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与司马迁并称“班马”,与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合称为“汉赋四大家”。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父亲:班彪 弟弟:班超 妹妹:班昭 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班固出生于扶风家中。班固从小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智慧,9岁就能吟诵诗赋、写作文章。 建武二十年(44年),班彪至迟于此年已经开始撰写《史记后传》。班彪对史书书写体例的改革以及身体力行...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与迁并称“班马”,与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合称为“汉赋四大家”。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相关人物

编辑

直系血亲

父亲:班彪

弟弟:班超

妹妹:班昭

人物经历

编辑

早年经历

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班固出生于扶风家中。班固从小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智慧,9岁就能吟诵诗赋、写作文章。

班固

建武二十年(44年),班彪至迟于此年已经开始撰写《史记后传》。班彪对史书书写体例的改革以及身体力行的著史行为对班固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在父亲的影响下,班固醉心史学。同年,王充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见到班固,预言他将作汉史。

班固

《史记后传》

建武二十三年(47年)至建武三十年(54年),班固在太学读书,期间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纵横九流十家的学说莫不探索研究,学无常师,做学问不纠缠于个别章句,而侧重在阐发大义。班固性情宽和,能容忍他人,从不因为自己才学出众而表现出高人一等,所以当时的儒生都很仰慕他。

主要经历

私修国史 刘苍幕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逝世。班固此时正在洛阳太学读书,听到噩耗,迅即奔回家中。居丧期间,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发现这部书稿过于简略,决心在此基础上编撰《汉书》,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班固约于此年开始续父班彪所作《史记后传》。

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二月,光武帝刘秀病死于洛阳官中。汉明帝刘庄即位,任母弟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并且准许他选择辅助的官员约四十余人。于是班固回到京师洛阳,投奔东平王刘苍并担任刘苍的幕僚。

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班固给刘苍上举荐书《奏记东平王苍》,书中班固为刘苍举荐了多名人才,大多被刘苍采纳。

永平五年(62年),班固因东平王归藩结束幕府而回到扶风安陵老家,继续进行《史记后传》的续写工作。同年,因当时政府不准私人撰修史书,所以班固被人告发而入狱。其弟班超上书明帝说明班固的著书意图。明帝阅读《汉书》部分书稿后,不但没有降罪于班固,反而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当即召班固任兰台令史,并令他与史官陈宗、尹敏、孟冀等共同编撰《世祖本纪》。

受诏修史 白虎论经

永平六年(63年),班固约于此年撰成《世祖本纪》,升为郎,典校秘书。之后又开始撰写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的事迹。

班固自从担任郎以后,逐渐受到皇帝的信任,日益亲近。当时东都洛阳修建了许多宫室,城墙护河也都得到修缮和疏浚,可是关中许多前汉遗老仍盼望朝廷迁回西都长安,班固仿效前汉司马相如、东方朔之流,写了《两都赋》上奏皇帝,盛赞洛阳建制完美,以平息迁都长安之论,以免重蹈前汉荒淫、奢侈的覆辙。

永平九年(66年),班固约于此年撰成《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并将其呈给明帝。同年,明帝同意让班固继续撰写《汉书》。此后20多年,班固全力投入《汉书》的编写工作。

班固

汉书

汉章帝建初元年(75年),汉章帝刘炟即位,章帝相较明帝更加喜爱风雅文章,班固因此而更受欣赏。他多次进入皇宫内室读书,有时竟夜以继日,每当章帝外出巡狩,他便写好颂扬的赋献上,朝廷举行重大会议,章帝便命班固出面问难公卿大臣,公开辩论。随着时间的流逝,班固对自己的地位不高日益感到不满,他认为班家两代人为东汉服务,到他这里仅仅得一个郎的职位,实在是太委屈了,于是仿效东方朔作《答客难》、扬雄作《解嘲》而写了《宾戏赋》,聊以自慰。

建初三年(78年),班固升任玄武司马(守卫玄武门的郎官中的下级官吏),主管洛阳北门,秩比千石(俸禄的数量)。

建初四年(79年),汉章帝召集宗室诸王和当时有名的儒者在白虎观举行大会,讨论《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儒家经典的理论异同,章帝亲自裁决是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儒学的地位。班固奉诏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因汉章帝的亲自主持、督率,该著具有代表汉朝统治意志的法典性意义。

建初七年(82年),《汉书》基本完成(还有一部分“志”、“表”是他死后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写成的)。

文史大家

建初八年(83年),班固作《匈奴和亲议》,论北匈奴事。同年,其弟班超为将兵长史。班固约于此年前后作《与弟超书》。

建初九年、汉章帝元和元年(84年),班固奏请《藉田歌》用《周颂·载菱》祠先本,作《南巡颂》。

元和二年(85年),班固作《东巡颂》。

元和三年(86年),班固受诏论改定礼乐的事宜,作《典引》。

元和四年、章和元年(87年)七月,班固为章帝起草诏书。约在八月以后由于母丧离职。

窦宪幕僚 刻石记功

汉章帝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卒,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起用窦宪为侍中,掌控大权。窦宪专横跋扈,无视朝廷法律,后因刺杀齐殇王的儿子刘畅,事发被捕入狱,窦宪请求率军北征匈奴以赎死罪。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正好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朝廷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北征匈奴。同年,班固在家为母守丧。班氏家族向来有与边疆事务打交道的经验,班固也想通过边境立功,获取功名,以便施展才能。在得知窦宪被任命为将军,率大军攻伐匈奴的消息后,班固便决定投附窦宪。十月或稍后,班固投奔窦宪,担任窦宪府的幕僚。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随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北匈奴,被任命为中护军,参议军务。东汉军队都大胜匈奴后,窦宪、耿秉等北出边塞三千多里,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命中护军班固刻石记功,写下汉军的威德后返军。

永元二年(90年),迫于汉军军威的北匈奴单于遣使请求向汉称臣,入京朝见天子,但要求汉朝派一位高官为使臣前往接洽。窦宪便上表朝廷,派中护军班固以中郎将的身份和司马梁讽前往迎接北匈奴使者。不巧此时南匈奴攻破北匈奴,班固到达私渠海(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南)时听说匈奴内乱,便带领随从人员返回。

永元三年(91年),东汉军队再次征讨北匈奴,并且取得最后胜利。这次战役窦宪并没有亲自出征,而是由他的部下耿夔率兵征讨,俘虏了北单于的母亲,战果辉煌。班固于此年作《封燕然山铭》。平定匈奴之后,窦宪的权力达到了顶峰,追随窦宪的班固也随之得到了重用。同年,班固在窦宪幕府,主持笔墨的事宜。

晚年与逝世

逝世

永元四年(92年),窦宪密谋叛乱,事发被革职,回到封地后被迫自杀。班固与窦宪关系密切,因而受到株连。洛阳令种兢对班固宿有积怨(之前因班固家奴冒犯与己而对班固怀恨在心),案发后便借机逮捕班固。班固已经年逾花甲,耐不过狱中之苦,死于狱中,时年61岁。事后和帝知道了,下诏斥责种兢,但也只是处罚了主管的官吏,以抵偿班固之死。

安葬地

班固墓位于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太白乡浪店村),据明清时期的《扶风县志》记载,班固墓周围有围墙,墓园内有石羊、华表、供案等。直到解放初期,该墓仍保有相当的规模。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班固

班固墓(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太白乡浪店村

三年困难时期,围墙被拆,园内的华表、石羊、供案也消失不见,墓冢缩为一个小小的黄土包。1982年省政府发文重新确定了班固墓的保护范围,墓冢外延30米。2007年,在班固墓左右发现盗洞并回填。现班固墓的面积只有20平方米左右。

人物作品

编辑

代表作品是《汉书》《两都赋》和《白虎通义》。除此之外,著有《典引》《宾戏》《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等四十一篇。

今可考者,《典引》《两都赋》全篇载本传及《文选》,《答宾戏》《幽通赋》全篇载《汉书·叙传》及《文选》,另有《竹扇赋》《终南山赋》《览海赋》《耿恭守疏勒城赋》《白绮扇赋》《汉颂论功歌诗灵芝歌》等残篇赋作,散见于《类聚》《书钞》《文选注》等书,又有《难庄论》《功德论》《离骚序》《拟连珠》《秦纪论》《高祖颂》《南巡颂》《东巡颂》《封燕然山铭》《十八侯铭》诸篇或全或残。

班固文集,《隋志》载“后汉大将军护军司马《班固集》十七卷”。两《唐志》并载“《班固集》十卷”。宋人书目已不见载,佚。今所辑佚者,班固《咏史诗》等十一首见于逮钦立《先秦汉魏晋北朝诗》卷五,又见于明冯惟讷辑《诗纪·汉》、丁福保《全汉诗》卷三;文见于明李宾《八代文钞》之《班孟坚文钞》一卷,又见于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二四至二六。其集后人辑本有明张燮《七十二家集》辑有《班兰台集》四卷,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班兰台集》一卷,张鹏一辑《兰台集》一卷。

人物成就

编辑

史学成就

编撰《汉书

班固

《汉书》刑法志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共100篇,80余万言,完整记录了西汉—朝的历史。断代为史,从历史编纂学来说,是一大创举,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部史书完整记录过一个朝代的历史。除了改通史为断代史以外,班固还调整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史记》虽然首创了纪传体体例,但在体例上并不严整,所以《汉书》对《史记》体例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各部分的功能,确立了整齐划一的纪传体编撰体例。《汉书》体例严整,对后世史书撰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班固以后,纪传体断代史成为中国史学的主导体裁。现存的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南史》《北史》外,其余都是断代体制,这是《汉书》的一大贡献。后人将司马迁与班固并提而为“班马”。

目录学

《汉书·艺文志》考证了各学术别派的源流,著录了西汉时国家所收藏的各类书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在中国学术史上有极高的价值。它继承了《七略》六分法的分类体系,开创了史志目录这一体列,后世修史,必设“艺文”“经籍”类,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风俗观

《汉书·地理志》详叙九州地理沿革、秦汉郡、国、县治人口及山川地理变化;兼记从先秦至秦汉全国各主要地域文化环境及风俗特点。

班固一方面继承了公子季扎论乐引诗证俗的文化阐释传统;另一方面则继承了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强调经济对文化风俗的决定性影响、明俗资政的文化阐释传统,将地理与文化风俗有机相结合,从而建立了更加全面系统、具有综合性与理论性特色的地域文化阐释学。

班固的风俗观奠定了中国古代风俗理论研究的基础。自此以后,尽管对风俗的研究不断发展,但其体制、风貌大都没有脱离这个基本的范围。

文学方面

诗歌

班固是汉乐府研究史上开风气之先的大家,《汉书》“礼乐志”篇、“艺文志”篇和“诗赋略”是现存著录和研究汉乐府的最早文献,不仅具有文献价值,也确立了官修乐志的文本传统,其学术渊源可以上溯到孔子的诗学理想。

《汉志·诗赋略》的分类义例和排序原则体现了政教观念,贯彻了儒家的诗学理想。班固对汉乐府的文献著录、分类义例、排序原则、阐释原则及对其社会功用和艺术特色的评述,是汉乐府研究的滥觞,也为汉乐府两千年的研究史奠定了基调。

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他对这两种新兴诗体持认同态度,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五言诗《咏史》,虽“质木无文”,却是现存最早完整的文人五言诗,也是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开启“咏史”这一诗题。

词赋

后人将班固与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并称为“汉赋四大家”,其赋作《二都赋》(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都是汉赋名篇。《二都赋》寓意深刻,文辞华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均受其影响,由此也可看出其价值。

小说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班固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规范和影响着后世对小说的认知和写作,两千年来发挥着难以估量的功能价值。

思想方面

班固的天道观体现在《汉书》大量的载录灾异现象。古人认为天象与灾害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政治、人事的凶吉相关。在东汉儒家经典谶纬化解说的大背景下,班固粉饰新朝与西汉的血脉接续关系,运用的理论就是已经完全成熟的阴阳五行学说。

班固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决了三个问题:论证刘氏政权是上承尧后和正统嫡系之运;借阴阳五行的灾异感应现象以警示东汉政治施行王道;借齐诗的阴阳五行注经方法评论汉朝后宫干政引发外戚夺权的乱象。其目的是为了宣扬汉德、匡正汉主和挽救时弊。

人物评价

编辑

虽笃志于学,以述作为务,然好傅会权宠,以文自通。其序事不激诡,不抑亢,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亦良史之才也。至于排死节,否正直,以苟免为通,伤名教也。(东晋袁宏《后汉纪》评)

译文:班固虽然笃志好学,将著述史书作为工作,但是他喜好攀附权贵,以文章作为疏通关系的途径。他的作品叙事比较周详,笔墨丰赡,剪裁得体而不杂乱,读者读起来不会厌烦,也算是优秀的史学家。但他行事有失正直,苟且偷生,有伤教化。

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评)

译文: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所写的史书,大义要旨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

二班、两刘,弈叶继采,旧说以为固文优彪,歆学精向,然《王命》清辩,《新序》该练,璧产于昆冈,亦难得而逾本矣。(南朝齐刘勰《文心雕龙》评)

译文:二班,指班彪和班固;两刘,指刘向和刘歆。他们都是父子相继有文采。过去的说法是班固的文才胜于班彪,刘歆的学识精于刘向;但班彪的《王命论》写得清晰明辩,刘向的《新序》写得完备精练,这就如同出产于昆山的美玉,也难超出昆山之玉的原貌了。

自王、扬、枚、马,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唯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南朝梁钟嵘《诗品序》评)

译文: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固则承父之业,而自辟门户,为断代专家之祖,不比彪之《后传》﹐犹沿迁史绪余者也。故于世祖诸篇别出彪名,以明所受,此则义例有然,其实无殊致也。盖以六家宗旨而论,彪为通史,再传固,为断代之祖,不相混也。(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评)

译文:班固继承父志,自辟门户,为"断代专家之祖",而其父班彪的《后传》则是司马迁《史记》的余绪,虽然世祖诸篇别出彪名,但也是“义例有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以道家、法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宗旨来说,班彪作的是通史,而班固做的是断代史,二者是不能相混的。

《汉书》的种种编纂可明显看到班固对汉室的献媚之态,此外,班固的《神雀颂》、《南巡颂》、《东巡颂》等,则是如实反映其礼赞汉室之心志的作品。(中国古代文学及历史学研究专家冈村繁评)

相关作品

编辑

文学作品

作品名称

作者

出版时间

《再建丰碑

陈其泰

1994-11

《班固评传

安作璋

1996-8-1

《班固文学研究

孙亭玉

2008-11

《班固文学思想研究

吴崇明

2010-12

《班固评传

赵永春/陈其泰

2011-5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1]秦川.汉班固墓记[J].文博,1993(01):32-33.. ., .[2022-07-08].

[2][1]吴小平.论班固《咏史》诗的诗歌史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1999(03):126-131.. ., .[2022-07-08].

[3]马宏艳编著. 班固与汉书.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01: 第6页.

[4][1]侯文学.班固年表[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04):175-188.. ., .[2022-07-08].

[5]蒋重跃. 儒林女圣班昭. 沈阳: 辽宁民族, 1992.06: 第34页.

[6][1]陈姝君. 李维与班固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2.. ., .[2022-07-08].

[7]蒋重跃. 儒林女圣班昭. 辽宁民族, 1992.06: 第35页.

[8]《后汉书·班固传》. .

[9]《后汉书·班彪传》. .

[10][1]王涛. 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8.. ., .[2022-07-08].

[11][1]纪晓建. 汉代楚辞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 ., .[2022-07-08].

[12]蒋重跃. 儒林女圣班昭. 辽宁民族, 1992.06: 第36页.

[13]马宏艳. 班固与汉书.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01: 第2页.

[14]蒋重跃. 儒林女圣班昭. 沈阳: 辽宁民族, 1992.06: 第37页.

[15]《后汉书·章帝纪》. .

[16]《白虎通德论》. .

[17][1]王红娟. 《汉书》与汉代《诗经》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2.. ., .[2022-07-08].

[18]范晔.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 .

[19][1]张瀚墨.延长中心,羁縻边疆:早期政治地理模式影响下汉帝国对西域的经营与书写[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06):25-40.. ., .[2022-07-08].

[20][1]李炳海.班固《封燕然山铭》所涉故实及写作年代考辨[J].文学遗产,2013(02):4-9.. ., .[2022-07-08].

[21]《后汉书·窦宪传》. .

[22]马宏艳. 班固与汉书.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01: 第4页.

[23]蒋重跃. 儒林女圣班昭. 沈阳: 辽宁民族, 1992.06: 第38页.

[24][1]江瀚. 先秦至宋代楚辞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 ., .[2022-07-08].

[25]谢志平. 东汉儒家学者丛考. 广州: 中山大学, 2019.06: 第7页.

[26][1]黄海涛,庞伟伟.班固与汉代史学的转向[J].天中学刊,2021,36(04):128-134.DOI:10.14058/j.cnki.tzxk.2021.04.020.. ., .[2022-07-08].

[27][1]王锦贵.数典勿忘祖,“显学”隐巨擘——为司马迁目录学成就正名[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02):4-12.DOI:10.13530/j.cnki.jlis.140001.. ., .[2022-07-08].

[28][1]刘桂华.论班固的地域文化观——读《汉书·地理志》[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06):14-17.. ., .[2022-07-08].

[29][1]党超.论班固的风俗观[J].南都学坛,2004(06):14-20.DOI:10.16700/j.cnki.cn41-1157/c.2004.06.002.. ., .[2022-07-08].

[30][1]邓桂姣. 汉代扶风班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4.. ., .[2022-07-08].

[31][1]赵明正.汉乐府研究的滥觞——班固《汉书》汉乐府研究述评[J].兰州学刊,2016(12):12-19.. ., .[2022-07-08].

[32][1]方坚伟.班固阴阳五行思想论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2):90-96.. ., .[2022-07-08].

[33](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 杭州: 浙江古籍, 2000.01: 第381页.

[34]周振甫. 文心雕龙今译[M]. 中华书局, 1986: 第719页.

[35]章学诚. 《文史通义校注》.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第49-53页、第476-478页.

[36][日本]冈村繁著、陆晓光译. 《周汉文学史考》. 上海古籍, 2002年版: 第212页.

[37]陈其泰. 再建丰碑.豆瓣读书... [2022-07-08].

[38]安作璋. 班固评传.豆瓣读书... [2022-07-08].

[39]孙亭玉. 班固文学研究.豆瓣读书... [2022-07-08].

[40]吴崇明. 班固文学思想研究.豆瓣读书... [2022-07-08].

[41]赵永春、陈其泰. 班固评传.豆瓣读书... [2022-07-08].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6106/

(28)
词条目录
  1. 相关人物
  2. 直系血亲
  3. 人物经历
  4. 早年经历
  5. 主要经历
  6. 晚年与逝世
  7. 人物作品
  8. 人物成就
  9. 史学成就
  10. 文学方面
  11. 思想方面
  12. 人物评价
  13. 相关作品
  14. 文学作品
  1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