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区,又称榆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秦皇岛市辖区,位于秦皇岛市东部,东接辽宁省绥中县,南临渤海,陆域总面积193.5平方千米(含开发区东区2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3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山海关区下辖3个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截至2021年末,山海关区常住人口为164858人。
名称来历
编辑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在此建关设卫,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历史沿革
编辑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期,人类祖先就在此地劳动生息。
商代,境域属孤竹国。
春秋,境域属北燕孤竹。
战国,境域属燕右北平郡。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秦代,境域属辽西郡。
西汉,境域属幽州辽西郡。
三国,境域属魏幽州辽西郡临渝县。
西晋,境域属幽州辽西郡临渝。
东晋十六国,境域先后属前燕辽西郡,前秦辽西郡,后燕辽西郡,北燕冀州辽西郡。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三年(583年),初置北平郡,在此设关官,建临榆宫,境域属北平郡临渝宫(关)。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将兵伐高丽,出临渝关。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起义,李密谓杨玄感曰:“天子出征,远在辽外。据临渝之险,扼其咽喉,可不战擒也。”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复议伐高丽,至临渝宫。大业十三年(617年),河间人高开道率农民起义军攻陷临渝。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高丽,自临渝还。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境域属河北道平州临渝县、石城县临渝关,又名临间关。
辽代,境域属中京道迁州迁民县。
金代,境域属迁州。
元代,境域属辽阳行省大宁路瑞州迁民镇。
明清时期
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筑城建关,设山海卫,由朝廷兵部分司直辖,山海关区名源自这里,属京师(北直隶)永平府,下辖左所、右所、前所、中所、后所、中左所、中右所、山海所、中前所、中后所等十千户。
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撤山海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直隶省永平府,辖卢龙、抚宁、昌黎县。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起,清政府加强海防,屡派重臣名将驻守此域,并修炮台、建工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山海关遭受八国联军侵袭,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允许八国联军长期驻防于老龙头,地方行政被八国联军占领。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境域属直隶省渤海道临榆县,翌年改为津海道临榆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境域属河北省临榆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境域属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临榆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境域属冀热辽区16专区临榆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7日,山海关解放,属河北省秦榆市,建山海关办事处。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辽西省山海关市人民政府成立。同月,中国共产党山海关市委员会成立,境域归属辽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2年11月,山海关市划归河北省。
1953年1月17日,中共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委员会成立。
1953年3月,海关市撤市建区,属河北省秦皇岛市。
1958年4月,山海关区属河北省唐山专区秦皇岛市。
1983年5月,山海关区属河北省秦皇岛市至今。
自然地理
编辑位置境域
山海关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部,介于东经119°37'~119°51',北纬39°56'~40°06'之间。东接辽宁省绥中县,南临渤海,西、北均与海港区交界接壤;东西横距18.3千米,南北纵距16.92千米,陆域总面积193.5平方千米(含开发区东区22平方千米)。有大陆海岸线15.31千米,东起老龙头、西至沙河口,其中,自然岸线5千米,人工岸线10.32千米,辖海区20米等深线以内总面积234平方千米。
山海关区位于秦皇岛市东部
气候
山海关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受季风、自西向东移动的高压(反气流)和低压(气旋)影响,春季气温冷暖变化大,夏季雨热同期,秋季气温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1.0℃,极端最高气温40.0℃,极端最低气温-26.0 ℃,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4.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0℃。年降雨量634.3毫米,年日照时数2589.9小时,无霜期有195天。此外,由于山地和和海洋的作用,初夏各地多雷阵雨,沿海地带海陆风明显,形成沿海走向的暑期避暑胜地。
地质
山海关区位于山海关台拱区内,是以上升运动剥蚀作用为主的地区,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有东西向断裂、北西向断裂、环状断裂3种。其中,东西向断裂主要为孤石峪至三道关断裂(鸭水河断裂);北西向断裂主要为大石河断裂带,包括老龙头至上庄坨断裂、山海关船厂至上花野断;环状断裂出露在后石胡山晚侏罗系火山岩周围。地层有太古界、中生界、新生界三种,其中以太古界分布最广,新生界次之。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于角山以南,户远寨乡、长城乡、南窑河乡、渤海乡、马头庄乡至海。岩性为混合花岗岩,经过均匀变质作用,颗粒较粗。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及绿泥石。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编地层可划分为冲洪积相、海流冲积相和坡洪积相。其中,冲洪积相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堆积物为棕黄色含小砾石亚粘土、灰黄色含砂亚粘土及含大砾石砂质土、砂砾石层,厚度为5~20米。
地形地貌
山海关区地处燕山余脉,地形以剥蚀台地为主,地势呈阶梯状,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为低山,中部为台地,南部和西部为剥蚀平原和冲积中原,最高处位于大峪顶,海拔926米。按照成因~形态,山海关区地貌可分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剥蚀台地区、堆积平原区。其中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位于境北,属燕山山脉尾脉,由构造剥蚀低山亚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亚区、山间谷底堆积亚区组成,构造剥蚀低山亚区高程在450~500米以上,构造剥蚀低山丘陵亚区高程在450米以下。剥蚀台地区位于境内东部及西部,高程由北至南从100米降到10米以下。堆积平原区分布于剩蚀台地前缘,主要由冲洪堆积、谷地堆积、三角洲堆积和海成堆积物形成。
境内海岸线长14千米,(沙岸长12千米,石岸长2千米)成条带状,由水下暗坡、潮间带、海蚀三种地貌组成。其中,水下暗坡宽约120米,可细分为水下沙洲和暗礁两种,水下沙洲平行于海岸分布,形似沙龙,数个沙龙组成的沙龙链,可延伸水下1米左右;暗礁为水下突出的基岩小丘,分布于老龙头、山海关船厂一带。潮间带分布的滩涂宽达20~40米,潮间带之上的沙滩,一般宽约150米,最宽达800~1000米,海拔2~4米,最高处为5米。海蚀主要有海蚀滩、海蚀阶地、海蚀穴、海蚀崖等地貌,死海蚀崖和海浊滩分布在小黑山基岩岬角和锚湾基岩岬角地区,海积阶地、海蚀穴高4~10米左右。
水文水利
山海关区境内共有河流9条,总流域面积155.29平方千米。其中过境河流3条,分别是石河、沙河、金丝河;发源域内入海河流6条,东、西、南护城河为潮河支流,水墨河为石河支流,小黄河为金丝河支流,潮河为独流入海河流。
石河水库
山海关区共有水库6座,其中中型水库为石河水库,小型水库分别为下沟水库、下沟水库、郭口水库、果园水库、外峪水库。区内主要水利工程石河水库,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的综合型水库,流域面积560平方千米,有9扇闸门,最大泄洪能力7000立方米/秒。
土壤
山海关区土壤分为2个土类,4个亚类,5个土属,21个土种,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和潮壤,境内土壤的养份含量多属中等偏下等级。棕壤主要分布在北部山林区及长城、户远寨、南窑河、渤海4个乡的大部村庄,潮壤主要分布在高建庄、第一关、马头庄3个乡的大部村庄。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山海关区土地以林地为主。截至2022年9月14日,山海关区耕地面积共有1927.97公顷;园地2668.00公顷;林地5557.21公顷;草地621.5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337.0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92.6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83.32公顷;其他用地794.09公顷。
矿产资源
山海关区的矿藏主要为非金属建筑材料。地质勘探表明,境内粗中砂、砾卵石、花岗岩、黄粘土等储量丰富。此外,作为陶瓷、玻璃工业原料的白粘土、石英、长石亦有较大储量。山海关区矿产开发按照《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矿产开发管控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来进行,兼顾矿产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海洋资源
山海关区海洋资源较丰富,有浮游生物80余种,水母类20余种,浅海底栖动物100余种,鱼类近30种。鱼类资源有鲆鱼、文昌鱼、镜鱼、鳎鱼、偏口鱼、燕鱼、鳘子鱼、黄花鱼等,虾类资源有大对虾、琵琶虾、白虾、红虾等,蟹类资源有梭子蟹、红夹子蟹、豆蟹等,贝类资源有文蛤、青蛤、牡蛎、扇贝、贻贝等,软体、腔肠类资源有章鱼、墨鱼、乌贼、海参、海蜇、红螺等,藻类资源有海带、紫菜、石花菜、马尾藻等。其中,文昌鱼、渤海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均为渤海湾重要的标志性生物。
森林资源
山海关区森林资源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形成了北部山区为原生针叶、阔叶林,中部剥蚀台地为果树园林和农作物,冲积平原地为针、阔、灌混交林及部分农作物,沟旁村边为疏林和小片混合林,沿海一带地为人工防风固砂林展的植被分布。区内木本植物有51科、107属、215种,其中乔木有94种、灌木107种、藤木14种,乔木主要有油松、侧柏、桧柏、落叶松等,灌木主要有酸枣、荆条、映山红等,草本植物主要的有车前草、蒲公英、狗尾草、蔓根、白羊草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山海关区野生动物有鸟类、蛇类、野兔、鼠类、蛙类等,主要有黄羊、狐狸、山狸、獾子、燕子、布谷、大雁、斑鸠等。其中,鸟类资源丰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黑鹳、白尾海鵰、白头鹤、丹顶鹤、白鹤、大鸨、遗鸥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头鸫等。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