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石柱县(ShiZhuTujiaAutonomousCounty),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下辖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南连重庆市彭水县,西南临重庆市丰都县,西北界重庆市忠县,北与重庆市万州区接壤。总面积3014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7个镇、13个乡,户籍人口54.41万人,常住人口38.69万人。县政府驻新开路19号。 取辖内石潼、砫蒲2关首字得名,后因万寿山上的男女石柱峰改称石柱...

石柱县(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下辖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南连重庆市彭水县,西南临重庆市丰都县,西北界重庆市忠县,北与重庆市万州区接壤。总面积3014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7个镇、13个乡,户籍人口54.41万人,常住人口38.69万人。县政府驻新开路19号。

名称

编辑

取辖内石潼、砫蒲2关首字得名,后因万寿山上的男女石柱峰改称石柱。1984年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沿用至今。根据《明史·四川土司二》记载,“石硅,以石梁伞的石童关、硅蒲关”得名石硅,后因万寿山上的男女石柱峰 (传说玉皇大帝的侄子张擎天和王母娘娘的侄女玉珊从小定下了娃娃亲,但两人的感情并不好,有一天擎天在打猎中救下了遇险的民女施娘,从此他们相识相爱。于母娘娘得知擎天和施娘相考的消息,取下头上的玉簪一划,在平阳上划出一条沟壑,让擎天和施娘无法相见。擎天和施娘每日隔江相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擎天化作男石柱,施娘也化作了石头。而玉珊得知后十分权气,背向擎天,也化作女石柱)而改称石柱。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时期

石柱县地,古为《禹贡》梁州之域。西周、春秋(公元前1027年一前476年)属巴国“南极黔焙”领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先后属楚黔中地及秦黔中郡。

秦汉至南北朝

秦(公元前221年一前206年)县地大体以七圈山脉为界,大部分(长江南岸至七山脉西面)属巴郡,少部分(七曜山脉东面)属黔中郡。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王葬新朝(9-25年)东汉(25-220年),县地仍大体以七暖山脉为界,大部属临江县(今忠县)南境,少部属洛陵县(今彭水)北境。

三国(220-265年),西界论是蜀汉益州以长江为界,分置巴、巴东、洛陵三都的交界地。县地属江南的洛陵郡洛陵县(今彭水)。西晋(265-316年)、东晋(317一420年)、十六国成(汉)(304一347年)县地均属洛陵那洛陵县。北朝(420一589年)宋(420一479年)县地改属巴那齐(479-502年)周巴那(今重庆)临江县(今忠县)。梁(502-557年)属临江郡。北周(556一581年)初属临州临江郡,武帝保定初(561年)属临江地分的南都那源阳县,建德四年(575年)属南都那源阳县改名的怀德郡武宁县(治今万县武陵镇)。

隋唐至宋朝

隋(581-618年)县地均属临州武宁县。唐(618一907年)武德二年(619年)武宁县改属浦州,同年分浦州之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今石柱),隶临州(今忠县),为石柱建县之始。五代十国(907一960年)前蜀(908一925年)后蜀(934一965年)循唐制,南宾县隶忠州。唐末群雄割据,战乱频仍,南宾县处在前蜀、后蜀与楚、南平(荆南)接壤争夺的地带,政事难行。

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元(1271-1368年)直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均循唐制,置南宾县,隶属忠州。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定虎奉诏入川,征服当地土著,受封石硅安抚使,在南宾县水车坝(今石柱县悦来乡古城坝),设立军事机构石硅安抚司,节制九溪十八峒。

元朝至清朝

元初在南宾县地设立石硅军民府,不久升石硅军民安抚司。元未,明玉珍据蜀,建立夏政权(1362一1371年)改为石硅安抚司。

明(1368-1644年)洪武四年(1371年)平定四川后,“土酋马克用归降”(《读史方奥纪要》七十三)。洪武七年(1374年)遣子付德入朝贡方物。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置石硅宜抚司,搜克用宣抚使,世袭其职;同年,克用率调征讨九溪十八峒,乘土兵离境,苗兵联结散毛峒,突袭南宾,占了县城,烧了官舍,杀了县佐。克用闻警回师,苗兵撤走,从此克用由水车坝迁入。南宾县城今狮子坝.建立宣抚司署。洪武十四年(1381年),撤销南宾县,部分县地并入丰都县,编为南宾里。其余县地归石础宣抚司管辖,编为三里十甲,隶属重庆卫。自此石硅宣抚司始理民事,统掌行政、军事之权,成为一个政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石硅宣抚司由重庆卫改隶夔州卫,天启元年(1621年),石硅女宜抚使秦良玉勤王,平乱有功,由宜抚司升为宣慰司。

清(1644一1911年)顺治十六年(1659年),石硅宜慰使马万年归附,仍投石硅宜慰使,隶川东道夔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后,石硅慰司由赛州军民府同知兼辖。乾隆十七年(1752年)石硅宜慰使马孔昭因事革职。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云安厂夔州军军府同知移驻代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二十八日,由移驻代管改置石硅厅,收缴了土司印信,实行改土归流,仍隶费州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九月二十八日,升为石硅直隶厅,直隶四川省,明令“宣慰使改授土通判,不许干预民事”。

中华民国时期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十日(辛亥年冬月二十二日),石硅厅捕役领班、抱哥大爷李瑞庭接掌了石硅厅印,自立石硅厅军政府。二月十四日(辛亥年腊月二十七日),忠州军政府第三营攻入厅城,李瑞庭的军政府垮台。三月,设置石硅厅知事公署,隶川东道。

民国二年(1913年),改石硅厅为石硅县,设石驻县知事公署。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石硅县知事公署为石硅县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六月,石硅县改隶四川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界驻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月一日,石硅县改隶四川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界,专署驻万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正式成立石砫县人民政府,隶川东行署区涪陵专区。

1952年,隶四川省涪陵专区。1959年,改为石柱县。

1984年,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隶四川省涪陵地区。1988年,改隶四川省黔江地区。

1997年6月18日,重庆恢复中央直辖市,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2000年7月,直隶重庆市。

自然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地跨北纬29°39′~30°32′,东经107°59′~108°34′之间。东邻湖北省利川市,南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靠丰都县,西北连忠县,北接万州区。县境南北长98.30千米,东西宽56.20千米,总面积3014.06平方千米。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位置境域

气候

石柱县境域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四季分明,夏长,多东南风,雨水集中;春秋短,气候温和;冬季明显,干燥较寒,多偏北风。全年雨量较丰沛,光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较为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6.3℃。1月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4.7℃(1975年12月16日),7月平均气温26.3℃,极端最高气温40.2℃(1959年8月23日)。最低月平均气温2.2℃(2011年1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9.3℃(1959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0.5℃,最大日较差25.2℃(2011年5月18日)。生长期年平均244天。无霜期年平均281天,最长达336天,最短为240天。年平均日照数1193.9小时。年总辐射81.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106.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55.2天,最多达200天(1977年),最少为116天(2011年)。极端年最大降雨量1701.2毫米(1982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707.2毫米(200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7月,6月最多。

地质

石柱县地质构造周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位于湘黔降起带西翼向,四川中台拗下降的斜坡上的川东南裙皱带。褶皱多星箱状,少数为梳状或穹状,呈雁行排列,卷入地层有展旦系至第四系。早古生代曾剧烈坳陷,称成丰一酉阳拗陷。有三条大基底断裂通过县境,交汇于县城东侧沙子乡附近。其中巫山、金佛山、大类山基底断裂,由东向西进入县境,在离县城东 30 公里处折向南西方;长寿基底断裂,由西向东微偏北,在县城南侧进入县境,向东延伸。芙蓉江基底断裂,由北北东向进入县境,向东展出。县境内褶皱和断裂位移形变主要形态为方斗山背斜、七暖山背斜、石柱向斜;方斗山逆断层、老厂坪正断层及一些小型的平推(移)断层。地层从震且系至第四系的共十个系中,均有出露震旦系 分布在石流乡稿公坝一带、为结晶白云岩

地形地貌

石柱县拥有两大山脉,一是方斗山脉,位于县境西北部,二是七曜山脉,黄水山原区,位于石柱向斜中部偏东,主峰方斗山海拔1680米,次峰冒火山海拔1535米,海拔高程在1450米以上。地处渝东褶皱地带,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西北方斗山背斜、东南老厂坪背斜,顺北东、南向西绵延平行,纵贯全境,形成“两山夹一槽”的主要地貌特征。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起伏下降。县境为多级夷平面与侵蚀沟谷组合的山区地貌,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峰坝交错,沟壑纵横。地表形态以中、低山为主,同时兼有山原、丘陵地貌。海拔相对高差1815.1米。中山区。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大风堡海拔1934.1米,为县内最高点。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北的方斗山、东南的七曜山等一带。长江沿岸附近多为低山,海拔高度一般在150—300米。为县内最低点。75%的幅员面积位于最适宜人居的800—1900米海拔,其中海拔在1000米以上、坡度15度以下的台地达300平方公里。

水文水利

水文

石柱县境内河道属长江、乌江流域。除长江为边境河流外,其他河流均发源于县境经邻县注入长江。流域面积在1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有52条,境内总成长600.3千米,流域面积3198.1平方千米,其中乌江水系流域面积823.7平方千米,占26.3%。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四龙溪河、双河坝河、油草河、官渡河、悦崃河、龙沙河、龙河等11条,总长418.1千米;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菜地坝河、跳脚石河、官田河、五斗河、六塘河、河嘴河等12条,总长182.3千米。境内最大河流龙河(亦称南宾河,古名望涂溪),发源于冷水镇李家湾和黄水镇的癞子塘至下路镇孙家沟经丰都县注入长江,总长102.6千米,流域面积1506.6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14.3立方米/秒。地表水、地下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2.8亿立方米(不含长江过境水量),其中地下水量3.5亿立方米。

水利

石柱县现有大、中、小型水库39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藤子沟电站水库,用于发电及防洪),中型水库4座,小Ⅰ型水库8座,小Ⅱ型水库26座;山坪塘2962口。藤子沟水库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龙河上游,总库容1.93亿立方米,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唯一一座大型水库,是重庆石柱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用的饮用水水源地。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石柱水利

土壤

石柱县的土壤有水稻土类、潮土类、紫色土类、黄壤土类、黄棕壤土类、石灰岩土类,其中境内自然土壤属水稻土类,潮土类、紫色土类、黄壤土类重点分布在方斗山,老厂坪等部分地区。黄棕壤土类分布在1450米以上中山地区,表层有机质高,酸性反应重。石灰岩土类为非地带性幼年土壤,分布在马武、大歇等岩浴地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3月,石柱县面积301406.13公顷,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显示,石柱县共有耕地47851.50公顷,其中,水田19765.27公顷,占41.31%;旱地28086.23公顷占,58.69%;园地6257.42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水镇,占全县园地的23.33%。其中,果园1043.37公顷,占16.67%;茶园11.16公顷,占0.18%;其他园地5202.89公顷,占83.15%。林地216619.54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水镇,占全县林地的8.29%。其中,乔木林地198743.92公顷,占91.75%;竹林地1221.26公顷,占0.56%;灌木林地15912.07公顷,占7.35%;其他林地742.29公顷,占0.34%。草地846.3公顷,草地主要分布在鱼池镇,占全县草地的14.83%。其中,天然牧草地501.81公顷,占59.29%;人工牧草地0.46公顷,占0.05%;其他草地344.03公顷,占40.66%。湿地40.88公顷,湿地全部为内陆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桥头镇,占全县湿地的35.9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191.97公顷,其中,建制镇用地1590.27公顷,占14.21%;村庄用地9082.27公顷,占81.14%;采矿用地488.55公顷,占4.37%;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0.88公顷,占0.28%。交通运输用地4129.42公顷,其中,铁路用地60.50公顷,占1.47%;无轨道交通用地;公路用地1599.74公顷,占38.73%;农村道路2465.17公顷,占59.70%;港口码头用地3.63公顷,占0.09%;管道运输用地0.38公顷,占0.0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945.88公顷,主要分布在黎场乡,占全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15.01%。其中,河流水面2686.43公顷,占45.18%;水库水面2476.21公顷,占41.65%;坑塘水面548.46公顷,占9.23%;沟渠164.41公顷,占2.76%;水工建筑用地70.37公顷,占1.18%。

矿产资源

石柱县探明的金属矿有铅、锌、铁、硫铁矿、铜、砂金、镉、锗、银;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石英砂岩、白云石岩、磷、含钾页岩萤石重晶石、盐卤水、陶瓷粘土、高岭土、泥岩、页岩、煤、天然气。其中,石灰、石英砂岩、铅锌、煤、天然气储量分别为200亿吨、1.37亿吨、167.60万吨、1.61亿吨、155亿立方米。

水资源

石柱县水系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面、内陆滩涂、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总面积8.91万亩。其中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26条,长度合计约为656.23公里。境内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3条,地表水、地下水年均径流量为22.7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量为3.5亿立方米。水能储量30.95万千瓦,可开发量19.16万千瓦。境内最大的河流长江由西北的忠县复兴场入境沿溪镇,流经黎场乡、西沱镇,至万州复兴。境内河段长约22公里,流域面积2123平方公里,落差12米,多年平均流量11000立方米每秒。已开发经营的纯净水厂4家。龙池村龙池坝水库是县城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已开工建设的回龙场水库将成为县城饮用水第二饮用水源。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回龙场水库建设中

森林资源

石柱县有活立木总蓄积900万立方米,按林地类型:有林地蓄积864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6.0%;疏林蓄积1万立方米,占0.1%;散生木蓄积7万立方米,占0.8%;四旁树蓄积28万立方米,占3.1%。按有林地树种分:马尾松面积114万亩,蓄积60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61%和71%;杉木面积7万亩,蓄积31万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4%和4%;柳杉面积8万亩,蓄积40万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5%和5%;柏木面积8万亩,蓄积26万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5%和3%;其他面积49.05万亩,蓄积158万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26%和18%。

药材资源

石柱县内有中药材资源307科1700余种,常年收购的中药材有200余种,形成规模化生产的有黄连、山茱萸、银杏、党参、半夏、土茯苓、首乌、金银花、大黄、黄栀子、山药及三木药材(杜仲、厚朴、黄柏)等20余种。目前石柱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2万亩,年产各类中药材6.9万吨。其中黄连在地面积约5.76万亩,木瓜3.8万亩,茱萸0.92万亩,三木药材12.6万亩,佛手1万亩,黄精0.6万亩,另有天麻、大黄等约6.52万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石柱县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共221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莼菜、荷叶铁线、水杉、红豆杉、珙桐等40种;有马尾松、柏木、光叶珙桐、白桦等树种715种;全县有古树名木1004株,古树群5个;毛竹、冷竹、斑竹等竹类24种;中药材17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06种。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水杉

动物

石柱县境内有野生动物470种,其中鱼类12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2种,豹、獐、锦鸡、雉鸡、杜鹃、黄鹂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夜鹭、飞狐、小鸨、白鹗、水獭、中华鲟、岩原鲤等52种。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6692/

(22)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历史沿革
  3. 先秦时期
  4. 秦汉至南北朝
  5. 隋唐至宋朝
  6. 元朝至清朝
  7. 中华民国时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9. 自然地理
  10. 位置境域
  11. 气候
  12. 地质
  13. 地形地貌
  14. 水文水利
  15. 水文
  16. 水利
  17. 土壤
  18. 自然资源
  19. 土地资源
  20. 矿产资源
  21. 水资源
  22. 森林资源
  23. 药材资源
  24. 生物多样性
  25. 植物
  26. 动物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