,不同的是,中国的跷跷板多是孩子在玩,朝鲜族的跳板在女性之间更加流行。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朝鲜族风俗习惯.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4-02-19].
[2]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3-11-14].
[3]中国统计年鉴—2023.国家统计局. [2024-02-20].
[4]朝鲜国家概况.中国外交部网站. [2024-02-19].
[5]韩国人口统计.韩国统计厅官网. [2024-02-19].
[6]朴泰秀. 朝鲜民族的语言文字[J].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88: 98-100.
[7]吴丽花. 中国朝鲜语新词术语研究[J]. 东疆学刊, 2023: 106-111.
[8]赵凤彩. 我国境内朝鲜族族源及其人口发展_赵凤彩[J]. 人口学刊, 1989
[9]韩国历史学会编著. 《高丽王朝史·第1卷》. 吕东旭译. 韩国东亚大学出版社, 2012: 1-464.
[10]Kim, J. The History of Korea. ABC-CLIO, 2014: 1-1000.
[11]李根源著. 《朝鲜历史人口学研究》. 1994: 1-312.
[12]金载铉. 朝鲜族宗教文化心理漫论[J]. 延边大学学报, 1991: 91-96.
[13]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所编. 韩国学论文集 第一辑[M]. 1992: 85-108.
[14]刘同清. 论朝鲜对汉文化的受容——以朝鲜文学作品《龙飞御天歌》为中心[J]. 宁夏社会科学, 2014: 173-176.
[15]高永一. 朝鲜族婚丧礼仪的社会调查报告[J]. 延边大学学报, 1982: 50-60.
[16]王淑玲. 朝鲜的传统民间节日及婚丧祭礼[J]. 民族译丛, 1992
[17]萨仁图娅. 大美中华 56个民族概览[M]. 2018: 41-47.
[18]杜七一. 跆拳道实用教程[M]. 2016: 1-6.
[19]张盟. 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民间体育技能与传统医药卷[M]. 2018: 49-58.
[20]崔光弼编.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源流[M]. 2012: 135-137.
[21]Lee, P. H. The Making of Modern Korea. Routledge, 2015: 1-298.
[22]谭红梅著. 朝鲜半岛北南关系演化因素研究[M]. 2015: 141-146.
[23]李炳东 俞德华主编. 农业卷[M]. 1996: 157-162.
[24]饶文心著. 世界民族乐器[M]. 2018: 15-18.
[25]孙炜冉. 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 9[M]. 2020: 34-42.
[26]《世界通史》编委会编. 史学经典 世界通史 珍藏版[M]. 2011: 96-98.
[27]Cumings, B. The Korean War: A History. Modern Library, 2010: 1-576.
[28]曹树基著, 葛剑雄主编. 中国移民史 第6卷 清时期 下[M]. 2022: 486-489.
[29]宋犀坤. 世界上下五千年[M]. 2018: 226-232.
[30]Andre Schmid 著. 《Korea Between Empires 1895-1919》. 2002: 1-376.
[31]郑信哲著. 在日朝鲜人历史及其现状研究[M]. 2007: 74-78.
[32]发展现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3-11-14].
[33]张君仁主编. 乐舞研究 第2卷[M]. 2016: 81-100.
[34]朝鲜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7-10].
[35]金泉. 世界各地的朝鲜族人口[J]. 当代韩国, 1995
[36]孙玉琴, 袁绍荣主编. 世界旅游经济地理[M]. 2007: 201-208.
[37]王晶 唐丽敏编著. 海运经济地理[M]. 1999: 42-45.
[38]彭楚南编译. 语言学名词 第一辑[M]. 1959: 27-39.
[39]张殿英主编. 东方风俗文化辞典[M]. 1991: 1-2.
[40]张记彪编著. 中国民族风俗[M]. 2014: 169-174.
[41]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所编. 韩国学论文集 第一辑[M]. 1992: 111-122.
[42]中国朝鲜史研究会,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历史研究所. 朝鲜韩国历史研究 第11辑[M]. 2011: 306-322.
[43]Kang, I. The Korean Shamanism: The Cultural Paradox. Journal of Ethnology and Folkloristics, 2013, 7(1): 7-22.
[44]张碧波 董国尧.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 民族文化卷[M]. 1993: 949-952.
[45]Kim, S.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North Korea. Journal of Church and State, 2015, 57(3): 444-458.
[46]2014. Buddhism in Korea: A Historical Overview. Buddhism in Korea: A Historical Overview, 2014, 24: 47-65.
[47][韩]李基白. 韩国史新论[M]. 1994: 4-7.
[48]中国朝鲜经济研究会. 朝鲜经济文集[M]. 1983: 209-219.
[49]胡华主编. 中国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国概况[M]. 2012: 70-75.
[50]邵毅平著. 青丘汉朝 中华文化的遗存与影响[M]. 2017: 185-191.
[51]窦然编著. 国际贸易地理[M]. 2009: 9-18.
[52]丁艳丽编著. 每天一堂礼仪课[M]. 2011: 174-177.
[53]王丽娟. WTO成员国(地区)经贸概况与礼仪习俗[M]. 2002: 55-61.
[54]马振文作. 清代辽阳史纲[M]. 2020: 569-572.
[55]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编. 东方语言文化论丛 第二十二卷[M]. 2003: 104-115.
[5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编. 东方语言文化论丛 第二十三卷[M]. 2004: 392-405.
[57]李红梅. 朝鲜族民谣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以民谣《阿里郎》为例[J]. 艺术研究, 2013: 82-83.
[58]张光军主编. 东方语言文化论丛[M]. 2007: 422-438.
[59]余宁著.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少数民族舞蹈教学研究[M]. 2015: 190-196.
[60]金应忠 陆永庆 傅聚文. 国际知识基础[M]. 1988: 227-229.
[61]刘旻航, 孙玲著. 文化血脉 民俗体育与国学教育研究[M]. 2014: 91-102.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