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重阳节的名称源自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古人认为万物有阴阳,数字也分为阴数和阳数,九为最大的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所以叫“重九”,也称“重阳”。古人观念中,“九”又与“久”谐音,“十”是满,满则会亏,“九”是“至尊之数”。所以九月九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

历史发展

编辑

起源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重阳节的名称源自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古人认为万物有阴阳,数字也分为阴数和阳数,九为最大的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所以叫“重九”,也称“重阳”。古人观念中,“九”又与“久”谐音,“十”是满,满则会亏,“九”是“至尊之数”。所以九月九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农谚说:“九月九,大撒手。”指一到农历九月九日,农事就完全结束了,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的喜悦,满足了人们欢庆的内心需求。《吕氏春秋·季秋纪》说:“(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九月农作物丰收了,人们要祭天帝和祖先,报答天帝和祖先的恩德。此时的重阳节习俗只在宫中流传。

发展演变

汉代以后,先秦九月祭的色彩逐渐淡化,驱邪祈寿的一些食俗和佩俗由宫廷传入民间。典籍《三辅黄图》卷四说,刘邦和宠妾戚夫人在长安宫,边饮菊花酒边下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辰求长命乃免。”后来,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其贴身侍女贾佩兰被驱逐出宫,将宫中重阳节习俗流传到民间,重阳节遂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从汉朝开始,形成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饵(现代称为“重阳糕”)等风俗。西汉初期形成敬老的习俗。汉高祖颁布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特殊的待遇,50岁以上的百姓,人品好的,免徭役,赐酒肉。由先秦时普庆丰收的欢宴发展演变为大型的饮宴活动。也是从汉朝起,受古代采集药物服用、追求长生的影响有了重阳之日还有了祈求长寿的风俗。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说汉高祖时,每逢九月九日,宫中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魏晋南北朝

魏晋北朝时,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既表示"阳刚",显示生命活力,又与"久"谐音,更寓含"长久"之意,人们将这一天视为"长寿节”,在这一天为老人祝寿。地方官府亦在这天举行"养老礼",招待当地的高龄老人,以示敬重。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篡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节,登上项羽台。称帝后,他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子。从此,重阳节多了骑射这一习俗。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在重阳节,唐德宗给官员休假,提供活动经费:“每节宰相以下及长参官共赐五百贯。”重阳节的活动普及全国,在登高的同时,鼓励人民讲武习射。重阳节这天要登高,要饮宴,要赏菊,要齐射等,放假时间由九月九日一天,逐渐变成从九月八日开始,有时到九月十日还在过重阳节。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诗中云:“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宋朝过重阳节已经发展成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了。宋人把茱萸称为辟邪翁,称菊花为延寿客,极为钟爱。宋人过重阳节时,从宫廷到民间都要买菊、赏菊、饮菊、簪菊、咏菊,还点菊花灯、吃菊花糕。宫中与富贵之家赏菊,平民百姓也赏菊。宋朝,菊花有七八十个品种。汴京城在重阳节这天处处有菊花,酒店也用菊花装饰,有菊花门,菊花窗等。登高、喝菊花酒、佩茱萸、聚会饮宴,参加寺庙举办的斋会。北宋时,京城人要做重阳糕互赠等。宋人的重阳糕也叫菊糕。南宋的重阳节从九月八日起,宫廷庆祝活动比起北宋更加铺张浪费。宫中庆瑞殿摇摆上万盆菊花,晚上要点菊花灯,办赏灯宴。渐渐的,制灯、赏灯的活动也推广到民间。南宋的百姓,在重阳节这一天会到郊外祭祖。到了宋代,契丹、金国女真人,也在重阳节饮菊花酒、茱萸酒,欢度佳节。

元、明、清

元、明、清三代重阳节,基本上是延续宋代的做法,是重阳节的延续期。在明代,皇宫中从九月初一开始吃花糕庆祝。明朝人过重阳节时,会将已经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过节,所以,重阳节也叫“女儿节”。《大兴县志》记载:"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亦曰女儿节。”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归宁。一些富贵人家在重阳节会买进数百盆菊花,巧妙地叠成菊山或者菊塔;有到郊外秋游“辞青”的习俗。明朝,在江南过重阳节,还会有人牵羊赌彩,赢者可以得到肥羊。另外还有歌舞、划船、骑射、饮酒、呼卢、蹴鞠等。申时行在《山行》中有具体的记载。清朝,人民最喜登高过重阳节:登山、登上高塔、城楼等;同时,举行跑马会、赛车会、千叟宴等。

重阳节

节日习俗

编辑

重要习俗

登高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故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西汉《长安志》中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即重阳登山“辞青”,与三月“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

重阳节登高

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所以重阳节也被称为“茱萸节”。唐朝时,人们在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头上戴菊花。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有记载。后来晋周处《风土记》也说,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头,可辟除恶气,抵御初寒。这种风俗延续千年不变。宋代《太平御览》等典籍亦载有重阳日登高插茱萸风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到清代,北京人过重阳节还有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重阳节

重阳节菊花

吃重阳糕

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叫重阳糕,没有固定的形式,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糕”与“高”字同音,有步步登高的意思。讲究的重阳糕作成九层,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提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日作糕之意。”夏仁虎在《岁华忆语》中则说“是日人家,以糕饵供祖”,记载的是重阳糕与祭祀祖先有关。

重阳节

重阳糕

射箭

重阳节骑马射箭的习俗始于刘裕建立刘宋,规定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后,在南北朝流行。秋季为丰收的日子,在战争频繁的年代,以习武为内容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官场。后来流传开来,在民间立靶射箭,中者有赏。

放风筝

从唐朝开始,一直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向民间娱乐转型,成为人民娱乐的玩具。到明清,人民出自己放风筝,还赠送亲友。重阳节放风筝,称为“风槎”,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晦气也飞远;还有一种传说,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

赏菊·饮菊花酒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农历九月俗称菊月,重阳日又称菊花节,历来有赏菊花、饮菊花酒的风俗。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时尚。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吉祥酒”。据贾思勰《齐民要术》所载“以九月九日日未出前,收水九斗,浸曲九斗”可知,在重阳节黎明时分,人们便采摘含苞待放的菊花,掺杂在黍米中浸曲酿制,直到次年重阳才酿成菊花酒。“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载,菊花酒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

菊花酒

重阳食蟹

食蟹也是重阳的传统习俗。《金陵岁时记》中记载:“吾乡重九之夕,铺家治酒剥蟹,以犒店伙,佐以咸鸭。”老南京的商店和作坊主人在重阳节晚上以“螃蟹酒”宴请店员和伙计,因为重阳节后往往生意忙碌。老南京谚语:“吃了重阳酒,活计不离手。”重九晚上吃螃蟹酒,成为夜工开始的标志,也成了某些行业的俗例。

亲朋欢聚畅饮

重阳节

亲朋欢聚畅饮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在古代,人们喜欢去寺院进行重阳节活动,在风景名胜之地修建的寺院中,吹吹风、赏赏菊,喝点小酒助兴。

各地特色习俗

华北地区

河北香河县百姓有亲戚关系的,会在重阳节互送礼物,称为“追节”。永平县老人用重阳天气预卜未来天气,如果重阳下雨,则以后几天也会下雨。河北《任丘县志》记载:“重阳隆师放学。”给老师放假。山西《沁州志》《武乡县志》记载,重阳要“拜礼师长”。五台县地区重阳吃寿面,应重阳节祈寿的习俗。这天,家家户户要改善生活。

华中地区

河南信阳,人们在重阳日吃汤圆。豫北有“九月九,卸石榴”的谚语,这天大家摘石榴吃。南阳把九月九当做老君(即老子)的生日。老君小名为“哨”,所以这一天歌舞游乐禁止吹哨子。南阳市西峡县于2010年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武昌县于重阳节酿酒。应城县的重阳节是还愿日,家家祭拜土地神。湘西土家族过重阳节打糯米粑,取辟邪之意。在江西婺源县,每年重阳节会在篁岭举办“晒秋节”。秋季收获的大量农作物需要晒干贮藏,选择重阳节这一天来进行“晒秋”。江西南昌滕王阁是登高胜地,王勃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写出《滕王阁序》。

华东地区

山东鄄城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道教认为九月九日是老君生日,举行祭祀活动;昌邑百姓要喝辣萝卜汤,并有谚语说:“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邹平百姓要祭祀范仲淹,染坊及酒坊要祭缸神;滕县出嫁女儿不满三年不许回娘家过重阳;阳谷有结伴打猎的习俗。江苏南京百姓用五色纸旗插在院子里;长洲县吃一种叫“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喝九品羹。安徽淮北百姓在重阳欣赏凤阳花鼓,喝菊花酒;铜陵县举行龙族会迎接山神、吃柿子。儿童削竹马为戏。上海豫园,每年重阳会举办菊花会。浙江绍兴,在重阳日包粽子互赠,称为重阳粽;桐庐县祭祖,也称“秋祭”。福建省长汀县,重阳节被称为“毛豆节”,人们会去田中采毛豆互相赠送;莆仙在重阳祭祖者比清明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西北地区

陕西西安百姓过重阳时,登大雁塔或城墙。在西乡县,亲友间以菊花、菊花糕相赠;读书人以诗酒相和;妇女于此日采茱萸互赠、插在门前,据说可治心疼病。在陕北,重阳节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华南地区

广东人有在重阳节吃烤乳、赛龙舟的习俗。连川则是在重阳日,少男少女到城外相聚答歌,寻找心上人。南雄于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办王母会,求子嗣。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祈福。潮州又称九月九日为“天公生”,互赠芝麻丸结缘。如果是未婚男方赠给未婚女子则是男方看中了,不知道女方的意思。如果女方回赠芝麻丸,表示同意提亲。广西怀集县用炮竹祭神,隆安县放牛羊自行觅食,俗称“九月九,牛羊各自守”。广西的毛南族在这一天举行“南瓜节”。

西南地区

四川南溪县读书人于九月九日在龙腾山岑山楼举行“岑公会”,纪念岑参。四川《万源县志》记载,各学校于此日(重阳节)休假。贵州锦屏、剑河、天柱一带侗族人重阳节打糯米粑吃。贵州仁怀市茅台镇重阳节有“祭水”仪式习俗,表达对赤水河的感恩和敬仰。

港澳台地区

在港澳同胞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港、澳、台等在重阳节除了登高、放风筝等活动,还会举行的祭祀海神活动。现代,香港特区政府还会在重阳节举行纪念先烈仪式;澳门人祭奠妈祖,从2003年开始,每到重阳节,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要举办“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

节日影响

编辑

本土影响

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敬老、尊老已蔚然成风,重阳节拜祖民俗文化相沿几千年,是具备刻骨铭心实际意义的一个历史悠久民俗文化。2006年,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2年12月28日,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保障节日实施。

重阳节

国际影响

韩国

韩国古代将重阳称为重九,从新罗时代开始,有在重九日登楼吟诗的习俗。高丽朝,九月初九的宴会满朝大臣一起庆祝。除花糕、菊花酒外,韩国人会吃“菊花煎”和“栗子糕”。首尔地区枫叶很多,韩国人习惯于这一天登高赏枫,称作“消枫”。还有吃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等习俗。

日本

重阳节于平安时代由中国传入日本。平安朝,日本人会在重阳节前一天晚上将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重阳节被露水打湿后来擦拭身体,以此祈求长寿。重阳节当天,日本的王公贵族会在宫中举办赏菊宴。此外正值栗子收获,民间还会吃栗子饭。还有吃茄子,祭菊的习俗。

美国旧金山

美国金山华人聚居的城市,每逢重阳,花铺里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菊花出售,糕点铺会出售重阳糕。许多华人社团举行敬老宴,老人服务中心有许多义工去看望和帮助老人。

传承与保护

编辑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1993年重阳节,湖南省恢复由省政府主持公祭炎帝陵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2003年10月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重阳节”特种邮票1套3枚:“重阳节·登高”“重阳节·赏菊”“重阳节·饮酒对弈”;2005年重阳节,陕西省举办公祭老子的盛大活动;2006年,重阳节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目序号:454,编号:Ⅹ-6。2011年“皇城村重阳习俗”和“上蔡重阳习俗”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12年12月28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年节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总则中进一步明确,并于2013年7月1日实施。

相关传说

编辑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关于重阳节有着丰富的传说,较早的记载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上古九月的庆典:农历九月是农耕社会的丰年庆典和祭神祀祖活动,带有饮酒狂欢的色彩。这一习俗在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加以条令化和典章化。汉代以后,庆典活动演变为重阳节的野宴、饮酒、歌舞等习俗。除汉民族及其前身华夏族外,古匈奴族、高山族和壮族都有着多样的农历九月庆典活动。其中,高山族阿美人和壮族的农历九月节庆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先秦火神死亡崇拜: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崇拜火和火神。冬季来临,古人称之为“阳九之厄”。因此,人们在农历九月举办各种仪式来祭奠火神,祈求保佑。如今江南部分地区还有重阳祭灶的习俗,这应该是古代农历九月祭祀大火习俗的流传。有人把重阳节也称作死亡节,把它和农历三月三复活节联系在一起,认为其相互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构成了一组特定的节日系统。

升仙信仰和登高:古人普遍认为,天地一开始是相通的,人与神可以互相来往,这个途径只能是自然物:一是高山,一是大树。龚自珍《定庵续集》卷二《壬癸之际胎观第一》: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上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为通天升仙而登高,是先民的重要习俗或原始信仰。

恒景除瘟魔:东汉时期,汝河出现一瘟魔,死了很多人。住在汝河边的恒景决定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找到仙长,练出一身武艺。又到九月初九,恒景背上剑,带上仙长给的茱萸叶、菊花酒,骑着仙鹤赶回家。九月初九的早晨,恒景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当瘟魔冲出汝河闻到茱萸香和菊花酒气,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避疫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这是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中记载的故事。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公主的传说:东汉安帝年间,身怀六甲的李娘娘遭迫害离开皇宫,于农历九月初九,生下女儿叫重阳女。一场瘟疫,李娘娘死了。在临终前,李娘娘给重阳女留了一块安帝的玉佩,并告知她身世。安葬母亲后,重阳女拜道人学艺,于第二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女根据道人的吩咐,组织百姓登上云彩山。她让女的插上红茱萸,让男的喝菊花酒。果然把瘟魔吓得缩成一团,被重阳女刺死了,从此重阳店一带就太平了。这事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安帝查明真相,与重阳女相认,封重阳女为重阳公主,为李娘娘修了娘娘庙。重阳公主以母亲葬在重阳店要祭奠为由,回到重阳店生活。此后,每年重阳前后,重阳公主都要带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顺便也把当地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传入了宫中。

九月九,往高处走:很久以前,骊山脚下有户农家。一天,农夫收留一个无处歇脚的算卦先生在家过夜。第二天算卦先生离开前告诉他:九月九,全家往高处走。农夫虽不知其意,但还是在九月九这一天带着妻子儿女,背着花糕、香酒,登上骊山。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洪水把他家的草棚子冲垮了。不大会儿功夫,山脚就被山洪淹没了。这事传开后,人们都在九月九日这天去登高,逐渐形成了习俗。

重阳糕的传说《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后来流行的重阳糕,传说就是当年刘裕发给士兵的干粮。

陕西附近传说,明朝状元康海考试后,卧病长安。等报喜的报子将喜讯送到他的家乡武功,康海尚未抵家。康海病好回家已是重阳。康海给了报子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做干粮,另还分了些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庆祝康海中状元的,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了。

在陕西另一个关于重阳糕的传说是,节日前娘家给出嫁的女儿送“花糕”或“曲连”。

相关轶闻

编辑

王勃的《滕王阁序》:《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成的。唐上元二年九月九日,洪州滕王阁重修落成,洪州牧阎伯屿都督在此大宴宾客。阎都督想借此机会由其婿吴子章撰写阁序扬名。王勃去交趾(今越南河内)省父的途中,赶上了这场盛会,不知内情,欣然受命写出《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

重阳节也叫女儿节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女子,嫁给同县谢家,受尽婆婆的虐待,在九月九日悬梁自尽了。丁氏死后,她的冤魂附在巫祝身上,说出希望那些辛苦的媳妇能在重阳节休息一天的愿望。为了纪念她,人们就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女儿节"。

相关记载

编辑

文学记载

重阳节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文人墨客为重阳节留下许多描写。魏晋人所作《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南北朝《荆楚岁时记》曰:“九月九日,四民井籍野饮宴。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辽金时期,重阳是皇帝狩猎的节日。著于先秦的《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文字:“是月(九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重阳糕的做法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回忆南宋宫中在重阳节的前一天,就要提前准备一万株菊花,以备重阳簪花之用。宋人的《燕北杂记》中记载:“辽俗,九月九日打围,赌射虎,少者为负,输重九一筵席。”金代的女真人也有重九围猎的习俗。《金史·世宗本纪》中说:“重九出猎,国朝旧俗。”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描写了重阳节菊花会;作家苏童在《妻妾成群》中写了重阳过节的桥段。

相关作品

朝代

作品

作者

体裁形式

《九日闲居并序》

陶渊明

南朝陈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日作》

王缙

《九日》

杨衡

《过故人庄》

孟浩然

《登高》

杜甫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宋之问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南唐

《谢新恩》

李煜

《醉花荫》

李清照

《定风波·重阳》

苏轼

《贺新郎·九日席上呈诸友》

魏了翁

《踏莎行》

辛弃疾

-

《南歌子》

吕本中

《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

《沉醉东风·重九》

卢挚

《九日》

文森

《九日渡江》

李东阳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清平乐》

纳兰性德

当代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现代

《万水千山入韵来 古今重阳诗词选》

中华诗词研究院

诗词集

民间歌谣、民谚

九月九,家家有。

九月九,又吃油糕又喝酒。

九月九,精软大米咬一口。

九月九,搬回闺女歇歇手。

九月九,风筝满天哮。(台湾)

九月九,大米干饭堵着口。

九月九,风琴仔,四散走。

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重阳下沙芳满缸,重阳酿酒香满江。(贵州)

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囡囡女想娘。

九九无雨盼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研究争议

编辑

重阳节起源于何时

先秦说:屈原《远游》记载:“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意思是说,到了天上进人天帝的宫殿,到旬始星(即金星)参观帝都。由此,学者大都认为重阳可追溯到先秦之前。但有人指出这里的“重阳”是指天宫。还有许多学者认为《远游》不是屈原的作品。另一个先秦说的根据是《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九月)命家宰”“是日也,大飨帝。”文中虽没提及重阳,却表明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敬飨天帝、祭祖的活动。反对先秦说者,认为先秦文献中尚未见到任何有关重阳节的确切记载,这只能是一种假说。

西汉说:据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卷二中也有同样记载。反对者认为,这两则记叙都是笔记体小说,都是晋人所著,不足以证明西汉初年就已经出现了重阳节,但反映了晋代确实有了重阳节的习俗。

东汉说:重阳节起源于东汉的记载颇为充分。最早的记载:东汉桓灵时期崔塞《艺文类聚》卷八十一引《四民月令》;唐人虞世南辑《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五引汉末士孙瑞奏事云:“兴平二年(195年)秋,朝廷以九月九日赐公卿近臣饮宴 ”汉献帝时,朝廷在重阳赐宴;最准确最详明的记述是三国时期曹丕的《与钟繇书》。《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卷七十六引西晋周处之《风土记》载:“汉俗九日饮菊花酒,以祓除不祥。”“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直截了当地将“九月饮菊花酒”指为“汉俗”。

注释

编辑

展开[a]

明清时,北京分宛平、大兴两县。因此,在北京,重阳节也叫女儿节。

[b]

故事原记录在《搜神记》卷五。

[c]

中国有三个女儿节。端午兼属未嫁女和已嫁女,七夕专属未嫁女,重阳专属已嫁女。

[d]

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说,“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重阳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23-02-08].

[2]重阳节历史悠久 国外敬老也过节.国家发展门户网. [2023-05-01].

[3]重阳节为何被定为敬老节? 因九九与久久谐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6-10-03[2023-02-08].

[4]九月初九话重阳.金山报. [2023-04-26].

[5]重阳节为何要敬老:中国人最该知道的四重意思(2).视界网·渝TV. [2023-05-01].

[6]科普丨重阳节的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中国军网. 2018-10-17[2023-02-08].

[7]科普丨重阳节的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中国军网. [2023-02-08].

[8]科普丨重阳节的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中国军网. 2018-10-17[2023-02-08].

[9]重阳节习俗知多少?.鸡西新闻网. [2023-03-04].

[10]专家:重阳节源于西汉 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4-26].

[11]融入时代元素,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央广网. [2023-05-01].

[12]李勇. 九九踏秋:重阳节俗语登高赏菊[M]. 现代出版社, 2014: 食俗和佩俗在民间的传播. 9787514324396.

[13]重阳节的诞生.首都文明网 专题报道. 2010-10-15[2023-02-08].

[14]重阳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2023-04-26].

[15]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中国人大网. 2015-12-28[2023-02-08].

[16]【节日】今日重阳!秋风凉,思念重,尽孝需趁早.陕西机关党建网. [2023-04-26].

[17]重阳登高.汉中新闻网. [2023-05-01].

[18]佩茱萸·簪菊花.央视网. [2023-05-01].

[19]重阳节的来历.网络中国节·重阳. [2023-05-01].

[20]梅淑贞,梅耀元. 嵩山文化大系 嵩山民俗[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9: 406. 978-7-215-11119-6.

[21]一图读懂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汉中新闻网. [2023-05-01].

[22]【网络中国节·重阳】重阳节各地习俗|国外.网络中国节·南阳. [2023-05-01].

[23]陈秀伶,董胜. 登高望远:重阳节[M]. 吉林: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第2、4、5章. 9787546348018.

[24]重阳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4-26].

[25]登高望远:重阳节.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11-02: 第4章. 9787546348018.

[26]张竟荣,宋旭民,邱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9: 199. 978-7-5150-2322-9.

[27]九月九“重阳节”从何而来 古人为何觉得“九”是个神奇数字?.北晚新视觉. [2023-05-01].

[28]王慧勤,蔡遵义. 中国节·中国味·民族情[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7: 77. 978-7-5672-2171-0.

[29]张竟荣,宋旭民,邱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9: 201. 978-7-5150-2322-9.

[30]于元. 重阳节[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 6. 978-7-5472-0916-5. (2)

[31]于元.. 重阳节[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 9、10、12、13、15-21、29、58-59、62-63. 978-7-5472-0916-5.

[32]古人如何过重阳?.汉中新闻网. [2023-05-01].

[33]于元. 重阳节[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 69、95-98、131、132、134、135. 978-7-5472-0916-5.

[34]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了解一下.中国新闻网. [2023-05-01].

[35]杨琳. 重阳(节日里的中国)[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2-10: 贰 现代重阳节. 9787201187846.

[36]重阳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4-26].

[37]插茱萸和簪菊花.汉中新闻网. [2023-05-01].

[38]科普丨重阳节的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中国军网. [2023-02-08].

[39]茱萸风俗.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2023-04-26].

[40]重阳节的饮食习俗.中国经济网. [2023-03-04].

[41]今日重阳,这些习俗你知道吗?.光明网. [2023-05-01].

[42]饮菊花酒.汉中新闻网. [2023-05-01].

[43]宋词佐酒话重阳.光明日报. [2023-05-01].

[44]于元. 重阳节[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 107-123. 978-7-5472-0916-5.

[45]陈秀伶,董胜. 登高望远:重阳节[M]. 吉林: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第6章. 9787546348018.

[46]王丽. 踏秋的重阳[M].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7: 有趣的重阳吃糍粑和祭水. 9787558510762.

[47]重阳节丨重阳节由来与习俗好运.济宁新闻网. [2023-03-04].

[48]登高远眺庆佳节,茱萸菊酒迎重阳.光明网. [2023-05-14].

[49]梁新宇. 九九重阳节庆[M].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17: 升仙信仰转而化成登高习俗. 9787565828171.

[50]张竟荣,宋旭民,邱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9: 200. 978-7-5150-2322-9.

[51]欧粤. 上海松江民俗地图 汉英[M]. 戴代新.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8: 97. 978-7-5608-8074-7.

[52]高静. 中华传统节日溯源[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0-11: 第一节 第九章重阳节. 9787518076918.

[53]《搜神记》卷五. 东晋: 卷五.

[54]施耐庵. 水浒传[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七十一回.

[55]苏童. 妻妾成群[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第2章.

[56]陆襄,朱福生. 重阳·除夕[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7: 12、91. 978-7-5476-1262-0.

[57]重阳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4-26].

[58]贺绍俊,吉国秀. 中国节 美绘版[M]. 北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212. 7-5007-7946-1.

[59]杜尚侠. 重阳节[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 10-13. 7-5087-1806-2. (5)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4376/

(41)
词条目录
  1. 历史发展
  2. 起源
  3. 发展演变
  4. 魏晋南北朝
  5. 元、明、清
  6. 节日习俗
  7. 重要习俗
  8. 登高
  9. 佩茱萸·簪菊花
  10. 吃重阳糕
  11. 射箭
  12. 放风筝
  13. 赏菊·饮菊花酒
  14. 重阳食蟹
  15. 亲朋欢聚畅饮
  16. 各地特色习俗
  17. 华北地区
  18. 华中地区
  19. 华东地区
  20. 西北地区
  21. 华南地区
  22. 西南地区
  23. 港澳台地区
  24. 节日影响
  25. 本土影响
  26. 国际影响
  27. 韩国
  28. 日本
  29. 美国旧金山
  30. 传承与保护
  31. 相关传说
  32. 相关轶闻
  33. 相关记载
  34. 文学记载
  35. 相关作品
  36. 民间歌谣、民谚
  37. 研究争议
  38. 重阳节起源于何时
  39. 注释
  40.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