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市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潜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县级市,安庆市代管,位于安徽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东南与怀宁县毗连,西南与太湖县接壤,东北与桐城交界,西北与岳西为邻,北部同六安地区舒城县接界。市域总面积168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0月18日,潜山市下辖11个镇和5个乡,市人民政府驻地潜山市梅城镇潜阳路370号。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4.0万人。 “潜山”周时属皖国,汉属皖县,晋末属怀宁县。元英宗至治三年...

潜山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县级市安庆市代管,位于安徽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东南与怀宁县毗连,西南与太湖县接壤,东北与桐城交界,西北与岳西为邻,北部同六安地区舒城县接界。市域总面积168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0月18日,潜山市下辖11个镇和5个乡,市人民政府驻地潜山市梅城镇潜阳路370号。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4.0万人。

名称由来

编辑

“潜山”周时属皖国,汉属皖县,晋末属怀宁县。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析置潜山县,因境内潜山(即天柱山)得名。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时期

今日潜山县境,周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春秋时,皖国被楚国所灭,成了“楚之东鄙”。

秦朝至南北朝

秦属九江都。楚汉之际,项羽将其划属衡山国,汉高祖又将其划属准南国。后,汉文帝分淮南国为准南、衡山、庐江三国,皖地划属其时衡山国境。

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移江南的庐江国王来此为衡山国王,至汉武帝符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因衡山王反,乃废其国而置庐江郡。庐江郡辖有皖县,其时的县域约含今日潜山、怀宁、望江、太湖、宿松5县地及岳西县东南部分区乡。皖县城址即今日潜山县城。

东汉献帝初平末(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袁术势力,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据有此地,皖城遂成兵争的重镇。

三国时期,皖县是庐江郡的附郭县。吴黄武六年(公元227年),吴将审德屯皖,被魏将曹休击破。吴又遣贾德屯皖。七年(公元228年),秋八月,吴兵在皖县石亭(今棋盘、三妙境)大破曹军,追击到夹石关消灭曹休十万军。嘉禾六年(公元237年),孙权遣诸葛恪屯皖县城。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吴诸葛恪自皖迁于柴桑(今九江附近)。

西晋沿用庐江郡皖县旧制,但将郡治迁回了舒县。直至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 年),今日潜山县仍是庐江郡皖县辖地。

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公元405一418年),于汉庐江郡的南部另设晋熙郡,分汉皖地置怀宁、新冶(即今望江县)二县,以今日潜山县城为怀宁县城。晋熙郡治亦设于此城。

刘宋武帝永初年间(公元420一422年),于费皖县地增置太湖左县(即今太湖县)。梁萧时代,又于费皖县地增置高塘郡(即今宿松县)。

北朝以至隋初,晋熙郡怀宁县的政区名沿袭未变。但历来的“扬州”大区划名却渐被废弃。晋熙郡的上级政区,宋曰南豫州;梁曰豫州(或曰荆河州),后改晋州;齐曰江州;陈又改晋州。刘宋以怀宁县城为晋熙郡治,萧梁则以此为晋州治。

隋唐至宋元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除诸郡,九年(公元589年)始立熙州,以辖怀宁及附近诸县。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熙州为同安郡,郡治仍设于原熙州之治怀宁县城,辖有怀宁、宿松、太湖、望江、同安5个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同安为舒州。五年(公元622年),分舒州的怀宁县为皖城、安乐、皖阳、梅城4个县。当年,安乐县废。七年(公元624年),皖城、阳城、梅城3个县也都被废,仍恢复为一个怀宁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舒州为同安。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都为盛唐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再改盛唐为舒州。由此,历史上形成舒州、同安郡的双称习惯。虽然州、郡几度易名,其所辖之境,仍如隋时(后来,只改同安县为桐城县名)。州、郡治所也都在怀宁县城。

五代十国时,州、县名都无改变,先为杨吴、南唐所有,再则为后周所有。

两宋时期,沿用舒州怀宁县旧制共235年,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宁宗即位,因他曾当过舒州节度使,于是将舒州升格为安庆府。州、府治所,皆在怀宁城,辖县一直是怀宁、桐城、宿松、望江、太湖。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知府黄干在此怀宁县治修筑安庆城;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知府赵希袞在黄干所筑原城基础上加筑,并修建城闸。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安庆府治、怀宁县治同时自今潜山城东迁。

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划出原怀宁县的清朝、玉照2乡,另置潜山县。不久,因战乱被废。

明清时期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于旧地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仁,设县治于原怀宁城旧址,即今日的潜山县城。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二月二日,张献忠义兵过潜山,在虎头俘获知县赵士彦,次日放回。史可法临县,杀赵士彦。六月十九日,洪水冲崩城北门,露出旧城石闸,闸上有“绍定辛卯石匠吴通造”。砖上有“绍定王辰知府赵希衰监造”字句。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兵备道史可法报请建城,三月十六日临县祭城,掘出旧城脚,脚有断碑,上刻字:“水啮其下,城不能支,周显德五年。"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正月,义兵到潜东北,俘获知县朱家相。后朱家相逃走。二月,义兵在天宁寨包围史可法。七月,义兵击败史可法,烧毁天宁寨。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史可法申荐知县柯友桂来潜建城,八月起工,命四十四里分造,在旧基上加砖石,至十四年,未成。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五月,天堂采林等聚千人起义,后败。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三月,杜埠余庚、朱天率500人起义,后败。十月,因民众饥饿,义兵五营佯受监军道杨卓然“招安”。

清沿用安庆府旧称。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划属江南省。十八年(公元1661年),置江南左布政使司以辖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正式设安徽省。尔后,县的全称则为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道、府,潜山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安道以辖之。民国17年,废安庆道,潜山县又一度直属于安徽省。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民国36年2月,成立潜怀县民主政府。9月16日,刘邓大军第二次解放潜山县城,成立潜山县民主政府。国民党县政府迁油坝乡。9月30日,潜怀县民主政府迁野人寨,后迁水吼田家湾。11月15日,成立皖西行署后,12月所建潜山及潜怀县属第一专区(驻五庙上新田)。民国37年5月,所建的桐潜县属第二专区。民国38年1月,分桐潜县为桐城、潜山2个县,潜山县仍属第一专区。3月23日,潜山县民主政府从黄柏河迁至梅城,全县解放。4月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报告备案,重新调整区划,潜山县改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安庆专区,7月,潜山县民主政府改称潜山县人民政府。9月,潜山县人民政府改称潜山县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潜山县仍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安庆专区。

1950年9月14日,潜山县政府改称潜山县人民政府。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潜山县改属安徽省安庆专区。

1956年5月3日,潜山县人民政府改称潜山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8月10日,成立潜山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4月6日,潜山县革命委员会改称潜山县人民政府。

1988年8月17日,潜山县改属安徽省安庆市。

2018年8月3日,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以原潜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潜山市行政区域。潜山市由省直辖,安庆市代管。

潜山市

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长江中下游北部。东南与怀宁县、西南与太湖县接,东北与城县交界,西与岳县相邻,北与舒城县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4′~116°46′,北纬30°27′~31°04′。县境南北长约6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总面积1688平方千米。

潜山市

潜山市地图

气候

潜山市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多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7.2℃,最低为15.6C。气温的年际变化比较稳定,年变幅为1.6℃。年均降水量1458.9毫米,降水量随季节变化,一般夏季最多,春、秋、冬季依次递减,月降水量6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日照时数1893.7小时,无霜期252天。

地质

  • 地质演变

远在晚太古时期(约25亿年前),潜山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其间,海底逐渐堆一套万米以上的浅海相沉积物。尔后,“大别造山运动”使其褶皱隆起,上升为陆地。在长达18亿年的时间内,潜山处于被侵蚀剥蚀之中。到中生代晚期(距今约1亿年),“燕山运动”波及县内,使今源潭一牌楼一带深断裂,产生升降差异性运动。其西北部相对抬起而形成高山,东南部下降为断陷盆地,称为“潜山盆地”。继后,该盆地逐步堆积厚度大于2000米的陆相碎屑沉积物,称为“红层”。

新生代第三纪后期(距今约6000万年),湖水全部退却,全境变为陆地。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亮几经升降,经内外营力的作用,形成了河流纵横、山脉起伏的现代地形地貌。在盆地和山谷边缘长期沉积了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在河流两侧和丘陵部堆积了一般厚度为3~20米左右的松散沉积物,形成了后来的农田。

  • 地质构造

潜山境内属扬子准地台(Ⅰ级)、淮阳台降(Ⅰ级)与下扬子态坳(Ⅰ级)的交部位,经过多次内营力作用,地层褶皱和断裂显著。以源潭一牌楼一线为界,东南部为平缓的单斜构造,西北部为复杂褶皱构造。以东西为轴向自北而南组成 3 个背向斜带,分别为后冲大屋一棋盘石背向斜带、英山沟一公界尖背向斜带、水推磨一桌椅尖背向斜带。以源潭一牌楼一线为界,东南部未有断显示,西北部裂层相当发育,主要有北东和北东东向2组断裂。

  • 地层

县境内出露的地层,分为北西、南东两大套。以源潭一野寨一牌楼一线为界,西北部为晚太古界浅海相的变质岩,东南部为中新生界形成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太古界地层分为6个岩组,由老至新为:英山沟组、水竹河组、文家岭组、刘昄组、桥岭组、程家河组、王河组。县境内出露的中生界地层仅白系上白垩系上白垩统王河组1处,出露的新生界地层为第三系和第四系陆相盆地砂研岩沉积物。

境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天柱山及黄柏一官庄地区。岩性为混合花岗岩、混合二长花岗岩。境内有两个大的岩基体:主薄岩体、万山(天柱山)岩体。也有少量的基性超基性岩。

地形地貌

潜山市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深受构造、岩性、气候、河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延伸为中低山区、丘陵、岗地和平原。山区占全县面积1686.03平方千米的49.3%(其中中山区占4%,低山区占45.3%),丘陵占9.9%,岗地占23.9%,平原占16.9%。其地貌类型主要分为5种,分别是:大别山侵蚀构造中山区、大别山侵蚀构造低山区、大别山前丘陵区、大别山前岗地区、堆积平原区。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最高山峰为座落在官庄镇的猪头尖,海拔1538.6米。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区997.43平方千米,海拔50-100米的丘陵区403.15平方千米。东南部为圩畈区,地势平坦,河湖穿插,耕地集中,海拔50米以下的圩畈区285.45平方千米,最低处王河镇丰收圩,海拔13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潜山市地跨皖河、菜子湖两个流域。以方冲坳、白岩寨、高峰岭、风吹坳、仰天凸、荷叶淌、叶家尖、父子岭、磙子寨、走岗、小路口、伏龙岗为分水岭,东北部为菜子湖流域,西南部为皖河流域。主要干流有潜水、皖水、大沙河、长河4条,境内总长度为183.15千米,皖河流域在县内面积为1103.84平方千米,菜子湖流域在县内面积为562.79平方千米。

  • 潜水

潜水源于岳西县境内的公界尖和黄毛尖两峰之间的来榜坳,河道全长116千米,流域面积1326平方千米。境内上游(牛肩岭——野寨)为山区性河流,中下游(野察——皖河)为圩昄区河流。潜水自源头由西向东南流,于牛肩岭入境,经白茆潭、水吼岭、白水湾、吴塘堰出山至县城西,再经鸭池渡、袁家河、崔家仓、双河口、乌子岗汇皖河,入长江。

  • 皖水

皖水源于岳西县境内的黄毛尖和乌牛石大岗。全长99.2千米,境内长55.7千米。河底由鹅卵石和粗砂叠成。上游(鸳鸯河一一乌石堰)属山区性河流,下游为圩昄区河流。皖水自源头由西北向东南流,由鹭鸯河入境后,经雷公井、毕家滩、龙潭河、杜埠、暗冲,至乌石堰出山入圩,再经余家井、老马驿、界牌石、车轴寺、小市港、油坝,至青山渡出境,入长江。梅河、珠琳河属皖江下游主要支流。

  • 大沙河

大沙河源出自岳西境内的铜安寨,另一源出自岳西县境内的天麻梗。全长77.4千米,境内长52千米。仙姑潭一一沙河埠段,河道狄窄,坡陡。河底皆裸石,下游逐渐为中细粒砂石淤积。境内上游(仙姑潭一钓鱼寺)属山区性河流,下游(钓鱼寺一一永济圩)属圩昄区河流。

  • 长河

长河源于岳西县境内的黄茅尖西,环经潜山县境西南隅,由西向南流。是为潜山、怀宁两县界河。全长137.5千米,境内长18.75千米,河宽为300~600米。河床由中细粒砂石构成。长河自黄茅尖发源后,由西向东经太湖县境内的花凉亭水库,至黑河口入境,再经黄泥港、母猪山、彭潭渡至乌子岗人皖河,至长江。

水利

截至2023年7月,潜山市有中小水库91座,当家塘23670口,总若水工程容量9483.3万立方米,引水工程大小滨河涵闸48座,设计流量50.7立方米/秒,水工程共有机电灌站134座,装机3385.8下瓦,不同干早年份(轻早年,重早年,特早年)的蓄水、引水、水工程可供水量,分别为2.74、2.48、2.06亿立方米。

土壤

由于受地形、母质、生物、气候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潜山境内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壤。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类暂行方案》的规定,通过普查,潜山市土壤总面积为205.5513万亩。其类型为8个土种,14个亚类,43个土属,81个土种。其中,耕地涉及7个土类,13个亚类,31个土属,59个土种。土壤类型以黄棕壤土、红壤土、水稻土为主,其次为棕壤土、潮土、紫色土。

红壤分布于海拔为50-350米的大别山南麓丘陵地带,零星分布于安庆一宿公路沿线的岗地。面积为16万余亩。黄棕壤分布于低山、丘陵和岗地,数低山面积最大,共计112.4万余。棕壤主要分布于县境西北部山区南坡海拔900米、北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8.4万余亩。湖土分布于河谷两侧的沙丘、漫滩、废圩坝及地势较高、未被开为水田的冲积平原上,面积1万余亩。紫色土分布于县域中部海拔为50-100米之间的岗地,是岗地的主体土壤,面积共计19.9万余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潜山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潜山市耕地38629.87公顷。种植园用地5240.51公顷,林地92137.06公顷,草地370.84公顷,湿地547.6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472.8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729.8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494.49公顷。

水资源

潜山市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形成的河川径流和地表径流,其次是来白岳西、太湖两县的过境水,水量为10.813亿立方米,过境水大多分布于汛期。境内四条大河年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2206立方米,亩均拥有4028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约为10%左右。地下水资源分为基岩地下水和河谷平原松散沉积层地下水两个类型。其中,河谷平原松散沉积层地下水最为丰富,一般均可作饮用水。该区单并涌水量为0.1~0.2万吨/日,最高达0.27万吨/日,资源模数为27.25吨/平方公里/年。

矿产资源

潜山市境内已查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建筑石料、花岗石、铁砂、瓷石、石英石、云母等,储量分别为653.17万方、289.12万方、260.68万吨、156.6万吨、42.77万吨、135吨。潜山矿产资源主要属建筑建材和非金属矿产,目前开发规模小,没有形成优势。古井金红石砂矿,位于古井乡光明村、八塅村等处。储量近2万吨。锆石砂矿与金红石砂矿相伴生,无独立矿床,储量约0.5万吨。铁砂多分布于大别山群岩中。因水流搬运分选带入潜水、皖水、大沙河中,蕴藏量计1891万吨,以大沙河为最。其粒径0.1-0.5毫米,品位58-71%。瓷石有矿床2处。白水乡茶庄村瓷石矿,属花岗岩风化残余型矿床,储量32万吨。龙潭一带白瓷土与瓷石伴生矿,储量108.05万吨。

林地资源

潜山市有林地129.91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383.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3.1%。全市已建成生态公益林47.53万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34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3.53万亩,大沙河、潜水、皖水沿线及库区周边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已初具成效。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潜山市境内有维管束植物173科748属1653种;马尾松、杉木、枫香、香樟、毛竹等是潜山市森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有连香树、大别山五针松、黄山木兰、天女花、黄山花楸、香果树、南方铁杉等,有金钱松、鹅掌楸等世界名木,全市珍稀保护树种较多。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1520/

(24)
词条目录
  1. 名称由来
  2. 历史沿革
  3. 先秦时期
  4. 秦朝至南北朝
  5. 隋唐至宋元
  6. 明清时期
  7. 中华民国时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9. 地理
  10. 位置境域
  11. 气候
  12. 地质
  13. 地形地貌
  14. 水文水利
  15. 水文
  16. 水利
  17. 土壤
  18. 自然资源
  19. 土地资源
  20. 水资源
  21. 矿产资源
  22. 林地资源
  23. 生物多样性
  24. 植物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