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鸡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石鸡(学名:Alectorischukar)是雉科石鸡属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是巴基斯坦国鸟。自然分布于欧亚大陆,被人为引入北美,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岩石坡和沙石坡上。石鸡体型圆胖,体长35~40厘米,体重约0.5-0.75千克,羽毛颜色与岩石接近,大体呈灰色和浅褐色,头部有一条穿过双眼和颈部的黑色纹带,身体侧面有十多条黑色夹杂白色或浅栗色的条纹,嘴和脚为红色。雄鸟在繁殖季节晨昏时分常高声鸣叫,...

石鸡(学名:Alectoris chukar)是雉科石鸡属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是巴基斯坦国鸟。自然分布于欧亚大陆,被人为引入北美,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岩石坡和沙石坡上。石鸡体型圆胖,体长35~40厘米,体重约0.5-0.75千克,羽毛颜色与岩石接近,大体呈灰色和浅褐色,头部有一条穿过双眼和颈部的黑色纹带,身体侧面有十多条黑色夹杂白色或浅栗色的条纹,嘴和脚为红色。雄鸟在繁殖季节晨昏时分常高声鸣叫,似“gaga……”或“galagala”声,因此也被称为“嘎嘎鸡”。

形态特征

编辑

石鸡为中等体型鸟类,比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高大,成年体长35-40厘米,雄鸟体重平均0.75千克,雌鸟0.50千克。雌雄成鸟羽毛颜色差异不大,该鸟嘴峰、眼周裸出部分是橘红色,虹膜是褐色,头顶、后颈红褐色,额部呈灰色,头两侧浅灰色,眼上宽眉纹棕白色。眼先、颊和喉皮黄白色、黄棕色至深棕色,随亚种而不同;耳羽栗褐色。后颈两侧灰橄榄色。身上有一条黑色纹带从前额经过双眼,连接在颈部。两肋间有十多条黑色夹杂栗色的斑纹,最宽可达4毫米,上体紫棕褐色,上背紫棕褐色或棕红色,延至内侧肩羽和胸侧;外侧肩羽肉桂色,羽片中央蓝灰色。翼上覆羽、内侧飞羽与上背相似;初级飞羽浅黑褐色、羽轴浅棕色,外翈近末端有棕色条纹或皮黄白色羽缘,第1枚长度介于第5、6枚之间,或与第6枚等长;第3枚最长;外侧次级飞羽外翈近末端有浅棕色宽缘;三级飞羽外翈略带肉桂色。上胸灰微沾棕褐色;下胸深棕色,腹浅棕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灰橄榄色。尾圆,长约为2/3翅长;尾羽14枚,外侧尾羽栗棕色,尾下覆羽深棕色,脚、趾是橘红色,爪是乌褐色。幼鸟体型较小,身上有棕色和灰色的斑纹,只有侧腹有轻微的棕色条纹。

雄鸟体大、头粗短、脚粗大有跖距,雌鸟体小、头窄长,多无跖距;雄鸟泄殖腔皱壁中央有一圆锥形突出物,雌鸟则无。在其原生栖息地,鸟类的肤色会因地域而异;干旱地区的鸟类往往更灰更白。

石鸡是典型的早成鸟,体温生理调节早于晚成鸟,但生长较慢,研究表明,早成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体温调节完善点,同时,早成鸟的产热机制快速产生以致它们性成熟较慢,甚至比晚成鸟慢3~4倍,因此分配于生长的能量就较少。

石鸡

分布栖息

编辑

分布范围

石鸡分布于欧洲南部、小亚细亚、喜马拉雅山脉亚洲中部至蒙古及中国北部。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为地方性常见鸟,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省等省份。此外,石鸡已经成功地被引入北美,夏威夷和新西兰,在北美,种群已经成功在整个西部各州的山区、岩石、干旱地区定居,目前集中分布在大盆地地区,包括内华达州、犹他州西部、爱达荷州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东北部和俄勒冈州东南部。在东部,狩猎农场的鸟类被释放用于狩猎,但种群尚未成功建立起来。石鸡在全世界有14个亚种,具体分布如下:

中文名

学名

分布

石鸡北疆亚种

Alectoris chukar dzungaric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石鸡新疆亚种

Alectoris chukar falki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石鸡疆西亚种

Alectoris chukar pallescens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石鸡南疆亚种

Alectoris chukar pallid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

石鸡贺兰山亚种

Alectoris chukar potanini

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石鸡华北亚

Alectoris chukar pubescens

甘肃省,山东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辽宁省,天津市,北京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

石鸡指名亚种

Alectoris chukar chukar

欧洲和北亚(不包括中国)

石鸡小亚细亚亚种

Alectoris chukar cypriotes

欧洲和北亚(不包括中国)

石鸡高加索亚种

Alectoris chukar kurdestanica

欧洲和北亚(不包括中国)

Alectoris chukar kleini

欧洲和北亚(不包括中国)

Alectoris chukar koroviakovi

欧洲和北亚(不包括中国)、南亚

石鸡西奈半岛亚种

Alectoris chukar sinaica

欧洲和北亚(不包括中国)

石鸡塔吉克斯坦亚种

Alectoris chukar subpallida

欧洲和北亚(不包括中国)

石鸡西亚亚种

Alectoris chukar werae

欧洲和北亚(不包括中国)

栖息环境

石鸡喜欢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岩石坡和沙石坡上,以及平原、草原、荒漠等地区,不栖息于森林中,也很少见于空旷的原野,它们喜欢温暖干燥的地方,不喜欢严寒、酷热、潮湿的地方。大盆地地区的沙漠灌木丛是它们喜欢的栖息地的代表,那里气候干旱到半干旱,水源一般比较分散,温度也各不相同。

此外,人类活动对石鸡的栖息地选择有一定的干扰。在甘肃的东阿尔金山和西祁连山地区,由于当地人口相对较少,且以牧业为主,对石鸡的人为干扰较小,石鸡多选择靠下的坡位或坡底,而在西秦岭地区由于人口集中,农事活动相对频繁,对石鸡的干扰较大,因此石鸡多选择中上坡位。

生活习性

编辑

觅食行为

石鸡昼伏夜出,白天喜集群活动,常群窜到近山坡农田中觅食。石鸡食性很杂,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叶、浆果、种子、苔藓地衣和昆虫为食,石鸡通常是机会主义者,根据相对丰度和季节性来觅食植被,包括禾本科植物和草的种子、青草、草叶和一些灌木果实。在西部牧场上,石鸡的主要食物是引进的禾本科植物种子和叶子,以及鼠尾草群落中的各种牧草。如果有栽培的谷物,它们也会食用,但北美的石鸡栖息地一般不靠近农田。在夏威夷,有不同的食物,但本地灌木果实和引进的草本植物仍然很重要。石鸡幼鸟主要吃昆虫。成鸟吃的昆虫数量不多,但已知它们会吃蝗虫。此外,石鸡可以利用所有类型的水源,在炎热的夏季,水源往往会决定石鸡的分布;冬季,当有绿色植被时,石鸡会远离水源。

石鸡

觅食的石鸡

鸣叫行为

雄鸟善啼叫,尤其发情期,雌鸟少叫;晨昏时,雄鸟常站在裸岩上或高处,由缓慢到逐渐加快,引颈高声鸣叫,似“gaga……”或“galagala”声。在发情期间,石鸡天刚亮就会嘎嘎叫,有时还能听到两雄鸟间的格斗声。鸟集群取食时,可发出”ke,ke,ke“的叫声,由一只鸟发出,伴随叫声小心靠近食物,其他鸟相继走过来,是一种社会现象,帮助石鸡在觅食时相互联系。

防御行为

石鸡御敌行为依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不受惊时,通常不飞。遇惊后径直朝山上奔跑;紧急情况下迅速飞翔到不远处,落入草丛或灌丛中。集群季节集群夜宿于比较开阔的悬崖峭壁的凹坑内,具明显的御敌意义,这些地方即使十分灵活的小食肉兽夜间也很难偷袭,即使遭到偷袭,它们也会毫无阻碍地从高处向下滑翔飞走。

白天遇见上方敌害,石鸡通常蹲伏不动,由于石鸡体色与环境相近,通常难以被发现。如果敌害俯冲,它们会滑翔飞走。发现下方敌害,则沿山坡快速向上奔走,如果受到追击,逃到一定高度则迅速滑翔飞走。

产卵和孵化期,雌鸟在巢中产卵或孵化,雄鸟则在附近高而视野开阔的地方放哨,发现上空的危险物时,雄鸟不动,然后发出特有的警戒叫声。危险接近巢时,雄鸟从守卫处走开,边走边轻声地〝ga,ga,ga”鸣叫,行动不紧不慢,相当悠闲,把敌害引向自己,但眼睛总保持盯着危险物的方向。如果敌害从下方逼近,雄鸟会装作受伤,在地上扑打翅膀将危险引开。雌鸟听到雄鸟发出的警戒叫声,往往伏在巢中不动,或腹部贴伏地面,小心谨镇地、悄悄地从巢中移动出来,移动一段距离突然飞走。

石鸡

攻击行为

石鸡生性好斗,这可能是古代称为“英鸡”的原因,攻击动作有两类:(1)啄住敌对者的头顶羽毛,跳到对方背上,井且用一侧的脚蹬它,但是攻击者很难一下跳到敌对者的背上,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后者挣脱头顶羽毛而逃走。(2)啄住颈部羽毛向后拖,并试图跳到对方的背上。

其他行为

石鸡飞行一般仅限于短距离的下坡,通常是在冲下坡时。在穿越崎岖地形时,它们会跳跃,喜欢奔跑而不喜欢飞行。仅在春、夏繁殖季节为单个或成对活动,秋、冬两季则聚集成群,主要的社会群体是鸟群,由数量不等的成鸟及其后代组成,最大的群体出现在水源地。冬季会形成更大的无亲缘关系的群体。

生长繁殖

编辑

发情求偶

石鸡10~11个月龄性成熟,繁殖期在4月末至6月中旬。4月中、下旬即开始发情、鸣叫、争斗,此时天刚亮即可听见石鸡“嘎嘎”的叫声。石鸡是一夫一妻制,交配行为首先由雄鸟发动,三月中旬,一只雄鸟会仰起头,展示它的侧腹,进行求偶表演,它举步走向雌鸟,从后面接近雌鸟,雄鸟向上将身体举得很高,颈部向上伸。头部转向下朝雌鸟的头顶,头部不住的从一侧摆到另一侧,伴随强烈的交配信号,如果雌鸟也要求交配,则蹲伏,摆动头颈,雄鸟跳到它的背上,啄住雌鸟头顶羽毛。在食物稀缺的干旱季节,繁殖可能仅限于几只鸟。雄鸟会保护雌鸟,防止其他雄鸟接近。

石鸡

一只正在鸣叫求偶的石鸡

营巢产卵

石鸡巢筑于草丛或灌木丛中的石堆处,也有营巢于悬崖基部、山边石板下或山和沟谷间的灌木丛与草丛中。巢穴简陋、隐蔽,巢呈土坑状,内铺有干草。5月初开始产卵,1天1枚,每窝9—20枚,卵光滑,呈棕白色,而具暗红色大小不等的斑点,雌鸟产卵完毕,便不声不响地由山沟飞出,转到雄鸟旁后,雌雄鸟“嘎嘎”地对叫。卵重19.6(19~20)g,大小为39.5(38.6~40.5)mm×30.6(30.3~31.0)mm(5枚卵均值)。

孵化育幼

雌鸟承担孵化任务,孵化期从五月到八月,大约24天,取决于第一窝孵化是否成功。雏鸟每窝平均约为10.5只,但也有波动。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照顾,直到他们独立。雏鸟早成性,几周内就能飞行,出壳后即随亲鸟寻食活动,它们在12周内达到成体大小。雄鸟被认为会一直待到雏鸟长大,但也有报道称有些雄鸟会在育雏完成后离开,与其他雄鸟重新组合。

石鸡

人工养殖

编辑

经济特征

一些国家为满足人们对石鸡的消费需求,都在进行人工养殖石鸡。石鸡养殖有以下几个优点:(1)营养价值高(2)药用价值(3)效益高: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一人可养50组,年出笼1万只。(4)易饲养,成本低:石鸡属杂食性鸟,抗病能力强,饲养简单。(5)繁殖力强:雌石鸡6月龄开始产蛋,年产蛋80~100枚。(6)市场前景广阔:石鸡以其自身的价值在国内外市场独占鳌头,仅广州、上海、香港等地年需求量约在700万只以上。

场址选择

(1)石鸡神经敏感,选择安静环境(2)石鸡喜欢干燥,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有利于保湿的地方(3)坐北朝南,通风干燥(4)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好,取水方便(5)选择渗水性好、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满足石鸡沙浴习性。(6)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

择优留种

秋季对育成鸡进行择优留种,按雄、雌1∶2的比例选留,淘汰的作肉用育肥出栏。第2年3月末再进行复选,按雄、雌1∶3的比例选留,淘汰病、弱鸡,选择发育好、健康的作种。

疾病预防

病因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生物因素引发的,而且具有传染性;另一类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没有传染性。

营养代谢病是大群饲养石鸡易于发生的,往往因为饲料营养不全或个体获食不均,常常招致营养代谢病的发生。如维生素缺乏病,各种无机盐缺乏症等。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石鸡健壮的根本因素,而不良的管理常会引发石鸡生病。这些不良的因素包括不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垫料、粉尘等。

传染性疫病由病毒、细菌、霉菌体、真菌等引发,或由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大肠杆菌病、白痢、鸡新城疫(鸡瘟)、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症)、组织滴虫病(黑头病、盲肠肝炎)、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吸虫病、蛔虫病、绦虫病、异刺线虫病等。

物种保护

编辑

种群现状

截止到2023年,石鸡在全球范围内并未受到威胁,尽管栖息地丧失和密集狩猎可能会影响一些当地石鸡种群的原生分布,但在大多数地区,石鸡种群数量依旧稳定或增加,由于家鸡和火鸡疾病的传播,野生石鸡种群可能会受到一些关注。

致危因素

石鸡是留鸟,不会迁徙,在中国北方数量一度比较多,但近年来数量明显下降。一方面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压缩了石鸡的生存空间,导致其栖息地的减少以及破碎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不断增加的捕猎强度。

保护等级

2018年,石鸡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级别为无危(LC)。

2023年,石鸡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濒危等级为无危(LC)。

2023年,石鸡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保护措施

2020年,国家林草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石鸡等64种在养且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提出了分类管理要求,《通知》规定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但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通知》明确要求要积极引导有关养殖户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养殖活动,并按有关规定完成处置工作。

主要价值

编辑

营养价值

石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赛飞龙“的美誉,石鸡肉含蛋白质24.12%,脂肪3.4%、富含钙、磷、铁、铜、锌、硒等多种元素。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64%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含有其他禽类体内没有的有益于儿童智力发育的牛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野味珍品。

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去内脏及羽毛的肉。

功能与主治:滋补强壮、镇静解毒;用治久病虚弱、癫狂、狂犬咬伤、风湿腰腿痛、阳痿。

玩赏价值

石鸡是玩赏鸟,国内养殖场有大量饲养繁殖,也可以作为宠物饲养。全国各大动物园和鸟园都有展出。维吾尔族人民中,爱好养石鸡的人颇多,有的以听其婉转啼鸣为乐,有的则是以令其比斗为消遣。

种间关系

编辑

天敌苍鹰(Accipiter gentilis)金雕(Aquila chrysaetos)猎隼(Falco cherrug)残害孵化中的雌鸟;喜鹊(Pica pica)常毁掉石鸡巢内的卵;艾虎(Mustela eversmanni)、黄鼬(Mustela sibirica)、石貂(Martes foina)偷袭过夜的鸟。

相关文化

编辑

石鸡是巴基斯坦的国鸟,在那里深受喜欢,是中东地区是中东地区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尤其在伊朗和土耳其。

物种对比

编辑

大石鸡(Alectoris magna)中等体型(38厘米),极似石鸡,但体型略大而多黄色。下脸部、颏及喉上的白色块外缘有一黑线如石鸡,但另有一特征性栗色线。尾下覆羽多沾黄。眼周裸皮绯红。

石鸡

大石鸡

石鸡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Alectoris chukar (J. E. Gray, 1830).ITIS. [2023-08-07].

[2]石鸡.species. [2023-08-07].

[3]黄旭坚, 庄玉土黄鹤清编著. 石鸡·果子狸·绿毛龟饲养技术[M]. 北京: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0.11: 3-4.

[4]石鸡
Alectoris chukar J. E. Gray, 1830.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2023-08-07].

[5]曲利明主编. 中国鸟类图鉴 上[M]. 2013.01: 28.

[6](英)罗恩·托夫作, 曾晨译. 世界国鸟传奇 不可不知的99个鸟类文化故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03: 126.

[7]Alectoris chukar.Animal Diversity Web. [2023-08-07].

[8]杜继红. 野生石鸡的驯养技术[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7, (02): 31-32. [2023-08-07].

[9]刘乃发, 黄族豪著. 中国石鸡生物学[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05: 70-71. (2)

[10]郭文场, 丁向清, 刘佳贺, 于子阳. 石鸡的遗传资源、驯养、繁殖和食用[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3, 16(01): 6-11. [2023-08-07].

[11]杨森华, 张晓琳主编, 月平湖等编写. 肉用野味珍禽养殖[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09: 186-187.

[12]王学明 钦等编著. 两栖、爬行、鸟、哺乳类中药材动物养殖技术[M]. 2001: 待定.

[13]黄延龄, 王天江主编. 榛鸡石鸡养殖[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07: 133-135,144. (5)

[1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2023-11-08].

[15]印度XACT公司. 鸟类大观[M]. 2019: 44.

[16]张斌著. 玩赏鸟图鉴 权威典藏版[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07: 179. [2023-08-17].

[17]《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全》编委会编著.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全 上[M]. 2017: 斗石鸡.

[18]闫永峰, 庞珂莉, 闫明, 李刚, 原宝东. 甘肃东大山自然保护区石鸡生境特征研究[J]. 野生动物学报, 2018, 39(04): 827-833. [2023-08-17].

[19]冉浩作. 遇见动物 100种中国本土野生动物[M]. 2021: 118.

[20]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 [2023-08-07].

[21]物种2000.sp2000. [2023-08-07].

[22]新年, 杨志松, 刘迺发, 等. 石鸡繁殖期栖息地的特征[J]. 动物学杂志, 2006, (03): 3-8.

[23]Goodwin D. OBSERVATIONS ON VOICE AND BEHAVIOUR OF THE RED‐LEGGED PARTRIDGE ALECTORIS RUFA[J]. Ibis, 1953, 95(4): 581-614. [2023-08-07].

[24]Chukar.iucnredlist. [2023-08-07].

[25]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3-08-17].

[26]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澎湃新闻. [2023-08-17].

[27]黎跃成编著. 中国药用动物原色图鉴[M]. 2010: 326.

[28]大石鸡
Alectoris magna Prjevalsky, 1876.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2023-08-17].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7295/

(25)
词条目录
  1. 形态特征
  2. 分布栖息
  3. 分布范围
  4. 栖息环境
  5. 生活习性
  6. 觅食行为
  7. 鸣叫行为
  8. 防御行为
  9. 攻击行为
  10. 其他行为
  11. 生长繁殖
  12. 发情求偶
  13. 营巢产卵
  14. 孵化育幼
  15. 人工养殖
  16. 经济特征
  17. 场址选择
  18. 择优留种
  19. 疾病预防
  20. 物种保护
  21. 种群现状
  22. 致危因素
  23. 保护等级
  24. 保护措施
  25. 主要价值
  26. 营养价值
  27. 药用价值
  28. 玩赏价值
  29. 种间关系
  30. 相关文化
  31. 物种对比
  32.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