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道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中山街道隶属于上海市松江区,地处上海市松江城区的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3’15”,北纬31°12’25”,东靠车新公路,与车墩、新桥两镇接壤;西傍通波塘,与岳阳、方松街道隔河相望;南依沪杭铁路,与车墩镇为邻;北枕花辰公路,与洞泾镇相连。市级松江工业区、国家级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座落于内。2010年人口98888人(2010年)。2012年,中山街道户籍人口36526人,区域总面积40.7...

中山街道隶属于上海市松江区,地处上海市松江城区的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3’15”,北纬31°12’25”,东靠车新公路,与车墩、新桥两镇接壤;西傍通波塘,与岳阳、方松街道隔河相望;南依沪杭铁路,与车墩镇为邻;北枕花辰公路,与洞泾镇相连。市级松江工业区、国家级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座落于内。2010年人口98888人(2010年)。2012年,中山街道户籍人口36526人,区域总面积40.77平方公里。2013年,共辖16个社区,是上海市文明社区。截止到2020年共有人口128252人。

历史沿革

编辑

秦时属会稽郡长水县(秦末改由拳县)东境,海盐县北境,娄县(后改昆山县)南境。从唐朝到清朝,中山地区一直属华亭、集贤2个乡。唐天宝十载(751年),置华亭县,县治设于中山地区的今中山东路(松江二中);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升华亭县为华亭府(次年改名为松江府),领华亭县。府、县治同设在今中山东路(松江府设在今松江二中处、华亭县设在今松江宾馆处)。中山地区属华亭县管辖。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西北部建娄县,县治初设在府城西水次仓,后迁移人府城,与华亭县同城设治。民国元年(1912年),松江县辖24市、乡,中山地区属华亭县的白沃乡、龙兴乡及泗泾乡的部分,城区为华亭市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华亭县改称为松江县,县治不变。1949年11月,中山地区划为城东区3个乡,城西区的两个半乡。1957年8月,撤区并乡时,由城东区的洞泾、城东、五龙3个小乡,城西区的三龙、安乐2个小乡合并建立城北乡。1958年9月25日,政社合一,成立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称城北人民公社。1980年12月,城北人民公社改称五里塘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建为五里塘乡。1994年7月,五里塘乡改为茸北镇。1997年,辖徐塘、苗圃、夏家浜、卖花桥、梅家浜、玉湖、白、邱泾、五龙、小堰头、陈厍[shè]、园中、放生池、生生、大塔浜15个村委会和茸梅、民华、茸梅、民乐2个社区。2001年1月,撤销茸北镇建制,建立松江区人民政府中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原茸北镇、松江镇、新桥镇、车墩镇的部分行政区域。2005年4月,中山街道最后一个行政村撤销,建立夏家浜社区。2006年4月,原松江工业区管辖的蓝天1~5村社区划入中山街道社区,时辖有16个社区,具体为白云、东外、方东、方西、南门、平桥、北门、五龙、茸梅、花桥、夏家浜、蓝天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615个居民小组。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中山街道地处上海市松江城区的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3’15”,北纬31°12’25”,东靠车新公路,与车墩、新桥两镇接壤;西傍通波塘,与岳阳、方松街道隔河相望;南依沪杭铁路,与车墩镇为邻;北枕花辰公路,与洞泾镇相连。2012年,中山街道区域总面积为40.77平方公里。

气候

中山地区属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春季细雨绵绵,气候多变;夏季东南风盛行,受海洋潮湿空气影响,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但台风、暴雨常临;冬季则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寒冷干燥。该地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水量1094.9毫米,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047.3小时。

地质地貌

中山街道地处太湖流域碟形洼地的底部,地势低平。地平面由南向北倾斜,高低落差2.5—3.5米左右。在全街道面积中海拔3.2米以下的低洼地约占五分之二。中山东路段地面高程在3.51—4.5米,为松江区地面高程之最。地表为冲积层和滨海相沉积物,厚度在200米以上,其上部30米地层一般为褐黄色黏土、亚黏土层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资源

中山地区植物种类繁多,包括粳稻、糯稻、元麦等粮食类;油菜、大豆、芝麻等油料类;各种蔬菜;黄金瓜、小青瓜、菱、藕、荸荠、芦粟、慈姑等瓜果类;燕笋竹、蒲基竹、篾竹等竹类;牡丹、潮来花、金丝梅、唐菖蒲等花卉类以及伏地卷柏、尖头小尔草、紫萁、芒萁、里白、井栏边草、刺齿凤尾等160余种药用植物。中山地区的古树名木尚存较多,2006年该地有古树名木4种14株。其中,600年以上树龄3株、400年以上7株、300年以上4株.均为市级保护古树名木,品种有银杏、松柏、罗汉松、瓜子黄杨等。

动物资源

2006年,中山地区的动物资源包括水牛、湖羊、大江鸡、浦东三黄鸡等各种家畜、家禽;水獭、獾等野兽;白头翁、斑鸠、白鹊鸽等野禽;蜥蜴、麻鸭蛙等爬行动物;白鲢、花鲢、青鱼、鳊[biān]鱼、罗氏沼虾等内河水生动物;蟛蜞、鳗鲡、河豚、鳜鱼、鲥[shí]鱼、四鳃鲈鱼等野生鱼类以及各种昆虫。其中,四鳃鲈鱼、河豚、鳜鱼、鲥鱼等当地具有特色的野生动物。

行政区划

编辑

2013年,中山街道下辖16个社区,553个居民小组,具体为:茸梅社区、北门社区、白云社区、平桥社区、东外社区、方东社区、方西社区、南门社区、五龙社区、花桥社区、夏家浜社区、蓝天一村社区、蓝天二村社区、蓝天四村社区、蓝天五村社区、莱顿社区。

中山街道

人口民族

编辑

人口

2006年末,中山地区户籍13309户、户籍人口353941人,常住人口66666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口30725人。2010年人口98888人(2010年)。2012年,户籍14118户,户籍人口36526人,其中男18490人,女18036人,非农业人口36520人,平均每户人口2.59。根据松江区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山街道常住人口为128252人。

民族

中山街道人口以汉族为主体。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19人,有蒙古族、回族苗族朝鲜族侗族5个少数民族。

经济

编辑

综述

2006年,中山街道工农业总产值49225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8876万元。全年实现增加值272443,比上年增加19.2%。2012年,中山街道工农业总产值1093956万元,工业总产值1092361万元,农业总产值159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5634万元。实现增加值459222万元,比上年增加13.4%;财政收入44812.37万元,比上年增长50.6%。

第一产业

历史上中山地区经济都以农业为主,水稻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1993年,农业总产值6077万元。到2006年,全街道耕地面积仅为360公顷,为1958年耕地面积的1.4%。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则由1980年的74.06%下降到2006年的0.3%。2012年,中山街道完成农业总产值1595万元,比上一年减少3.2%,其中种植业672万元,林业271万元,畜牧业55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00万元。2012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0万元。

第二产业

2006年,中山街道全年完成工业产值501745万元,利润27293万元,三资企业创汇17847美元,出口拨交值137813.5万元。2006年末,落户中山街道工业园区的企业有227家,其中三资企业102家、民营实体型企业111家、市属企业11家、福利企业3家。

中山街道

中山街道[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

2012年,中山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1092361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4542万元,其中工业254222亿元,建筑业4032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917572亿元,工业销售产值929477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190227万元。

第三产业

2006年,中山街道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854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38876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9709万元。

中山街道2012年,中山街道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38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665237亿元。商品销售额665237亿元。

交通

编辑

中山街道水陆交通便捷,区域位置优越。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铁路、沪松公路横贯全境。2007年底通车的轨道交通九号线距嘉金高速和黄浦江黄金水道仅8公里,离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仅20公里,距上海市中心仅25公里。

社会

编辑

教育

1990-2002年中山地区调整学校布局,撤销全部乡村学校,集中办好乡(镇)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2000年起,先后组建松江二中教育集团和中山小学教育集团。2012年,松江二中有38个班级,学生1366人,教职工174人,学校占地面积152380平方米;中山小学有50个班级,学生2576人,教职工163人,占地面积19643平方米。

卫生

1958年2月该地区成立城北乡医院,各乡村建立卫生所(室)。1964年,各生产大队都有经医技培训的“赤脚医生”。2001年,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有关居民区设立6个卫生服务站点。2002年12月,中山街道被评为上海市一级卫生街道。

中山街道

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一级公立医疗机构。2014年,下设1个分中心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在职职工190人,卫技人员105名,其中中高级职称31名。设有全科门诊、社区预防保健科、中医科、口腔科、体检科、以及检验科、B超、放射科等科室,拥有先进的进口生化分析仪和血球仪、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机和DR等设备。中心核定病床位100张,实际开放145张。

文化

中山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于2004年6月始建,2005年5月竣工,同年8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5624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3896平方米。2014年,活动中心内设:社区学校、图书馆、排练厅、书画创作室、画廊、东方信息苑、多功能健身活动室以及茸贝尔早教中心等功能完备的设施项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向社区居民提供书报阅读、展示展览、团队活动、党员服务、健身锻炼、科普教育、娱乐休闲、网络信息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

中山街道

中山街道文化活动中心

旅游

编辑

兴圣教寺塔方塔兴圣教寺塔位于旧府城中,今方塔园内。原属兴圣教寺内建筑物。塔呈四边形,俗称“方塔”。兴圣教寺建于五代时后汉乾祜[hù]二年(949年),经过200多年,至北宋熙宁、元佑年间才在寺前建造一座9级的宝塔,高达42.50米。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东征,外国侵略者组成洋枪队盘踞松江,钟楼在激战中被毁,方塔幸存。日军侵华,城隍庙又一次遭殃,而方塔却岿然独存,屹立在废墟上。

中山街道

方塔

1973—1977年,上海市文管会、松江县人民政府用四年时间,投资20多万元,重新修复了方塔。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陈化成祠陈化成祠原位于松江西塔弄安乐园。1983年建方塔园后,移至方塔园内,为区文物保护单位。该祠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为纪念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陈化成而建。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来松江,曾宿于祠中。兰瑞堂兰瑞堂原坐落在中山西路194号内。此堂具体建筑年代已无从查考,据行家实地考察认定为明代建筑。清初为江西巡抚朱春的住宅时,还是一座较完整的建筑群,门厅在沦陷时期拓宽马路时被拆除。兰瑞堂后有“走马楼”,楼与堂之间隔以砖门楼(即仪门),据考亦为堂同期建筑。松江《急就章》碑《急就章》碑置放于松江博物馆碑廊内,是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急就章碑刻,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教课碑刻。碑高185厘米、宽93厘米、厚22.5厘米。碑上刻有《急就章》全文。松江《急就章》碑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除少数字缺损外,大体仍保存完好。1962年公示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十鹿九回头》石刻《十鹿九回头》石刻浮雕高100厘米,宽90厘米。清嘉庆《松江府志》载:“十鹿九回头,在普照寺桥左侧,刻十鹿于上,阳纹隆起,头角峥嵘,其一顺向,余惧反顾。”光绪年间《华亭县忠》也有相同的记载。石刻浮雕画面为10只矫健的梅花鹿在丛林中奔走,形态生动逼真。该石刻最早出现在普照寺前石桥的栏枋上,桥毁后搬到‘“云间第一楼”。楼毁后迁至醉白池,今藏松江博物馆碑廊。

代表人物

编辑

沈度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家住日河旁。少时刻苦力学,工篆、隶、真、行和八分书,笔法婉丽。成祖即位后,任翰林院典籍。楷书特精,工整匀称,平正圆润,既婉丽飘逸,又雍容矩度,时称“台阁体”,曾盛行于当时,并影响至清代。宣宗即位,官至侍讲学士。现存书法作品有《楷书敬斋箴》、《楷书归盘谷序》(藏故宫博物院)。著有《滇南稿》、《随笔录》、《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沈粲沈粲[càn](约1360一?),字民望,自号简庵。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沈度胞弟。其书法以道逸胜,行、草、正楷俱佳。其《千文卷》进入内府,并见于《石渠宝笈》的有2卷,现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吉林省博物馆。明永乐元年(1403年)以善书被选人翰林院,任待诏。累迁至侍读学士,与兄沈度齐名,景泰元年(1450年),解职回松。传世作品有《重建华亭县治记》(碑刻)等。著有《筒庵诗稿》。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家住南门内龙门寺西。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土,由庶吉士历官至湖广按察副使,后历任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卿,擢[zhuó]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南京礼部尚书,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赐葬于苏州渔洋山,谥“文敏”。生平以书画及鉴赏知名。书法集各家之长,自成一家,影响书坛近300年。代表作有《古诗十九首墨迹》《董香光手札墨迹》《行书诗轴》《松江府城隍神制》(现藏南京博物院)等。山水画代表作有《云山小隐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烟江叠嶂图》(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秋兴八景》、《遥山泼翠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烟江叠嶂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流云烟树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归盘谷序图》(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等。松江博物馆藏有其手迹《秋林晚景图》等。著作有《容台集》(文集10卷、诗集4卷、别集6卷)、《学科考略》、《四印堂诗稿》等,纂[zuǎn]辑有《南京翰林院志》(12卷),评注有《便读苹堂诗余》(7卷)等。莫是龙莫是龙(1537—1587),字云卿,改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家住府城东明桥堍[tù]。工诗画,善草书,喜散曲,精鉴赏。传世作品有《浅绛[jiàng]山水图》(现藏故宫博物院)、《仿米氏云山图》(见于《中国绘画史图录》)、《长谷幽松图》(现藏松江博物馆)。书法作品有《草书五律诗》、《行草七律诗》(现藏上海博物馆)等。著有《石秀斋集》(10卷)、《画说》(1卷)、《笔尘》(1卷)及《廷韩遗稿》(16卷),辑有《崇兰馆续帖》及散曲《南北宫词记》。

获得荣誉

编辑

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2020年11月,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337/

(594)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地理环境
  3. 位置境域
  4. 气候
  5. 地质地貌
  6. 自然资源
  7. 植物资源
  8. 动物资源
  9. 行政区划
  10. 人口民族
  11. 人口
  12. 民族
  13. 经济
  14. 综述
  15. 第一产业
  16. 第二产业
  17. 第三产业
  18. 交通
  19. 社会
  20. 教育
  21. 卫生
  22. 文化
  23. 旅游
  24. 代表人物
  25. 获得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