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下辖区,位于武汉市南部。北与洪山区接壤,南与咸宁市相连,东临鄂州市、大冶市,西与蔡甸区、汉南区隔江相望。区境东西最大横距 54.2 千米,南北最大纵距 63.2 千米,江夏区占地面积201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江夏区常住人口105.5万人,户籍人口66.66万人。下辖10个街道,区政府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文化大道99号。
名称
编辑而关于江夏作为邑名的由来现有两种说法:
一是江夏得名以水,据《汉书》载,“江夏郡,高帝制,属荆州。”东汉学者应劭注曰:“沔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大意是说:自沔水分流,到南郡华容的这条河为夏水,流过南郡境内而入江,所以称为江夏。二是江夏得名于江夏山(今蛇山),“江”指长江,“夏”指夏水。
历史沿革
编辑先秦时期
江夏区境内数10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证实新石器时代,辖域已有人类居住。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汉人南迁,江夏区属荆州域的郧国,后郧国为楚国所灭;周夷王时,楚子熊渠兴兵至鄂,立中子红为鄂王,此时江夏区为鄂王国境。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先后实施奴隶主和(封建)贵族封地制。本区域属楚国,称“鄂渚”;后名“夏”,为封君夏侯领地,在次丘陵和岗状平原地区有居民聚集点和县级以下行政管理机构。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初(公元前221年),废分封制,施封建郡县制;江夏区先属南郡的州陵县,后属九江郡(郡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各地均有居民聚集点,出现集市贸易和县级以下管理机构。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汉水西设南郡,以汉水东置江夏郡,倶属荆州,江夏郡下设沙羡县于塗口(今金口街)地区,沙羡县为本区域县级行政建制之始,亦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地方最高国家权力和行政机关。建安初(196年),刘表任命黄祖为江夏太守,将江夏郡治迁移到汉阳谷阴城,并在这里开辟了大型水师基地,以重兵驻守于此。
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筑夏口城,并设武昌郡,郡治夏口城,而以沙羡县属之。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析分沙羡县南境之西设沙阳县(今嘉鱼县)。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称汝南县。南北朝时期,袭东晋州、郡、县政制。宋时,宋孝武帝(刘骏)孝建元年(454年),分荆州置郢(yǐng)州。梁时,为郢州江夏郡。江夏郡从隶于江州改属郢州、北新州。陈及北周袭旧制。南汝南县治涂口,隶于郢州刺史江夏郡。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汝南县更名江夏县,迁治鄂州城(今武昌区),延用至唐宪宗元和初(公元806年),大业初(公元606年)江夏县隶属于江夏郡,治地郢城(今武昌区)。北宋初,县南境设咸宁县,开宝八年(975年),江夏县改隶荆湖北路的鄂州,鄂州治郢城(鄂州城)。元十四年(1277年),江夏县改隶湖北宣慰司的鄂州路。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鄂州路改称武昌路,治夏口(原鄂州城,今武昌城),江夏县隶之,江夏县城亦为行省治所。
明清时期
明太祖甲辰年二月(1364年),置湖广行中书省,改武昌路为武昌府。洪武九年六月(1376年),改湖广行中书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驻武昌(原夏口)。其下辖的武昌府驻武昌城,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郭县(《湖北舆地记》)。
顺治初年(1644年),清朝实施省、道、府、州县四级政制,江夏县仍属湖广省。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湖广总督为湖北、湖南总督(简称“两湖总督”)。两湖总督署驻武昌城望山门内(今武昌造船厂),盐法武昌道驻武昌城,武昌府驻武昌城司门口(原中共武昌区委旧址),江夏县署驻武昌城文昌门。江夏县隶于武昌府。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废府改道,江夏县改称武昌县,初隶江汉道。1926年12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在武昌县城厢4个区范围成立武昌市,次年4月,将其划归武昌县(现江夏区)辖。1930年,隶属湖北省第一专署。1949年6月10日,武昌县人民民主政府在武昌成立,隶属大冶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月,大冶专署撤销,武昌县改属孝感专署。1960年1月,撤销孝感专署,武昌县划归武汉市辖。同年1月,县治自武昌傅家坡移至纸坊镇,一年后复归孝感专署辖。1965年7月,武昌县改属咸宁专署辖。1975年11月,划武汉市辖。197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昌县划归武汉市辖。1995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1996年3月,成立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截至2023年7月,江夏区下辖10个街道。
地理
编辑位置境域
江夏区位于湖北省东部,武汉市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05′′-30°3′18′′,东经114°01′52"-114°35′38"之间。其北与洪山区接壤,南与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相连,东临鄂州市、大冶市,西与蔡甸区、汉南区隔江相望。区境东西最大横距54.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3.2千米,全区总面积2018平方千米。
武汉市江夏区行政区划图
气候
江夏区境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寒暑期短。区境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07.8小时,年日照时数最大值2233.7小时(1978年),年日照时数最小值1373.7小时(2003年)。区境冬以北风、东北风为主,夏以东南风、西南风为常,春以东北、西南、东南风间杂,秋以偏北风见长,历年平均风速2.9米/每秒,最大风速19米/每秒。区境近30年的平均气温16.2℃至17.9℃,历年平均值为16.8℃,最高年平均气温18.3℃(2013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5.9℃(1969年)。区境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年总降水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888.7毫米(1963年)、2032.6毫米(2010年),历年平均降水量1330.9毫米。
1981年-2010年(江夏)月平均气温和降水
地质
江夏区处于扬子淮地台上及梁子湖凹陷区。断裂与地层走向关系分为3组:即贺站至湖泗的北西或近东西向断层,纸坊至乌龙泉的北东向断层,梁子湖至湖泗一带进入区境的东南向断层。古生代及早、中三迭世地层形成紧密的线状褶皱,中生代地层则形成宽缓的褶皱,由北向南延伸。分为东部豹澥褶皱群、中部纸坊褶皱群和南部山坡褶皱群。江夏区地层在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扬子分区大冶小区。其特点是以原古生界为基底,自震旦纪以来,长期接受沉积,地层发育极好;地层以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为沉积基底,发育有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纪地层,而区内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志留系,且大部地层为第四系掩盖,仅在丘陵和冈地上裸露部分基岩。
地形地貌
江夏区地处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带,属低丘垅岗地区,境内地势平缓。南部和中部地势较高,以北京至广州铁路和107国道为分水岭,向东、西两侧湖区微倾;该区南北残丘起伏,东西依湖滨江,港汊将垅岗切割成树枝状,形成离心水系。岭底湖汊垅畈相间,岭背坡道梯田,岭上残丘波状,构成境内3种地貌类型,一种是构造剥蚀丘陵。114座山丘海拔高度在55米—272.3米之间,系石英岩、石灰吟和砂页岩所组成的低山残丘,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另一种是剥蚀堆积岗状平原。该地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50%以上,海拔高度一般在23米—50米之间,相对高度差在10米—20米间。最后是河网冲击平原及漫滩、心滩,分布在长江、金水河沿岸或水心处。海拔高度在20米-23米之间,地势平坦。
水文水利
水文
江夏区西临长江,东北、西南三面临湖,间以水库塘堰,形成江湖环抱之势。由于地势南北狭长而东西倾斜,境内水系呈离心扇形,按自然出江口划分:金水河水出金口入长江,梁子湖水出樊口闸,汤逊湖水出武泰闸。较大江河有长江和金水河,长江流经区境段长31.5千米,金水河的区境流程42千米,在金水闸入长江。较大的湖泊有:鲁湖、斧头湖系,由5个湖泊组成,与金水河相通;粱子湖系,由3个湖泊组成,与长江相连;汤逊湖系,由5个湖泊组成,积水由海口闸、陈山头闸和武泰闸流入长江。区境江河、湖泊、河滩、湖滩、水库等水域面积达6.467万公顷,占全区版图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区可养水面3.84万公顷,是武汉市水域面积最大的区。
河流
长江
长江自西南而来,从四邑公堤上沙洑进入区境,经赤矶山、金口、槐山矾、龙床矶。由武金堤的下横堤处流出区境,流程31.5千米。过境流量,高水位时约7000立方米/秒,在26米左右低水位时为3000立方米/秒。年过境总量选6600亿方。长江汛期多在5至9月。
长江
金水河
古称涂水,自东南向西北,从通山、咸宁流入区境。上游称为金水,平行流贯境内的法泗、范湖、金水三地,经金口注入长江。全长约144千米,区境流程41.5千米。
金水河
湖泊
斧头湖
斧头湖位于江夏区西南部,与咸宁,嘉鱼交界,因湖北面有斧头山而得名。全湖岸线长约430千米。湖滨有阶坡,全流域积水由长港注入金水河。其水位在18米时,面积8.01平方千米,容积400万立方米。
梁子湖
梁子湖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跨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湖底高程13.5米,春末夏初水位一般为16.5米~19米,面积409.88平方千米,容积12.86亿立方米,为全国“十大名湖”之一,湖北省第二大湖泊,为江夏区、鄂州市共有湖泊。湖汊积水大多通过大湖到磨刀矶闸进入鄂城境内的90里长港樊口,从樊口闸入长江;只有豹澥湖汊积水从鄂城东跨闸出长港。
梁子湖龙湾度假村
水利
江夏区共94座小型水库(没有大中型水库),其中小(一)型水库13座, 小(二)水库81座,总承雨面积82.64平方千米,总库容4764.3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49.9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303.84万立方米,死库容339.52 万立方米。
土壤
江夏区内土壤根据形成的母质和剖面可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35个土属,93个土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占19.93%,含量一般的占54.7%,缺乏的占25.37%。主要有两种土壤类型,一是平原地区,主要为河流冲积物,以土层深厚,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水稻土为主;二是丘陵岗地,主要以黄红壤、棕红壤为主,有少量石灰性红土和红棕壤。江夏区处于中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区,江夏区为中国红壤的北部边缘,又是黄棕壤的南缘。西濒长江,四周环湖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潮土的分布情况。北部垅冈平原地区主要分布黄棕壤和潮土;中部低丘垅冈因境内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成土母质比较复杂,主要分布有棕红壤和其他岩成土类;南部垅冈平原区集中分布红壤;西部平原区受金水河与长江冲积物母质的影响,土壤分布以潮土为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5年末,江夏区土地总面积201457.87公顷,其中:农用地121352.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24%;建设用地25295.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6%;其它用地54809.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7.20%。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79225.39公顷,园地3039.99公顷,林地19195.13公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39.33%、1.51%、9.53%。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为6887.9公顷,农村居民点面积为9558.61公顷,独立工矿用地为1767.14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3.42%、4.74%、0.88%。
矿产资源
江夏区已发现煤、石油、冶金用耐火粘土、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石英砂岩、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用石灰岩、玻璃用石英砂岩、铁矿、磷矿、膨润土、石膏、锰矿、盐矿、矿泉水、陶土(高岭土)、黄铁矿、水泥粘土、砖瓦粘土、制灰用石灰岩等共21种矿产资源;其中煤储量834.5万吨,主要分布于江夏区中部、东北部和南部;乌龙泉白云岩大型矿床位于乌龙泉火车站西北2.9千米处,储量9476万吨。黄枝山白云岩中型矿床位于乌龙泉火车站西北5.5千米处,储量1663万吨;建筑用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江夏区中西部;制灰用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江夏区中西部、西南;五里墩大型石膏矿床位于舒安五里墩西北3.5千米,储量1.8亿吨;石山锰矿矿点位于湖泗街西北1千米处的石山北坡;土地堂大型盐矿矿床位于纸坊以南16千米处,储量1.18亿吨;山口铺中型陶土矿床位于豹澥街东北,储量3905.1万吨;洞山黄铁矿矿点位于纸坊火车站南西2.9千米处;贺站中型水泥粘土矿床,位于贺站西北0.7千米处,储量95万吨;砖瓦粘土分布江夏区各地,主要产于第四系中更新统及全新统中。
森林资源
截至2020年,江夏区共有林业产业示范基地40万亩,柑橘、茶叶、猕猴桃、蓝莓等经济林产业基地3.28万亩,苗木花卉基地21万亩。江夏区内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有苦褚、石栎、樟树和冬青等,落叶阔叶乔木有枫杨小叶栎、黄檀、朴树、三角枫、枫香检皮栎山槐、粗糠树、厚壳桂、牛鼻栓等,还有长叶冻绿、鸟钦树、闹羊花和野桐等次生灌木丛,合计250种。截至2020年,全区累计投入林业资金8.92亿元,完成营造林1.94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5.3万亩,完成乡村造林绿化面积25.21万亩,累计完成义务植树94.03万株。截至2020年底,森林覆盖率达10.69%,森林蓄积量达115.34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江夏区主要农作物品种有稻、小麦、大麦、马铃薯、红薯、花生、丝瓜、苦瓜、葫芦、瓠子等。草本特产作物有苎麻、藠头、生姜、黄花、烟草等,后引进低糖、低热甜味剂甜叶菊和香料植物熏衣草试种成功。经济林有桃、梨、李、枣等,有油桐、油茶、木梓、油橄榄等木本油料,还有毛竹、巴竹、斑竹、桂竹等竹类和茶叶、银杏。药用植物共有332种,其中分布广,产量大的有虎杖、寻骨风黑早莲、菟终子马鞍草、附子、沙多等。比较名贵的有玄期、白芍、生地、玄参、天门冬等。民间栽培药材35种。
全区猪群由8个猪种构成,水牛是江夏区耕牛主要组成部分,属“湖区水牛”。鸡的主要品种有来杭鸡、白洛克、罗斯鸡、新汉鸡等。蛋鸭以麻鸭为主,肉鸭以英国“樱桃谷”居多。经济鱼类有鲢、鳙、青草、鳊、鲂、鲤、鲫、鉑鳃、鲶、乌鳢、黄鳝等20余种。珍贵鱼类有团头鲂(武昌鱼),鳜、鲴、鳗鲡(白鳝)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夏区引进中华绒毛蟹、龟、鳖、鳝、丰鲤、银鲫、罗非鱼、露斯塔野鳞等市场销路好的鱼种。
水资源
地表水
江夏区西临长江,东、北、西南三面滨湖,全区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597.04平方千米。境内湖泊面积392.4平方千米,容积16.14亿立方米。全区水库蓄水量0.48亿立方米。塘堰7101处,蓄水量0.72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0.41亿立方米。
地下水
江夏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3种类型。全区地下水资源量2.39亿立方米。日采总量28.82万吨,净储存量50.04亿吨(未计算侧向湖河补给量)。地下水开采年取水量317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工企业生产。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江夏区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27目54科122种,其中鸟类15目40科105种。区境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黑鹳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胸翡翠、凤头鹰等11种,湖北省级保护野生动物黑斑蛙、中华大蟾蜍、乌梢蛇、豹猫、八哥、家燕、黑水鸡、灰喜鹊、大山雀等51种,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度濒危的青头潜鸭、易危的鸿雁、田鹀等。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