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即东汉光武帝,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一说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瓦店南),东汉开国皇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刘秀系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汉武帝时期,为削弱诸侯国势力,实行“推恩令”,至刘秀的父亲刘钦时已无封地,刘钦只做了济阳县县令。西汉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公元前5年1月15日),刘秀出生,为刘钦第三子。...
目录
  1. 1 人物生平
  2. 早年经历
  3. 宛城起兵
  4. 联合绿林军
  5. 刘縯被害
  6. 镇抚河北
  7. 鄗城称帝
  8. 平定关中
  9. 平定关东
  10. 平定陇西
  11. 平定巴蜀
  12. 光武中兴
  13. 宫廷倾轧
  14. 南宫逝世
  15. 2 施政方针
  16. 政治
  17. 加强中央集权
  18. 退功臣
  19. 防外戚
  20. 精简机构
  21. 整顿吏治
  22. 经济
  1. 军事屯田
  2. 度田
  3. 释放奴婢、刑徒
  4. 轻徭薄赋
  5. 节省帝室开支
  6. 军事
  7. 统一战争
  8. 军事改革
  9. 文化
  10. 倡导儒学
  11. 兴办学校
  12. 推广谶纬
  13. 完善祭祀制度
  14. 民族
  15. 对匈奴
  16. 对西域
  17. 对西羌
  18. 对东北少数民族
  19. 乌桓
  20. 鲜卑
  21. 夫余
  22. 对南方少数民族
  1. 武陵蛮
  2. 岭南各少数民族
  3. 对西南各族
  4. 滇人
  5. 哀牢人
  6. 邛都人
  7. 外交
  8. 3 人物评价
  9. 对其功绩的评价
  10. 对其施政方针的评价
  11. 对其能力的评价
  12. 其他评价
  13. 4 家庭情况
  14. 5 典故轶事
  15. 起名来源
  16. 龙飞白水
  17. 安知非仆
  18. 娶妻当得阴丽华
  19.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 得陇望蜀
  21. 6 墓葬与纪念
  22. 陵墓
  1. 白水寺
  2. 宜阳光武庙
  3. 刘秀公园
  4. 光武大桥
  5. 7 民间形象
  6. 关于刘秀成长的故事传说
  7. 关于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传说
  8. 关于刘秀起兵的故事传说
  9. 关于刘秀荣归故里的故事传说
  10. 8 研究书目
  11. 东观汉记
  12. 后汉书
  13. 太平御览
  14. 汉纪
  15. 9 艺术形象
  16. 文学形象
  17. 影视形象
  18. 10 注释
  19. 11 参考资料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即东汉光武,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一说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瓦店南),东汉开国皇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刘秀系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汉武帝时期,为削弱诸侯国势力,实行“推恩令”,至刘秀的父亲刘钦时已无封地,刘钦只做了济阳县县令。西汉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公元前5年1月15日),刘秀出生,为刘钦第三子。

元始三年(公元3年)十月,刘钦在南顿县令任上去世,夫人樊娴都带着三儿三女,扶灵返归舂陵老家。此后,年仅九岁的刘秀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刘秀乐善好施,勤于耕种,而他的兄长刘縯好行侠义、养门客,常常讥笑刘秀只知道在田间劳作,把他和刘邦的二哥刘仲相比较。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逼迫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的禅让,于第二年改国号为新,改年号为始建国元年,取代汉朝,改立新朝。王莽天凤(公元14年—19年)年间,刘秀到长安学习,专攻《尚书》,授业老师为中大夫庐江人许子威。

宛城起兵

王莽末年,连年蝗灾,盗寇四起,农民起义相继爆发;与此同时,王莽托古改制,严重损害了地方豪强的势力,遭到豪强不满。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阳饥荒严重,刘縯的门客打劫行盗,刘秀受到株连,为躲避官府,刘秀逃到新野县。同年秋,刘秀到宛城卖粮,宛城豪强李通等人鼓动刘秀起兵。十月,刘縯联合南阳地区地方豪强和刘氏宗亲,以“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为号召,起兵反王莽。刘秀与李通及李通堂弟李轶则在宛城(今河南南阳)起兵。这一年,刘秀二十八岁。

十一月,刘秀带领门客返回舂陵,与刘縯会和,并将起义军命名为“舂陵兵”。刘縯起兵时,豪门子弟因为害怕,不敢参加到反莽起义中,纷纷逃跑藏匿起来,并声称刘縯要杀他们,但当他们看到刘秀穿着绛紫色的将军服时,便安下心来,并惊叹如此谨慎忠厚的人也要造反了。

联合绿林军

起兵之后,为壮大力量,刘縯、刘秀与王凤、陈牧领导的绿林军联合,形成了声势较大的反对王莽政权的武装。但是,豪强与农民军的联合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因为装备不齐,刘秀在最初作战的时候,没有,只能骑牛;军中因为财物分配不均,众怒难平,将士们想要反攻刘氏家族,后来,刘秀把刘氏宗族所得的财物分给其他将士,这才平息了争端。

最初,起义军征战顺利,西击长聚、杀了新野县尉,接着屠灭了唐子乡,又杀了湖阳县尉,但是,攻取棘阳后,起义军与王莽的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统帅的大军遭遇,两军在小长安(今南阳市南瓦店镇)展开会战,起义军损失惨重。这次战役中,刘秀的姐姐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二哥刘仲,都在乱军中被杀。起义军无力再战,收拾残兵,退守棘阳。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刘縯、刘秀与另一支绿林军下江军联合,在沘水、淯阳大败王莽军队,为起义军的进一步扩大打下了基础。沘水、淯阳两场战役的胜利,使刘縯名声大震,自此,他自称“柱天大将军”。

刘縯被害

随着形势的发展,起义军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指挥全军的政权。在皇帝人选上,主要有被绿林军拥护的刘氏宗亲刘玄和被豪强家族及部分绿林军将领拥护的刘縯。最终,刘玄在淯水(今河南南阳白河城南淯水之滨)边的沙滩上设立坛场称帝,年号更始,并封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六月,刘秀于昆阳之战中歼灭王莽军队主力,斩杀莽新政权大司徒王寻。刘縯、刘秀威名的提升,引起了刘玄的猜忌,刘玄等人设计将刘縯杀害。刘縯被害时,刘秀正率军在颍阳作战,听闻兄长被杀害,他悲痛万分。但考虑到自身的处境,刘秀选择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接到刘縯被害的消息后,他就从驻地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赶往宛城,向刘玄谢罪。他不敢为刘縯服丧,更不敢夸耀自己在昆阳之战中的功劳,饮食谈笑一如往常。刘秀的表现,令刘玄感到愧疚,也减轻了刘玄对他的戒备,不久,刘玄任命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之后,刘秀迎娶了南阳新野豪门之女阴丽华。

镇抚河北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长安三辅豪杰联手杀了王莽,并把他的脑袋送到宛城。刘玄派刘秀代理司隶校尉的职务,先行到洛阳整修皇宫官府,十月,刘玄移都洛阳。之后,又派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名义平定河北,镇抚州郡。

刘秀在河北期间,以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犯、广布恩惠,恢复汉室制度为号召,取得了当地官僚、地主的支持。更始二年(公元24年)四月,刘秀消灭了在邯郸称帝的割据势力王郎。刘秀势力的壮大令刘玄深感不安,于是他派侍御史持符节立刘秀为萧王,并命令他罢兵返回长安,刘秀以河北尚未平定为理由,拒绝接受调动命令。之后,刘秀镇压并收编了以铜马为首的一百多万农民起义军,军事力量逐渐壮大,被关西百姓称为“铜马帝”。平定河北,为刘秀势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以隆重之礼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

更始二年秋冬之际,刘秀在击败农民军青犊军后,趁机攻占了更始政权控制的河内地区。十二月,赤眉军主力在樊崇的率领下进军关中,刘秀预估赤眉军必定会攻破长安,于是趁着赤眉军与更始军相争之际,命令邓禹分兵进军关中,攻占河东,进逼长安。

鄗城称帝

自更始二年(公元24年)王郎在邯郸称帝后,各割据势力纷纷自立为帝,例如建武元年春,平陵人方望立前汉孺子刘婴为天子;夏四月,公孙述自立为天子。此时,据守河北、河内的刘秀已经具备称帝的条件,于是,刘秀的部将开始商议刘秀称帝之事。先是马武进言刘秀返回蓟县登帝位,但是刘秀坚决拒绝,并让他不要再说这样忤逆的话,因为是杀头之罪。当刘秀从蓟县返回,到达范阳的时候,部将集体上奏,请刘秀称帝,刘秀又一次拒绝。到了南平棘县,将士们再次坚决要求刘秀称帝,刘秀答应考虑此事。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河北鄗城(今河北省柏乡县北)称帝,东汉王朝正式建立。

称帝后不久,刘秀便挥师南下进攻洛阳,洛阳城内的朱鲔守军一片恐慌。刘秀派曾在朱鲔手下担任过校尉的岑彭劝说朱鲔投降。但朱鲔与刘秀结怨甚深,是更始政权中杀害刘縯的主谋,在岑彭的劝说下,朱鲔虽然有归降的意愿,可仍然顾虑重重。刘秀则从大局出发,表示不计前嫌,朱鲔顺利投降。刘秀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建武元年十月,刘秀移都洛阳。

平定关中

自刘玄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从洛阳迁都长安后,关中地区便是更始政权的统治中心。十二月,赤眉军向长安进发,与更始政权军队激战。更始政权在战场上连连失利,又加速激化了内部矛盾,长安陷入混战之中。更始三年(公元25年)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并将皇帝印授给赤眉军拥立的刘盆子,刘玄被封为长沙王,不久,赤眉军又将刘玄杀死。刘秀得知刘玄被害后,念及刘玄是刘氏嫡孙,又是自己的族兄,诏令大司徒邓禹将刘玄葬于霸陵。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二月春,占据长安的赤眉军因为城中粮尽,便尽收珠宝,火烧宫室,向西而去,邓禹趁机进军长安。但因为严重的粮荒和赤眉军折回长安,邓禹不得不退出长安。在邓禹与赤眉军作战时,汉中的割据势力延岑也乘机企图夺取长安。这样,在长安外围形成了三派势力相争的局面。

邓禹在对赤眉军的作战中连连失利,再加上严重缺粮,军队陷入困局。刘秀命令邓禹坚守不战,但邓禹并没有听从刘秀的战略计划,多次率领饥饿的士兵与赤眉军作战,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为了消灭赤眉军,刘秀派冯异代替邓禹指挥清剿大军,为了表示对冯异的信任,刘秀还把自己的宝剑赐给冯异,并亲自向冯异口授进军作战的原则。刘秀在派遣冯异从正面进攻赤眉军之后,又派破奸将军侯进等人屯驻新安,建威大将军耿弇屯驻宜阳,分作两路,堵截赤眉军。经过精心部署,冯异在崤底大败赤眉军,迫使赤眉军及其家属八万人投降。赤眉军在崤底战败后,率众十余万向宜阳撤退,刘秀得知这一情况后,亲率大军赶往宜阳。此时,赤眉军已无力再战,只好向刘秀请求投降。赤眉军投降后,刘秀命令冯异继续向关中进军,击败延岑等割据势力,稳定了关中地区。

平定关东

刘秀定都洛阳后,河北农民军的残还在关东一带活动,威胁到了河北、河内等地对首都洛阳的物资供应,也影响到刘秀占领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从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到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刘秀派遣大司马汉、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祐等人,历经四年,将农民军残部全部消灭。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刘秀平定了彭宠叛乱。彭宠曾是支持过刘秀的河北地方势力,东汉政权建立后,因为对权力分配不满,建武二年(公元26年),彭宠公开反叛刘秀,举兵进攻蓟城。起初,对于彭宠的猖獗活动,刘秀采取守势。建武五年春,彭宠割据政权内部发生叛乱,彭宠手下为抢夺财物,杀死了彭宠及其妻子。彭宠被杀后,他的尚书韩利等人立其儿子彭午为王。然而,此时割据势力内部已经四分五裂,不久,韩利杀死彭午,投降了刘秀的征虏将军祭遵。

此外,刘秀还消灭了占据梁地的割据势力刘永,占据东海郡的割据势力董宪、占据淮南的割据势力李宪、占据青、徐二大州的张步,基本平定关东地区。

平定陇西

刘秀为完成统一大业,在基本平定关东地区后,便开始对割据陇西的隗嚣用兵。隗嚣是当地豪强,且擅长经学。王莽统治末年,陇西地区和其它地方一样,动荡不安。当更始政权建立,王莽军队接连失利的消息传到陇西后,当地的豪强势力便积极准备发动反对王莽的起义,隗嚣的叔父隗崔是起义的积极组织者。最初,隗嚣对于叔父的行动并不支持,而是加以阻止,但隗崔不听劝阻。陇西地方的反王莽起义开始后,因为隗嚣在陇西很有声望,因此,起事的豪强们推举他做上将军

隗嚣的地方豪强政权建立后,以天水为中心,迅速向陇西一带扩展势力,更始三年(公元25年),隗嚣自称西州上将军,成为占据陇右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曾与隗嚣建立过合作关系,建武五年(公元29年),隗嚣派隗恂入东汉为质子,与刘秀建立陈属关系。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三月,割据巴蜀的公孙述派将领任满袭击南郡,刘秀让隗嚣出兵伐蜀,隗嚣婉言谢绝,刘秀与隗嚣矛盾公开化。

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刘秀派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汉忠将军王常、辅虏将军马武等进攻公孙述,刘秀也随军亲征。隗嚣不仅不派兵和刘秀一起征伐公孙述,还千方百计阻止刘秀大军进入陇右。鉴于隗嚣的态度,刘秀接受祭遵的建议,向隗嚣发起进攻。在初期征战中,刘秀大军失利,隗嚣则派大将王元、行巡继续向三辅地区发起进攻。在三辅地区,王元、行巡军队与冯异展开激战,遭到重创,隗嚣夺取三辅地区的计划落空。为了不使自己陷入孤立状态,隗嚣向公孙述称臣,共同抵御刘秀军队。

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刘秀派中郎将来歙进攻略阳,两军从春天相持到冬天。为了救援略阳守军,刘秀率兵亲征,大败隗嚣军,隗嚣率众逃至西城。隗嚣残部死守西城、上邽,最终汉军因为粮草消耗殆尽,撤出陇右。

建武九年(公元33年),陇右地区严重缺粮,隗嚣也在饥饿疾病中去世。隗嚣死后,他的部将立其少子隗纯为王,但因为陇右地区经济困难,割据政权难以维持。建武十年(公元34年),刘秀乘机派来歙、耿弇、盖延率军攻克落门(今甘肃省武山县东洛门),隗纯投降,占据陇右十年之久的割据政权终于被消灭。

平定巴蜀

在巴蜀建立政权的公孙述,是东汉初期全国最大的割据势力。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四月,公孙述在地方豪强的拥戴下,自立为天子,国号成家,建元龙兴。

在派冯异进军关中以及同隗嚣割据势力作战时,刘秀已经多次同公孙述交锋。隗嚣势力覆灭后,刘秀开始全力同公孙述作战。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刘秀派遣征南大将军岑彭统帅军队向荆门发起进攻。蜀军在汉军的打击下,溃不成军,“溺死者数千人”。蜀军将领任满被杀,程汛被俘,田戎逃往江州防御,岑彭穷追不舍,长驱入江关。荆门大捷后,岑彭继续进军,接连攻克平曲、黄石、武阳、广阳。岑彭的军队在蜀地纵横驰骋,凌厉的攻势,让公孙述惊恐不安。

刘秀乘岑彭给公孙述造成极大威胁之时,为尽快结束战争,向公孙述招降,但公孙述拒绝投降,坚决抵抗到底。为了遏制岑彭的攻势,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十一月,公孙述派刺客暗杀了岑彭。岑彭虽死,但汉军在吴汉的率领下,继续向公孙述的统治腹地进军。

刘秀在部署岑彭、吴汉由荆门西进伐蜀的同时,来歙、盖延率领的西路汉军迅速攻下了河池、下辨等地。来歙的胜利,与岑彭相互呼应,形成了对公孙述统治区两路夹攻的形势。慑于来歙的威胁,公孙述于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七月,派刺客暗杀了来歙。刘秀接到来歙被暗杀的消息后,亲自率军赶往关中,驻军长安,进行支援。

汉军不断向公孙述进逼,导致公孙述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春,吴汉同公孙述将领魏党、公孙永在渔涪津展开大战,蜀军大败。之后,吴汉攻占广都城,逼近成都,并在广都、成都之间,与公孙述展开大战,取得八战八捷的成绩,最后率军突入成都外城。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汉军向成都发起进攻,公孙述被刺杀落马,当晚死亡。蜀军失去将领,无力再战,第二天全部向吴汉投降。公孙述的覆灭,使刘秀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统一。

光武中兴

自新莽大乱到刘秀统一战争结束,其间历经近20年的时间。连年的战争造成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十有二存”。刘秀知道百姓疲于战事,国力不堪消耗,因此,自从平定陇西、巴蜀后,事非紧急,不再用兵。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求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刘秀仍旧坚持与民休息。

在以柔道治国和与民休息思想的指导下,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恢复的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退功臣进文吏,提高尚书台权力,限制和削弱三公的权力,精简机构,整顿吏治;经济上实行度田和屯田,释放奴婢和刑徒,轻徭薄赋;文化上倡导儒学,兴办学校,宣布图谶于天下。在他统治期间,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光武中兴”。

宫廷倾轧

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为巩固和真定王刘扬的联盟,刘秀再娶刘扬外甥女郭圣通。刘秀即位后,封郭圣通为贵人。因阴丽华“雅性宽仁”,刘秀想立她为皇后,但是阴丽华以“郭氏有子”为理由,坚决拒绝。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真定王刘杨谋反被杀。六月,光武帝正式册封郭圣通为皇后。其长子刘彊被立为皇太子。刘秀因此感到有愧于阴氏,对阴丽华更加宠爱礼遇。

后来,郭圣通因宠爱渐衰,心怀怨怼。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十月,刘秀以郭后“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为由,下诏废后,同时,立阴丽华为皇后。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刘秀又立阴丽华长子刘阳为皇太子,刘阳改名为刘庄 ,即日后的汉明帝。

刘秀

阴丽华画像

南宫逝世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刘秀于原陵,庙号世祖、谥曰光武皇帝。

在遗诏中,刘秀要求薄葬,他认为自己没为百姓做什么贡献,所以,要求死后依照汉文帝订立的制度,一切从俭,并要求刺史及郡守不必离开自己的城郭奔丧,也不必派人上书吊唁。

施政方针

编辑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鉴于西汉后期,强臣担任宰辅窃取国家权力的历史教训,刘秀决定限制和削弱三公权力,明确规定三公鼎立,太尉、司徒、司空各负其责,职权不可逾越;同时提高尚书的权力,牵制三公。尚书台不设领尚书事,国家重大决策经尚书由刘秀最后决定,即“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三公品级虽然高于尚书台,但是尚书台的权力并不小于三公,甚至超过三公。 

退功臣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刘秀平定巴蜀公孙述后,战争基本停止,刘秀开始对功臣采取限制的措施。刘秀没有像西汉初年汉高祖那样对功臣大肆杀戮,而是选择褫夺功臣军权,然后以优厚的爵禄把功臣供养起来;为了防止功臣在地方发展势力,他将功臣集中于京城;他还鼓励功臣研习儒学,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束缚,例如,邓禹不仅自己研习儒学,还让他的十三个儿子“各使守一艺”“教养子孙,皆可为后世法。”

防外戚

自西汉后期,外戚专权问题严重,尤其是王莽凭借外戚的地位篡夺西汉的最高权力,给刘秀以深刻的历史教训。因此,为巩固政权统治,刘秀对外戚权力加以限制,“后族阴、郭之家不过九卿,亲属荣位不能及许、史、王氏之半耳。”

为防止外戚拉拢宾客,结党营私,刘秀对外戚结交宾客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外戚所结交的宾客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如冯衍就因结交后族阴兴、阴就而获罪。刘秀在京城洛阳还重用执法严明的官吏,打击外戚及其宾客的犯法活动。例如,湖阳公主仆人杀人,洛阳令董宣执法刚正,虽然冒犯了公主,但仍得刘秀重用。刘秀统治后期,取消了外戚担任国家重要官职和封侯的特权,外戚参政权力被削弱。如此以来,外戚对皇权的威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精简机构

精简中央机构的职官设置。省并九卿属官,被裁撤的官员有散骑、右监平等;中元二年(公元57年),刘秀又撤消了将作大匠,由“谒者领之”。  

裁减地方职官设置。王莽统治末年的灾荒和战争,使各地人口大量减少,鉴于人口大量耗减的形势,刘秀决定归并、裁撤全国的郡县。仅仅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刘秀就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待经济形势好转、人口增加后,刘秀对裁撤的县才“稍复增之”。

整顿吏治

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腐败、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刘秀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为保证各级官吏奉公守法,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刘秀提高了官员俸禄。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他曾就百官的俸禄标准,下诏说:“其千石已上,减于西京旧制;六百石已下,增于旧秩。”对于违法犯罪的官员,不论亲疏远近,刘秀都施以严厉处罚;对于地方官员,刘秀也有一整套严格的惩处制度;刘秀还重用、鼓励能够严格执行法规的官员。经过刘秀的整顿,建武时期,“内外匪懈,百姓宽息。”

刘秀对吏治的要求以严苛著称,这也导致了一些高官以微罪或无罪而受严惩,例如大司徒伏湛因为没有报告河南尹和司隶校尉在高庙争执而被罢官 ; 大司徒韩歆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而被罢官,终至受责自杀 ;大司徒戴涉因所举荐的太仓令犯罪而死于狱中等等。

经济

军事屯田

东汉建国之初,因为连年战争,经济被严重破坏,同时大量的土地被荒废。为保证统一战争的顺利,解决军粮问题,刘秀实行军事屯田。建武四年(公元28年),马援上书请求屯田于上林苑中,被刘秀批准。马援屯田的举动,为刘秀大规模进行屯田开了端绪。从此,刘秀的一些重要将军,便在东汉统治区中实行军事屯田。最初,屯田的地点主要在河南、湖北,后来,屯田由内地转向边郡。刘秀在边郡所实行的屯田,主要目的是为了戍边,减轻由内郡向边地转运粮食的压力。

度田

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为了增加国家税收,抑制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秀开始实施“度田”的政策。所谓“度田”,有两项内容:一是清查私人所占田地数目;二是核察户口及户口上所登记情况与实际状况是否相符。但是,由于各地方豪强势力的抵制,“度田”难以顺利实行。一些州、郡长官为了应付刘秀,将豪强隐瞒的田亩数与人口数转嫁给贫民,激起民怨。一些地方豪强还公然举兵反抗,害杀长吏。为了避免与地方豪强势力的矛盾继续激化,也因为“度田”实施的阻力太大,最终“度田”不了了之。但是,“度田”之后,与此相关的户口调查与上计制度一直得到了贯彻执行。

释放奴婢、刑徒

西汉后期以来,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官、私奴婢,东汉建国后,奴婢问题仍然严重。为扩大国家编户,增加国家赋税的来源,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另外,他还颁行了一系列提高奴婢人格和地位、禁止虐待杀伤奴婢的措施。同时,刘秀还实行宽缓的刑罚,多次大赦天下,释放刑徒。释放刑徒和释放奴婢一样,有利于国家扩大编户,进而增加赋税来源。

轻徭薄赋

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刘秀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刘秀把减轻谣役征发作为恢复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措施。他废除了更戍制,免除了小农的定期徭役,同时,对于小农的临时征发,也严格限制。谣役征发的减轻,为当时小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比较安稳的社会条件。

节省帝室开支

东汉建国之初,财政比较困难,刘秀躬行节俭。他一方面缩小帝室的财政收入,将其补充到国家财政中;另一方面,对帝室的财政支出,他也严格限制,减少后宫嫔妃的费用和对群臣的赏赐。

军事

统一战争

刘秀称帝后,历时十一年完成了统一战争。刘秀称帝前,已基本统一河北,为了集中有限的力量消灭中原的割据势力,刘秀对西北的割据政权隗嚣和西南的公孙述极力拉拢,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服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大败赤眉军,消灭了延岑等割据势力,平定了关中地区。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到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刘秀消灭的关东的农民军残部,平定了彭宠叛乱,并消灭了刘永、董宪、张步等地方割据政权,平定了关东地区。平定关东后,刘秀对割据陇西的隗嚣用兵,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大败隗嚣军。隗嚣势力覆灭后,刘秀全力同公孙述作战。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公孙述战死,蜀军投降,刘秀基本实现全国统一。

军事改革

定都洛阳以后,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刘秀对军事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包括:

完善中央军制。在中央军制的建设上,刘秀大多因袭西汉时期的制度,但在具体的内容上,有不少的变化。包括:改郎中令为光禄勋;执金吾权力缩小; 提高北军五校的作用,洛阳城的防卫由五校尉负责。

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取消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文化

倡导儒学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刘秀沿袭了西汉“独尊儒术”的传统。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他积极推广儒学,吸收儒生参政,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以名儒卓茂担任太傅一职,以通过对卓茂的表彰,把大量儒生汲引到政权中。刘秀还设置了博士官,恢复了西汉时代的十四博士官制度,以促进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兴办学校

在儒学推广中,刘秀对学校的教育非常重视。东汉初年,为适应经学的传播,刘秀在京城设置了太学;在各地方设置了郡、县学,专门传授经学;在民间,则鼓励私人办学。如此以来,儒学的传授出现了兴盛的局面。

推广谶纬

刘秀在推广儒学的同时,对谶纬也竭力提倡,在用人、庙祀、封禅诸事中,常常以谶决之。他不仅自己研习有关谶纬的书籍,还积极鼓励太学讲授图谶,对敢于非议谶纬的臣下,他或实施严厉处罚,或不加重用。中元元年(公元56年),刘秀下诏“宣布图谶于天下”,使谶纬取得了国教的地位。

刘秀大力推行谶纬,对东汉社会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但实际上,刘秀对谶纬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知,他用谶颇为理性,始终是围绕社会现实政治的需要,有选择、有条件地利用;其用谶的范围也往往不涉及关乎国计民生的政治实务。刘秀用谶的政治目的,不是出于对谶书的“笃信”,也不是为了谶纬在学术领域中的造诣,而是为了通过统一图谶,官定出一套服务于刘氏皇权的神学理论,并严格限制图谶的“新作”、“新解”。 

完善祭祀制度

东汉开国后,在祭祀方面,刘秀既借鉴了西汉时期的制度,又针对定都洛阳后社会条件的变化,有自己的创设。郊祀方面,主要采用“元始中郊祭故事”,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在南郊营建郊祀坛台,中元元年(公元32年),他又开始营建北郊祭坛。社稷祭祀方面,定都洛阳后,刘秀立即营建国家社稷,但因为要突出郊祀的地位,对社稷的祭祀,被置于较次要的位置。宗庙祭祀方面,刘秀在洛阳修建了高祖庙,表明他是汉王朝的正统继承人,并确立了褅、袷祭礼。刘秀对祭祀制度的确立,使东汉国家的祭祀活动开始走向规范化,为东汉一朝宗教祭祀活动的开展,确立了基础。

民族

东汉建立伊始,匈奴、羌、鲜卑、乌桓、蛮( 夷) 等少数族就对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光武帝在“柔道”思想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少数族,因时因地制宜,施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政策与措施,基本缓和了因民族问题而引起的统治危机。

对匈奴

东汉初年,匈奴趁着中原局势混乱,光武帝忙于统一战争无暇顾及北方,加紧对中原地区侵扰,而刘秀对匈奴的政策,在其分裂前后,有不同的转变。匈奴分裂前,因为其势力强大,刘秀对匈奴采取防御措施,而匈奴由于自恃强大,虽然表面上与东汉互通使节,实际上并没有放弃对东汉的武力侵扰。

刘秀对匈奴采取的防御政策,到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开始转变。此时,东汉方面已经完成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步恢复;匈奴方面则因为贵族之间争夺单于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人口牲畜死耗大半。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分裂后的匈奴,已经很难同东汉政府抗衡。在对待南、北匈奴的问题上,刘秀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对南匈奴主动附汉的请求,刘秀予以接纳,政治上承认并确立其藩属地位,让匈奴徙居塞内,因其故俗,以资安置;在经济上给予大量赏赐资助。对于北匈奴,刘秀则采取羁縻策略。刘秀的举措加速了匈奴的分化瓦解,导致南、北匈奴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匈奴民族从此再未统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对西域

王莽乱政后,西域各国断绝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臣属匈奴,只有较为强大的莎车与匈奴对抗,并与中原王朝联系。建武五年(公元29年),河西太守窦融秉承刘秀旨意,立莎车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节制西域诸国。西域诸国臣属匈奴后,匈奴对其课税重敛,各国苦不堪言。 因此,自东汉建立以后,西域诸国多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但光武帝并没有答应。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莎车王贤又遣使进贡,请求都护,刘秀听从大司空窦融的意见,赐其西域都护印绶,及车旗黄金锦绣。但是敦煌太守裴遵以为,不可以给夷狄太大的权力,刘秀又立即下诏追还所赐都护印绶,另以汉大将军印绶赐予莎车王贤。莎车王不满,诈称汉大都护,欺凌西域诸国。建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等18国遣子入侍,请求派遣都护,但刘秀并没有答应,而莎车愈益骄横。最后,西域各国再次归附匈奴。

对西羌

西汉时期,内附羌人被就近安置于陇西(今甘肃临洮一带) 、金城( 今甘肃兰州市西) 等郡。王莽时期,西羌乘中原战乱之时,开始侵扰西部边塞并占据了西海,又向金城、陇西进犯。建武初,隗嚣割据陇西时,西羌各部被其招笼。建武九年(公元33年)东汉平陇西后,刘秀承西汉旧制,设护羌校尉于令居塞(今甘肃永登县),但曾与隗嚣联合的西羌各部,依然与东汉敌对。对此,刘秀予以坚决打击。

建武十年(公元34年),刘秀派中郎将来歙率盖延、刘尚以及太中大夫马援等人进军金城,大破之。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先零羌又进犯临洮,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到任后,大败先零羌,从此,先零羌各部全部归降,马援将他们安置在天水、陇西、扶风三郡。第二年,武都的参狼羌又起兵反叛,马援组织兵力,将参狼羌的叛乱平定,从此陇西安定下来。

经过刘秀的努力,西北地区的羌患被平定。但是,刘秀对西羌的平定主要是采取武力镇压和迁徙的政策促成的,因而,当被削弱的西羌各部势力恢复时,就会重新反叛。中元年间,武都参狼羌和烧当羌先后叛乱,而这次西羌叛乱,直到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才被东汉军队镇压下去。

对东北少数民族

乌桓

乌桓在匈奴势力强大时,一度曾追随匈奴,同东汉朝廷对抗。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发生内乱,乌桓乘虚攻击匈奴,刘秀乘机拉拢乌桓,并用财物贿赂。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 922 人归附东汉。刘秀对乌桓的归附,采取了既利用,又防范的措施。对于愿意留在塞内,替汉朝宿卫的乌桓人,“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让他们帮助东汉王朝防卫边塞、牵制匈奴;刘秀还在上谷宁城设置了乌植校尉以防范乌桓。

鲜卑

鲜卑也曾在匈奴的支持下,骚扰东汉边境,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祭肜为辽东太守,到任后,他厉兵秣马,对鲜卑严阵以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鲜卑万余骑与匈奴寇辽东,祭肜领兵大破之,从此之后,鲜卑不敢再窥伺东汉边塞。刘秀在武力威慑鲜卑的同时又对其进行经济诱惑,开放关市,以实行怀柔羁縻的政策。

夫余

建武二十五年(49年),夫余王遣使奉贡,开始与东汉通往。刘秀给予丰厚回报,之后每年都有使者朝贡。

对南方少数民族

武陵蛮

东汉初年,武陵蛮部族势力颇强。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 年),武陵蛮公然反东汉政府。武陵蛮精夫(酋长)相单程等对附近郡县大肆骚扰,刘秀派武威将军刘尚前往镇压。但因为刘尚轻敌冒进,全军覆没。武陵蛮在相单程的率领下,乘胜进军,在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 年),攻克临沅。刘秀又派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率军镇压武陵蛮,又被击败。

在东汉军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刘秀决心再战。他派遣年龄已六十二岁的老将马援率军征伐,建武二十五年(49年)春,马援大军到达归乡,反叛的武陵蛮向马援军进攻,被马援击败。为了最后彻底消灭反叛的武陵蛮,马援军继续向西挺进,却受到武陵蛮的拼死抵抗,士兵损失惨重,马援也病死军中。

尽管东汉军损失重大,一时无法取胜,可是,凭险据守的武陵蛮,也难以再继续支持下去。其首领相单程等人只好向东汉军请求投降。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冬十月,刘秀派谒者宗均受降。为了防止武陵蛮重新反抗,刘秀加强了对武陵蛮分布地区的管理,这样,终刘秀一朝,武陵蛮的反叛没有再发生。

岭南各少数民族

东汉初年,在岭南仍延续汉武帝灭南越国后郡的设置。《续汉书·郡国志》载,岭南设有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郡。刘秀对要求内属的岭南少数民族,以封授爵位来加以安抚。而对没有内属举动的岭南骆越族,采取了安抚和武装镇压两手举措加以应付。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郡越族姐妹征侧、征贰发动了反抗交趾地方官府的起义。这次起义的声势浩大,起义军攻陷郡城,九真、日南、合浦的少数民族都起来响应,他们攻略岭外六十多座城池,自立为王。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将征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万余人,南击交耻。建武十八年(公元42 年)夏四月,征侧、征贰军被马援大军彻底击溃。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马援斩杀了征侧、征贰,起义被彻底镇压下去。

对西南各族

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地方。东汉时,这里有夜郎、滇、昆明、徙、邛都、及哀牢等部族。刘秀在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平定占据益州的公孙述政权后,开始同这些少数民族发生联系。

滇人

王莽统治末年,曾任命广汉人文齐担任益州太守,公孙述占据巴蜀地区后,曾招降文齐,但文齐坚决不肯投降公孙述。公孙述政权被刘秀消灭后,文齐被刘秀任命为镇远将军,封成义侯。他在赴任途中,病故。由于文齐的病故,就使滇人感到失去了信任和依靠者。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益州郡的滇人反叛东汉政府,杀害汉人长吏。刘秀接到滇人反叛的消息后,立刻派遣武威将军刘尚等人前往益州郡镇压。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正月,滇人叛乱彻底被镇压。

哀牢人

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哀牢人在其首领贤栗的率领下,多次同居于长江、汉水一带的已经归附东汉政府的鹿多人作战。可是哀牢人几次征伐都遭到失败。对于失败的原因,贤栗认为是因为鹿多人归属东汉,所以上天都在帮助它。在这种宗教迷信意识驱使下,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贤粟等统领全部落要求内属东汉。刘秀分封哀牢人的首领贤粟等人为君长,从此,哀牢人岁来朝贡。

邛都人

东汉初期,刘秀对邛都人实行安抚政策,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刘秀任命邛都人酋长长贵为邛都王,建武十四(公元38年),刘秀授予长贵越巂郡太守印绶。但这种安抚政策只是暂时凑效。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武威将军刘尚率军进攻益州郡夷人的反叛,途经越巂郡。长贵担心刘尚平定益州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因而,他准备以劳军为名,偷袭刘尚军。刘尚探知长贵的密谋先发制人,派兵占邛都,杀掉了长贵。经过此次镇压,邛都人势力大为削弱,只能臣服于东汉政府。

外交

东汉建武中元二年 (公元57年),倭人来使朝贡,表示愿为汉臣藩,刘秀赐以金印绶,文为“汉委奴国王”。这枚金印于日本天明四年 (公元1784 年)春,在日本福冈县贺岛叶崎村出土。该金印被认为是刘秀授予当时日本倭奴国主作为藩属国的认证。而刘秀之所以赐给委奴国王金印,并以诸侯王的规格相待,说明汉朝对于委奴国遣使的高度重视。

人物评价

编辑

对其功绩的评价

南宋学者陈亮认为,自古以来,中兴之盛,没有能超过汉光武帝的。南宋叶适认为光武帝作为普通百姓白手起家得天下,难度超过汉高祖刘邦。元初政治家郝经认为光武帝登基时,法度、文献都已经散佚,他“虽则中兴,同夫创业”。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认为,自夏商周三代之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明朝皇帝朱元璋认为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刘秀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因此,“他是一个对当时历史有着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南怀瑾认为,“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学者黄留珠认为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

对其施政方针的评价

范晔认为刘秀“退功臣,进文吏”,以及休养生息的举措,虽然不能和古代圣贤相媲美,但是践行了“止戈为武”的美德。唐太宗名臣虞世南认为,刘邦的功臣在其强盛之际几乎都被诛灭了,刘秀对他的功臣却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使他们安享荣华富贵,在这一点上,刘秀很值得称颂。李靖认为刘秀“用柔治保全功臣”,比汉高祖刘邦贤明多了。薛居正认为自古帝王,“能保全功臣者,唯光武一人而已矣”。当代史学家吕思勉也认为光武帝是一个实际的政治家,“他知道大乱之后,急于要休养生息……退功臣,进文吏”,颇得专制政治的秘诀,所以他在位时政治颇为清明。

司马光评价光武帝崇尚儒术、开广学校、修明礼乐以及“选用经明行修之人”为官等措施涵养了社会教化风俗,因此“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梁启超也认为东汉风俗教化最好,是儒学最昌盛的时代。

学者邓广铭认为光武帝释放奴婢的诏令,“体现了农民战争对奴隶制残余的打击,也起了动摇青、徐、凉、益等州封建割据势力的作用。这对农民处境的改善,对封建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认为“光武帝对于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没有也不可能提出解决办法。那时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农民,以光武帝为首的新的统治集团,也大肆搜括土地,洛阳地区和南阳地区特别严重。”

对其能力的评价

东汉开国功臣马援认为光武帝雄才伟略,无人可以抗衡,而且博览经书,处理政事的能力和文才辩略,在前人中没有谁可以与他相媲美。苏辙评价刘秀“才备文武”“算无遗策”,武功优于汉高祖。毛泽东认为他是“学历最高的皇帝、最会用人的皇帝,最会打仗的皇帝”。当代学者何兹全认为刘秀成功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一是有河北作根据地,坐山观虎斗,到绿林、赤眉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来收拾局面;二是得到豪族强宗的支持。三是收铜马农民军,有了一支强大军队。此三者,是刘秀胜利的基础,也是他胜利的原因。”

其他评价

范文澜认为,“刘秀本人兼有太学生、贵族、豪强三种身份,他的文武部署也全是这三种人”,“刘秀既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

家庭情况

编辑

关系

姓名

身份简介

父亲

刘钦

汉高祖刘邦的七世孙,任陈留郡济阳县令、南顿县令

母亲

樊娴都

刘钦的妻子,南阳地方豪强樊重之女

兄弟

刘縯

又称刘演,字伯升,光武帝兄长,追谥为齐武王

刘仲

光武帝二哥,追谥为鲁哀王

姐妹

刘黄

光武帝大姐,封湖阳长公主,丈夫胡珍

刘元

光武帝二姐,丈夫邓晨,追谥为新野节义长公主

刘伯姬

光武帝妹妹,封宁平长公主,丈夫李通

妻妾

阴丽华

光武帝刘秀原配、第二任皇后,谥号光烈

郭圣通

光武帝皇后,阳安思侯郭昌之女,真定王刘扬外甥女

儿子

刘庄

初名刘阳,光武帝第四子,母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史称汉明帝

其他子嗣

东海恭王刘疆,母郭皇后;沛献王刘辅,母郭皇后;济南安王刘康,母郭皇后;阜陵质王刘延,母郭皇后;中山简王刘焉,母郭皇后;楚厉王刘英,母许美人;东平宪王刘苍,母光烈皇后;广陵思王刘荆,母光烈皇后;临淮怀公刘衡,母光烈皇后;琅邪孝王刘京,母光烈皇后

女儿

刘义王,建武十五年被封为舞阴长公主;刘中礼,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涅阳公主;刘红夫,建武十五年被封为馆陶公主;刘礼刘,建武十七年被封为淯阳公主;刘绶,建武二十一年被封为郦邑公主

典故轶事

编辑

起名来源

据传,刘秀出生时,房中赤光照耀,刘钦觉得奇异,就让卜者王长占卜,王长认为这个兆头吉不可言。这一年,济阳县边界的一棵谷子上长出九个穗,刘钦遂给孩子取名“秀”,意为庄稼出类拔萃。

龙飞白水

白水,指南阳郡白水县,刘秀起兵的地方。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厌恶刘氏,因为钱文上有“金刀”二字,而“劉”字中也有“金刀”,就把钱改为“货泉”,但“货泉”(貨泉)又可拆分为“白水真人”,暗应刘秀。有王莽的使者到南阳,见南阳王气冲天,后来刘秀果然兴复汉室。张衡在《东京赋》中记述此事:“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因此,后世用“龙飞白水”形容帝王发迹之兆。

安知非仆

刘秀还是一个普通百姓的时候,与姐夫邓晨到别人家去做客,当时大家看到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有人认为谶书中所说的刘秀是国师公刘秀(当时新朝的国师公刘歆刚刚改名为刘秀)。刘秀却说:“安知非仆乎?”(意思是:“你怎么知道谶书中所说的刘秀不是我呢?”)结果引起众人哄笑。刘秀登基后的第三年,与邓晨一起谈及往事,邓晨从容地对光武帝说:“仆竟然做到了。”光武帝听后大笑。

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还是布衣之时,因为姐夫邓晨的机缘得见豪门千金阴丽华。阴丽华的美貌让刘秀印象深刻。后来,刘秀到长安求学,在街上看到身穿铠甲的执金吾走过,立刻被震撼,不由感叹道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公元22年,刘秀起兵反莽,昆阳之战后,娶阴丽华为妻。

刘秀

阴丽华画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建武二年(公元26年),邓禹在洛阳对赤眉军的作战中屡屡失利,刘秀派冯异代替邓禹指挥清剿大军。当冯异与赤眉军相持的时候,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率军赶到湖县,为挽救声誉,邓禹及其部将邓弘拒绝冯异的作战原则,急于同赤眉军作战。

大战中,邓弘率军出击,赤眉军佯装战败,丢弃辎重车辆逃走。车上装满了土,又用豆子覆盖在上面,邓弘的士兵因为饥饿,争抢车上的豆子,赤眉军乘机反击,邓弘军队溃乱。冯异和邓禹前来救援,邓禹求胜心切,又被赤眉军打败,死伤三千多人。邓禹逃回宜阳,冯异弃马步行逃到回谿阪。

但是,冯异并没有气馁,又与赤眉军约定会战日期,并做了精心策划。他选派精壮士兵化装成赤眉军,埋伏在道路两旁。第二天两军展开激烈交锋,直至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赤眉军的斗志开始衰颓。这时,冯异事先埋伏在道路两旁的士兵突然发起进攻。因为他们的衣服和赤眉军混在一起,赤眉军无法识别,很快就惊恐崩溃,冯异乘胜追击,大败赤眉军。光武帝下玺书慰劳冯异,说:“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为:虽然最开始在回谿阪遭到挫折,但最终还是在黾池(即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重振羽翼,大功告捷,这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

得陇望蜀

岑彭是东汉中兴名将之一,智勇双全,屡立战功,深得刘秀的赏识。刘秀平定河北之后,自立为帝,继续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建武八年(公元32年),为了消灭盘踞陇右且与割据巴蜀的公孙述遥相呼应的隗嚣,刘秀御驾亲征,指挥征南大将军岑彭和大司马吴汉将隗嚣围困在西城(今天水市西南)。公孙述听说隗嚣被岑彭和吴汉围困,便派大将李育前去援救。当时,公孙述的军队驻守在上邽,刘秀因有事要赶回洛阳,就派盖延和耿弇留下包围上邽。行前刘秀给岑彭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意为:等到西城和上邽两处攻下以后,就可以率领军队向南攻打蜀地公孙述。刘秀向西进军,目的在于平定陇、蜀二地,以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不久,隗嚣和公孙述都被消灭了,刘秀统一全国的目的也实现了。

墓葬与纪念

编辑

陵墓

汉光武帝葬于原陵,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在今河南省孟津县铁谢村西南2公里。原陵于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开始修建,中元二年(公元57 年)三月,光武帝葬于此。原陵南望邙山,北眺黄河,方形,面积达一百余亩,四周有短墙回护。陵前有“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碑。园内古柏千余株,苍劲葱郁。园西为光武祠,有石碑数通。其中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石碑,记述刘秀征战事迹,余为祭文碑。

刘秀

河南孟津原陵

白水寺

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西南狮子山,是为纪念汉光武帝刘秀而建的祠宇。始建年代不可考,刘秀去世后,汉明帝刘庄在此修建了刘秀庙;明宣德年间(公园1426年—1435年),僧人真隆改以正殿供佛,以西偏三楹祭祀汉光武帝;清代乾隆和光绪年间,又对白水寺进行了修复,如今娘娘殿正脊上的题记“太清乾隆二年”(1737年)字样依稀可见;1941年,原国民党秦陇粮饷副总督马瑞堂辞官解甲回到故乡枣阳后,带头发动各界人士捐助资金,对白水寺进行修复。1985和1996年,由湖北省、襄樊市、枣阳市三级政府拨款,对白水寺进行全面修缮。2007一2009年,枣阳市、吴店镇两级政府筹资于吴店镇狮子山东侧半山腰,兴建纪念光武帝刘秀的大型祠宇一光武帝祠。

刘秀

枣阳市白水寺

宜阳光武庙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是刘秀降赤眉军的地方。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在宜阳汉山脚下降赤眉军,汉明帝为彰表该事件,在汉山之颠修建了光武庙,后周、北宋和元代曾先后3次重修,1990年当地群众又加以整修。现有山门5间,后有照壁,照壁西为鼓楼,东为钟楼,照壁后两侧有石望柱一对,中有大殿5间,大殿后为永乐宫。

刘秀公园

位于河北省高邑县。刘秀公园建筑包括刘秀雕像、千秋台、光武大殿、点将台、二十八将台等,其中,千秋台是汉光武帝刘秀在鄗(高邑古称)登基即皇帝位时的告天坛,是建立东汉王朝的直接证物。

刘秀

河北高邑刘秀公园

光武大桥

位于刘秀故乡河南省南阳市,为纪念汉光武帝刘秀而命名,跨白河连接东西两岸,是南阳中心城区首座斜拉桥。

刘秀

河南南阳光武大桥

民间形象

编辑

刘秀的一生从济阳县出生到葬于原陵,经历了幼年丧父、长安求学、舂陵起兵、忍辱河北、定都洛阳等人生阶段,行动轨迹辗转于江苏、湖北、河北、河南等地方,在这些地方,一直流传着关于刘秀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传说从多方面体现了刘秀的民间形象。

关于刘秀成长的故事传说

“磨剑山”讲述的是刘秀幼年习武的故事。刘秀九岁丧父后,便跟着母亲回到舂陵老家。一日,有恶霸到刘秀家田里抢谷子,还把上前制止的刘秀打了一顿。正在这时,一名白衣女子出现,将恶霸打翻在地,并主动教刘秀学习剑法。刘秀日复一日地练习,不知磨坏了多少磨刀石,最后,终于达到“人剑合一”的地步。一日,他攒足了劲,大喝一声,挥剑向一座山头劈去,手起剑落,只听得咔嚓一声,小山劈成了两半,一半与原来的山脉相连,另一半成了一座新的小山。后来人们就称这座山叫磨剑山。“助人尽孝”讲的是刘秀卖掉叔叔刘良的小牛犊帮助小伙伴马武安葬双亲的慈心善举。这些故事体现了刘秀的个人才能和善良的品质。

关于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传说

“王莽撵刘秀”是关于王莽篡汉后,追杀刘氏皇族刘秀的一系列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在湖北、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省份流传甚广,且版本各异,内容丰富。

“白脖老鸪、蚯蚓、马齿菜”讲述的是刘秀在被王莽追杀过程中,躲到了一堆马齿菜中,追兵赶来,蚯蚓扯着嗓子叫“底儿~底儿~”。追兵听到后,便朝马齿菜堆搜去。这时,一群老鸹齐叫:“瞎话,跑了,快追”。王莽的兵又急忙往前撵。在马齿菜和老鸹的帮助下,刘秀躲过了一场大难。刘秀得天下之后,一天他想起了这件事,就说:“老鸹,我给你一条银锁子;马齿菜,我叫你长生不死。”又骂道:“蚯蚓,我叫你变成瞎子,啥也看不见!”从那时起,黑老鸹变成了白脖子老鸹;太阳再毒,马齿菜也晒不死;蚯蚓成了瞎子。

“米汤坑”讲述的是刘秀被王莽追赶三天三夜没有进一口水,一位家贫的老汉用霉米、谷糠、野菜拌在一起,为他做了一碗米汤,刘秀一边喝一边说:“好香,好香。”刘秀登上帝位后,吃遍了美味佳肴,但总觉得没有那碗米汤美味,为此,他诏老汉到宫中重新为他做了一碗米汤。结果,当刘秀看到霉米谷糠野菜汤时,恶心得差一点吐出来,大怒之下,要杀了老汉。老汉说,当年刘秀之所以觉得米汤好喝,是因为被王莽追了三天三夜,滴水未进,而今,作为皇帝,刘秀有吃不完的佳肴,早就忘了逃命时的饥肠辘辘,并正言厉色地说:“陛下身为一国之主,不思安民兴国,却沉溺于饭菜之乐,实在让俺黎民百姓担忧哇……”刘秀听了老汉的一席话,惭愧万分。事后,他亲笔写了“米汤坑”三字,贴在卧室,以示不忘。

“扳倒井”讲述的是刘秀精疲力竭地瘫倒在井口旁边,眼看着井水就是够不着喝。他不禁自言自语地说:“井啊,你要是斜过来,叫我能喝口水多好啊!”他用手一扳,那井竟真的慢慢倾了过来,刘秀如愿喝到了水。类似的民间故事还有“老鹰的嘴为啥是弯的”“遮山和先王庙”“水凡店”“寺坪的麦子为什么熟得早”等等,这些故事中,突出了刘秀称帝是天命所归,也刻画了刘秀知恩图报、善于反思的明君形象。

关于刘秀起兵的故事传说

“白云观结盟”讲述的是刘秀在南阳起兵时,听说新野有个叫邓禹的人很有能力,便和刘縯、王霸去拜访邓禹,可惜三次都没有见到,最后颇具波折方才见到邓禹。邓禹考察之后觉得刘秀有人主之能,纳头便拜,并和其他二人在白云观结拜为兄弟。“旗杆山招兵”讲述了刘秀与好友马武里应外合攻克湖阳的事迹。旗杆山在枣阳双河镇北。刘秀起事后和王莽的兵马连打了几仗,人困马乏,他见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在这里安营扎寨,树旗招兵。双河镇离马武家乡湖阳很近。一天,刘秀找马武商量,想攻打湖阳。马武知道湖阳守备森严,二人商议后,定下智取妙计,里应外合拿下湖阳。湖阳四乡的老百姓听说马武回来了,纷纷投奔义军。不到几天,刘秀的人马一下子扩充到好几万,从此旗杆山就出了名。以上故事体现了刘秀的求贤若渴以及军事才能。

关于刘秀荣归故里的故事传说

“唐梓山麦子先熟”讲述了刘秀为解家乡饥荒,命令家乡麦子提前早熟的故事。有一年四月间,刘秀回乡探亲,到唐梓山附近时,碰见一群老乡出去要饭。刘秀慌忙下车问原由,大伙儿说:“你在外头做官,不晓得家乡的饿寒,眼下青黄不接,野草树皮都吃光了,不要饭咋活命啊!”刘秀随口说:“要是这麦子现在就熟多好啊。”刘秀刚说罢,地里的麦子都从梢黄到了根,麦穗都勾下了头。直到现在,唐梓山周围的麦子还是比别处先熟,因为这是刘秀亲口封的。《莲花堰》讲述的是东汉建武年间,天下大旱,刘秀让家乡人民有充足水源灌溉良田的故事。刘秀回舂陵省亲,沿路见土地干裂,庄稼枯萎,饥民甚多。这天,他见一口堰塘内雾气腾腾,隐约可见荷叶密布,莲花盛开,不禁赞曰:“此乃神堰也!”他问附近乡民,为何不用堰水灌田。乡民答道,这口堰塘存水不多,只够人畜饮用。刘秀笑曰:“此堰不会干涸,尔等放心灌田就是”。乡民遂用堰水灌田,果然长年水流不断,救活了方圆百亩庄稼。返京后,刘秀令南阳太守兴修水利,把此堰扩大到九顷半,能灌溉数千亩田地。刘秀亲将该堰命名为“莲花堰”。于是,后来就有了“莲花堰,九顷半”之说。类似的传说还有“麦仁汤”“立庙”等;以上故事体现了刘秀心系百姓的仁君形象。

研究书目

编辑

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是一部官修的纪传体当代史,记事起于东汉光武帝,迄于汉灵帝初名《汉记》,后人因其书主要成于皇家藏书之所东观而得名。该书从开始编纂至最后成书,前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断代史著作,记载了从东汉光武帝刘秀到献帝刘协近两百年的历史。共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是我国北宋时期编写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宋代四大部书之一。它是宋太宗命李肪等13人编纂的,开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完成于太平兴国八年(984年)用时7年。初成时名为《太平总类》,后宋太宗将其改为《太平御览》。此书编纂的目的是为帝王提供以备随时查阅的“百科知识”,了解历代治乱兴衰的原因,以及各种典章制度由来。据《太平御览》中记载,当刘秀将要出生时,其父“以令舍下湿,开宫后殿居之。”

汉纪

《汉纪》是由东汉苟悦所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书,又称《前汉纪》,所记之事自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开始,直到王莽十五年(24年)结束,共计234年。全书共30卷,记载西汉王朝各代帝王为主,包括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汉纪》的撰写目的就是通过对历史的总结,以史为鉴,巩固封建统治。

艺术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类别

时代

作者

名称

古典小说

清朝

珊城清远道人

《东汉演义》

民国

蔡东藩

《后汉演义》

评书

现代

田连元

《刘秀传》

现代小说

现代

魏新

《东汉那些事儿》

现代

李歆

《秀丽江山》(全四册)

影视形象

创作时间

类型

名称

演员

1991年

戏曲

东汉演义

由黄香莲扮演刘秀

2000年

电视剧

光武大帝

由寇振海饰演刘秀

2004年

电视剧

汉光武大帝

由张光北饰演刘秀

2010年

历史系列讲座

百家讲坛-东汉开国

由魏新主讲

2016年

电视剧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

由袁弘饰演刘秀

注释

编辑

展开[a]

关于刘秀的出生时间,有论著记为公元前6年,实际上,因为中西历对照时,公元的某年与我国旧历的某年并非完整地对应于同一年内,刘秀出生于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日,建平元年大部分相当于公元前6年,但这年十二月的甲子日已进入公元前 5年。

[b]

将作大匠负责建筑和修缮官室、庙宇、陵寝及陵园以及植树。将作大匠于公元57年被取消,但公元76年又得到恢复。

[c]

东汉时设置的执金吾,实际是由西汉的中尉转变而来。西汉时期执金吾的品阶与九卿相同,有时列在九卿之内,东汉的执金吾品阶降低,属员也大大减少。

[d]

所谓五校尉,即是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校尉,不过,从东汉建国初,到建武十五年(公元45年)五校尉的设置尚不固定,一些校尉官有时省,有时设,变化较大。

[e]

所谓匈奴分裂,是指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 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一事。南部称南匈奴,北部称北匈奴。

[f]

执金吾,古代保卫京城的官员,公元前104年由中尉更名而来,担负京城内的巡察﹑禁暴﹑督监等任务。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第一[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1-12.

[2]颜晨华著. 细说光武帝[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08: 1.

[3]颜晨华著. 细说光武帝[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08: 226.

[4]从刘秀墓园,走进历史深处.河南日报-今日头条. [2023-08-05].

[5]汉光武帝-刘秀.枣阳市人民政府. [2023-08-06].

[6]东汉·刘 秀.卧龙岗文化园. [2024-04-01].

[7]李靖主编. 清河历史文化集萃[M].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21.09: 30.

[8]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235-288.

[9](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12.

[10]刘淑秀编著. 光武帝以及中兴大汉王朝的人们[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7.01: 105-112. (2)

[11]周淑舫. 汉光武帝刘秀传.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07: 9.

[12]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9-10.

[13]马孟龙著. 大一统王朝的确立 秦汉[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06: 212.

[14]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20-40.

[15](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77-92.

[16](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56-57.

[17](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84-85.

[18](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67-69.

[19]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110-115.

[20](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十七冯岑贾列传第七[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91-93.

[21]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122-124.

[22]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129-139.

[23](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73-77.

[24](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二十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104.

[25]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156.

[26]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165.

[27](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95-98.

[28]章惠康 易孟醇主编. 后汉书今注今译 (中册)[M]. 1998: 1856.

[29]刘文瑞.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与中央政府 修订本 上[M]. 2018: 216.

[30](英)崔瑞德(Denis Twithchett), (英)鲁惟一(Michael Loewe), (美)费正清, 杨品泉. 剑桥中国 秦汉史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02: 555.

[31]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180-184.

[32](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卷二· 帝纪第二·显宗孝明帝[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09: 71.

[33]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184-187.

[34](南朝宋)范晔撰. 后汉书·卷二十八·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M]. 长沙: 岳麓书社, 2008.03: 333.

[35](英)崔瑞德(Denis Twithchett), (英)鲁惟一(Michael Loewe), (美)费正清, 杨品泉. 剑桥中国 秦汉史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02: 541.

[36]章惠康 易孟醇主编. 后汉书今注今译 (下册)[M]. 1998: 2888.

[37](南朝宋)范晔撰. 后汉书 下·百官志五[M]. 2008: 1277.

[38]白寿彝总主编, 白寿彝, 廖德清, 施丁主编. 中国通史 6 第4卷 中古时代 秦汉时期 下[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1122.

[39](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弁韦列传第十六[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125.

[40](清)宋宗元著. 正经[M]. 2011: 246.

[41](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116-118.

[42]吕思勉著. 秦汉史[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04: 478.

[43]何晓明著. 中国专门史文库 中国皇权史[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08: 176.

[44]葛剑雄著. 葛剑雄文集6 史迹记踪[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03: 429.

[45]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220-227.

[46]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 第4卷 中古时代 秦汉时期 下 6 修订本[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09: 388.

[47]白寿彝总主编, 白寿彝, 廖德清, 施丁主编. 中国通史 6 第4卷 中古时代 秦汉时期 下[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06: 1121.

[48]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265-279.

[49] 臧知非. 两汉之际儒学与政治关系探论——桓谭与刘秀关系的再考察[J]. 史学集刊, 2018-06

[50]徐安怀, 郑英树主编. 资治通鉴 现代版[M]. 成都: 巴蜀书社, 2000.05: 229.

[51]高海云. 试析光武“笃信”图谶说[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9-03

[52]章惠康 易孟醇主编. 后汉书今注今译 (下册)[M]. 1998: 2594.

[53]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296-304.

[54]陈金凤. 汉光武帝民族政策论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1

[55]肖瑞玲. 东汉对匈奴政策评析.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6

[56]龚胜生编著. 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 畜疫卷[M]. 济南: 齐鲁书社, 2019.06: 2787.

[57]黎虎著. 汉代外交体制研究 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11: 366.

[58]周锡银主编, 冉光荣等编写, 《羌族词典》编委会编. 羌族词典[M]. 成都: 巴蜀书社, 2004.07: 88.

[59](南朝宋)范晔撰. 后汉书 上 卷十五[M]. 长沙: 岳麓书社, 2008.03: 212.

[60]岳麓书社编. 二十五史精华 1 图文珍藏本[M]. 长沙: 岳麓书社, 2010.12: 417.

[61](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西羌传第七十七[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375-376.

[62]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328.

[63]吕思勉著. 中国学术 中国民族史[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8.08: 59.

[64]孙进己. 东北历史地理 第1卷 先秦-东汉民族与建置的分布[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09: 401-402.

[65]冯国超主编. 光武帝传[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08: 341.

[66]邓树平著. 北亚古丝路民族与文物研究[M]. 2021.03: 110.

[67]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330.

[68]唐赞功总篡. 中华文明史 第3卷 秦汉[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08: 95.

[69]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331.

[70]张鹤泉著. 光武帝刘秀传[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10: 335.

[71](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372.

[72]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点校. 贵州通志 宦迹志[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05: 3.

[73](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373.

[74]林剑鸣, 吴永琪主编. 秦汉文化史大辞典[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2.12: 268.

[75]沈仁安. 《汉书》、《后汉书》倭人记事考释[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04

[76](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368-369.

[77]李敖主编. 陆九渊集 陈亮集 刘伯温集[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6.10: 269.

[78]罗英桓著. 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 资治通鉴 33讲[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9.03: 182.

[79]周绍良主编. 全唐文新编 第1部 第3册[M]. 2000: 1565.

[80](清)纪昀撰. 四库全书精华 3[M]. 2009: 102.

[81](宋)薛居正撰. 旧五代史 1[M]. 2005: 167.

[82]吕思勉著. 吕思勉极简中国史[M]. 长沙: 湖南岳麓书社有限责任公司, 2021.02: 57.

[83]吴怀祺主编, 吴怀祺著.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宋辽金史学思想卷[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8.09: 120.

[84]何兹全著.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M]. 2013: 408.

[85]黄留珠. 《刘秀传》. 人民出版社, 2003-3. 9787010038162.

[86](南朝宋)范晔著. 后汉书·卷十五李王邓列传第五[M].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5: 81-82.

[87]陆尊梧,李志江. 历代典故辞典. 作家出版社, 1992: 15.

[88]戴赋. 中华成语典故. 万卷出版公司, 2014: 38.

[89]乙力. 中华成语故事. 天地出版社, 2019-09: 54.

[90]河南省文化厅文物局编. 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 河南辞目部分 征求意见稿[M]. 1985: 59.

[91]徐东晓主编, 陆航副主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孟津县委员会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孟津文史资料 第29辑[M]. 2016.12: 130.

[92]张承明编著, 赵正鹏总编. 枣阳史话[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12: 74-75. (2)

[93]李久昌主编. 中原名人墓祠文化[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4-12: 139.

[94]刘真. 千秋台上品汉韵 刘秀公园忆往昔[J]. 石家庄日报, 2022-09-20

[95]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 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编. 2012-2013年石家庄市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4-02: 290.

[96]南阳统计局编. 南阳统计年鉴 2014[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09: 3.

[97]张治国主编. 襄阳民间传说研究[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12: 31-49.

[98]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写, 罗杨总主编, 张锋本卷主编.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河南南阳 镇平卷[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6.07: 117-129.

[99]曹宝泉.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内乡[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6: 97-98.

[100]王记录. 中国史学史[M]. 郑州: 大象出版社, 2012.09: 38.

[101](清)吴楚材, 吴调侯, 徐薇. 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M]. 武汉: 崇文书局, 2021.09: 325.

[102]斗南. 国学知识全知道[M]. 2018.10: 551.

[103]惠焕章, 陈娟. 汉光武帝刘秀百谜[M]. 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4.10: 3.

[104]斗南. 国学知识全知道[M]. 2018.10: 533.

[105](清)珊城清远道人:东汉演义.国学导航-小说. [2023-06-02].

[106](民国)蔡东藩:《后汉演义》.国学导航. [2023-06-02].

[107]《刘秀传》.豆瓣读书. [2023-06-02].

[108]《东汉那些事儿》.豆瓣读书. [2023-06-02].

[109]《秀丽江山(全四册)》.豆瓣读书. [2023-06-02].

[110]东汉演义 (1991).豆瓣电影. [2023-06-02].

[111]光武大帝(2000).豆瓣电影. [2023-06-01].

[112]汉光武大帝 (2004).豆瓣电影. [2023-06-01].

[113]百家讲坛-东汉开国 (2010).豆瓣电影. [2023-06-01].

[114]秀丽江山之长歌行 (2016).豆瓣电影. [2023-06-01].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036/

(90)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年经历
  3. 宛城起兵
  4. 联合绿林军
  5. 刘縯被害
  6. 镇抚河北
  7. 鄗城称帝
  8. 平定关中
  9. 平定关东
  10. 平定陇西
  11. 平定巴蜀
  12. 光武中兴
  13. 宫廷倾轧
  14. 南宫逝世
  15. 施政方针
  16. 政治
  17. 加强中央集权
  18. 退功臣
  19. 防外戚
  20. 精简机构
  21. 整顿吏治
  22. 经济
  23. 军事屯田
  24. 度田
  25. 释放奴婢、刑徒
  26. 轻徭薄赋
  27. 节省帝室开支
  28. 军事
  29. 统一战争
  30. 军事改革
  31. 文化
  32. 倡导儒学
  33. 兴办学校
  34. 推广谶纬
  35. 完善祭祀制度
  36. 民族
  37. 对匈奴
  38. 对西域
  39. 对西羌
  40. 对东北少数民族
  41. 乌桓
  42. 鲜卑
  43. 夫余
  44. 对南方少数民族
  45. 武陵蛮
  46. 岭南各少数民族
  47. 对西南各族
  48. 滇人
  49. 哀牢人
  50. 邛都人
  51. 外交
  52. 人物评价
  53. 对其功绩的评价
  54. 对其施政方针的评价
  55. 对其能力的评价
  56. 其他评价
  57. 家庭情况
  58. 典故轶事
  59. 起名来源
  60. 龙飞白水
  61. 安知非仆
  62. 娶妻当得阴丽华
  6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4. 得陇望蜀
  65. 墓葬与纪念
  66. 陵墓
  67. 白水寺
  68. 宜阳光武庙
  69. 刘秀公园
  70. 光武大桥
  71. 民间形象
  72. 关于刘秀成长的故事传说
  73. 关于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传说
  74. 关于刘秀起兵的故事传说
  75. 关于刘秀荣归故里的故事传说
  76. 研究书目
  77. 东观汉记
  78. 后汉书
  79. 太平御览
  80. 汉纪
  81. 艺术形象
  82. 文学形象
  83. 影视形象
  84. 注释
  8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