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称
- 2 历史沿革
- ▪ 先秦至三国
- ▪ 两晋至南北朝
- ▪ 隋唐至五代十国
- ▪ 元至清
- ▪ 中华民国时期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3 地理
- ▪ 位置境域
- ▪ 气候
- ▪ 地质
- ▪ 地层
- ▪ 地质构造
- ▪ 地形地貌
- ▪ 土壤
- ▪ 水文水利
- ▪ 水文
- ▪ 水利
- ▪ 自然资源
- ▪ 土地资源
- ▪ 矿产资源
- ▪ 水资源
- ▪ 生物资源
- ▪ 生物多样性
- ▪ 动物
- ▪ 植物
- ▪ 自然保护区
- ▪ 自然灾害
- 4 行政区划
- 5 政治
- 6 人口
- ▪ 人口数量
- ▪ 民族
- ▪ 语言
- ▪ 藏族方言
- ▪ 汉语方言
- ▪ 宗教信仰
- ▪ 藏传佛教
- ▪ 苯教
- ▪ 汉传佛教
- ▪ 伊斯兰教
- 7 经济
- ▪ 综述
九寨沟县,古称“羊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幅员面积5286.2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常住人口为8.2万人。
名称
编辑九寨沟,因有九个藏族村寨(又称和药九寨)而得名。原南坪县于1998年6月19日更名为九寨沟县。
历史沿革
编辑先秦至三国
自殷商至秦(约前16世纪—前206年)均属氐羌地(商为氐地,当时羌在西北青海、兰州等地;西周为羌地;春秋、战国至秦为氐羌地)。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为益州广汉郡甸氐道。
三国为蜀汉益州阴平郡甸氐。
两晋至南北朝
西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以雍州的陇右五郡,凉州的金城,梁州的阴平等郡置秦州。泰康三年(281年)罢秦州并入雍州。七年(286年)复置。当时改属秦州阴平郡,东晋时没于吐谷浑。
南北朝时期,西魏(535—556年)设邓至城。废帝二年(553年)吐谷浑攻邓至羌,陷松潘。废帝三年逐吐谷浑,讨定阴平置宁州。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年)灭宕昌、邓至二羌。改宁州为邓州,置邓宁郡,管辖两县:尚安县(今黑河乡)同昌县(今安乐乡)。武帝天和元年(566年)改置扶州。天和五年(570年)置扶州总管府(设今松潘县),领三州:邓州(今九寨沟县安乐乡)、文州(今甘肃省文县)、扶州(龙涸郡今松潘县)。
隋唐至五代十国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扶州总管府龙涸郡和邓州邓宁郡,仍置扶州和邓州。开皇七年(587年)废邓州,改属扶州,治所由松潘改置在今九寨沟县内的安乐乡。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罢扶州,置同昌郡,属岷蜀诸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仍置扶州,隶属松州都督府,属陇右道。高宗永徽(650—655年)后改属剑南道,为古益州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罢扶州改同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扶州。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没入吐蕃。宣宗大中二年(848年)节度使郑涯收复。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903—925年)为扶州,后蜀(933—965年)时陷于吐蕃。宋朝时期属吐蕃诸部。
元至清
元时(1276—1371年)为宣政院辖地(相当于省),吐蕃等处宣慰司,松潘叠宕威茂州,文扶州万户府,仍名扶州。
明时(1368—1644年)为四川布政使司,成都府,松潘卫。
清(1644—1911年)属四川省,成绵龙茂道,龙安府,松潘厅(清期仍为松潘卫,属龙安府。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裁卫改厅,乾隆二十五年即公元1760年升为松潘直隶厅)。雍正七年(1729年)委巴州知州吴赫,监筑城于西山之麓,即古扶州城南的南坪坝,始名南坪,为南坪营,设都司。
清咸丰十年(1860年),起义军首领额能作(女,松潘小姓沟大尔边藏妇)、折乃他(南坪塔藏盘信寨寨长)、欧利哇(南坪羊峒五十八寨头人)等遍传木刻,通知七十二土司所辖各寨百姓起义进击清军。
清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十三日(6月6日),骆秉章集中兵力,进攻欧利哇据守的南坪。八月十五日(10月14日)清军攻陷南坪,附近各寨仍继续战斗。清军大事记述7施展诱降阴谋,派人与欧利哇谈判停战条件,欧利哇上当受骗后,清军收缴了各寨武器,随后清军推翻协议将欧利哇杀害。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裁废道制,名为以府州厅直隶省政。民国2年(1913年),“废省改道”废除府州厅,增设和恢复县治。民国3年(公元1914年)四川西部高原划为川边特别区域,受四川省节制,当时为四川省,西川道,松潘县(民国2年即公元1913年改松潘厅为县),南坪为松潘县分县,设县佐。民国24年(公元1935年)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简称茂县专区),松潘县,南坪仍为分县。民国25年(公元1936年)改为松潘县第二区。
民国4年(1915年),马秉忠、徐步蟾二先生私人编撰《南坪乡土志》成书,近五万字。
民国10年(1921年),四川督军刘存厚同熊克武作战,刘败到南坪,驻武庙。刘培修武庙及陕西会馆。
民国24年(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由平武攻松潘。国民党调第三路军第二纵队胡宗南四个师四个旅驻守松潘、南坪、求吉寺和甘南西固一带。
1935年7月到9月,红一方面军将士在大录乡芝麻村、沙勿村、大录村等地停留,筹集粮草,此期间进行了著名的包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南坪和平解放;
1953年,建立南坪县;
1959年,并入松潘县为南坪中心区;
1963年,复置南坪县;
1998年6月19日,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
地理
编辑位置境域
九寨沟县位于阿坝州东部,东与甘肃省文县,北与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与若尔盖县,南与松潘县、平武县接壤。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3°27’~104°26',北纬32°53'~33°43'之间,其自然界线在白水江及其支流的发源地一带,东至柴门关总梁,南至朵尔纳山黄土梁,西至弓杠岭五道沟梁,北至喇嘛岭青山梁子。东西长93千米,南北宽89.83千米,总面积5286.29平方千米。
九寨沟县地图
气候
九寨沟海拔约30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九寨沟县气候主要特征是:夏短冬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干、雨季分明。境内可分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及少数高山寒带区。气候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在一定高度以下,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674.3小时。月日照数多年平均值中,最多的是7、8两个月,都在200小时以上。9、10两个月最少,都小于115小时。多年年平均气温13.0℃,最热月是7月,多年月平均气温22.7℃。最冷月是1月,多年平均值是2.6℃。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34.5毫米,降水量夏多冬少,最多月出现在6月,可达85.7毫米。最少月出现在12月,仅0.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5%,9月最大,达74%。其余各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在55%左右。镇常年平均蒸发量1442.7毫米,各月多年平均蒸发量,5-8月均大于155.0毫米,10月到次年2月均不足100.0毫米。以12月最少,61.9毫米,以7月最多,190.1毫米。多年平均风速2.0米/秒,多年月平均风速最大的是2月和3月,达2.7米/秒。8月和9月最小,为1.6米/秒。最多风向东南风,其次是东风和南东风。年平均无霜期225天。
地质
地层
境内出露最老的岩层为晚古生代泥盆系上统,铁山群、中统冷堡子组,古道岭组。为一套陆相、海陆交替相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并经受变质作用,岩层为灰岩、白云岩和夹沙页岩。泥盆系岩层在县境出露很少,仅在东南部两河口至马家乡以南一带。二迭系浅变质岩由碳酸盐、砂板岩、基性火山岩、大理岩、片岩、板岩、干枚岩等组成。出露地区在达舍沟东北向,永丰、永和乡交界处,隆康乡西北、九寨沟、塔藏至弓杠岭。三迭系以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径区域变质而成。有三迭系上统侏倭组,深灰色砂岩类板岩层,沿白水江,上至黑河桥直向大录均有三迭系中统杂谷脑组,深灰色砂岩、板岩、灰岩。陵江乡、黑河乡分布有千枚岩。九寨沟、塔藏、玉瓦、双河、隆康等地也有千枚岩、砂岩、大理岩裸露。勿角、草地等地还有古生代石炭系岩层出露。弓杠岭一带有下更新统观音山组灰色厚块状砾石层夹少量灰岩。
地质构造
九寨沟县地质构造属四川西部地槽区,亦称松潘、甘孜地槽系,为西秦岭带一部分,地处南北地带接合部,东南受龙门山构造影响很大,东北受秦岭构造制约,西部受岷江断裂带控制。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三级地槽系。由于秦岭地槽南北褶皱上升,东西两侧在南北应力作用下形成东西向褶皱山系和断裂地槽,形成甘肃陇南武都弧形构造地带。九寨沟县地质新构造运动十分明显,九寨沟县东、西、南都有明显的活动断层,西部有岷江断裂带,南有雪山断裂带和虎牙断裂带,北部有秦岭纬向构造带。境内,甘肃文县弧形构造由西北至东南贯穿,构成伴山的几组剪切断裂面活动构造,形成主要的构造轮廓。其地质构造格局大致分为拉玛克盖——勿角压扭性断裂构造带、大录——永丰褶皱断裂构造带等五部分。其中东北一弓杠岭南北向断裂构造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常受到秦岭纬向构造和龙门山断裂构造强烈地震的震撼,破坏性的震应力扩散,在这一构造区域南北两段,引起强烈地震发生,地震后形成的干海子,堰塞湖可供佐证。九寨沟县由于母质和生物气候差异而产生区域性土壤。在旅游胜地九寨沟和嫩恩桑措风景区2200米~3200米的范围内,形成与褐色土和棕色壤土迥然不同的石灰岩土,形成九寨沟特有的喀斯特地貌。
地形地貌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北部高原,县境内地势险峻,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以高山山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区内海拔大都在3500米~4500米,西北较高,东南较低。最高处是位于西南部与松潘县、平武县交界的朵尔纳山峰,海拔4764米,最低处在县境内东部河谷郭元乡青龙村与甘肃省文县交界的柴门关,海拔1160米。
土壤
九寨沟县土壤分为9个土类,11个亚类,11个土属,26个土种。9个土类为:冲积土、山地褐色土、棕壤、石灰岩、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水稻土。山地褐色土是九寨沟县的基础土壤,面积134246.66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5.4%。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米以下地区,黑河流域地区可达2700米的海拔高程。山地棕壤土棕壤类土壤112206.66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3%。棕壤土分布于山地褐色土之上,海拔高度在2200米~3000米范围内,土壤黄棕色,通体无石灰性反应,PH值中性至微酸性,质地中壤或轻粘。亚高山草甸土类分布在海拔3200米~4000米的林间空地和林限以上的部分地区,常和暗棕壤、棕壤互相交错。全县亚高山草甸土类面积65893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6%。成土母质为残坡积物和风成黄土土壤,有明显的草根盘结层,PH值为微酸至酸性。
水文水利
水文
九寨沟县的大小河流都属嘉陵江水系,各级支流多呈树枝状,河流纵横,沟壑交错。有4条主要河流穿境而过,全长282.5公里,积水面积987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9905平方公里。白河、黑河、汤珠河,加上众多的小溪,形成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上游的白水江水系,也是贯穿全境的唯一水系。白河、黑河、汤珠河发源处的分水岭也就是与邻县的分界线,如弓杠岭是南坪与松潘分界线,黄土梁是南坪与平武分界线,纳玛梁是南坪与若尔盖分界线,青山梁是南坪与舟曲的分界线。白水江平均径流总量19.8亿立方米,径流深468.7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白水江67立方米/秒,白河17.50立方米/秒,黑河33.30立方米/秒,汤珠河8.4立方米/秒。县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密布,无明显地下水系,只有部分天然泉水由山脚或岩缝中流出,属岩层裂隙水或孔隙水。
白水江
白水江水系的干流就是白水江。是由白河、黑河在黑河塘汇合后称白水江。白水江从源头到甘肃省文县汇入白龙江,是白龙江的一级支流,从黑河塘汇合口至出境的柴门关总长50千米,河宽一般为30米,最宽为55米,落差大,水流湍急,河床平均比降约为10%,局部河段最大比降为20%,甚至30%。多年平均流量为67.04立方米/秒,保证率为95%的枯水流量为21立方米/秒。
黑河
黑河从源头纳玛岭梁起,汇集热摩柯沟、半当柯沟、亚隆沟等支流,在黑河塘与白河相汇,全长139千米。积水面积2612.51平方千米。从东北至黑河桥,河床平均比降为13%。局部最大比降约30%0,河面宽一般18米,最大宽度为30米。多年平均流量为31立方米/秒。
白河
白河从源头弓杠岭斗鸡台起,汇集塔玛沟、红岩沟、塔藏沟等支流在黑河塘与黑河相汇,全长57千米。积水面积1334.1平方千米。水流湍急且多瀑布。从上四寨至黑河桥平均河床比降为20%o,局部地区达到80%o左右,河面宽度一般为8米。
湖泊
高山湖泊俗称海子,多由古代冰川消融后的冰蚀源或冰碛源形成,有的是高山洼地的积水湖,保华乡月南山海池海拔2440米;保华山天池海拔2800米;白河芝麻沟的双池、青池海拔4000米以上;勿角甲勿池海拔2500米。河谷湖泊多为由石灰岩水蚀而成钙化池,主要分布在大录乡和九寨沟内。
水利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境内有白水河水电站、双河水电站、草地水电站等15座水库水电站。双河水电站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白水江上,是以发电为主、同时兼顾下游生态及景观用水的引水式电站,装设3台单机容量2.7万千瓦的混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8.1万千瓦。罗州湖水库枢纽工程位于九寨沟县双河镇,是一座集灌溉、景观为功能的综合小(1)型水利工程。水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取水兼放空建筑物、生态放水管、灌区灌溉管道等组成,配套建设10192米灌溉管道,总库容145.02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土地面积5288.09平方千米,实有耕地面积5378公顷, 草地面积9.37万公顷,林地面积39.73万公顷。
矿产资源
九寨沟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铁锰、赤铁、砷、锑等矿产资源14种,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金、铁、锰等,地处全国六大金成矿带之一的川西北金三角区内,黄金远景储量达150吨,已探明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水神沟金矿储量均达20吨以上,被原地质矿产部列为“跨世纪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富集区,现有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6处。
水资源
九寨沟县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年平均21.2亿立方米。最大流速3.36米/秒~3.83米/秒,最小流速0.98米/秒~1.08米/秒。平均径流总量19.8亿立方米,径流深468.7毫米。县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密布,无明显地下水系,只有部分天然泉水由山脚或岩缝中流出,属岩层裂隙水或孔隙水。双河乡的干沟,陵江乡的大叶子、幸福山都有地下水溢出。县境内的地下水情况尚无科学勘察数据。九寨沟县境内森林茂密,河流溪沟纵横,水系发达,河流湍急,流量充沛,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04万千瓦,可开发量84.3万千瓦,已开发31.2万千瓦。
生物资源
全县有林业用地达35.7万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达74.4%,有优质天然草场186万亩。天然中药材达290种,主要有党参、当归、虫草、贝母、天麻、猪苓等,盛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寨刀党”。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九寨沟县生物种类繁多。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619种,县境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42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其中兽类6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豹、林麝、马麝,鸟类4种,有绿尾虹雉、雉鹑、斑尾榛鸡、金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其中兽类14种,有猕猴、豺、小熊猫等,鸟类18种,有鸳鸯、苍鹰、雀鹰、普通鵟等。境内分布有中国特有鸟类18种,特有兽类25种。
金丝猴
植物
九寨沟县野生植物有2033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银杏、红豆杉、独叶草。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5种,箆子三尖杉、麦吊云杉、油麦吊云杉、大果青杄、四川红杉等。其他濒危植物4种,青檀、领春木、延龄草、白皮云杉。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共有4个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县自然保护区 | |||||||
保护区名称 | 行政区域 | 面积(公顷) | 主要保护对象 | 类型 | 级别 | 始建时间 | 主管部门 |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九寨沟县 | 64297 | 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 野生动物 | 国家级 | 19781215 | 林业 |
白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 九寨沟县 | 16204 | 金丝猴等野生动物 | 野生动物 | 省级 | 19630402 | 林业 |
贡杠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 九寨沟县 | 147844 |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 野生动物 | 省级 | 20090918 | 林业 |
勿角省级自然保护区 | 九寨沟县 | 36280.21 | 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及其生境 | 野生动物 | 省级 | 19930101 | 林业 |
参考资料: |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杠岭的东北侧,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总面积64297公顷。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千米。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的核心地和走廊带,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
九寨沟
自然灾害
九寨沟县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干旱、冰雹等。主要地址灾害为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九寨沟县是四川省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处在南北两段交接地震带上,属于松潘——较场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被称为四川省104°经线地震区。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截至22时30分,震区已经记录到地震107次,其中,5.0-5.9级地震0个,4.0-4.9级地震0个,3.0-3.9级地震2个,最大余震为3.3级。地震致使九寨沟县经济社会遭到重创,所有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全面停工或延期开工,全县预估直接经济损失达224.5亿元。
2018年7月10日,九寨沟县境内遭遇1949年以来最强洪涝灾害,县域内多条主干河道河水流量达到历史最高,多处交通出境干线阻断。九寨沟至松潘、平武、若尔盖、文县四条出县通道均已中断,成为“孤岛”。7月11日16时30分,九寨沟县抗洪抢险指挥部已由Ⅱ级防汛应急响应转为Ⅰ级防汛应急响应。经初步统计,截至到7月11日16时30分,强降雨已导致全县17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多户农房进水,房屋倒塌4间,县域内河水流量达到历史最高。
行政区划
编辑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下辖5个镇、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九寨沟县新区政务中心一号楼。
九寨沟县行政区划 | ||
区划类别 | 数量 | 下辖地区 |
镇 | 5 | 永乐镇、漳扎镇、双河镇、黑河镇、勿角镇 |
乡 | 7 | 永丰乡、永和乡、安乐乡、白河乡、保华乡、郭元乡、草地乡、玉瓦乡、大录乡 |
参考资料: |
政治
编辑现任领导 | ||
中国共产党九寨沟县委员会 | 书记 | 李为仁 |
九寨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主任 | 陈洪涛 |
九寨沟县人民政府 | 县长 | 李为仁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九寨沟县委员会 | 主席 | 夏永胜 |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6月14日 |
人口
编辑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户籍人口6.7万人,其中男性3.42万人,女性3.28万人;城镇人口4.09万人,乡村人口2.6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1%。年末常住人口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万人,乡村人口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69%。根据九寨沟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183人,占16.93%;15-59岁人口为45906人,占69.50%;60岁及以上人口为8966人,占13.5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475人,占9.80%。
民族
截至2021年,九寨沟县有汉族、藏族、回族、羌族等14个民族分类。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23930人(藏族19740人,回族3150人,羌族900人,其他民族140人),占全县总人口29.43%。
语言
藏族方言
藏族有统一的书面语,但其口语因地而异。藏语主要有三种方言,它们分别是拉萨方言、安多方言和康巴方言。九寨沟地区藏族主要通行的是藏语安多方言。安多方言具有两个特点:有声调,用声调来区别其他的字;用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关系。县境内藏语又有显著的区别,以县城为界,县城以北的大录、玉瓦、黑河、陵江、漳扎、白河等乡镇通行的藏语与县城以南的草地、郭元、勿角、马家、罗依、双河、保华、安乐等乡镇藏族(白马藏族)通行的藏语差别极大。
汉语方言
九寨沟的汉语方言极具特色,其最大的特点是:“南腔北调”,既有北方语言的特色,又具有南方语言的口音。历史上,九寨沟县的汉族群众多是自明清以后,尤其是民国以来从四川、甘肃、山西、宁夏、陕西等地迁徙而来,他们各自都带有家乡的口音,且相互之间又互有影响,各种方言在此长期交往,形成一种与四川话大为不同的方言。九寨沟方言的语音成分比较复杂,它兼有南方语音和北方语音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中混语音”(中间型混合语音)。与普通话分作四个声调不同,九寨沟的汉语方言有五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卢,比普通话多出一个声调——人声:九寨沟方言语音发音短促,少有升降调,有不少的儿化音,其调值与普通话也有所不同,在九寨沟方言中,上声和去声音值非常接近,往往把上声调和去声调分不清楚,以至于九寨沟方言中往往把“买”说成“卖”,这种“买”“卖”不分语言现象以至于闹出一些有趣的笑话。正是由于声调上的差别,使不少九寨沟县人学普通话在音调上就感到困难。
宗教信仰
截至2020年11月,九寨沟县有宗教活动场所共12座,其中藏传佛教寺庙9座,清真寺2座、汉传佛教寺庙1座,共有教职人员266名。
藏传佛教
萨加派,俗称花教,以萨加寺得名成派。公元18世纪70年代传入南坪,有大录乡大录村的膑果寺、八屯村的童卡寺、香扎村的恰郎寺、玉瓦乡玉瓦寨村的玉瓦寺、安乐乡大寨村的角迪寺。这5个寺庙隶属若尔盖县求吉寺,喇嘛由求吉寺派遣,堪布由各寺庙僧人轮流任职。民主改革后有大录、八屯、香扎、玉瓦4个寺庙,4个村的信教群众信奉藏传佛教中的萨加派。
苯教
苯教又称苯波教,县内信奉该教的主要有漳扎片区信教群众,大录乡的东北村、芝麻村、沙勿村和安乐乡的大寨村等信教群众。苯教信奉万物有灵、崇拜天、地、日、月、星辰等。在朝佛转经时,朝逆时针方向转,僧人诵经用法器时铃口向上,僧人表演宗教舞蹈时朝逆时针方向转。达基寺、扎如寺有转世喇嘛,按血缘世袭相承。
汉传佛教
九寨沟县内汉族长期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宗教信仰也相互影响渗透,没有系统独立的宗教组织进行宗教活动,城乡民众为多神信仰。庙宇中有佛教祖师,也有道教神像,敬奉释迦牟尼、三尊大佛、观音等。有各家族按期轮流请师爷“传老爷”,师家焚香蜡、挂神像、手击羊皮单面鼓,一般每年冬腊月进行。乡下村寨多有土地庙、山神庙、娘娘庙、观音庙楼等。也有吃斋念佛的善男信女,主要活动在聚宝山风成寺。聚宝山风成寺,位于旧县城东南聚宝山上,该寺建于公元1868年。1991年5月18日,由县人民政府批准为汉传佛教活动点。1995年12月6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允许对外开放。该寺无僧人,有寺管会成员6人。
伊斯兰教
县内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县内伊斯兰教清真寺有永乐和永和两座。永乐清真寺,建于清代同治年,后被毁。公元1914年重建,常住阿訇1人,“文化大革命”中又毁,1984年恢复,2005年有寺管会成员7人。永和清真寺,又称斜坡清真寺,建于公元1919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虽无破坏,但很破旧。1980年代初,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由州县人民政府补助、信教群众捐资维修,能满足信教群众需求,2005年有寺管会成员8人。
经济
编辑综述
九寨沟县地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首批、四川首个“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主要发展绿色产业。长期以来,旅游业是九寨沟县的支柱产业,2016年,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对全县GDP贡献率达到65%,2022年,第三产业对全县GDP献率达到76%。九绵园区、嘉九园区是九寨沟县工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园。其中九绵园区已运营企业21家。
2022年,九寨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04亿元,下降3.5%;第三产业增加值25.17亿元,增长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第一产业5.3%、第三产业2.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448元,增长0.1%。三次产业结构为9:15:76。
第一产业
九寨沟粮油、九寨沟特色果业、九寨沟藏香(生)猪、九寨沟牦牛(禽蜂)等是九寨沟县农优势特色产业。截至2022年,全县已建设万亩特色水果基地、干果基地和中药材基地,组建藏香猪核心繁殖场3个,建立“九寨沟中蜂”遗传资源保护区,养殖中蜂17000群。九寨沟县大力推广“净土阿坝”“阳光九寨”区域品牌,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双认证”工作。注册拥有“九寨贡”“海拔3000”“九寨庄园”“凤鸣九寨”等优秀品牌。全县认证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16个、申报地标产品5个。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81家。兴办家庭农场76家,建成省级休闲示范农庄3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
2022年,九寨沟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1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81万亩;主要畜禽出栏数12.22万头,比上年增长3.2%;主要畜禽存栏数9.58万头;主要畜禽肉类总产量4418吨。
第二产业
九绵园区、嘉九园区是九寨沟县工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园,2022年,九寨沟县与嘉善县、绵竹县有序清退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企业,九绵园区运营企业21家,预计实现规模以上总产值3亿元;嘉九园区完成一、二期工程,签约入驻项目8个,两个园区预计实现收益1570万元。九寨沟县积极推动县属企业九寨沟矿泉水公司等3家企业升规入统。支持民营企业马脑壳金矿完成生态修复并恢复生产。引导水电企业提高产能,全年预计实现水电总产值4.55亿元。
2022年,九寨沟县工业增加值4.17亿元,比上年增长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9亿元,比上年增长0.6%;规上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1.4%。实现产品销售率达103.8%;含九绵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第三产业
文旅产业是九寨沟县的支柱产业。2022年,九寨沟县全年共接待游客348.0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8%,实现旅游总收入45.21亿元,下降21.4%,其中九寨沟景区共接待游客114.21万人次,下降49.1%,实现门票收入1.12亿元,下降55.8%;其他旅游者233.81万人次(指探亲访友、参加会议、一日游等)。
2021年,九寨沟县打造了嫩恩桑措(神仙池)、甲勿海熊猫园等12个景区景点,推出7条精品旅游线路,“5G游九寨”APP上线使用。2022年,爱情海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九寨庄园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漳扎镇中查村创建为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县年度考评排名全省第二。投入3600万元打造羊足山、上四寨特色民宿。成功打造“九寨有礼”“九寨祥巴”等区域公共品牌,成功研发1800余种文创产品,“九寨有礼”漳扎宝盒文创空间正式开业,销售营业额达200余万元;情景歌舞剧《登嘎甘㑇》于2021年正式入驻星宇·登嘎甘㑇大剧院实现市场化运营。全县宾馆饭店已达10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6家、三星级饭店3家、非星级95家(漳扎片区75家、县城片区20家),总床位2.3万余张;旅行社分社25家;星级藏农家乐39家。
2022年,九寨沟县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6亿元,与上年持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53亿元,增长2.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24亿元,下降21.0%;金融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0.5%;房地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3.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5.53亿元,增长3.7%。
社会
编辑教育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共有小学学校数14所,专任教师数449人,毕业生数644人。普通中学学校数2所,专任教师数321人,毕业生数1061人。中等专业学校数1所,专任教师数92人,毕业生数226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综合文化站12个。广播覆盖率99%,电视覆盖率100%。
九寨沟县图书馆、文化馆是九寨沟县“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其中,图书馆新馆面积2400平方米,纸质藏书56000册、电子图书30000册。该图书馆也是新型智慧图书馆,通过自动化设备集查询、借书、还书、续借等功能于一体,可为群众提供开放、无障碍的阅读服务。 与此同时,文化馆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总面积3200平方米,功能用房有美术室、音乐室、书法室、钢琴室、舞蹈室、多功能厅、展示厅、服装间等。
科技
截至2022年,九寨沟县已开工建设5个科技计划项目(九寨沟县神仙池景区典型退化钙华彩池群修复保育技术研究、九寨沟县电子沙盘及环卫巡护系统、九寨沟特色经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九寨刀党参抗皱护肤化妆品系列开发与生产、中蜂成熟蜜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总投资487万,内容涉及产业发展、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领域。
2022年,由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基于OUV的九寨沟震后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修复关键技术”项目被授予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医疗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102个(含村卫生所),床位数466张,卫生机构人员数846人,卫生技术人员652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床位数458张,卫生技术人员546人;医院2个,执业(助理)医师人数279人,护士243人。
九寨沟县主要医疗卫生机构(部分) | |||||
机构名称 | 卫生机构类别 | 行政区划(市) | 行政区划(县、区) | 医院等级(级) | 医院等级(等) |
九寨沟县人民医院 | 综合医院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九寨沟县 | 二级 | 甲等 |
九寨沟县中藏医院 | 中医(综合)医院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九寨沟县 | 二级 | 甲等 |
参考资料: |
体育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共有135个体育场地。九寨沟县民族体育馆是一座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现代化体育场馆,馆内有2个地下篮球训练场,1个篮球比赛场地,可容纳3000名观众。九寨沟县游泳馆用地面积5498.8平方米、建筑面积4426平方米,室外场地面积平方米、室内场地面积平方米,游泳场馆能同时容纳2000人。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已完成村级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工作,实现了全县农健工程全覆盖。建设完成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100%,挖掘整理22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录入《阿坝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汇编》。人均体育场所达使用面积达2.22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培训注册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145名。成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跑、篮球比赛等各项体育赛事,圆满完成阿坝州第十五届运动会和阿坝州第三届残运会承办任务。在2020年“全民健身 活力中国”系列赛事活动暨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评选中,九寨沟县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1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50303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1426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数1802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数1269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472人。养老机构1家,养老机构床位250张。
九寨沟县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邀请专业社会工作者深入全县12个乡镇开展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情绪疏导、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多样化服务。同时,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截至2022年6月,全县已完成居家养老集体服务40余次,居家老人个人服务6000余人次,家庭适老化改造300户。
生态环境
2022年,九寨沟县修复治理长江上游干支流九寨沟县段52千米、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千米,投入4000余万元完成南坪镇安乐河、勿角镇甲勿沟等9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入2100万元完成干旱河谷人工造林1518亩,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04万亩、补植补造390亩,全民义务植树11万株,森林面积2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9%。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100%。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投入1.48亿元实施白河防洪治理工程等项目12个,河道疏浚清淤260千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
交通
编辑综述
九寨沟县地处川甘两省交界处,区位偏僻,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九寨沟县现无铁路,客货运输主要依靠公路。路网以国道G247线景昭路、国道G544线双川路,构成“Y”线主骨架。九黄机场距九寨沟沟口88千米,车程一个半小时。
公路
截至2022年,九寨沟县境内公路总里程799千米,其中国道里程158.329千米,省道里程105.152千米,县道里程173.024千米,乡道里程363.14千米。境内有国道2条(G247线景昭路、国道G544双川路),省道1条(S445)。2022年,九寨沟公路客运周转量25194万人千米,增长79.6%;公路货运周转量27034万吨千米,增长306.5%。
九绵高速公路全长约244千米,起于九寨沟县川甘界青龙桥,经九寨沟县及绵阳市平武县、北川县、江油市,止于绵阳市游仙区张家坪,于2016年4月开工,预计2024年底建成通车。九绵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后,成都到九寨沟的行车时间将由目前的8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
航空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境内暂无民航机场。九寨沟黄龙机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和黄龙的空中交通枢纽,距九寨沟沟口88公里,车程一个半小时。 九寨沟黄龙机场属高原机场,是中国三大高原机场之一。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九寨沟县已有“邮快”合作公交线路25条,经停沿途112个招呼站,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
文化
编辑综述
九寨沟县历史悠久,是藏、羌、回、汉等民族的聚居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形成了众多人文景观。已拥有㑇舞、南坪曲子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坪琵琶制作技艺、榻板房建筑技艺等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66项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民歌之乡、琵琶之乡、情歌之乡”的美誉。境内有具有典型藏族建筑艺术特色的大录寨;独特民族文化的白马藏族风情园;藏传佛教寺庙─扎如寺、东北寺和达基寺以及典型汉族文化寺庙风城庙和朝阳庙等。
饮食
九寨沟县历史3500多年。从元末至清初,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的汉族、回族来经商、务农,部分定居下来。民国时期,又有四川省内江油、遂宁等地与河南、陕西、北京等地来从政、经商、避难、逃荒、躲壮丁的人逐渐增多。外来人口中的许多人都留下来安家立业,繁衍子孙,人口不断增加。也就带来了这些地方不同的饮食特色与风味。上世纪80年代初,九寨沟景区开始开发,至2013年到九寨沟旅游的人数已达400多万人次,为了满足国内外游客的不同饮食要求,各宾馆饭店又引进各地厨师,带来了川粤、日韩料理、西餐等。九寨沟的饮食也就形成了以本地藏羌回汉饮食为代表,兼具各菜系风味和异域风情的特色。九寨沟美食中非常有特色的要数洋芋糍粑、杂面和荞饼。
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又叫洋芋搅团,虽无人考究洋芋糍粑由何人发明,也没有留下传奇的故事,但九寨人常常用洋芋糍粑来款待远方的贵客。九寨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烤着疙瘩火,吃着兰花烟,要得吃好饭,洋芋砸搅团。”九寨沟县多数村寨地处高半山,土地肥沃,盛产洋芋。过去,洋芋是当地人的主食,无论是做洋芋丝、洋芋片,不管是炒、炸、煮、烧,都比不上砸洋芋糍粑。因洋芋便于储藏,从头年夏秋成熟到次年夏秋,一年四季都可砸洋芋糍粑,所以洋芋糍粑是九寨沟当地居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杂面
杂面是九寨沟风味别致的小吃之一,由黄豆、芥麦混合加工而成,制作上比较细腻。杂面可分为疙瘩子和薄杂面。其不同在于:第一,所用配料不同,疙瘩子除了加麦面粉外,还要加上细玉米粉;第二,皮的厚薄不同,疙瘩子比杂面厚;第三,切条的宽窄不同,薄杂面宽,疙瘩子窄。煮杂面离不开酸菜,杂面的老嫩与下酸菜的先后有关,先在煮面的水中下少许酸菜,等水沸后再下面,待面煮到五成熟再下酸菜,这样煮出的杂面就特别细嫩。吃杂面要佐以芫荽、葱子、小蒜、韭菜、熟油蒜辣子,夏天可把青辣子烧熟砸烂,佐以红油蒜泥,其味更为鲜美。
特产
九寨沟柿子
九寨沟柿子,九寨沟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九寨沟柿子产区位于九寨沟县东南部,产区海拔1160米-1938米,产区自然环境条件有利于柿子生长。九寨沟柿子果实大,扁圆形,橙红色。果顶平圆,果肩平。果蒂较小,蒂洼浅,萼片直角反卷。果肉深橙红色、细腻,纤维长、较少,味甜。种子小、少。2012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九寨沟柿子”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九寨沟甜樱桃
九寨沟甜樱桃是九寨沟县特产。甜樱桃果实色泽艳丽、晶莹剔透、味道鲜美、营养物质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在各种水果中名列前茅。 截至2020年,九寨沟县甜樱桃种植面积3000余亩,总产量1305.25吨,总产值1566.54万元,已发展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艺术
九寨沟县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民间绘画、雕塑、建筑和民间手工艺等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诣。书写、剪贴、剪纸、刺绣、铸锻、编织等都很有名。
南坪木雕
“南坪木雕”是以各种木料为原材料,利用雕刻和打磨等工具并结合浮雕、镂空雕等雕刻手法手工雕刻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龙凤、吉祥八宝、八仙、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图案的木雕用品和装饰摆件(主要包括传统八扇门窗、秦桌、八仙桌、南坪琵琶等)。“南坪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初以汉文化为主,但随着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也使其深受安多文化和白马文化的影响,如今的“南坪木雕”将藏羌回汉等文化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其民族多样性,也形成了独有的九寨木雕文化。主要分布在九寨沟县永乐镇、永丰乡、安乐乡、双河乡、保华乡、勿角乡、郭元乡、白河乡等地。
锅庄
九寨沟最流行的舞蹈是锅庄。据藏文历史记载,早在前三世纪前后,藏族各地就十分盛行歌舞。藏族人最先的舞蹈就是围绕篝火跳圆圈舞。锅庄通常分为寺庙锅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寺庙锅庄通常在寺院宗教节日,或迎送大活佛的时候跳,这种锅庄庄严隆重,充满宗教气息,是信徒们为了来世幸福而献给神灵活佛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则热烈奔放。每逢节日,男性着肥大统裤,女性脱掉右臂,抛袖于身后,围着圆圈洒手、踏步、踢脚,到通宵达旦。
藏族舞蹈
藏戏
藏戏也是藏族文化中的另一种广场歌舞形式,它是以演员带上面具表演为显著特征的。相传它是15世纪著名行僧唐东杰布所创。唐东杰布云游西藏时,深深感受到江河阻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便立誓要在每条河流上架设铁索桥。他汇同在西藏结识的7个能歌善舞的兄妹,一起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宗教故事,劝人行善积德。藏族僧众推崇他的义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铁出铁,共同修建了铁索桥。铁索桥建起来,藏戏因此传唱开。藏戏的面具特别,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蓝色、黑色面具代表劳动群众。在藏戏中还离不开演员扮演动物登台表演,因此藏戏中还有许多的动物面具,这些动物都被罩上了神灵的色彩,显示了藏族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藏戏戏袍
习俗
九寨沟县是藏、羌、回、汉等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和靓丽的民族风情。
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藏族一年中最为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从藏历元月一日起,到元月十五日,将持续十五天迎新年活动。藏历正月初一,鸡叫第一声,家庭主妇便起床背“新水”(传说是天界诸佛赐给人类祛除百病的吉祥甘露),凡能喝上新年新水,便会在新的一年里不染百病,健康长寿。初一白天,各寨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赛马会或文娱演出。初二起,人们开始互相拜年祝贺,请客走访,并作好迎龙灯狮子的准备。当龙灯狮子到家门前时,家家都要张灯结彩,并送上一份礼物—几瓶洒或一条烟。
藏历新年
涂墨节
涂墨节是白马藏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至十六,在九寨沟县白马藏族山寨,人们互相涂抹锅烟墨,这就是有名的“涂墨节”,也是白马藏族的狂欢节。节中,男女老少手中抹着锅烟墨,相互追逐,各不相让,尽情地往对方脸上涂抹。涂在脸上的锅烟墨要保持到睡前才能洗掉。追逐涂抹,吉祥欢迎,此时也正是未婚男女青年自由恋爱,选择对象的最好时机。
桑烟
桑烟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沿袭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桑”是藏语的译音,本义为“净”。桑烟又称熏香。桑烟的发源地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沿袭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多用在盟誓上,是让天神作证的意思,是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仪式之一。煨桑是藏族原始佛教与藏传佛教两层文化形态催化下形成的祈愿礼俗。民间性的桑烟,更多的是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祈福。
服饰
藏族服饰
上塘藏族服饰
九寨沟县漳扎地区款式分二种,一种为藏族传统生活服饰;一种为藏族礼仪接待服饰。九寨沟县大录地区,为传统生活服饰,因该地区与若尔盖接壤,服饰上与阿坝州安多地区藏族区别不大。漳扎、大录地区(藏族服饰大同小异)藏族服饰的基本特色为,男女都穿藏式长袍,大邻长袖,无扣,衣长及脚背系长腰带,冬装是羊皮袍、布面毡袍、毪衫,氆氇衫等。帽子有礼帽、毡帽、狐皮帽几种。皮类腰带分银花袍带和铜花袍带两种。妇女15岁前扎一独辫,15岁开始编成若干细条,披于脑后。戴藏银耳环,耳环上嵌有三五颗玛瑙珠。脖上系一副玛瑙或珊瑚珠。胸前挂一方形或圆形银盒,盒的中心嵌有红或绿色玛瑙珠。
藏族服饰
下塘藏族服饰
白马藏族款式二种,一种为流布于九寨沟县勿角、马家、郭元、草地等乡的白马藏族服饰;一种为平武县流行于九寨沟县勿角等乡的服饰。其基本特色为,穿白色麻布衫、白色毪衫或青色布衫,衣领宽大,夏天敞领露胸。冬穿毪子夹衫,羊皮背心。麻布绑腿、脚穿麻鞋、布鞋或草鞋。女子头戴圆顶盘形黑色毡帽,帽上缠一串珠子或清代铜扣,所插尾羽较男帽更长。女衫袖上和后肩均加红、黄、绿、蓝等条饰,下部为裙(上下合为连衣裙)。胸前戴鱼骨牌,胸襟宽四寸,用各色三角形布镶饰。腰系宽约5寸红色毪腰带。系灰色围腰。随着历史的发展,男子已不戴圆顶盘形毡帽,只穿普通藏式夹衫或有面皮袄。
藏族服饰
回族服饰
九寨沟县回族中老年男子多以白色或浅色衣料着装,中青年女子以素妆为主,老年多以深色布料或皮料做长衣,每逢节日,男人头戴“白号帽”,女人头搭盖头,进寺礼拜听阿訇讲《古兰经》。回族妇女禁穿大鞋,在众人面前穿大鞋、现大脚被视为不礼貌、无教养,旧有缠脚习惯。1980年代后,青少年着装的花色、款式、面料都随潮流改变,只有“白号帽”是不变的标志。
民居
藏族民居
藏族居住一般在海拔较高,气温寒冷的地方,建房形式也不尽相同,多为二楼一底土木结构,四周筑土墙,下层关牲备,中层住人,上层装草、堆放粮食,下多为木梯。也有两层的,上层堆放粮或草,下层住人,边房关牲畜。1980年后,喜欢盖砖木结构或钢筋水泥结构房屋,牲畜围棚和人居分离,建筑材料以木材、石材和砖瓦为主,改变了过去以木材为主的习俗。
藏族民居
回族民居
回族喜欢在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的地方居住,房屋避风向阳,多为一楼一底的土木结构,有天楼地板防风保暖,屋内整体相同又各自开门,男女老幼互不影响。老年人多睡炕床,炕床宽大,上有炕桌,可在炕上就餐、娱乐或喝茶,做针线活等。上炕时要脱鞋,盘腿而坐,长辈在上方,晚辈坐两边,靠床沿是端茶送水的地方。屋前屋后喜种花草、果树、蔬菜等。1980年后,回族和汉族居住习惯和房屋装饰大同小异。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有55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保单位3处、州级文保单位7处、县级文保单位45处。省级文保单位分别是:唐卡寺、永丰殷家大院、达琼贡巴寺。永丰殷家大院位于九寨沟永丰,修建于清朝,201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殷家大院》节目组在九寨沟县永丰乡下寨村开机拍摄。《记住乡愁-殷家大院》以“疏财重义”为主题线索,围绕殷家大院的建筑特色、地方民俗风情、传承传统文化等三方面内容进行拍摄,反映殷家人注重民族融合的历史、乐善好施善行、弘扬传统价值理的传承等方面的亮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有各级非遗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4项、州级37项,县级45项。
九寨沟县国家级非遗项目 | |||
名称 | 批次 | 类别 | 保护单位 |
㑇舞 | 2006(第一批) | 传统舞蹈 | 九寨沟县文化馆 |
南坪曲子 | 2008(第二批) | 九寨沟县文化馆 | |
川西藏族山歌 | 2008(第二批) | 传统音乐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馆 |
登嘎甘㑇(熊猫舞) | 2014(第四批) | 传统舞蹈 | 九寨沟县文化馆 |
登嘎甘㑇(熊猫舞)
熊猫舞是流行于九寨沟县草地乡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拟兽舞蹈。传说中,熊猫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它帮助白马藏族守护土地,驱赶危害白马藏族庄稼的野兽。于是草地乡白马人感念熊猫恩德,就制作出熊猫服饰,模仿熊猫的可爱动作,编排出熊猫舞,每逢喜庆节日时,就在山寨中跳起来。熊猫舞动作笨拙,憨态可掬,是一种比较欢快的舞蹈。如今,九寨沟县草地乡白马藏族,在喜庆的节日都要跳欢快的熊猫舞,这几乎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
传统村落
截至2021年,九寨沟县有中国传统村落7个。
九寨沟县中国传统村落 | ||
批次 | 数量 | 名称 |
第四批 | 7个 | 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九寨沟县永和乡大城村、九寨沟县罗依乡大寨村、九寨沟县马家乡苗州村、九寨沟县草地乡下草地村、九寨沟县大录乡大录村、九寨沟县大录乡东北村 |
参考资料: |
大录村
大录乡大录村,地处九寨沟县西北部。大录千年古藏寨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村寨之一,位于山腰缓坡区,建筑层层错落,保留了最古老的榻板屋顶和“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堡垒式夯土墙结构。大录村是红军长征途中在川甘边界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域,当时,本地群众积极筹集粮草支援红军,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2016年,大录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风景名胜
编辑综述
九寨沟县是全国首批四川唯一“中国旅游强县”,县内山川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九寨沟、大熊猫、金丝猴3大享誉世界的生态名片。除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的九寨沟外,还有甘海子国家森林公园、神仙池风景区、甲勿天池、黑河风光带、勿角白马藏族风情园等众多生态人文资源。截至2022年末,九寨沟县有A级景区5家,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家。
九寨沟县主要景区(部分) | ||||
名称 | 所在市州 | 所在区县 | 等级 | 地址 |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 阿坝州 | 九寨沟县 | AAAAA | 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 |
九寨沟县嫩恩桑措旅游景区 | 阿坝州 | 九寨沟县 | AAAA | 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和大录乡境内 |
爱情海景区 | 阿坝州 | 九寨沟县 | AAAA |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甘海子村 |
参考资料: |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