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浙江省(英文名:ZhejiangProvince),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别称“两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为杭州市。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陆域面积为10.55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为2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境内常住人口为6577万人,下辖11个地级市,省人民政府驻杭州市西湖区省府路8号。 “...

浙江省(英文名:Zhejiang Province),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别称“两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为杭州市。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陆域面积为10.55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为2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境内常住人口为6577万人,下辖11个地级市,省人民政府驻杭州市西湖区省府路8号。

名称

编辑

“浙江”名称源于省内最大河流钱塘江的古称得以命名。钱塘江在古时因其江流曲折而得名浙江。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会稽郡为两郡,产生了“浙西”和“浙东”两个地区。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改道为路,今浙江属两浙路,“浙”字因此正式成为政区名,而浙江省也因此别称为“两浙”。到了明太祖丙午年(公元1366年),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于杭州,“浙江”正式被作为省名而出现。之后清朝康熙初年,又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由此浙江省名终于完成。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时期

旧石器时期,浙江省境内远古人类开始采用锤击法打片和修理石器。建德一带已有人类居住,并学会用打制石器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之后新石器时期,浙江北部及宁绍平原先民发明中国最早的石犁,使原先耜耕劳作转变为犁耕。

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句践继位,迁都平阳(今绍兴县平水镇)。七年后,句践由吴国释放归国,迁都会稽山北四达之地(今绍兴),自此广招人才,改革内政,实施富国强兵政策。

春秋时期,浙江分属、越两国。到了战国时期,浙江属楚。

周元王三年、越王句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句践灭吴国。之后周显王三十六年、越王无疆二十三年(公元前333年),无疆之子蹄更被封为欧阳亭侯。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降伏越国诸族子弟百越的君主,置会稽郡(今浙江北部地区),郡治设在今江苏苏州。继又进军今浙江东南部,先后统一瓯越(今温州一带)和闽越(今浙江南部地区至今福建福州一带),置闽中郡。次年,秦王嬴政一统天下,自称始皇帝,在中国各地推行郡县制,原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今浙江境分属会稽郡、鄣郡、闽中郡。

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项梁反秦,占会稽郡各县,自任郡守,梁侄子项籍(即项羽)为裨将。次年,项梁立楚怀王之孙心为楚王,建都盱台(今江苏盱眙),会稽郡、鄣郡、闽中郡皆属楚所有。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今浙江境内属西楚国。五年后,以东阳郡、鄣郡(公元前109年改为丹阳郡,今浙江新安江以北区域,时属该郡管辖)、吴郡共53城,封其兄刘贾为荆王,称荆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后又以原地改封其侄子刘濞为吴王,称吴国。

到了汉景帝时期,汉景帝于公元前154年取消吴国封地,复置会稽郡。以刘非为江都王,统辖原吴国旧地。翌年五月,会稽郡直属汉。之后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中国为13州,置刺史部。今浙江境地属扬州刺史部,辖会稽、丹阳两郡共20县。

到了三国时期,浙江入东吴版图,但仍属扬州。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地区,置临海郡,郡治设在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今天台)、永宁、罗阳(今瑞安)、松阳等6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国。改新都郡为新安郡。今浙江境域分属会稽、吴兴、东阳、临海、新安等5郡。

到了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分浙东的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5郡为会州,随王刘诞为会州刺史。次年,分扬州浙东5郡,即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为东扬州,州治设在会稽。

宋孝武帝大明三年(公元459年),改东扬州为扬州。五年后,又改为东扬州。是年,今浙江境内共有会稽、吴、吴兴、东阳、新安、临海、永嘉等7郡。之后于宋废帝景和元年(公元465年),撤东扬州,浙东5郡并入扬州。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杭州,州治设在余杭,杭州之名自此始。且撤销吴兴郡,各县分属杭州、苏州。撤销金华、钱唐、临海、永嘉等郡。鄮、鄞、余姚等县并入句章。置处州(开皇十二年改为括州)。之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湖州,州治设在乌程。翌年,分新安郡东部地,置睦州(今建德)。四年后,杭州改为余杭郡,郡治设在钱唐。越州改为会稽郡。睦州改为遂安郡。恢复永嘉郡。

唐朝时期,浙江先属江南道,后属江南东道,之后又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两节度使。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平定江南后,今浙江境内置杭州、湖州、越州、婺州、处州、海州,在信安县置衢州,将遂安郡改为东睦州。次年,改海州为台州。六年后,今浙江境域属江南道。之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分江南东道为浙江东道、浙江西道,分别设观察使。

五代十国时期,临安人钱鏐建立吴越国,浙江属江南道。

到了北宋时期,浙江属两浙路。之后南宋时期,建都临安(即今杭州),分置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钱俶入表献地于宋,共13州、86县、一军(115036兵)。钱氏据两浙80多年,经5主,至此吴越国灭。之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今浙江境地属两浙路,路治设在临安府(今杭州)。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又将两浙路分为浙东、浙西两路。浙东路负责监察越、明、婺、温、台、衢、处7州,设转运提举于越州,设提点刑狱于温州;而浙西路负责监察杭、苏、湖、润、常、秀、睦7州,设转运提举于杭州,设提点刑狱于润州。

元代,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南宋都城临安府为杭州,置江浙行中书省。改建德、嘉兴、台州等府为路,各府安抚司为路总管府。置庆元路总管府,辖6县。次年,江浙与江淮两行省合并,称江淮行中书省,省治设杭州,后又移扬州。置杭州路总管府,辖9县。

明清时期

明代初期,置浙江行中书省,简称浙江省,省名由此出现,之后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1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浙江行省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之后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淳安人商辂参加殿试,获一甲第一名,状元。此前,参加会试、乡试均是第一名,分别获得会元、解元。寒窗十年,连中三元,在1300多年科举史上,浙江惟此一人。

到了清康熙初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为浙江省。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浙江巡抚,驻杭州。三年后,改福建总督为浙闽总督,驻衢州,兼辖浙闽两省。又于清世祖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分设,浙江总督驻温州。到了清世宗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浙江与福建总督合并,称闽浙总督。设浙江分巡金衢严道一员,辖金华、衢州、严州3府。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1月5日),革命党人领导策动杭州新军起义,清巡抚增韫被俘,旗营清军缴械投降,杭州光复。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3月,浙江都督府成立,都督府设民政长,下设民政司掌民政、警政、方舆、营缮等事务。次年1月,浙江省成立行政公署,下设民政、财政、教育、提法各司,省以下废府、厅、州改设为县。省县之间,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道。之后浙江于1916年5月宣布独立,成立护国军政府及都督府,下设民政、警政、财政、军务各厅。同年9月,成立浙江省省长公署,下设政务、财政、教育、实业各厅。

1927年1月,国民革命北伐军进驻杭州,浙江省临时政治会议成立。之后5月,废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道道尹行政公署,行省、县两级制。并且析杭县城区置杭州市,析鄞县城区置宁波市。7月,浙江省政务委员会改组成立浙江省政府。次年9月,浙江省实行村里制,县以下设区、村、里。

1942年5月10日,浙江省政府于永康方岩举行抗战殉难烈士追悼大会,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主祭。同年9月,浙江省民政厅自永康县迁驻云和县。三年后,中共领导的浙东行政公署于1月成立,浙西行政公署又于同年5月成立。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浙江省民政厅自云和县迁驻杭州市。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同月7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杭州军事管制委员会。7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成立,霍士廉任厅长。同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设立浙江省支前委员会,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浙江沿海岛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1年9月,浙江省革命老区代表邱清华等30人出席北京国庆观礼,受到国家主席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接见并颁给纪念章。之后于1955年1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更名为浙江省民政厅,程鹏任浙江省民政厅长。同年3月12日,撤销衢州专员公署建制,建立建德专员公署。

197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籍指战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功635人,牺牲129人,原籍市、县分别召开庆功会和追悼会,进行表彰和抚慰。四年后的7月27日,浙江撤销宁波地区、嘉兴地区、绍兴行政公署建制,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升为地级市。之后又于1986年3月1日,撤销丽水、临海两县建制,改设丽水、临海两市。11月22日,撤销海宁县建制,改设海宁市。次年1月23日,撤销舟山地区行政公署建制,成立舟山市(地级)。1990年12月26日,又撤销龙泉县建制,改设龙泉市。

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经纬度为北纬27°02′~31°11′,东经118°01′~123°10′。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千米左右。东连东海,南靠福建,西与江西、安徽为界,北与上海、江苏相连。陆域面积为10.55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海域面积为26万平方千米。

浙江省
浙江省位置境域

气候

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在15℃~18℃之间。一年之中,1月为全年气温最低月份(海岛为2月),各地气温在-2.2℃~-17.4℃之间;7月为气温最高月份(海岛为8月),各地气温在33℃~43℃之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1567.0毫米,一年中5月与6月为集中降雨期,约占降水量的23%~36%,是全年的丰水期。并且因受海洋和东南亚季风影响,省内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日照时数在1100~2200小时之间。全年无霜期在225~280天之间。浙江省季风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年平均风速达到5.0米/秒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83%。

地质

地层

浙江省地层自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且发育齐全,地层累计厚度约为1100米。其中,元古界主要分布在浙西北与浙东南的交接处,古生界主要分布于浙西北,中生界主要分布于浙东南,新生界主要分布于平原与沿海地区。全省以江山和绍兴一线的深断裂带为界,分成浙西北和浙东南两大地层区,浙西北属江南地层区,而浙东南属华南地层区。

浙西北地层区主要以古生代地层发育为主。自元古代以来,经过长期沉积,各系地层发育良好,厚度也较大。区内地层以常山、建德、萧山一线为界,还可分为钱塘江和衢江两个二级地层区。钱塘江地层区分布在开化、淳安、临安、德清、长兴、嘉兴等地区,而衢江地层区集中在江山、衢州、龙游、兰溪、金华、义乌、浦江等地区。

浙东南地层区以中生界火山岩系特别发育为特征,其分布面积可占全区的70%以上。该区地层以丽水到宁波的深断裂带为界,可分为四明山和东南沿海两个二级地层区。四明山地层区分布范围为龙泉、遂昌、云和、丽水等部分地区,东南沿海区分布在泰顺、温州、临海、仙居、天台等县、市以及浙江省沿海诸岛屿地区。

地质构造

浙江省地质构造以江山—绍兴断裂带为界,浙西北为扬子准地台东南缘,浙东南则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东北部。

浙西北地区地质构造包括神功构造旋回、晋宁构造旋回、加里东旋回与华力西—印支旋回4种。神功构造旋回形成北北东向的紧密线型褶皱构造。晋宁构造旋回则形成以北东向为主的宽缓型褶皱构造,从而导致大型的隆起和拗陷。加里东旋回的早期沉积受基底构造控制,而后期形成大型隆起、拗陷和宽展型的褶皱构造均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华力西—印支旋回形成以北东向紧密线褶皱构造及伴随产生的走向断裂。浙东南地区地质构造有晋宁构造层和加里东构造层两种。其中,晋宁构造层以北东向紧密线型褶皱为主。加里东构造层以北东向的小型褶皱较为发育。

浙江省的岩石构成主要有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其中,侵入岩总面积达6430.70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4%,岩体产状以岩株、岩枝为主。火山岩出露面积为42250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1.50%,形成期以前震旦纪与中生代为主,其次为新生代,岩性以酸性与中酸性为主导,占火山岩总面积的93.84%。变质岩绝大多数发育于元古代,出露面积达2100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2%左右。

地形地貌

浙江省地貌地形复杂多样,全省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整体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按地表起伏形态划分,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省内西南部山峦重叠,地势高峻,中部为丘陵和盆地,东北部则是平原。在全省陆域面积中,山地占74.6%,水面占5.1%,平坦地占20.3%,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

浙江省是个多山的省份,由于受华夏系构造的影响,主要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山脉排列自北向南大致分为相互平行的三支,包括北支天目山脉,中支是由江西、福建交界的武夷山脉向浙江省延伸的仙霞岭,南支则为由浙、闽交界的洞宫山脉向东北延展成为的雁荡山和括苍山。全省最高点为位于南支的省内第一高峰黄茅尖,其海拔为1929米。

浙江省为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海域辽阔,在海域面积中,浅海大陆架约为22万平方千米。在近海海域中,岛屿星罗棋布,北自嵊泗县花鸟山岛,南至苍南县七星岛。其中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3000余个,大于10平方千米的海岛有26个。海岛陆域面积达1900多平方千米,舟山岛是全省第一大岛。

水文水利

水文

浙江省河流众多,以8条水系为主,分别为钱塘江、曹娥江、瓯江、椒江、苕溪、甬江、飞云江和鳌江。除苕溪流入太湖属长江水系外,其余均独流入东海。全省河流流量丰富,汛期洪水大,枯水期流量小,水位变幅大,含沙量小,入海河口受潮汐影响大。河川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24亿立方米。

钱塘江为浙江省第一大河,河长为668千米,流域面积达55558平方千米。其发源地总体分为北源与南源,北源自新安江,南源自兰江。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主源龙泉溪,河长384千米,流域面积为18100平方千米。该河流水力资源丰富,建有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紧水滩水电站。鳌江是省内独流人海的最小主要河流,河长仅81千米,流域面积为1530平方千米。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2006/

(20)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历史沿革
  3. 先秦时期
  4.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5. 隋唐至宋元时期
  6. 明清时期
  7. 中华民国时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9. 地理
  10. 位置境域
  11. 气候
  12. 地质
  13. 地层
  14. 地质构造
  15. 地形地貌
  16. 水文水利
  17. 水文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