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海盐,是指由海水蒸发结晶生产的盐,为原盐的一种。其以海水(包括沿海地下卤水)为原料,一般用滩晒方法制得。结晶颗粒大,粒度不均,含泥沙等杂质较多。制盐过程中,海水当中所含的矿物质元素会与氯化钠一并析出,因而海盐中的矿物质相较其他品种食盐更加丰富,但食用盐在营养价值上并无明显区分。 先秦古籍《世本·卷一》记载,黄帝时代便有名叫夙沙氏的诸侯将海水煮煎为盐,并且具有青、黄、白、黑、紫五种颜色。在汉代许慎的...

海盐,是指由海水蒸发结晶生产的盐,为原盐的一种。其以海水(包括沿海地下卤水)为原料,一般用滩晒方法制得。结晶颗粒大,粒度不均,含泥沙等杂质较多。制盐过程中,海水当中所含的矿物质元素会与氯化钠一并析出,因而海盐中的矿物质相较其他品种食盐更加丰富,但食用盐在营养价值上并无明显区分。

海盐的历史

编辑

先秦古籍《世本·卷一》记载,黄帝时代便有名叫夙沙氏的诸侯将海水煮煎为盐,并且具有青、黄、白、黑、紫五种颜色。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则写,“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宿沙即夙沙。隋代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引《世本》中记载:“夙沙氏始煮海为盐,夙沙黄帝臣。”上述记载表明夙沙氏煮海为盐之事应发在黄帝、神农时代,即中国古代农耕生活的初始时期,海水煮盐也因此成为人类文明之始时的一个重要注脚与代表性符号。21世纪初,中国海盐盐产总量约为2000万吨,是世界上海盐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管理,食盐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井矿盐、湖盐、海盐。截至2023年,中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世界最大的食盐生产企业中盐集团食盐产能超过1000万吨/年,其中井矿盐占比95%、湖盐占比4%、海盐占比1%。

海盐的成分特点

编辑

海盐是主要的食用盐,在制盐过程中,海水当中所含的矿物质元素会与氯化钠一并析出,因而海盐中的矿物质相较其他品种食盐更加丰富,但食用盐在营养价值上并无明显区分。海盐可能含有碘(但并不绝对),但是与加碘食盐相比,海盐所含有的碘含量依然很少,这些碘的含量通常情况下无法满足人对碘的最低需求,一般食盐中的碘为后期生产中添加。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晒制海盐时产生能够产生多种微量元素,从海水纳入盐池内滩晒、浓缩,再到氯化钠结晶析出一般情况下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制作过程中,浓缩的海水中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因沉淀浓缩而大量减少;近海海边和滩田的初级浓缩池子生长的不同藻类,如蓝藻、褐藻、绿藻、红藻、硅藻等,可以吸附海盐析出过程中产生的铜离子、镉离子、铅离子、镍[niè]离子、锌离子、锡离子、铜离子。

制造工艺

编辑

中国近代海盐生产工艺一般采用日晒法,也叫“滩晒法”,即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通过纳潮扬水,吸引海水灌池,经过日照蒸发变成卤水。当卤水浓度蒸发达到25波美度时析出氯化钠即为原盐。日晒法生产原盐,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数据来源:

资源概况

编辑

中国拥有约2900平方公里的盐滩,海水盐度为3.0%~3.5%,具备优越的晒盐条件。中国近海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是近岸低、外海高、黑潮区更高。大陆沿岸海水盐度总体情况为渤海和黄海海水盐度为2.6%~3.1%、东海为2.4%~3.2%、南海为2.8%~3.4%,各河口区域海水盐度都很低。海水主要成分为NaCl,约占78%(质量分数)。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别,中国海盐区大致可分为北方海盐区和南方海盐区。 北方海盐区为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 5 大盐区,区内气候较干燥,利于晒盐,是中国海盐的主要产区。 杭州湾以南的南方海盐区包活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其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基岩海岸以闽浙两省最多,海岸陡峭,其间的河口平原兴建有中、小型盐场。生物海岸(包括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多分布于闽南、粤、桂、琼、台和南海诸岛沿岸,其间的平原兴建有小型盐场。

四大盐区

编辑

长芦盐区

长芦盐场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南,包括塘沽、汉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盐田在内,全长370公里,共有盐田230多万亩,年产海盐300多万吨,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长芦盐区的开发历史悠久。明朝时期,沧县长芦镇就设置了管理盐课的转运使,统辖河北全境的海盐生产。到清代,虽然将这一机构转移至天津,但袭用旧名一直称长芦盐区。该地海滩宽广有利于开辟盐田;气候条件有利于海水浓缩;该地盐民也善于利用湿度、温度、风速等有利气象要素,晒制海盐经验丰富。

海盐

长芦盐场

辽东湾盐区

辽宁营口盐场处于中国四大盐区的辽东湾盐区,是辽宁省最大的盐场。1989年产量达30.4万吨,生产能力可达80万吨,产品销往东北等国内地区,以及日本朝鲜加拿大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场区地处辽东半岛西南沿海,占地175平方公里,素有“百里银滩”之称。所依托的海区无工业污染,具有生产优质海盐和进行水产养殖的自然优势。有海盐、盐化工和水产养殖三大系列优质产品近20种。

莱州湾盐区

山东莱州湾盐区,主要生产原盐、日晒盐以及其它相关盐化产品。年产原盐200万吨,是中国及世界上利用该类地下卤水资源最早的地区,已有千年历史,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自发开采阶段。除了1957年在寿光羊口盐场做过小面积浅层勘探外,只有盐务部门研究过地下卤水制盐技术问题,未进行过地质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沿海经济大发展,原盐供不应求。莱州湾盐区为不受滩涂面积制约,并进一步利用低浓度海水为原料进行海滩晒盐,对盐区进行了改造。

淮盐产区

江苏海盐古称淮盐,因淮河横贯江苏盐场而得名,淮盐产区是中国四大海盐产区之一。江苏盐场分布在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这一斜形狭长的海岸带上,跨越连云港、盐城、淮阴、南通4市的13个县、区,占地653平方公里。江苏海岸带广阔的沿海滩涂和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适宜于海盐生产。淮盐产品是大批量、大吨位物资,在运输上采用河运、海运、公路、铁路等运道,帆船、轮船、汽车、火车等运具运往销区,行销湘、鄂、皖、赣和苏、鲁、豫、沪、浙、贵等省、市、自治区计270个县(市),供2亿多人口食用,并从1980年开始投入国际市场。

三大盐场

编辑

长芦汉沽盐场

汉沽盐场前身曾名为“芦台场”。据史料记载,“芦台场”始建于公元九二五年(后唐同光三年),所产原盐因品质纯正而被誉为“芦台玉砂”,并于明朝嘉靖年间起被列为皇家贡盐。二十世纪八十年末,汉沽盐场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海盐生产系统,原盐质量稳居国内先进水平。

布袋盐场

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该地海水含盐量高达35‰以上,约等于长江口外的7倍多,是中国含盐度最高的水域之一。布袋一带海水含盐度高,主要是因为沙滩广布,河流注入淡水量少,全年日照时间长,气温高,蒸发快,使海水出现相对的高浓度。布袋附近海岸,因有上述优越条件,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台岛盐场富集区,每年生产60多万吨食盐,素被人们誉为“东南盐仓”。

海盐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省乐东西南海滨,是南岛最大的海盐场,也是华南地区的重要海盐场。莺歌海盐场建于1958年,总面积3793公顷,年生产能力25万吨,最高年产30万吨。机械化程度达69%。主要产品有粗盐、日晒细盐、日晒优质盐、粉洗精盐等。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lobalbaike.com/388076/

Like (9)
词条目录
  1. 海盐的历史
  2. 海盐的成分特点
  3. 制造工艺
  4. 资源概况
  5. 四大盐区
  6. 长芦盐区
  7. 辽东湾盐区
  8. 莱州湾盐区
  9. 淮盐产区
  10. 三大盐场
  11. 长芦汉沽盐场
  12. 布袋盐场
  13. 莺歌海盐场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