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是西汉初年割据岭南的地方政权,其疆域约为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该国是西汉之初建立的,政治制度基本仿效秦汉王朝,大多数时候是西汉的一个藩属国,从立国到灭亡,南越国传了五代,存在约93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后,随即在岭南设置郡县。在今广东境内设南海郡(治所番禺,在今广州市);在今广西境内设桂林郡(治所布山,今贵港市);在今越南北部和广东、广西部分接...

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是西汉初年割据岭南的地方政权,其疆域约为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该国是西汉之初建立的,政治制度基本仿效秦汉王朝,大多数时候是西汉的一个藩属国,从立国到灭亡,南越国传了五代,存在约93年。

历史

编辑

建立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后,随即在岭南设置郡县。在今广东境内设南海郡(治所番禺,在今广州市);在今广西境内设桂林郡(治所布山,今贵港市);在今越南北部和广东、广西部分接壤地区设象郡。任嚣被任命为南海郡最高长官南海尉,赵佗(河北真定人,今正定)则担任龙川县的县令,进军岭南的大批秦军将士也都留在岭南“屯戍”。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秦王朝委派的南海尉任嚣见秦王朝大势已去,自己又重病不起,就把属下龙川令赵佗任命为南海尉。任嚣死后,赵佗诛杀秦王朝委派的官吏,代之以自己的亲信,并利用岭南地区山高水深的有利条件,与秦中央断绝往来,聚兵自守。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赵佗攻占了桂林、象郡,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自立为南越武王。

南越国

赵佗

南越武王时期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不承认赵佗的南越国,下诏将赵佗占据的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封给长沙王芮。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派能言善辩之士陆贾为使臣,南下番禺,劝赵佗向汉王朝称臣,赵佗表示接受汉朝封号,从此“称臣奉汉约”,南越国从此成为西汉王朝的藩属。越汉通使后,双方关系起初是友好的,同时藩属西汉王朝的长沙国和南越国还在边关设市贸易,南越国从中原进口了不少生产和经济上急需的物资。刘邦死后,惠帝刘盈遵循高祖之制,对南越国“时有所赐”,赵佗也不定期上贡岭南特产。越汉之间的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吕后执政的第五年(公元前183年)时才中断。吕后批准了朝廷官员的奏请,命令关闭与南越国贸易的关市,不准出口铁器、农具,不让输出牛羊,即使供给,也只给雄的,不给雌的。赵佗先后三次派了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等高级官吏带书信到长安,希望吕后撤销禁令,可吕后不但不准,反而扣押使臣。此外,还派人到赵佗老家真定,掘毁他父母的坟墓,捕诛他的兄弟和同宗族人。赵佗于是决定拥兵自立称帝。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帝,随后进攻长沙国,在该国多个县大肆劫掠,还控制了闽越、西瓯等地。吕后知道赵佗公开反叛后,立即派遣隆虑侯周灶率领军队攻打南越国。由于当时正值南方暑天,炎热多雨,北方汉兵不适应南方的水土和天气,于是军中病疫流行,很多人患病死亡,汉军因此丧失战斗力,未能逾岭进入南越国境内,汉越双方军队据险对峙了一年多。直至吕后病死(公元前179年),汉朝军队撤离,双方罢战。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即位,对边境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政策。对于南越国,文帝按照赵佗的要求,罢省边界戍军,并为赵佗修治真定祖坟,优待其留在中原的亲属。随后汉文帝派陆贾再次出使南越国,赵佗答应取消帝号,并恢复与汉朝的藩属关系,南越国再次成为西汉王朝的藩属。

南越文王时期

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因病去世,其次孙赵眜(史称胡,即南越王墓墓主)继位,称南越文王,又僭[jiàn]称南越文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郢发兵攻打南越国。赵眜上书向汉廷求助,汉武帝派兵援助,帮南越解除边患,赵眜感谢汉王朝出兵相救,表示自己要亲自朝见汉武帝,大臣劝谏入朝可能会被汉朝扣留,南越有亡国之势,于是赵眜称病,一直没有动身朝见。随后他派太子婴齐入朝,作为人质,在长安做皇宫侍卫。婴齐在长安娶了邯郸樛[jiū]氏为妻,生有一子,名为赵兴。大约在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赵眜因病而亡。

南越明王时期

赵眜病重时,赵婴齐要求回国服侍父亲,得汉武帝允许,返回番禺时赵眜已死,随后赵婴齐继承王位,称南越明王。赵婴齐回南越国时,把樛氏和赵兴也带回了岭南。婴齐登上王位后,立即上书汉武帝,请求立汉妻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汉朝同意了他的请求。汉王朝多次派使者到南越国,劝婴齐去见天子。但婴齐欢淫无道,喜欢杀人取乐,生怕入朝后汉朝要用法律来约束他,迫其成为没有多少独立自主权的“内诸侯”,因此他不肯入长安,也像他父亲那样屡次称病推托。后来汉武帝又派使者到南越国催促,婴齐不得已派了一个儿子次公去长安当皇宫侍卫,作为人质。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婴齐因病离世。

南越哀王时期

赵婴齐死后,其子赵兴继位,成为南越国第四代王,婴齐之妻樛氏成为太后。樛氏在未嫁婴齐之前,曾与长安近郊霸陵人安国少季私通。赵兴即位后,汉武帝派遣了以安国少季为首的使团出使南越国,目的是宣谕赵兴和樛太后入朝见天子,并成为“内诸侯”。使团里有能言善辩的谏大夫终军和参士魏臣,汉武帝还派了卫尉路博德率领军队驻守在长沙国边郡桂阳郡等候使者的消息。安国少季到了岭南,向赵兴和樛太后宣读了汉朝天子的诏谕,又暗中和樛太后私通。这件丑闻不久就在国中传开,国人对樛太后更加反感,不愿依附于她。樛太后怕国中发生动乱,自己的地位不保,希望依仗汉朝的威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便竭力劝说赵兴和宫中群臣向汉天子请求“内属”,放弃相对独立的地位,让南越国完全成为汉朝的内诸侯国。

南越国

汉武帝

赵兴听从太后的话,通过汉使上书汉武帝,请求撤消边界上的关卡,按“内诸侯”待遇,三年朝见天子一次。汉武帝知道后立即封南越王兄赵建德为术阳侯,颁发丞相吕嘉银印和内史、中尉、太傅等高级官吏印章,准许其他官吏自行设置,又废除南越国黥[qíng]、劓[yì]等残酷刑法,使用汉朝的法律,一切措施按内诸侯规定改变,还下令使者终军等留守岭南,帮助镇抚岭南。之后赵兴和樛太后便打点金银财宝,准备入朝见汉武帝。但这一切遭到南越国另一派的强烈反对。南越国丞相吕嘉是南越国朝廷元老,连相三王,此时年纪已老,但他宗族中任官吏者有70多人,子女皆与南越王室联姻,又和苍梧秦王赵光有姻亲关系,在国中地位尊崇,威望很高。对赵兴上书请求“内属”的行为,吕嘉多次劝谏,但赵兴和樛太后都不理睬,吕嘉很生气,因此他多次借口有病,不肯见汉朝使臣。汉使也注意到吕嘉的态度反常,密谋除掉吕嘉,而赵兴和樛太后也怕吕嘉发动政变,于是打算设宴诛杀吕嘉。吕嘉应邀入宫赴宴,在宴席上,樛太后坐北向南,赵兴坐南向北,吕嘉、汉使和众大臣皆坐西向东。而吕嘉的将军弟弟则率领士兵守候在宫门外。酒过半酣,樛太后为了激怒汉使,便故意质问吕嘉:“南越国内属是利国之事,丞相总是阻挠,这是为什么?”但樛太后的发难太突然了,汉使事先没作准备,态度犹疑,未敢立即动手。吕嘉见情形不对,立即起身离席而去。太后大怒,打算命令卫士掷矛追杀吕嘉,却被赵兴阻止。吕嘉逃出后,从其弟掌握的军队中调一部分士兵保卫丞相府,从此托病不见赵兴,也不见汉使,并私下和自己的心腹大臣密谋叛乱。他知道南越王赵兴一直无意杀自己,所以拖延了几个月,没有立即行动。而樛太后想自己动手杀吕嘉,却无能为力。汉武帝听闻吕嘉不从,赵兴和樛氏势力太弱,无能力制服吕嘉,汉使又怯懦没有决断。武帝想兴兵伐越,但赵兴和太后已归附汉朝,只是吕嘉等人作乱,不好派军前去,于是打算派庄参带两千人出使南越。庄参却婉言推辞,他表示如果是友好往来,带几个人去就够了,但如果去动武那么两千人根本就不够用。这时有一个曾做过济北王丞相的人韩千秋主动要求前往,他认为小小的南越国不足为虑,而且还有南越国君和太后做内应,只要给他两百勇士就能斩杀吕嘉。随后汉武帝派韩千秋和樛太后的弟弟樛乐带两千人出发,直入南越国境内。于是吕嘉等人决定造反,他首先造出舆论,说南越王赵兴太年轻,太后是中原人,与汉人有奸情,并不顾赵氏社稷,只求汉皇帝的恩宠,又说她以入朝为名,要把先王遗下的珠宝都献给汉帝,以讨好谄媚,还说她到长安后就会把众多的南越随员卖为奴仆,使他们有家不能归。这使越人对太后等人非常反感。接着吕嘉和他的弟弟发兵攻打王宫,赵兴被杀,谥号哀王。

灭亡

赵兴死后,吕嘉又派人通告苍梧秦王赵光和南越国属下诸郡县,另立婴齐越妻所生的长子赵建德为南越王。赵建德是赵兴的异母兄长,因赵兴生于长安故继婴齐之位,而赵建德被封为高昌侯;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又将他封为术阳候。 赵建德成为南越王时,韩千秋、樛乐已经率领汉军进入南越国境内。起初进军顺利,并攻下了几个小城邑。随后越人似乎没有抵抗,沿途还有越人给他们食物。当汉军开进到离番禺城只有四十里的石门时,南越军伏兵四起,突然袭击汉军,结果韩千秋和樛乐都被杀死,汉军全军覆灭。随后,吕嘉把汉使的使节包好函封,置于汉越交界的横浦关上,并散布各种言论为自己反叛制造理由,并请求汉天子恕罪,以欺骗汉武帝。同时他又调兵遣将,加强关隘和岭口要害处的防守,还筑城伐木,加固了番禺城的城防工事。

南越国

苍梧秦王赵光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调遣越人和江淮以南楼船将士十万人分成五路大军,开始了平定南越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的秋天,楼船将军杨仆才率精兵攻陷寻峡(今清远中宿峡),击败洭[kuāng]口关和万人城的南越军。接着攻陷由南越精兵固守的石门,并且掳掠了一大批南越军的运粮船和粮食。杨仆乘势率数万军队向前推进,然后扎营等候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到来。不久后,两军会师,一起向番禺城进击。汉军四面合围,猛攻番禺城。此时赵建德和吕嘉均在城中固守。战至黄昏,杨仆杀败越军后派人放火烧城。守军早已听闻路博德将军大名,又不知他究竟有多少兵力。路博德知道越军将士的心理,于是在军中设立营帐,派人招降守军,来者即时赏赐印绶,并让他们再去招降其他人。这时城中大火冲天,被烧的守军纷纷向路博德投降。到次日黎明,番禺城陷落。见此情形,赵建德和吕嘉于是半夜偷偷地带上数百名随从从围城逃出。伏波将军询问降将,得知吕嘉、赵建德率几百人逃亡海上,立即派兵追赶,结果,伏波将军的校尉司马苏弘擒获赵建德,被汉武帝封为“海常侯”,原是南越国的“郎”官孙都擒获吕嘉,被封为“临蔡侯”。吕嘉和南越王赵建德被擒后,南越国附属郡县纷纷向汉朝投降。苍梧王赵光,闻汉兵至即投降,被封为“随桃侯”。揭阳县令史定,投降后被封为“安道侯”。原越将毕取率军投降后,被封为“膫[liáo]侯”。桂林郡监居翁,劝谕骆越40万人一起归汉,被封为“湘城侯”。公元前111年,南越五主赵建德后来被押解到长安,汉武帝斩了他的头悬挂在北城阙上。自此,南越国历五世,93年而亡。随后,汉武帝下令将南越国管辖的地区改设为南海(治番禺,今广州)、苍梧(治广信,今广西梧州市)、郁林(治布山,今广西贵县)、合浦(治广西合浦北)、交趾(治羸楼,今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中部清化、河静两省等地)、日南(治西卷,今越南广治省)七郡,后又增设二郡:儋耳(治儋县,今海南省西部)、珠崖(治瞫[shěn]都,今海南省东北部,琼山县东南)。从此,岭南地区正式被纳入汉朝郡县的版图。

疆域

编辑

领土范围

南越国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在岭南所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的范围,约为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南越国东界濒临南海,其余都是陆地,分别与长沙、闽越、夜郎三国交界。具体的位置是,向东与闽越相接,抵今福建西部的安定、平和、漳浦;向北主要以五岭为界,与长沙国相接;向西到达今之广西百色、德保、巴马、东兰、河池、环江一带,与夜郎、句町等国相比邻:其南则抵达越南北部,南濒南海。

行政区划

南越开国君主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沿用汉制,分封王侯。苍梧国在今广西梧州市及其附近一部分地区。秦末,桂林郡的西瓯族人,赵佗平定该地后,为了加强对西瓯的统治,册封了一个同姓王,并把该地从桂林郡中划给他,以便就地处理政务。

政治

编辑

南越国采用外王内帝的体制,即在国内自称皇帝、对中原外交时自称国王的一种国家体制。在吕后执政时,南越与汉朝关系恶化,赵佗自称“南越武帝”,使用黄屋左纛[dào],命令称“制”。汉文帝即位后派陆贾再次出使南越,责备赵佗自立为帝之事,赵佗上表谢罪,表示不再使用帝制。但据《史记·南越列传》记载:“南越其居国窃如故号名,其使天子称王,朝命如诸侯。”《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记载:“婴齐嗣立,即臧其先武帝、文帝玺。”可以证明南越采用帝制。南越国官制多因袭或仿效秦汉王朝,实行预立太子制度,它的中央官员可分为政务官、军事官和内廷官三类,政务官有丞相、内史、中尉、御史、大傅等;军事官有将、左将、校尉、郎等;内廷官有太官、乐府、厨丞、景巷令等。地方官职可分为 郡县官、封国官和地方军事官三类,郡县官有郡守、郡监、使者、县(令)长、市府等;封国官有啬夫等;地方军事官有长史、兵率、符节令承、奉常、郎中令、宗正等。赵佗推行“和辑百越”的民族融合政策,让越人参政,其丞相吕嘉就是越人;鼓励越汉通婚;遵从越人习俗,公开宣称自己是“蛮夷大长”;阻止越人好相攻击的恶习;因地制宜地让越人自治等。

军事

编辑

南越王国创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军事制度,如设置了各级军事官员,把士兵分为步兵、水兵、骑兵三种。军事力量已达数十万人。南越国的中央,设有将军、左将军、中尉等高级军事官员,以掌国家的军国大计,在地方,也设置了校尉等军官,以执行中央的军事命令。南越国的士兵,分为步兵、水兵、骑兵三种。步兵大多是秦朝统一岭南时南下的汉族士兵,来到岭南后,就留了下来,后来成为了南越国初期的最重要的武装力量;岭南河网密布,越族人又从小懂水性,习于水斗,所以南越国也设有水兵,他们大多为越族人,根据史书记载,水兵还可以分为几种:有乘坐于几层楼高的大船中作战的水兵;有几个人一组,撑小船作战的水兵。南越国的骑兵不多,但他们有时也发挥了作用。步兵、水兵、骑兵三项加起来,南越国的军队有数十万人,这些士兵们也开始使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武器,如刀、剑、戈、戟、矛、斧、匕首等以及发射箭矢的铜弩机。

外交

编辑

汉朝

汉高祖立朝伊始,朝廷对南越国采取怀柔政策,派陆贾出使南越,册封赵佗,赵佗接受了册封。自此,南越国也享有了同汉朝诸侯国一样的地位,双方的关系实现了形式上的和平。

南越国

陆贾

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吕后对南越国施行“别异蛮夷”的政策,命令关闭与南越国贸易的关市,禁止出口铁器、农具等,破坏赵佗的祖冢、宗庙。赵佗大怒,自称南越武帝,双方关系破裂,吕后随即派遣隆虑侯周灶率领军队攻打南越国。汉文帝即位后,陆贾奉命再度出使南越,给赵佗带去文帝御书,赵佗再次对汉称臣。南越哀王时期,汉武帝希望南越成为汉朝的“内诸侯”,但由于南越国丞相吕嘉等人拒不服从,双方矛盾激化,武帝发兵讨伐南越,汉军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

闽越国

闽越国位于南越国的东边,秦朝时被秦始皇所灭,在此地设立闽中郡,国王无诸被废。汉朝立国时,无诸因辅佐刘邦有功,于公元前202年被汉朝立为闽越王。自南越国成为西汉王朝的藩属后,与闽越国在名义上地位平等。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春,禁止与南越交往,于是赵佗抗汉称帝并发兵攻长沙国。因南越国在这一对抗中央的行动中获胜,其威望得到提高,于是赵佗就在以兵威边的同时,趁机对闽越、夜郎等国施以"财物",闽越国不得不接受,因而对南越国产生了一种"役属之"的关系,也就只能"奉佗政令"。从此,两国的平等关系结束,闽越国开始了对南越的役属关系。也就是说,闽越国开始了对汉王朝、南越国的双重依附关系。文、景二帝时,这种关系仍保持不变。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赵佗离世,闽越王郢趁机发兵攻打南越国的边邑,想要在南越国君王赵眜继位不久,地位尚未稳固之时掠夺一些财物。而闽越王郢对南越的袭击,标志着闽越对南越役属关系的结束。

长沙国

长沙国位于南越国的北边,汉高祖刘邦在分封第一代长沙王吴芮时,把南越国实际统治的南海、桂林、象三郡也一并分封给吴芮,所以起初长沙国对南越国怀有敌意,于是听任汉王朝在长沙国南部和南越国交界的区域设置重兵。长沙国的政令完全听从汉中央,所以通常汉朝对南越国的政策,也就是长沙国对南越国的政策。

西南夷国家

西南诸夷是南越国的西邻,广布于今云贵高原和四川的西部和南部。其中,夜郎国位于南越国的西部,领土是如今的贵州、云南及四川南部地区。夜郎国与南越国的交往较早, 南越与夜郎都属于百越,二者的族属相近。自从赵佗时代起夜郎对南越建立起一种较松散的役属关系后,两国的关系就基本上在这个前提下发展着,双方的政治、经济往来不断。汉武帝灭南越国后,这种关系才宣告结束。西南夷的君长有几十个,除夜郎国外,还有毋敛、邛都、句町、滇等,还有一些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族。赵佗重视西南夷,用财物收买各国首领和部落主,虽然并没有达到让西南夷臣服的目的,但也加强了南越和西南夷在经济上的联系。而这些西南夷国家、部族也对南越国建立起一种比较松散的役属关系,并将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南越国的灭亡。

经济

编辑

农牧业

在经济上,赵佗采取重农政策,将农业经济作为立国兴邦之本,他采用了一系列的政策发展农业,大力推广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积极从内地引进“金、铁、田器、马、牛、羊”,使岭南的农业无论从规模、技术还是耕作面积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在与长沙国接壤的边境设有进行贸易的“关市”,汉越产品在此交换,南越急需的铁具和牲畜,不断输入岭南,极大地推动了岭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南越国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黍、粟、菽、薏米、竽、大麻子等。此外,人工栽培的瓜果也有不少种类,比如柑桔、桃、李、荔枝橄榄、乌榄、人面子、甜瓜、木瓜、黄瓜、葫芦、姜、花椒、梅、杨梅、酸枣等,说明南越国的园圃业也较为发达。在广州南越国时期墓中,发现有鸡骨和其他家畜的骸骨,装在陶器或铜器中,象岗南越王墓中,更发现了大量猪、牛、羊和鸡的骨头,可见当时南越国的畜牧业是较为兴盛的。岭南地区濒临南海,有漫长的海岸线,境内河道纵横,湖泊遍布,有各种各类的水生动物。因此,岭南的水产捕捞业一直比较发达。在南越国时期,水产捕捞仍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在南越国的墓葬和遗址中,总能发现鱼骨、足、笠藤壶、青蚶[hān]、楔形斧蛤等。南越王墓中,更出土了14种水产品,计有:耳状耳螺、沟纹笋光螺、青蚶、楔形斧蛤、河蚬、龟足、笠藤壶、真虾、大黄鱼、广东鲂、鲤鱼、真骨鱼类(未定属种)、中华花龟等。当时,捕猎也是南越国的一项副业,南越王墓中出土有黄胸鹀(禾花雀)200余只,还有竹鼠等残骸。

手工业

从考古出土的文物看,南越国当时的的手工业较为发达,有制陶、冶铁、铸铜等技术不亚于中原地区。在南越王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许多还有“蕃”“蕃禺”等铭文,证明是当地所铸,反映了当时岭南地区先进的青铜铸造业的存在。墓中出土的铜铁工具有锯、锛[bēn]、斧、凿等,有瓿[bù]、钫[fāng]、提筒等酒器,出土的各种玉、铜、铁、陶器,大多数用绢包裹,这些丝织物使用数量很多,说明了南越国宫廷中丝织物的丰裕,印花铜版模的发现,说明丝织业已处于当时的领先水平。南越国的手工业部门有铜器、陶器、漆器、玉器、金器、银器、竹木器和纺织业等,与此同时,造船业也在迅速兴起。这个时期,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有所提高,产品种类也增多了。 其中,陶器多为泥质硬陶,轮制,器形有罐、瓷、壶、鼎等,花纹以划纹为主,附以米字纹,方格纹。青瓷器与釉瓷器进一步发展,龙窟开始萌芽。铜器制造方面, 虽然仍采用青铜工艺中传统的范式铸造法, 但也已掌握了套接铸造法。

贸易

在南越国接受汉王朝的册封后,汉越贸易合法化,双方贸易互有所补,各获其利,南越国从汉朝获取发展农业所必需的金铁、田器及马、牛、羊等牲畜,南越国向汉朝输出南越的特产。南越国还会向汉王朝贡纳方物,此时汉王朝也有礼仪性的回赐,双方互赠方物。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在南越王墓,出土了原支的大象牙,经鉴定属非洲象牙;一件与中国风格迥异的银盒,盒盖与盒身都有捶打形成的蒜头形凸纹,这种纹饰多见于西亚一带的古代器皿上,是当时的海外舶来品;乳香,多产于红海地区;还有金花泡,据考证也属于西亚文物。

南越国

蒜头形凸纹银盒

文化

编辑

语言与文字

南越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先秦时期,岭南和汉字有少许接触,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汉字在岭南开始流通。经过南越国时期近一个世纪的推广和普及,汉字已成为南越国的官方文字并在国内普遍流行。汉字的推广,使岭南地区向文明社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加速了汉越民族融合的过程,使南越地区文化水准迅速提。

音乐与舞蹈

南越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考古资料所反映的南越乐器种类繁多,地方特色浓厚,按照乐器的制作材质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八大类,称为“八音”。南越王墓中出土了许多乐器,其中金类有钮钟、甬钟、勾鑃[diào]和铎;土类有极富南方特色的扁圆形和鱼形响器,相当于我们今天用的沙锤;属于革类的乐器有建鼓;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铜琴轸[zhěn]和铜瑟枘都是丝类乐器的部件。秦汉时期的舞蹈也可以分为雅、俗两类,祭祀祖先等大型典礼上多见雅舞,而俗舞则是帝王群臣欢宴时所设,称为“杂舞”。从出土器物看南越舞蹈既有地方特色的越式舞又有兼具中原和楚文化特色的汉式舞。南越王墓出土的铜提筒,其纹饰图案是武舞和建鼓舞,均属雅舞;而墓中出土的五件玉舞人则表现出汉式长袖舞的动作特点。

南越国

玉舞人

图腾崇拜

古代广州地区南越人的图腾崇拜,最主要的有蛇图腾和鸟图腾两种,此外,古越人还可能崇拜蛙和鳄鱼图腾。蛇图腾,在岭南地区发现的不少陶纹图形中,有似蛇盘曲的旋涡纹和似蛇爬行状的水波纹;古代越族人有纹身的习俗,也常以蛇作为纹身图案;在南越王墓出土了一件人操蛇屏风铜托座,塑造了一个赤足、短裤、短袖、手操蛇、嘴衔蛇的典型岭南人的形象,正是古越人蛇图腾崇拜的纵向发展的体现。鸟图腾,在岭南地区出土了许多秦汉时期的铜鼓,饰有鸟的图案,鸟多是海鸟,应该是一种渔业民族的化身。在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装酒的提筒上,饰有一种大概反映作战后凯旋回归的图案,图案上每个士兵头上都戴有长长的羽冠,这大概就是历史记载中的“羽人”。

社会

编辑

风俗习惯

居住在岭南的越人由于自然环境、地域气候和民族习性等原因,形成了与中原汉人不同的风俗习惯,如断发、纹身、跣[xiǎn]足、左衽[rèn]、习居“干栏”、凿齿拔牙、椎结、喜食蛇蛤、尊贵铜鼓、崇拜蛇蛙、迷信鸡卜等。

饮食

在南越王墓,燃料、引火工具、动植物食品、炊煮器物都有出土。南越宫廷使用的燃料主要为木炭,此外,还有钻木法取火。国民使用的调料有盐、姜,煎、煮时仍使用动物油。动物性食品有黄牛、家猪、山羊、家鸡等家禽,有禾花雀、竹鼠等野生动物,有龟、鳖,虾,鲤鱼、大黄鱼、广东舫等鱼类以及大量的海产贝类。植物性食品有红枣、葫芦等。当时的烹调法有羹、炙、炮、煎、蒸、濯几种。

服饰

南越国时期的服饰主要以越族服装为主,男子穿左衽、短裤、披发,赤脚;女子穿贯头裙。岭南越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主要是穿短衣短裤为主。

建筑

岭南的先民们创造了一种适合南方潮湿环境的房屋,即先在地上打木桩,搭起支架,再在支架上造房子,这种房屋被称做“干栏式房屋”。南越国宫署遗址是西汉南越国、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都城王宫核心区和秦统一岭南以来历代地方官署所在地,面积约有15万平方米,其中有南越国宫殿、宫苑、宫墙、砖石走道、构筑考究的食水砖井以及出土南越木简的渗水井等重要遗迹。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的御苑遗址主要有一座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石构蓄水池和长逾150米的曲流石渠,两者组成御苑的人工园林水景。石渠的中部设置两个由2块弧扇形石板拼合而成的拱状渠陂,用以蓄水和限水。蓄水池呈仰斗状,出土多种石质建筑构件和砖瓦等,还在池壁上现“蕃”“皖”等石刻文字。蓄水池下埋设输水木槽,与曲流石渠连接。蜿蜒曲折的石渠底部铺上黑色卵石,急弯处砌有“水潭”,又设“渠陂”,使渠中的流水产生游涡。渠之东构弯月形深池,以放养龟鳖;渠西还铺上石板平桥和步石,石渠西端尽头与曲廊相连。曲流石渠尽头设一出水闸口,向外连接排水木暗槽。闸口分内外两层,内层是用一石条打凿成“凹”字形的方框,两侧及底部均凿有凹槽,用来安装控制水量的木闸板。

丧葬习俗

南越国时期的墓葬形制大致可划分两大类,一是土坑竖穴墓,二是竖穴木椁墓。墓中多数随葬铜、铁器,这些铜、铁器有多种器形,大多是容器、炊器、兵器、日常用器、车饰、乐器与钱币等器物。这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还有陶器,多为瓮、罐、碗、盆、 釜、鼎、盒、壶、薰炉、提筒等器物。由于南越国时期汉越文化的并存与融合,汉人和越人的墓葬都基本上杂处一起。而且,汉式器物和越式器物同处一个墓葬中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即越人墓中随葬有汉式的器物,汉人墓中随葬有越式器物。

南越国

船纹铜提筒

国君世系

编辑

自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起,至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止,南越国传了五代,93年而亡。

遗址

编辑

赵佗在番禺(今广州)建南越国,增筑赵佗城。如今广州城中的赵佗故迹,比较著名的有越王台、朝汉台和越王井。越王台故址在今越秀公园内,具体位置一说在今孙中山纪念碑所在的山岗,另一说在今五层楼东边广州美术馆附近的山岗上。南汉时,刘龚在台址上建游台。宋元年间,越王台屡建屡毁。元代时,羊城八景之一的"粤台秋月"便是指此。越王井在今应元路广东科学院后院,又名玉龙泉和清泉,其附近的清泉街与清泉小学,都因此而得名。该井在1983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赵佗所凿,至今已历2200多年。1983年5月,广州市考古人员在西村凤凰岗的山岗,发现一座大型南越国时期木椁[guǒ]墓,考古人员打开墓室后,发现巨大的木椁墓室中仅残留几块陶器残片,墓室早被洗劫一空,但在墓室中部的一个盗洞里发现了20余件精美玉器,有壁、璜[huáng]、舞人、龙形佩饰、虎形佩饰、剑格等,这批玉器制作极为细腻考究,专家判断应是南越国王室工匠的杰作。有专家考证,西村凤凰岗木椁墓很可能是当年孙权派人来广州盗挖的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陵墓。1983年6月,在原属越秀山的象岗腹心发现了一座汉代石室古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文帝行玺”龙钮金印、“丝缕玉衣”和“赵眜”玉印,证明象岗石室古墓的墓主就是第二代南越王赵眜。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就是以南越王墓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遗址博物馆,馆内展示了南越王墓出土的1000多件(套)文物珍品。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老城区中心中山四路,该遗址已知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达5~6米。遗址内有南越宫苑,考古发现的御苑内大型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设计之独特、构筑之精巧、规模之宏大,令人赞叹不已。遗址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御苑遗址,对研究古代建筑、古代园林和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南越国宫署遗址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南越国

南越国宫署遗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734/

(1085)
词条目录
  1. 历史
  2. 建立
  3. 南越武王时期
  4. 南越文王时期
  5. 南越明王时期
  6. 南越哀王时期
  7. 灭亡
  8. 疆域
  9. 领土范围
  10. 行政区划
  11. 政治
  12. 军事
  13. 外交
  14. 汉朝
  15. 闽越国
  16. 长沙国
  17. 西南夷国家
  18. 经济
  19. 农牧业
  20. 手工业
  21. 贸易
  22. 文化
  23. 语言与文字
  24. 音乐与舞蹈
  25. 图腾崇拜
  26. 社会
  27. 风俗习惯
  28. 饮食
  29. 服饰
  30. 建筑
  31. 丧葬习俗
  32. 国君世系
  33. 遗址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