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泾镇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洞泾镇隶属上海市松江区,位于松江城区北部,东连新桥镇,西傍佘山国家级度假区,南邻中山街道,北接泗泾镇。2013年,全镇有9个社区,户籍居民4256户,2020年常住人口89074人,区域总面积为24.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80.2公顷。唐天宝十载(751年)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隶属浙江西道,洞泾地区属华亭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领华亭县。一年...

洞泾镇隶属上海市松江区,位于松江城区北部,东连新桥镇,西傍佘山国家级度假区,南邻中山街道,北接泗泾镇。2013年,全镇有9个社区,户籍居民4256户,2020年常住人口89074人,区域总面积为24.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80.2公顷。

历史沿革

编辑

天宝十载(751年)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隶属浙江西道,洞泾地区属华亭县。

洞泾镇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领华亭县。一年后,华亭府改名松江府。元泰定三年(1326年),罢松江府,华亭县改属嘉兴路,隶属江浙行省,设都水庸田使司于原松江府治;元天历元年(1328年)罢都水庸田使司,复置松江府,华亭县仍隶松江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松江府直隶南京;清顺治三年(1645年)南直隶改为江南省,松江府属江南省。顺治十三年(1656年),析华亭县置娄县,洞泾地区属娄县集贤乡和华亭乡,洞泾港东是华亭乡六保、三十六保、三十七保、三十八保,洞泾港西是集贤乡三十八保。涉及庙界是祥泽庙界、十字庙界、牛村庙界、阳河泽庙界。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归江苏省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华亭县改称松江县,洞泾地区属泗泾区及东外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第七区公所。民国年十八年(1929年)秋,奉省令试行区制,隶属泗泾区塘桥乡、西洞泾乡、东洞泾乡和新泰乡。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二区公所。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伪统治期间,隶属泗泾区及东外区。1949年5月13日,洞泾地区解放。1949年7月,县以下设区,洞泾地区分属泗泾区、城东区、城西区,隶属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松江县。区以下设小乡建制,现地分属原新农乡、民主乡、洞泾乡、任岗乡、三龙乡5个小乡。1952年撤销苏南行政公署,洞泾地区隶属江苏省。1957年7月撤区并乡,洞泾地区分属泗联乡和城北乡。1958年3月江苏省松江专区撤销,松江划归苏州专区。1958年9月撤销乡村建制,农村成立人民公社。泗联乡改建为东方红人民公社,城北乡改建为幸福人民公社。1958年11月,松江县划归上海市。1959年4月,东方红人民公社更名为泗联人民公社,幸福人民公社更名为城北人民公社。洞泾地区分属这两个人民公社管辖。1978年3月,洞泾地区建砖桥人民公社,1980年11月更名为洞泾人民公社。1984年2月,洞泾人民公社改为洞泾乡。1993年8月,洞泾撤乡建镇。1998年2月,松江县撤县建区,洞泾镇隶属松江区管辖。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洞泾镇位于松江城区北部。东连新桥镇,西傍佘山国家级度假区,南邻中山街道,北接泗泾镇。2013年,洞泾区域总面积为24.5平方公里。

洞泾镇

气候

洞泾地区临近东海,处于长江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处中纬度温带,属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一年中节令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洞泾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受大陆性季风侵袭,以小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盛行东南风,受海洋风控制,天气炎热多雨;春秋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形成冷暖干湿多变等不稳定天气。

地形地貌

洞泾镇境内地势低平,无山丘,地形总趋势自东向西倾斜。地势相对较低,地面高程一般在2.8米~3.2米间。最高3.5米,最低2.6米;地形微小变化频繁,低中有高,高中有低。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2013年,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329.1公顷,其中水田329.1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7.7公顷,粮田面积288.5公顷,其中小麦面积82.9公顷,大麦面积26.7公顷,单季稻275.9公顷,后季稻12.5公顷;林地造林面积182公顷,育苗面积66.7公顷;蔬菜固定面积14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8公顷;西瓜种植面积3公顷,水果种植面积4.5公顷;水产品养殖面积6.2公顷。

植物资源

洞泾气物产丰富,四时瓜果、蔬菜接茬,植物资源包括粳稻、糯稻、籼稻等粮食类;棉花、苎麻、黄麻等棉麻类;油菜籽、葵花籽、芝麻等油料类;、雪里蕻、茭白、慈姑等各种蔬菜;荸荠、梅子、芦粟等瓜类;香樟、皂荚树、榔榆树、梧桐树等树木;木槿、扶桑、紫荆、连翘等花卉;何首乌、薄荷、菖蒲、辣蓼、紫苏等药材资源;腰菱、和尚菱、藕、莲子等水生植物。其中西瓜、,西瓜、甜瓜、枣、生梨等是当地的名优植物特产。

动物资源

动物资源包括各种家畜,罗斯鸡、大江鸡、九斤黄、浦东鸡等家禽类;蟛蜞、河蚌、田螺、鳗鲡、塘鳢鱼、鳜鱼、鲈鱼、赤眼鳟等水生动物;柳莺(十姐妹)、董鸡(登鸡)、流莺(黄腾)、鹭鸶[sī]等野禽、以及各种爬行动物和昆虫。其中,南美白对虾是当地的养殖水产特产。

行政区划

编辑

1993年8月,撤乡建镇,所属行政村与区划不变。1996年3月,光星村和花桥村合并为花桥村,欣杨村和砖桥村合并为砖桥村。1998年9月,池塘村和百鸟村合并为百鸟村,砖星村、薛村村和渔洋浜村合并为渔洋浜村,姚家村和张泾村合并为张泾村,行政村调整为6个。2002年3月,松江区进行区划调整,花桥村西部区域划入中山街道,东部恢复光星村建制,百划入划入划入方松街道。时洞泾镇下辖6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洞泾镇下辖6个行政村、3个社区。2013年,洞泾镇共有长欣、新欣、海欣、同欣、荣欣、光星部队渔部队部队、塘桥、砖桥9个社区。人口民族

洞泾镇

人口民族

编辑

人口

2021年8月,松江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发布,洞泾镇常住人口数为89074人。

民族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具有松江户籍落户洞泾的少数民族人口,涉及蒙古族、彝族、布依族、满族回族等5个少数民族;在洞泾镇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傣族11个少数民族。

经济

编辑

综述

洞泾地区传统经济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粮食、棉花、油菜籽等作物;进入90年代后,乡村工业迅速发展和外向型企业急剧增加。1978年建社初社会总产值仅为1159万元,1996年达到200460万元。2007年,社会总产值的增加值达到30823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0.7%,第二产业占50.8%,第三产业占48.5%。2007年,全年财政总收入11956.13万元。2013年,洞泾镇全年实现增加值36.84亿元,比上年增长5.4%,财政收入19893.66万元,比上一年增加1.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74亿元。

第一产业

2007年末,全镇耕田面积548.5公顷,农副业总产值7160万元,其中种植业3520万元,养殖业3640万元,花木、果蔬等常年性经济作物占作物面积69.01%,粮食总产量2893吨,大、小麦总产264吨,水稻总产2629吨,粮经比例31:69,生猪出栏1.02万头,家禽上市2.4万羽,鲜蛋上市41吨,水产315吨。2013年,洞泾镇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11万元,占0.8%,比2012年下降4.4%。2013年,农业总产值7250万元,其中种植业1211万元,林业3619万元,畜牧业1935万元,渔业20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80万元。

第二产业

2007年末,全镇在地实体工业企业293家,其中集体企业9家、外商投资企业57家、民营企业227家,全年工业总产值62.36亿元、利润1.72亿元、出口创汇1.55亿美元。2013年,洞泾镇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21亿元,占38.6%,比上年增长1.1%。2013年,全镇规模工业总产值47.70亿元,规模工业销售产值48.18亿元。

第三产业

2007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256万元。年末实有商贸型企业948家,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8890万元,其中吃的商品29090万元,穿的商品47105万元,用的商品94517万元,其他商品8178万元。房地产业全年销售总额63811万元,实现利润2964万元,仓储业全年销售总额249652万元,全年纳税8547万元,服务业全年增加值26219万元,全年增加值占三产经济总量的8.5%。2013年,洞泾镇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33亿元,占60.6%,比上年增长8.4%。全镇商品销售额223.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74亿元。

文化

编辑

小青班洞泾地区的小青班,有100余年历史,称江南丝竹。1919年新文化运动后,小青班在本地区已相当普遍。由于演奏江南丝竹的成员大多是青年,因此后来人们称这些乐队为小青班。洞泾地区小青班曾经演奏过的曲目有30多种曲谱,旧时按公差谱演奏,不同场合演奏不同的曲目,通常有:望妆台、快六、梅花三六、行梗、大四合、小四合、新四合、阳八板、走、一点金、小桃红、骑驴吹子、鹧[zhè]鸪飞、进行曲平湖秋月三潭映月、乌鸦啼、龙虎斗、连环口、狮子滚雪球、欢乐歌、汉宫秋月、将军令、柳铁扬、伊庆、快(慢)行梗、昭君怨、贵妃醉酒、贵妃出浴。茶担舞《茶担舞》依茶担行业而起,约成形于清末民初。相传秦代就出现《茶担舞》。《茶担舞》是茶担行业的一种礼仪性职业。茶担艺人俗称“茶司”,职业是专为喜庆人家新阿舅上门,或老年人做寿时烧送香茶。《茶担舞》也就是在送茶时手托茶盘而舞的一段礼仪性舞蹈。《茶担舞》又称“跳板茶”,主要流传于洞泾、泗联、车墩等一带。皮影戏剧剧影剧剧始于店代.沭[shù]外始兴盛,在南永叫自北方传到江南。松江历史上的著名皮影艺术主要流传于泗泾、洞泾地区,洞泾陆留其皮影戏班(毛氏第五代徒),在洞泾、泗泾地区也有声望。

交通

编辑

洞泾镇境内,有20世纪先后建设的松泗公路、砖佘公路、卖新公路、嘉松公路,以及21世纪通车的莘砖公路、辰花公路、嘉金高速公路、轨交9号线与穿越集镇区的长兴路,形成“三纵三横”覆盖全镇区域的公路网络。2007年末,镇域开通55、56路公交线路,与途经洞泾的16条公交线路及轨交9号线联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社会

编辑

教育

洞泾教育机构设置较晚,20世纪30年代仅2所初等小学;解放前夕,发展至7所初等小学,大多为复式教学班。解放后,各村普遍开设初小或高小。1978年,有3所中学(含分校),小学13所。1995年8月,撤销中学和中心校,建立全县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外来民工的涌入,办起3所民工子弟学校,2所民办幼儿园。1989年9月建立中心幼儿园,2000年9月,幼儿园迁入设施完善的新园舍。洞泾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8年,政府投资一千四百二十万实施校园整体改造,2008年学校有115名教职工,其中区学科名师3人,镇首席教师8人,校教学能手10人,区教学新秀5人,校教学新秀6人。

医疗卫生

解放初期,洞泾地区仅有卖花桥、塘桥2个诊所。20世纪60年代后期,农村开设卫生室。1993年起,各村卫生室升级,建有诊疗室、药房和观察室,患病输液可在卫生室进行。2000年初,村卫生室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站,设备设施进一步更新完善。

洞泾镇2007年,在洞泾卫生院基础上建立的洞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床位156张,拥有常规检查的各类医疗器械和设备。

文化事业

1982年,洞泾建立阅览室,有图书203册;1985年起,阅览室的报刊杂志、画报类型逐渐增加,图书也增至1500多册,连同基层青年活动室,藏书达到6010册。2001年3月,洞泾文化中心启用,内有建立图书馆。2012年,洞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启用,中心占地面积34243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4880余万元。中心内设有东方信息苑、影剧院、多功能排演厅、健身房、图书馆等,能够满足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需求。

代表人物

编辑

富好礼富好礼(生卒年不详),字子超,自号春山。其先世为洛阳人,南宋初南渡,始定居于华亭,居住于祥泽。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富好礼进士及第,拜任屯田主事,为木荆关榷[què]税官。三年后改任刑部主事,升迁刑部郎中。因受排挤任重庆知府,后升任四川副使。沈友才沈友才(1875~1946),洞泾塘桥村人,出身于艺术家庭,从小受家庭艺术的熏陶,他的师祖就是曾祖母沈祥珍。沈友才,20岁时就自己组织起一个打唱班子。1902年,他带了打唱班到松江望姜楼(现松江长桥街)挂牌演唱7天。时唱班名称以塘桥沈家命名,塘桥唱班由此名声渐响。姚明光姚明光(1929—1998),洞泾百鸟村人。70年代后期,任百鸟大队东鸟队队长。任职十多年,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和示范点。1978年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

获得荣誉

编辑

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荣誉称号。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574/

Like (510)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地理环境
  3. 位置境域
  4. 气候
  5. 地形地貌
  6. 自然资源
  7. 土地资源
  8. 植物资源
  9. 动物资源
  10. 行政区划
  11. 人口民族
  12. 人口
  13. 民族
  14. 经济
  15. 综述
  16. 第一产业
  17. 第二产业
  18. 第三产业
  19. 文化
  20. 交通
  21. 社会
  22. 教育
  23. 医疗卫生
  24. 文化事业
  25. 代表人物
  26. 获得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