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堰镇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张堰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中部,地处长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上海的西南部。镇域面积34.93平方千米,人口约40,357人(2017年),辖9个村和4个社区。张堰镇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南接杭州湾大桥,北望上海市中心,是金山区中部经济文化重镇。镇内历史悠久,曾被誉为“浦南首镇”,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2010年,张堰镇荣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2017年,张堰镇荣获第...

张堰镇位于上海金山区中部,地处长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上海的西南部。镇域面积34.93平方千米,人口约40,357人(2017年),辖9个村和4个社区。张堰镇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南接杭州湾大桥,北望上海市中心,是金山区中部经济文化重镇。镇内历史悠久,曾被誉为“浦南首镇”,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2010年,张堰镇荣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2017年,张堰镇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历史沿革

编辑

张堰镇旧名赤松里,相传汉留侯张良从赤松子游曾居此,故又称留溪、张溪,晋朝已形成商市,时称留溪镇。唐代为御海潮置华亭十八堰,其中之一为张泾堰,镇袭堰名,俗称张堰,时设浦东场大使署于镇。明代设金山巡检司署和税课局于镇。清代镇设有金山分府署。张堰镇之名从唐末五代沿袭至今有一千一百年。清雍正四年(1726年)后属金山县。1935年划张堰为留溪、钦明两镇。1946年并为张堰镇,为县属镇;并设张堰区署,督导县境南片11个乡、镇。1993年12月,张堰镇、张堰乡合并,建立了新张堰镇。

政府领导

编辑

镇长:李芳副镇长:李文、谢宏杰、李志先、徐进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张堰镇位于金山区中部,地处东经120°9′北纬30°位置,东邻亭林镇山阳镇,南、西与金山卫镇接壤,西北与吕巷镇毗邻。西北片稍低,属松隐低平原的东南外缘,地面高程为基面高程3.4至3.8米;东南片略高,属金卫高平原的西北外缘,地面高程为吴淞基面高程3.8至4米,2012年,张堰镇全镇域面积35.1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张堰镇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南端。全境地势低平,地面高程自北向西至东南略有升高,河渠交织成网。县境地貌经历了燕山晚期地质运动、新生代古气候冷热交替变化以及300万年来地壳的缓慢沉降,从而在前第四纪地层的基底上堆积了厚O~285米不等的松散岩层,造就了现今的地貌形态。根据地貌形成的外动力过程、成因及其形态,可分为湖沼洼地、湖积平原、泻湖平原、滨海平原、潮坪,以及剥蚀残丘6个地貌单元。

气候特征

张堰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暖夏凉。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约4℃,通常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约28℃。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85年,张堰镇辖安东、解放、和平、东风4个社区;张堰乡辖旧港、桑园、用里、鲁堰、百家、高桥、界山、秦山、秦望、秦阳、河泾、建农12个行政村,184个村民小组。1993年,撤销张堰镇、张堰乡,建立张堰镇。1995年末,辖安东、解放、和平、东风4个社区和鲁堰、河泾、桑园、旧港、角里、建农、秦阳、秦山、秦望、界山、百家、高桥12个行政村。2004年,辖东风、解放、富民3个社区和旧港、桑园、甪里、鲁埝、百家、秦望、秦山、秦阳、建农9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2011年,张堰镇辖9个村、4个社区,具体为东风社区、解放社区、富民社区、留溪社区,旧港村、桑园村、甪[lù]里村、鲁堰村、百家村、秦望村、秦山村、秦阳村、建农村。

经济

编辑

综述

2008年,张堰镇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2.23亿元,各类税收近5亿元。

张堰镇2012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09亿元,工业总产值149.9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28.4亿元;各类税收6.98亿元,镇财政收入2.3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034万美元,外资到位资金1100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8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7.12亿元;工业项目到位资金7.6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5461元,增长10.42%;城镇化率60.47%。

第一产业

2012年,张堰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完成14家合作社的无公害认证,“金堰”牌小皇冠黄瓤西瓜市场销售增加;沙龙畜牧有限公司成立枫泾猪国家育种中心、种猪场;“金龙”酱菜产业化经营4000吨酱菜改建项目全面完工。

第二产业

2012年,张堰镇累计帮扶546起,发放市民综合帮扶资金197.27万元。医疗救助67人次,落实救助金32.16万元。组织2批55名患者前往上海华山医院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落实慈善救助资金22万元。全镇累计发放城镇低保保障金121.22万元,农村低保保障金14.05万元。实施现场检查98户次,处理36件次。

交通

编辑

张堰工业区紧靠新卫高速公路(A6)出入口;往北连接沪杭高速公路(A8),60分钟可达杭州;南距莘奉金高速公路(A4)入口6公里,15分钟可达杭州湾跨海大桥;东距嘉金高速公路(A5)入口8公里,接沪宁高速公路,150分钟可达南京,50分钟可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30分钟可抵上海虹桥机场,还有通航能力达500吨的张泾河北接黄浦江,南抵上海石化,是水上运输的“黄金要道”。

社会

编辑

教育

小学张堰小学原名私立张堰留溪初级小学堂,创办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一所百年老校。1949年5月,金山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定名为张堰中心小学。1960年被定为县重点小学。1998年在张堰镇康乐小区南首建了有的校舍,撤并了12所村小,保留原中心校校舍作为学校分部。2003年9月两部合并。2006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市金山区张堰小学”。学校占地4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校内联体综合教学楼一幢,内设图书馆、多功能厅、实验室、电脑房2间,另有室内体操房一座,教工食堂一所。有25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一个。多媒体投影仪34套,教师电脑82台,图书馆藏书计有3.3万册。截止2015年张堰镇小学共有教职员工89人。学校中师学历25人,占26%;大专学历45人,占47%;本科学历18,占19%(其中在读本科3人)。高级职称1人,占0.96%;中级职称69人,占72%;初级职称14人,占15%。小学高级教师中35岁以下11人,36-45岁的35人,46以上的21人。

张堰镇

张堰镇中学

中学张堰中学位于张堰镇留溪路。1937年8月,方冲之、任道远等人发起,借张堰镇卢家祠堂创办张堰初中补习班。日军入侵后,补习班停办。1942年,任道远、曹中孚等人借张堰图书馆、姚氏宗祠开办张堰书院,1945年书院更名为私立浦南中学。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学校。1956年秋,改为公立张堰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班,为完全中学。1978年,被定为县重点中学。1997年正式成为全日制高级中学。解放以来,校舍规模逐年扩大。至2014年学校占地面积达34920平方米,建筑面积17251平方米。

医疗卫生

金山区张堰镇卫生院位于上海市市辖区金山区张堰镇金山区张堰镇东大街199号,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社区卫生服。注册员工人数为115人,注册资本373万元人民币。为居民提供融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中西医并重,中心提供服务项目: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康复、健康教育、家庭病床、上门出诊、全科诊疗、中医诊疗、口腔防治室和眼病防治室等。

张堰镇

张堰玉兰园

旅游

编辑

著名建筑

名称来历

张堰镇

张堰公园

张堰这个地名,显示了张堰历史的重厚。“张”字的来历,传说二千年前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功成身退,追随赤松子游,曾到此隐居。张堰镇上至今还存有“留溪路”的街名。“堰”字,指唐末五代所建华亭濒海之“堰海十八所”,至清乾隆年间,“所存者唯张泾一堰”。张泾堰的遗址,就在今张堰镇石皮弄口。张堰镇就建在古代张泾堰的旧址上。张堰镇旧名赤松里,相传汉留侯张良从赤松子游曾居此,故又称留溪、张溪,晋朝已形成商市,时称留溪镇。唐代为御海潮置华亭十八堰,其中之一为张泾堰,镇袭堰名,俗称张堰,时设浦东场大使署于镇。明代设金山巡检司署和税课局于镇。清代镇设有金山分府署。古建筑张堰老镇区,原有大小弄巷29条,有保存较好的清代以前建筑群4大块:石皮弄建筑群、政安弄建筑群、西河沿建筑群、南社纪念馆建筑群。除此之外,新尚路有白蕉故居和高天梅故居,高天梅故居中清代金、银桂各一株,已有150年历史,至今仍生机勃勃。百家村有建于民国22年的百家天主堂,现为金山区天主教总堂。旧港村5组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张单氏节孝坊。张堰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辑张堰志》载有明清两代所著书目269种。民国期间姚石子编著的《金山艺文志》更为方志界、学术界所推崇。

风景景点

张堰公园张堰公园坐落在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中部,面积为41亩,在张堰老街靠里一点,接近那里的市河。原为元代当地望族吴良用私宅,经数代经营,至明代吴梁时已扩建为远近闻名的“吴家花园”。清乾隆时家道中落,花园卖给钱家成为钱氏义庄的一部分,俗称“钱家花园”。民国时钱氏家境渐衰,花园又卖与别家,但人们仍称之为钱家花园。1953年起公园曾一度定名为“人民公园”,1956年政府发动群众整理布置,重建了部分景点,1958年初步建成张堰公园,并于1960年免费开放。“文革”中因为人们忙于“文革”,所以公园建设和管理停滞,“文革”后重修公园,于1980年起向游客发售门票,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为公园题写了园名。张堰玉兰园上海金山万亩生态林是金山区最大的生态片林之一,2002年开始建设,跨张堰干巷两镇。其中张堰玉兰园林地面积4800亩,由上海玉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代表人物

编辑

高吹万江苏金山人,南社诗人,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又与南社台柱柳亚子交往深厚。早年勤于治学,受业于同邑名儒顾莲芳。与高天梅为叔侄,但比侄子天梅小一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起,与天梅在金山张堰镇出版《觉民》月刊,宣传民族主义思想。光绪三十二年又与柳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将这批图书捐献给国家,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1958年7月23日逝世。

获得荣誉

编辑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233/

(399)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政府领导
  3. 地理环境
  4. 位置境域
  5. 地形地貌
  6. 气候特征
  7. 行政区划
  8. 区划沿革
  9. 区划详情
  10. 经济
  11. 综述
  12. 第一产业
  13. 第二产业
  14. 交通
  15. 社会
  16. 教育
  17. 医疗卫生
  18. 旅游
  19. 著名建筑
  20. 风景景点
  21. 代表人物
  22. 获得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