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是安徽省铜陵市下辖的一个县,截至2022年11月,枞阳县下辖15个镇、1个乡、1个开发区。枞阳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6.3万人。
名称由来
编辑枞阳县以地理位置得名,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枞阳县坐落于长河(又名枞川)北岸,水北为阳,故得名。西汉武帝元封五年(106),始设枞阳县。
历史沿革
编辑旧石器时代至南北朝时期
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古人类开始在枞阳境内活动。新石器时代(1万年——4千年前),为薛家岗、良渚文化领域,先民在枞阳生息繁衍,开始使用石锛、石斧等工具。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枞阳县属扬州之域。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属扬州之域。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封为宗子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为群舒之地。先属楚,后属吴,又属越。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枞阳县划归楚。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枞阳县属九江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出巡,由云梦泽沿江东下,在枞阳附近略事停留,后至丹阳,再南下浙江。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置枞阳县,属庐江郡。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枞阳并入舒,隶庐江郡。公元前106年冬,武帝南巡至枞阳,射蛟江中,作《盛唐枞阳之歌》,今留有射蛟遗址。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初属魏,后属吴,属庐江郡。今下枞阳有“吕营蒙城”遗址。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7年),属庐江郡。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属豫州晋熙郡。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初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后侨置阴安县,属晋熙郡。
陈太建七年(575年),智岂页和尚(即佛教天台宗始祖智者大师)住浮山,创建“浮山寺”,后佛教徒称浮山为其祖庭。陈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周取陈江北地,恢复枞阳郡,同时设阴安县。陈祯明三年(589年),废枞阳郡,存枞阳县,改属晋熙郡。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阴安县并入枞阳,属熙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扬州同安郡。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初为同安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辖33里。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盛唐郡复名舒州。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9年),为桐城县,属淮南道舒州;先归十国·吴;后隶十国·南唐及后周。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为桐城县,属淮南路淮南西路的舒州,开宝七年(974年),曹彬率军取南唐,宿营于义津附近小山(今名将军山),后从枞阳渡江到池州,次年攻下金陵,南唐后主李煜降。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属德庆军。桐城县辖4乡9镇,今枞阳县为其东、南乡。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为桐城县。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改军为府,属安庆府,仍隶属淮南西路。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枞阳县名为桐城县,属安庆路总管府。
明清时期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现枞阳县域时为桐城县东、南乡,乡名清净、大宥。洪武八年(1375年),太祖朱元璋颁诏天下,设社学。县境设立土桥、破罡、花园坂、青山、马踏石、源子港、六百丈7所社学,均在东南乡。弘治三年(1490年),知县陈勉主修第一部《桐城县志》。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为桐城县,初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嘉靖年间(1522——1566年),方明善建桐川会馆于枞阳,论学著书,授徒讲学,领桐城文坛20年。此为南乡第一所讲学会馆。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三月,神宗皇帝钦差太监任大用到浮山华严寺颁旨,赐《大藏经》5048册。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寡居娘家的女诗人、画家方维仪与伯妹如曜、从妹维则、弟媳吴令仪,常唱和于“清芬阁”,此为县境最早的“名媛诗社”。万历年间(1573——1620年),童自澄建辅仁会馆于枞阳,讲学30年。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东乡左光斗因劾魏忠贤32条当斩罪被害狱中。崇祯即位后,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忠毅,至今其故乡横埠左家宕仍以“忠毅”为村名。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为桐城县属地,民国3年(公元1914年)属安庆道。
民国8年(1919年),张永祥在枞阳镇兴办第一个机器碾米厂——永茂米厂。民国9年(1920年),东乡章瑶桢、章永庆在方家仓创办、私立育才小学。美国人在枞阳镇、义津镇没美孚油栈。民国10年(1921年)2月,李光炯委托李则纲在家乡兰庄(今枞阳黄羹乡)创办私立普仁小学(曾一度改为兰庄乡村师范)。7月,北乡光明甫、南乡李光炯等在县城组织选举澄清团,揭露曹琨贿选总统,并立“毁票碑”。民国14年(1925年)6月,为声援沪案同胞,东乡沪案后援会在汤沟镇第四高小成立,枞阳、汤沟两镇先后数千人上街游行。艺人丁永泉(俗名丁老六),把黄梅戏从枞阳带到安庆,开始在西门外手工业工人中建立戏班子。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枞阳县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公元1932年)属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今枞阳县境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民国36年(公元1947年)1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2月1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设置桐庐县,县治初设项铺镇(白云区),1949年10月移至汤沟镇(汤家沟)。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4年秋,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
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15]181号)批复同意:将安庆市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
2016年1月4日下午,安徽省民政厅在枞阳县城正式传达国务院国函[2015]181号和安徽省关于区划调整的实施意见,枞阳县正式划归铜陵市管辖。
2018年,政府将枞阳县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划归铜陵市郊区管辖。
地理
编辑位置境域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铜陵市西北面,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东南麓,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毗邻,北与无为市、庐江县接壤,东与铜陵市郊区相邻,南与池州市隔江相望。地跨北纬30°39'—31°05′,东经117°04'一117°34'之间。东西长49.4千米,南北宽50.9千米,总面积1473.39平方千米。
枞阳县地图
气候
枞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变化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季风显著。年均气温16.5℃,年均积温5129℃。冬季低温而无严寒;春季温和;夏季温度虽高但不酷热;秋季略高于春温。由于季风环流和地形影响,县境冬季多北风,春秋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均降水量1326.5毫米,冬季降水量少,夏季(梅雨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总量40%。
地质
地层
枞阳县,出露地层最古老的为古生代志留系地层。中部地区以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岩为主,其次为侏罗系、三叠系沉积岩及火山岩。新生代第三系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于县西北、东南部及长江北岸、湖滨、河畔。
板块运动
对枞阳县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响的是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故地貌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低平,低山丘陵岗冲相间,滨江环湖。
古生代志留纪至中生代三叠纪时,古海水时有进退,在海水中沉积遗留下砂岩、石灰岩、硅质岩。中生代三叠纪末(距今约1.95亿年),印支期地壳运动使古海洋全部退出,今安徽省境联合大陆形成,枞阳县境于此时始为陆地。
中生代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的3000多万年间,枞阳地区火山多次爆发,遗留下数十个火山口,堆积巨厚的火山岩。岩体中断裂成群,沿断裂地壳下陷,构成了著名的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
新生代以来,县西北区沉积巨厚的第三系砂砾层。进入第四纪(距今300万年),长江沿岸以上升运动为主,山峦起伏,河流遍布,湖泊萎缩。此时期普遍沉积第四系砂、砾、粘土层,江岸内侧不断缩小,并在江湾处沉积为江心洲。
县境位于郯(城)——庐(江)断裂带与沿江破碎带之间的庐(江)枞(阳)中生代火山盆地中部。地层以中生代火山岩为主,东北与西南部有零星火成岩体。县境有3条深大断裂带斜贯,有众多的古火山口及小断层,具有典型的火山岩区地质特征。
地质构造
枞阳地质构造属于著名的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县境斜贯3条深大断裂带,作北北东、北东方向延伸。断裂纵横交错,近南北方向最为发育;火山机体(构造)密集,古火山口遍布。
地形地貌
枞阳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低丘漫岗,中部是犬牙交错的丘陵岗冲,东南部属沿江洲圩。境内主要山峰有三公山、柳峰山、城山、岱鳌山、浮山等,以海拔674.9米的三公山为最高。有着集文山、佛山、古火山于一体的浮山,白垩纪奇特火山地貌、摩崖石刻,拥有84公里长的长江“黄金水道”,且深水岸线长达27公里。
水文水利
水文
长江流经县域84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22公里。主要河流有横埠河、杨市河、钱桥河、罗昌河、枞阳河。湖泊有菜子湖、陈瑶湖、白荡湖、枫沙湖、神灵赛湖、羹脍赛湖等,总水面达42000公顷。
陈瑶湖流域位于县东部,由枫沙湖、陈瑶湖、湖和横埠河、横埠前河、横埠后河、新河组成。白荡湖流域位于县境腹部,周高中低。该湖流域总面积为775平方公里,其中枞阳县境为712平方公里。菜子湖流域位于县境西部,县内流域面积397.5平方公里。北有孔城河,流经县内长9公里;南有长河,自铁罗冲口至枞阳镇,全长16.5公里,流域面积370.54平方公里,经枞阳闸入江。
“两赛”流域位于县城东,是独立水系,流域面积为68.5平方公里,经石矶长河至古塘新圩闸河拐入长江。地下水位于县境沿江一线含水层,发育于长江一级阶地的全新统古河床,由细粉砂组成,厚度在15米以上,发育良好,低山丘陵中性岩地区属裂隙喀斯特淡水中等富水亚区,含水层主要由古生代灰岩裂隙喀斯特组成,其他地区系古生代、中生代砂页岩及喷出岩系的虺隙水,属贫水区,矿化度小于1,水化学成份为型。
水利
县境滨江背湖,历史上湖口未建节制闸,湖水随江潮起落,造成“大水大灾,小水小灾,无水旱灾”的局面。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先后兴建白荡闸、梳妆台闸、湖东闸、永登闸、枞阳闸等;拓宽加高74.5公里的长江大堤;兴修众多的水库和塘坝;疏浚大小河道和沟渠;兴建100余座电力排灌站。1989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56.1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为46.6万亩,基本上解决了水旱灾害的失控问题。
土壤
枞阳县区域内土壤可分为土类、亚类、土属、土种4类,以土类、土种为基础单元。土壤共分7个土类。 主要有水稻土类、潮土类、红壤土类、黄褐土、紫色土类、石灰土类、草甸土类、砂疆黑土、棕壤土和黄棕壤土等,其中以水稻土类和潮土面积较大。
水稻土分布于西北与东南部。西北部岗区,面积比例最大,为本区耕地的88.01%。分布于阳和、麒麟、石婆、官青、石马、钱桥、杨湾、牛集、浮山等乡和义津镇、麒麟茶场。潮土类多分布于沿江冲积平原区,即铁铜、长河、新开、松园、仪山、陈洲、大新、老湾、老洲、红杨等乡。红壤土类除沿江冲积平原区少数乡外,各地均有分布,且范围较广,尤以西中部沿湖丘陵区分布最集中。黄褐土主要为农林用地。分布于西北部岗地,即阳和、麒麟、石婆、官青、石马、钱桥、杨湾、牛集、义津镇、浮山、白湖、金渡、水圩、陈瑶湖等乡(镇)。紫色土类分布于西、中部低丘低岗上,或低山局部地段,即白柳、金渡、金社、后方、老庄、横埠、左岗、安凤、雨坛等及将军庙林场、城关镇等地。石灰土类分布于东中部傍湖石灰岩丘陵岗上,即青山街、长河、松园、仪山等乡。草甸土类分布于长江外滩地、河漫滩、一级阶地,即长河、铁铜、松园、长凤、老洲、红杨、周潭等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枞阳县有土地总面积147339.57公顷,其中湿地1193.30公顷、耕地51746.79公顷(即77.62万亩)、园地1104.45公顷、林地39103.53公顷、草地512.06公顷、商服用地189.66公顷、工矿用地1387.43公顷、住宅用地11122.07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39.81公顷、特殊用地171.3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970.4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5729.58公顷、其他土地1369.07公顷。
矿产资源
枞阳县主要矿产有铁、铜、明矾石、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煤、泥炭、陶土、黄沙等。其中石灰石、大理石为特大型矿床。小型矿床有8个,即铜矿5个,铁矿1个,金矿1个,明矾石矿1个,其余30多处为矿点。此外,境内还蕴藏着天然气和锆石砂矿。矿产资源储量统计矿区(点)129处(不含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产地3处、中型9处、小型及以下规模矿产地117处。金属矿产23处,非金属矿产106处。矿种有22种。
水资源
枞阳县水资源主要由库、塘、坝拦蓄的地表径流和少量地下水组成。县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360.7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151.1毫米(2016年),最小年降雨量756.5毫米(1978),平均降雨总量24.6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9.73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4.5亿立方米。枞阳岸线资源优势明显,拥有84公里长的长江“黄金水道”,且深水岸线长达27公里。
生物资源
枞阳县区内河流和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湖荡河沟及草滩中,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种类繁多,如艾草(其种子即蒿米,可作为人类粮食)、红萍、菱、莲、芡实等,沼泽中有大量的鱼、虾、蟹、螺、蚌及各种昆虫类及品种繁多的浮游生物。
枞阳县植物有942种,隶属173科,其中药用植物有354种,蕨类植物22科35种,裸子植物7科27种,被子植物880种。
枞阳黑猪是介于淮猪和圩猪之间类型,具有耐粗饲、多胎高产、母性好、泌乳力高、适应性强等优良遗传基因,在清朝道光年间县志上已有详细记载。主产地麒麟、义津、浮山等地,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枞阳山县是安徽省养猪大县培育县,境内有多个大型养殖企业。2022年,全年生猪出栏18.63万头。 枞阳媒鸭也是地方水禽遗传资源,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安徽省枞阳县的官埠桥镇、枞阳镇、会宫乡、老洲镇和陈瑶湖镇等乡镇和蚌埠市五河县双忠庙、小圩镇和沱湖乡等地。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枞阳县有古树名木737株,4个古树群(含二级古树5株、三级古树18株);属国家保护的有银杏、金钱松、杜仲、青檀、水杉等5种。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