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泾镇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泗泾镇,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东北部,距虹桥枢纽10公里,距松江新城约13公里,东与九亭镇毗连,西与佘山镇和青浦区赵巷镇相邻,南与新桥、洞泾两镇接壤,北与青浦区徐泾镇交界,总面积23.48平方千米,下辖3个社区党委,39个居委会,常住人口21.3万人。春秋时,地属吴。战国初,吴亡属越,中期后属楚。秦(前206年)属会稽郡长水县,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改长水县为由拳县。上海泗泾镇东汉永建四年(12...

泗泾镇,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东北部,距虹桥枢纽10公里,距松江新城约13公里,东与九亭镇毗连,西与佘山镇和青浦区赵巷镇相邻,南与新桥、洞泾两镇接壤,北与青浦区徐泾镇交界,总面积23.48平方千米,下辖3个社区党委,39个居委会,常住人口21.3万人。

历史沿革

编辑

春秋时,地属战国初,吴亡属越,中期后属楚。秦(前206年)属会稽郡长水县,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改长水县为由拳县。

泗泾镇

上海泗泾镇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由拳县属吴郡。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年),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年),改禾兴为嘉兴。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改吴郡为吴国。嘉兴、海盐娄县改隶吴国。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吴国仍改为吴郡。梁天监六年(507年),裁娄县,并入信义县,隶信义郡。大同元年(535年),又分信义县的原娄县部分,建昆山县。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置华亭县。泗泾地区属华亭县。北宋(960~1127年)时期,农民、渔夫以有鱼蟹稻麦之饶,取外波、通波、洞泾、张泾等四水之利,傍顾会浦(即今通波塘)筑屋定居,形成村落,名“会波村”,为泗泾镇之开端。南宋(1127~1279年)时期,因地理条件的变化,从华亭县城通往上海镇的主要水道,由原来的通波塘变为洞泾港,会波村逐步东移,形成新的村落,名“七间村”。元代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七间村的基础上,发展为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小集镇。但仍属雏型阶段。因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等四泾之水汇集于此,故取镇名为“泗泾”。明正德七年(1513年),泗泾列为“泗泾市”。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西北部建娄县,隶松江府。泗泾镇属娄县。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华亭县、娄县合并为华亭县,归江苏省管辖。泗泾镇归属华亭县。民国三年(1914年),华亭县改为松江县,隶属沪海道。民国16年(1927年),撤道,仍归江苏省管辖。泗泾地区(包括泗联)属松江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松江县自治奉命试行区制,泗泾地区(包括泗联)属泗泾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入侵,泗泾地区沦陷。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府直辖泗泾镇。民国36年(1947年)7月,松江县撤销区制,建立2个区署,40个乡、镇。泗联地属泗泾镇。1949年5月14日,泗泾地区解放。1957年撤区并乡,泗泾镇列为县属镇,原区属八乡成立泗联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8月,泗联乡建立东方人民公社,次年,改称泗联人民公社。1978年3月,析泗联公社建九亭、洞泾公社。1983年4月,政社分设建立乡、村体制,建立泗联乡人民政府。1991年4月4日,撤销原泗泾镇、泗联乡,建立镇管村体制的新泗泾镇。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泗泾镇,上海市松江区下辖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松江区东北部。泗泾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度,北纬31.08度。东与九亭镇毗连,西与青浦区赵巷镇和本区佘山镇相邻,南与新桥、洞泾两镇接壤,北与青浦区徐泾镇交界。距市中心约27公里,离县城约13公里,北距318国道2.4公里。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总规模17.83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规模17.6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泗泾地区气候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5.7摄氏度,年降雨量1123毫米,泗泾历史上记载无大的灾害,如地震、强烈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行政区划

编辑

2004年,辖3个居委会和12个行政村,张泾居委会、中西居委会、江川路居委会,张施村、横塘桥村、赵非泾村、打铁桥村、横港村、祥泽村、青松村、古楼村、叶家村、小长村、双溇村、新南村。2008年,辖7个居委会和10个行政村,张泾居委会、中西居委会、江川路居委会、新南居委会、润和苑居委会、润江小区居委会、丽水居委会,张施村、横塘桥村、赵非泾村、打铁桥村、横港村、祥泽村、青松村、古楼村、叶家村、小长村。2011年,辖12个居委会和9个行政村,张泾居委会、中西居委会、江川路居委会、新南居委会、润和苑居委会、润江小区居委会、丽水居委会、新凯一村居委会、西南居委会、景港居委会、景园居委会、新凯二村居委会,张施村 、横塘桥村、赵非泾村、打铁桥村、横港村、祥泽村、青松村、古楼村、叶家村。2020年,辖41个居委会。张泾居委会、中西居委会、江川居委会、新南居委会、润和苑居委会、润江居委会、丽水居委会、新凯一村居委会、西南居委会、景港居委会、景园居委会、新凯二村居委会、张施居委会、叶星居委会、赵非泾居委会、打铁桥居委会、横港居委会、祥泽居委会、青松居委会、古楼居委会、新凯三村居委会、新凯四村居委会、新凯五村居委会、同润居委会、新凯六村居委会、向阳桥居委会、新凯七村居委会、新凯八村居委会、韵意一村居委会、韵意二村居委会、韵意三村居委会、韵意四村居委会、韵意五村居委会、韵意六村居委会、韵意七村居委会、金地一村居委会。镇政府驻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人民路1号。

人口民族

编辑

截止2015年7月22日,全镇常住人口142264人,其中户籍人口37096人,外来常住人口104468人,境外人士700人。2017年,常住人口180339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泗泾镇常住人口为199784人。

经济

编辑

2012年实现增加值56.38亿元,增长9.8%;三业总产值262.26亿元,增长8.9%;税收总量14亿元,下降2.77%;财政总收入10.92亿元,下降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8亿元,与2011年相比基本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36亿元,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纯收入19760元,增长9.5%。2013年全镇实现增加值61.8亿元,同比增长9.7%;三业总产值296.4亿元,增长13%;税收总量16.4亿元,同比上升17.3%;财政总收入12.5亿元,同比上升1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比2011年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93亿元,同比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21637元,增长9.5%。

泗泾镇

泗泾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

2014年全镇实现增加值66.2亿元,同比增长7%;三业总产值319.2亿元,增长7.7%;税收总量18.7亿元,同比上升14%;财政总收入15.7亿元,同比上升2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4亿元,同比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24311元,增长9.8%。

文化

编辑

民族文化

地处"上海之根"的松江泗泾古镇,自古就有"县东十八镇,泗泾第一镇"之誉。曾孕育了元代大儒陶宗仪、民国时期复旦大学创始人相伯、上海报界巨擘史量才等名人的泗泾古镇,在历史曾经有着“百业辐辏[còu],户口繁盛,街巷纵横,桥梁相望”的盛况。泗泾的民间艺术也丰富繁盛,是上海民间艺术文化之乡,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六汤圆、广利粽子、汪家豆腐、面塑、十锦细锣鼓、皮影戏等。泗泾面塑泗泾面塑历史悠久,与世代承袭的民间工艺美术作为分支,在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宝库弥足珍贵。泗泾面塑是生产者的艺术,它出自民间,服务与民众,始终把实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非为纯艺术现象。泗泾面塑植根社会最基层,构筑了基础扎实的大众文化底蕴,并对当地文化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现开设的面塑展示厅详尽叙说了面塑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以及保存方式。将会带您进入一个情趣盎然的面塑世界。婚丧喜庆【婚嫁】解放前,男婚女嫁多繁文缛[rù]节,富裕之家都主张早婚,故10岁左右的男女儿童就要订婚。订婚步骤先是“合八字”,如"相合"就择日定亲,男方设酒席款待亲友,女方受茶。以后再定结婚期,赠女方聘金。其间往来频繁,一般要五六次或七八次不等,每次往来,均由媒人出面,周旋于男女两家之间,男家须置酒席"待媒"。解放后,各种繁文俗礼逐渐废除,男女婚姻双方自由,手续简便。由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结婚讲究排场,如用汽车接新娘,男女方大摆酒席,男方讲究新房内的家具、设备,女方争办有各种高档商品的嫁妆等。但也有婚事新办者,如有些青年结婚不设酒席,有的参加集体婚礼或旅行结婚。

泗泾镇

上海重大试点先行者 泗泾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建设

【特殊婚俗】叔接嫂:旧社会兄长死亡之后,弟没有成亲,叔嫂之间意见相合,为了照顾双方,配偶成婚,叔接嫂多见于贫穷人家,解放后,叔接嫂很少见。抢亲:解放前贫穷人家定亲后,无钱举行婚事,于是纠集一伙人把未婚妻抢到家中相对叩头,俗称"拜堂",就算完成亲事。解放后,婚姻男女双方自由,抢亲已消失。拜孤孀:解放前贫穷男子讨不起妻子,设法把穷人家寡妇拖到自己家中拜堂成亲。入赘:俗称招女婿,男方到女方生活,男姓改女姓,子女也随母姓,男方作为女方的家庭人员。解放后,女方到男家,男方也可到女家,子女可随母姓,也可随父姓。岁时春节】俗称过年。解放前,穷苦劳动人民又叫“过年关”。除夕之夜,逼租逼债者上门,成为难过的“关口”。旧俗,大年初一,天亮起床,更换新衣,放“开门爆竹”,供天,拜神,祭祖宗。信佛者到附近庙宇庵堂赶烧头香。春节期间,年初一不扫地、不泼水、不倒便桶。吃的菜肴讲究“口彩”,如吃长咸菜苋,表示寿长福长;吃肉里蛋,称“元宝蛋”,意为招财进宝等等。出门见到人时,要互道“恭喜发财”。节日期间,走亲访友,互相馈送糕点、水果等礼品。小辈见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钿。如今过春节,成为一年一度辞旧迎新、休息娱乐、走亲访友和拥军优属的佳节,按惯例休息三四天,一般都备有丰盛的佳肴、糕点、糖果。进行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迷信旧俗大都已消失。【农历正月初五】俗称财神日。市上白昼有“跳财神”的活动,商店职工吃财神酒,店主挑选合适的职工留用,不合适的解雇。被解雇的职工另找他店谋生,有的失业。【元宵节】元宵之夜,俗称正月半,焚点天香,斋天供神,赶制糯米汤团,取合家团圆之意。扎花灯,放花炮、流星、地龙等。有的人家接灶君。四乡农民晚上在田间放“野火”,又叫着地燃。姑娘们玩“请坑三姑娘”的游戏。青年们放风筝,风筝式样繁多,有蝴蝶蜈蚣、八角形等。晚上放风筝,线上悬挂各色红绿小灯,如一串串明珠在空中闪烁。如今过元宵尚有吃糯米汤团之俗,但也不普遍,其它习俗均已失传。【清明节】清明节前的一日,人们称为寒日节,过去一般都设供祭其祖先,以示怀念。清明节,旧时对这个节日特别重视,凡外出工作者,大都回家探亲扫墓。清明节前后几天,不论贫富都祭祀祖宗。祭祖之日邀至亲好友聚餐(俗称“吃清明”)。旧俗规定,先祭祖,后上坟,至亲要互赠草囤,表示彼此尚有往来。解放后,旧俗大多消亡。【立夏】旧时对立夏节也比较重视。制作糯米粉苜蓿[xu]塌饼,吃蚕豆,给每个小孩吃两只煮鸡蛋。小孩不得坐门槛,意味不疰夏。中午时分称体重。如今立夏节,尚有吃蚕豆、吃苜蓿塌饼等习惯,但已不十分普遍。【端午节】本镇家家户户吃粽子,午时以苍术、艾蓬等熏屋杀虫。此日酒菜有“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泥蛋和雄黄酒)。将雄黄酒在小孩额上写“王”字。门图道士,挨门挨户上门送钟馗神像,贴在房门口,意味尊神克邪。解放前,过端午节是穷苦人民难过之日,此时青黄不接,生意清淡,商店店主为减少开支,在该日要裁减伙友,名称“吃端午酒”。如今,本镇尚有吃粽子、熏屋的习俗。

特产美食

阿六汤圆泗泾人都知“阿六汤圆”好吃,但却也深知这种汤圆难做,所以如今很少有人家做来吃,小吃店里也难有得卖,整个泗泾镇上只有一两家店做“阿六汤圆”。怪只怪,“阿六汤圆”的工艺实在考究:选上等精白糯米,须经过水磨(挂粉);肉馅选用纯精腿肉,剁成细碎肉糜后再拌以麻油、生麻粉,并入预先用肉皮熬成的冻;手下功夫搓、揿[qìn]、揉、捻、捏都恰到好处;火候掌握适中,煮熟的汤圆只只饱满剔透而皮不破,馅中肉皮冻经煮后正好融成一包汤汁……真可谓“一步走错,全盘皆输”,小吃虽小,但用料、做工、火候样样马虎不得,要制作得地道美味,难度并不低于普通菜肴,而且重在价廉物美。广利粽子在泗泾镇上,“广利粽子”家喻户晓,它曾由镇上延寿斋店经销,店主周广利(实际上由其妻子操作),创设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利粽子在松沪一带一直销路很好,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徐家汇孝友里口及南京东路浙江路口土产公司都设有代销处。

泗泾镇

全国报业大咖纷纷点赞,泗泾镇获评"2016最受关注十大

说到广利粽子,镇民都十分自豪,说是外面“著名”粽子再多,也只爱吃本地粽子。缘何?原来广利粽子的确有些独特:呈长方形,用丝草紧紧结扎,每只都重1两,有骨头粽和肉粽两种;粽内肉也特别,有红白两条,一肥一瘦,因而吃起来不生硬,酥松香气浓郁;煮粽子的汤是“老汁汤”,不时加水但不换汤……如今广利粽子的传人已不在,但粽子配方和手艺却传了下来,泗泾镇上王佩华的广利粽子店,已成为众人眼中的一块招牌。而且另一家“张小妹粽子”也不容忽视,两家竞争相当激烈,记者采访时,两家店主还忙不迭“推销”自家粽子。当地居民说,其实口味差不多,说不清哪个正宗。泗泾羊肉泗泾羊肉,香嫩入味,拌以甜面酱进食,上口鲜美,在夏季大伏作为进补食品,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泗泾小笼泗泾小笼造型精巧,鲚[jì]鱼口,荷色肚。这种小笼包子外表白净光亮;内馅肉嫩而结团,汁多而不腻;一咬一口汤,味鲜纯真。泗泾小笼上市以来,深受广大城乡居民青睐。上世纪80年代,有个王姓师傅,携泗泾小笼去松江参加评选,引起一时轰动,他因此被挖去做了一家涉外宾馆的点心师,泗泾小笼走出了泗泾镇。如今在松江,泗泾小笼广受喜爱,很多人打起“泗泾小笼”招牌,但其实并不正宗。对此,有人开玩笑说,这也说明“泗泾小笼”招牌好,名气越来越大了,只要招牌在、特色在,英雄何必要问出处呢。

社会

编辑

民生

泗泾邮电支局设在镇中,建筑面积557平方米。1985年有职工36人,设邮票代售处22个,邮筒20只。有自行车邮路4条,总长106公里,委办邮路2条,总长67公里。有电话交换机容量400门,实装话机347台。全年订销各类报刊219.4万份,杂志1.4万份。邮电业务总收入近27万元。

卫生

泗泾镇于1998年建成上海市一级卫生镇。2002年11月,我镇通过市健康教育达标考核验收,到2002年底全镇12个行政村先后建成上海市级卫生村。卫生合格单位普及率达95%以上。泗泾镇拥有一所二级乙等泗泾医院和15个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室,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功能,服务率达100%。实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月处理生活垃圾50吨,由镇环卫所清运至区固体废弃物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卫生处置,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化、洁化、绿化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为方便群众提供更好的就医条件,发挥公共财政在推进卫生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教育

泗泾镇现有5所学校:1所初中、2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成人学校。松江区政府、松江区教育局、泗泾镇人民政府非常关心泗泾镇教育的发展。2003年搬迁泗泾小学,旧校舍占地不到10亩,新校舍占地40亩,校区面积翻二番。2004年泗泾镇幼儿园搬迁,原幼儿园占地5亩,新幼儿园占地15亩,新建园舍设备设施堪称市级较高水平。其余两所是位于润江花苑的泗泾第二幼儿园以及配合新凯家园的新凯幼儿园。松江四中改建扩建于2003年启动,2003年新行政办公楼一幢,2004年新建2幢学生公寓,一幢食堂,共计1万平方米。现正在新建2幢教学办公楼,含48个教室以及教室办公室,计7400多平方米。泗联小学占地仅14亩,校舍比较陈旧,规划于2007年搬迁。泗泾镇成人学校同样是占地少、校舍陈旧,规划于2006年改建扩建。随着泗泾镇人口导入增多,公建配套的学校也均列入规划中。

泗泾镇

贝壳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鼓浪路古镇酒店

交通

编辑

泗泾镇水陆交通非常方便,三横两纵公路都贯穿泗泾。三横有沪松公路、沪青平公路、泗陈公路。两纵有方松公路、方泗公路。距虹桥机场10公里、市外环线6公里、市中心环线6公里、市中心人民广场27公里、距松江(杭州方向)入口10公里、距南京方向高速公路入口约12公里。水路有淀浦河和泗泾塘,通航能力在300吨级,可直通黄浦江。距张华浜国际集装箱码头约45公里。

获得荣誉

编辑

泗泾镇是1953年国务院批准的县属建制镇。2004年被国家七部委列入上海地区14个重点镇之一,《上海市松江新城总体规划(2004—2020)》又将泗泾镇划定为松江区东北片四个中心镇之一。2005年泗泾镇被列为上海市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镇内拥有《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近年来,泗泾镇被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并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镇”、“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平安社区”、“上海市双拥模范镇”等荣誉称号。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荣誉称号。2021年1月,入选2020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近年来,泗泾镇被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并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镇”、“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平安社区”、“上海市双拥模范镇”等荣誉称号。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172/

(722)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地理环境
  3. 位置境域
  4. 气候特征
  5. 行政区划
  6. 人口民族
  7. 经济
  8. 文化
  9. 民族文化
  10. 特产美食
  11. 社会
  12. 民生
  13. 卫生
  14. 教育
  15. 交通
  16. 获得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