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感湖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龙感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属于淡水湖泊,为安徽省宿松县与湖北省黄梅县共有,全湖面积达420平方千米,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蓄洪区域,也是宿松、黄梅及湖区华阳河农场的水产基地和重要的粮食基地。 龙感湖曾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雷池,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成语,典出东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庾亮是晋明帝皇后的哥哥,明帝死后晋成帝即...

龙感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属于淡水湖泊,为安徽省宿松县与湖北省黄梅县共有,全湖面积达420平方千米,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蓄洪区域,也是宿松、黄梅及湖区华阳河农场的水产基地和重要的粮食基地。

主要景观

编辑

鸟类之乡

龙感湖曾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雷池,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成语,典出东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庾亮是晋明帝皇后的哥哥,明帝死后晋成帝即位。由于晋成帝年幼,庾亮被任命为中书令执掌朝政。东晋自洛阳迁都南京后,为防西夏侵犯,庾亮遣征西将军陶侃镇守武昌(今鄂城),平南将军温峤驻兵寻阳(今黄梅)。寻阳位于武昌与南京之间,为当时控扼楚荆扬咽喉之地。温峤驻军于此,既可策卫京师,又可西援陶侃。不过,庾亮对陶侃也不放心。温峤到任不久,庾亮得到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起兵谋反的情报,并没有上采取果断行动,而是想设计诱骗苏峻到都城建康(今南京)做大司马,然后伺机将其铲除。苏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后,敏感地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己的举动有所怀疑,索性先发制人发兵进攻都城建康。温峤得到苏峻谋反的消息后,一方面派人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进入建康保卫京都,另一方面号召将士们做好迎战准备。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来护卫都城,故写信告诫温峤“无过雷池一步”。由于庾亮错误低估了苏峻叛军的力量,温峤又在江州按兵不动,导致苏峻进攻建康长驱直入,尽管庾亮率军迎战,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

1955年,中央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正式下文,将龙湖、感湖合并称为“龙感湖”。龙感湖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南侧,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为大别山南麓汇水区,总面积78万亩。夏秋之交,我们有幸与龙感湖第一次亲密接触。搭乘一艘汽艇,向湖区深处驶去。几分钟后,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头顶上,蓝天晴朗明净地伸展着。蓝天下,那成熟的芦苇织成了翠绿的屏障,坦荡无垠,纤尘不染。一泓盈盈绿水连着青翠的苇岸,苇岸那边又是绿水盈盈。天光水色,云岚翠微之中,那无尽的绿,那幽邃的美,不由使人性灵沉醉,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汽艇轻捷地滑行着,鱼儿不时地翻出水面,虾子欢快地随浪花跳跃……忽然,眼前的芦荡中,“扑棱”一声飞出一只大鸟,径直冲向云天,紧接着,芦荡中数不清的鸟一齐鸣叫着腾空而起,飞向天空。那众多的鸟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密密麻麻地遮住了半边天。鸟的叫声,有的悠长,有的短促,有的婉转,有的高亢……浑然一体,听起来竟是一曲优美的和弦在空中回荡。刹那间,我们被这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继之,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噢……噢”地喊叫起来。这喊声和着群鸟的鸣唱,构成人性与自然的和谐呼应,是超然出尘的释放和追求。古人羽化而升仙的感觉大概也不过如此吧!龙感湖是湖北省第五大湖泊,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重要中转站和冬栖地。保护区面积达2.2万公顷,具有水质优良、人为干扰程度小的特点,是湿地水禽越冬的良好栖息地。专家们认为,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游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持完好、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之一。龙感湖白头鹤自然湿地保护区是我国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持最为完好的湖泊湿地,代表性强,生态类型独特,研究和保护该区域的白头鹤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有关专家近20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白头鹤种群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濒危水鸟中数量最大的种群。1987年1月,在龙感湖观测到的数量多达425只,占全球总数的3.3%。专家们在这里还观测到黑鹳东方白鹳、白鹳、大鸨等珍稀鸟类,同时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白琵鹭。另外,还发现数百只鸬鹚、鹤鹬、大白鹭及2000多只雁鸭。龙感湖也是全国最大的黑鹳越冬地。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开展的“中国鸟类之乡”评选活动中,共评出12个“鸟类之乡”,龙感湖是湖北省唯一获此称号者。

鱼类故乡

龙感湖的美还在于她的生物多样性特征。这里不仅是长江水系重要的鸟类天堂,也是特有的鱼类故乡。分布有短颌鲚、长江银鱼、河北圆口鲴、拟尖头鲌、团头鲂、武昌副沙鳅、紫薄鳅、似刺鳊鮈、亮银鮈、光唇蛇鮈、细体拟鲿、黑尾鱼央等长江水系特有鱼类,还有日本鳗鲡、鳤、鳡等珍贵洄游鱼类。这里植被类型多,水生植物资源丰富。水生植被生态类型属挺水植物种类有22种、沉水15种、浮叶型7种、漂浮型6种,群落种类有9个,群落中主要优势种为菰、苦草、黑藻、菱、聚草和马来眼子菜。真正是“湖汊交错鱼遨游,水清草美鸟翔集”,“彩霞与白鹭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透过龙感湖湿地这一幅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画面,让人们看到了“生态黄冈”的美好未来和希望。沐浴改革开放春风,雷池古地大放异彩。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湖北省国营龙感湖农场,在1996年成立了“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步入新世纪,龙感湖人利用周边著名的庐山、黄山、天柱山和四祖寺、五祖寺、铁佛寺等名胜古迹以及鄱阳湖、古雷池遗址等自然景观,以建设“湿地保护区、纺织工业区、农业示范区、科技辐射区”为发展思路,正在全面推进二次创业,描绘崭新龙感湖的宏伟蓝图。湖面上不时掠过自由嬉戏的天鹅、白鹭、鸳鸯、野鸭、鸬鹚的身影,很难想象这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是烟波浩渺的泽国水乡,曾是兵家千帆百舳交相角逐的战场。先前,龙感湖边的渔民在湖滩和沼泽上栽种意杨,开挖精养鱼池,甚至布下许多“迷魂阵“,虽然开发了水域,但是,不利于水鸟栖息和湿地保护。近些年来,实施“退渔还湖”、“退耕还湖”等措施,如今,精养鱼池、“迷魂阵”大幅度减少,渔民纷纷投向商贸领域。我们沿湖巡览,夕照下,龙感湖宁静的水面偶尔有一只渔舟驶过。龙感湖不语。她静静地看着湖畔耕作的人、树下闲坐的人、湖边散步的人,以及那些做梦的人。她给闻得到香的人以香,给听得到雨的人以雨,给抓得到风的人以风。先贤早有“上善若水”之说,也有“载舟覆舟”之谈。面对浩瀚壮阔的龙感湖,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风云再起时江湖已改,山河依旧处梦里情怀。

湖泊简介

(以下数据截止2006年底)龙感湖管理区辖6个办事处、1个农科所和1个林科所,57个农业生产队和3个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91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909公顷,林地面积700公顷,果园面积104公顷,精养水面1272公顷。全区总人口37444人。

全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546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1元;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27平方米;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36平方米;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100%;恩格尔系数47.2%;成人识字率95%;人均预期寿命73岁;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7.1%;电视机普及率100%;森林覆盖率16%。

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1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7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0.84亿元,增长9.3%。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914公顷,同比增长15%。粮食产量1.99万吨,同比增长2.6%;棉花产量0.16万吨,同比下降11.52%;油料0.38万吨,同比下降24%。全年植树造林面积70公顷。生猪出栏13万头,同比增加2万头,增长18.18%。鲜鱼产量1.72万吨,增加0.16万吨,增长36.56%。家禽出栏10.7万只。全区实现养殖业产值1.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72.1%。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17万千瓦,平均每千公顷耕地拥有机电动力8128千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区有纺织服装企业10余家,环锭纺15万锭,气流纺和捻线分别达3000头和1万锭,各种圆织机100台,制衣机车600台,花式编织机200台。年印染能力达1万吨。纺织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2.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80%,纺织业成为管理区的支柱产业。全区全年引进项目16个,投资总额45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600万元;在建项目6个,投资总额1.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670万元。

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 3亿元,同比增长5%。

全年财政收入实际入库1836万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国税完成收入1060万元,地税完成76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1%和18.6%。区本级财政完成收入2122.5万元,本级财政支出2157.5万元,做到收支互抵略有结余,财政运行相对稳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008万元,比年初增长0.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082万元,比年初增长5.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0627万元,比年初增长13.6%。

全区年末有各类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所)15所,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实际拥有病床207张。其中,医院有病床130张,卫生院有病床7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5人。初中升学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3元,同比增长3%;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6028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31元,同比增长2%。全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0292人,同比增加1068人,增长10.4%;扩大养老保险征收对象1915人,完成年计划222.7%。征收养老保险费2226万元,全面完成市定任务。应发养老金3831万元,发放率100%。确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56人。

2006年底,龙感湖被国家农业部和湖北省确定为省部共建现代化示范区--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

2009年2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筹建湖北龙感湖工业园区的通知》,标志龙感湖被正式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

龙感湖管理区按照“新型工业强区”发展思路,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该区在交通便利的沪蓉高速公路龙感湖互通口附近,建起了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对工业园交通、电力、自来水、邮电、通讯以及亮化、绿化、美化工程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使工业园区成为吸引投资的“洼地”。

水系构成

入湖河流,安徽省境内主要有二郎河、钓鱼台河等;湖北省境内有古角山河。湖水向东流并与黄大湖、泊湖相互串联,组成互有联系的水域。湖水出口有湖北省境内的八一港经小池口入长江,安徽省境内经华阳河的华阳闸和黄大湖的杨林闸、泊湖的杨湾闸亦流入长江。

二郎河,发源于三面尖,流经广福乡、隘口乡、二郎乡、韩文乡,城关镇、五里乡、新兴乡,注入龙湖。主干长66.3公里。是县域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597千方公里(其中黄梅县境内32平方公里),年平均迳流总量38.522万立方米。隘口以上河段古称“雷水”,其支流有长溪河、车马河。长溪河发源罗汉尖,流经柳坪、蒲河、古庙山,全长22公里;车马河发源于芙蓉寨,流经西源、梅墩、二郎、韩文等乡,长29公里。

大源湖,位于黄梅县北面独山南面。在大源湖出口处建有一条拦湖大坝和大源湖闸,与龙感湖分隔。小源湖,位于独山区东南部,南接龙感湖。

县河,位于黄梅县城东南面,是古角河、垅坪河、小溪河、悠悠河的总汇。1976年对旧县河进行改造取直,从马林桥至苗竹林开挖一条3.92公里长的人工河,流经袁家垅、朱家埂至苗竹林,再经三角湖入龙感湖,全长12.5公里。支流古角河,发源于古角寨南麓,流经柳林入古角水库,至周家井出溢洪道入原河道,至朱坝上村两河口与垅坪河汇合入县河。全长19.4公里,宽30米,沙底,属长流河。最大流量为112.7立方米每秒,流域面积113.7平方公里。其支流龙须河,发源于天衢山西之悬石岭南,至东山折转东,接金家河入古角河,全长7.5公里。支流还有:垅坪河、小溪河。

华阳河,长江北岸,在安徽省境西部。古称杨汶河、古雷江。上游主要支流有源自宿松三面尖的二郎河和凉亭河,自大别山西南坡顺流而下,串连龙感湖、大官湖、黄湖和泊湖。下游主要支流有沿江圩区的望江河,洲头河和杨湾新河,由华阳河河口汇入长江。地跨宿松、太湖、望江和湖北省的黄梅、广济等5县,全长85.6公里(不包括穿越湖区长度),流域面积5511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境面积2790平方公里)。习惯上从湖区开挖至华阳河,长39公里的河段称为华阳河。河道规则顺直,枯水最小水深1.2米。据《长江水利史略》记载:这一带长江河道变迁大,早在宋、明以前,长江在这地区分为北江、中江和南江3支。南江傍江南与江心洲(现称新洲)夹流(今为长江主航道);中江是江心洲与鸿脑洲(现龙坪)的夹流(今为长江副航道);北江相传为“禹白武山之前,漫而深广之,导江水入之,因号曰北江。”至明代初年,华阳河与皖河下游沿江的龙感湖、大官湖、青草湖及漳湖都是长江故道。由于北江历年淤积严重,加之从宋代开始,大兴筑坝,围田等原因,北江口遂渐淤塞变窄,华阳河以上出现众多沙洲。清康熙年间宿松的曹湖、老洲等地形成大片洼地,终年积水。至咸丰年间,经过长江一次大水,洼地逐渐淤高,从此浩淼的长江主流随之南徙。清道光元年(1821年)开始筑沿江长堤,随江水迭溢,又陆续修筑了长达数百里的沿江长堤,至民国初年,已基本形成今同马大堤系统,把长江与华阳河分隔开来。

建设背景

编辑

湖泊由来

古“雷池”就是黄冈市黄梅县与安庆市宿松县共有的龙感湖

“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成语,典出东晋丞相廋亮《报温峤书》:晋咸和二年,历阳太守苏峻反,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被围,驻守寻阳的平南将军温峤准备率大军驰援,廋亮回书劝阻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见《晋书·廋亮传》)。

那么廋亮所说的雷池在哪里呢?

龙感湖是由安徽、江西之间古长江滞洪湖泊彭蠡泽收缩、分化而来。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两岸为一体,称彭蠡泽,西晋以后长江南北分隔,江北诸湖泊为一体(龙感湖、大官湖、黄湖和泊湖)统称“雷池”,华阳河干流与雷池统称大雷水,唐宋元以后,湖面的缩小和分割,“大雷池”之名逐渐被各区域性湖名代替。在黄梅境内的大湖叫感湖、源湖(大源湖);在安徽宿松境内的叫龙湖、官湖等。

1955年,中央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正式下文,将龙湖、感湖合并称为“龙感湖”。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龙感湖,长江北岸,安徽省西南部。横跨湖北省和安徽省,地处安徽省宿松县的西南部与湖北省黄梅县的东南部。由龙湖和感湖组成,合称龙感湖。入湖总来水面积3591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983平方公里。1954年大水后,龙感湖等附近的湖泊均被划为长江下游的蓄洪区,蓄洪面积达976平方公里。1978年后,安徽省在华阳至望江县城一线建隔堤,从而形成明确的蓄洪区域。

龙感湖东西长28公里,南北最大宽度20公里,湖底高程10.5米,蓄水位14.0米时容积9.7亿立方米(其中安徽境内6.22亿立方米),湖面积420平方公里(其中安徽境内266平方公里);蓄水位17.0米时,容积22.3亿立方米,湖面积475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根据1980年10月对湖区所布置两条互相控制断面所取水样测定结果,龙感湖湖水PH值在6.8~7.4之间,重碳酸盐平均含量为59.42毫克/升,总碱度0.97毫克当量/升,氯化物5.92毫克/升,硫酸盐8.06毫克/升,钙、镁离子含量分别为11.63毫克/升和4.46毫克/升,总硬度0.93毫克/升,氨氮0.029毫克/升,亚硝酸盐0.00053毫克/升,硝酸盐0.017毫克/升,硅酸盐4.5毫克/升,0.717毫克/升,铁0.113毫克/升。

湖泊位置

雷池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说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一说雷池即今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共有的龙感湖。前一种说法,源自北宋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大雷水至望江积而为池,谓之雷池”。后一种说法,见于中国地图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它在晋以后的各朝代地图上,明确标明雷池即今日黄梅和宿松共有的龙感湖。

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

经考证,中国地图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晋以后的各朝代地图上,明确标明庾亮所说的“雷池”即今日黄梅的龙感湖。湖北省方志编委会所编纂《湖北方志通讯》,中国地名委员会所编《地名工作通讯》和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所编《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也有同样的结论。三国时代,“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西晋以后,由于泥沙沉积,长江改道,“彭蠡泽”为两部分,长江以南的仍称“彭蠡泽”(今鄱阳湖),长江以北的叫大雷池,这大雷池恰恰就在寻阳(今黄梅)的东面。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刺史,以郡、国、县建制,在今黄梅县境置寻阳县,为黄梅县建县之始。《辞海》注:“寻阳,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黄梅县西南。”《湖北通志》也说:“汉置寻阳县,即今黄梅,属庐江郡。”

以上记载,同历史事实是相吻合的。东晋自洛阳迁都南京后,为防西陲侵犯,遣征西将军陶侃镇守武昌(今鄂城),廋亮对陶侃也不放心。因此,当历阳太守苏峻造反,温峤要回救建康之时,廋亮害怕陶侃趁机而动,于是命令温峤“无过雷池一步”。由此可以分析,雷池应在寻阳附近。如果雷池是在望江,而望江距寻阳200多华里。以廋亮的精明,怎么会把这个与寻阳“风马牛不相及”的雷池写进十分紧要的军事命令呢?!

还有一个史实:公元410年,东晋大将刘裕北伐,广州刺史卢循乘后方空虚举旗反叛,率军向建康进攻。刘裕率兵回救,“卢循自蔡州南走,复据寻阳,刘裕先遣群军追讨,自统大军继进,又败卢循于雷池。”(《晋书·卢循传》)如果雷池远在望江,这里怎么又将它与寻阳联系在一起了呢?

龙感湖的变迁也证明,它就是古代的大雷池。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江南的鄱阳湖和江北的大雷水,原是连成一片的汪洋大泽,统名“彭蠡泽”。这大雷池恰恰就在寻阳(即今黄梅县)的东面。唐宋元以后,随着湖面的缩小和分割,“大雷池”之名逐渐被各区域性湖名代替。在黄梅境内的大湖叫感湖、源湖;在安徽宿松境内的叫龙湖、大官湖、黄湖等。中国地图学社正是依据上述史实,断定今日之龙感湖即古代的大雷池,这是完全正确的。

也许有人会问:既如此,为什么乐史说雷池在望江呢?分析起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廋亮《报温峤书》写于公元328年,而由房玄龄等人修《晋书》将其载入则是300多年以后唐代的事。由此推断唐代以前,“不越雷池一步”这句话并未广泛流行,因此雷池的大名也就无人问津。《晋书》修成至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其间又相隔300多年。这期间由于“不越雷池一步”的广泛流传和引用,雷池的位置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乐史在撰《太平寰宇记》时就对其位置给予了说明。但由于事情已相隔600多年,山河地貌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浔阳早在晋咸和年间迁往江南(即白居易诗中的浔阳,现九江市),再加上乐史并非严谨的历史学者,“毕生著作甚勤”,既修史书也写传奇小说,因此在未加详细考证下发生了失误,这是完全可能更改图片的。某一说法一旦上书即被后人捧为金科玉律,这在我们中国也是常事。如果大家知道仅在湖北境内就有三处“赤壁遗址”,那么我们就不会对古人“错将雷池落望江”一事感到惊讶了。

明帝司马昭(公元323~326年在位)褒进大臣,陶侃、祖约不在其列,陶、祖便怀疑是 庾亮删除遗诏,遂放出怨言。庾亮怕因此事乱,派温峤出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明帝死后,成帝司马衍(公元325~335年在位)尚幼,名义上由庾太后监朝,实权却由其兄庾亮独揽,引起一些皇族和大臣的不满。

当时,南顿王司马宗企图夺权,被庾亮识破。庾亮便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司马宗及其同党卞咸。卞咸之兄卞阐深知罪责难逃,便逃至苏峻家中。庾亮便向苏峻索要卞阐。

东晋咸和二年,亦即公元327年,历阳镇压将苏峻不仅不向庾亮交出卞阐,反而密约豫州刺史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率兵进攻东都建康(今南京市)。温峤闻讯,甚为焦急,欲率兵东下保卫建康。庾亮得知这一情况后,即致书温峤。他在《报温峤书》中云:“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即,庾亮告诫温峤,要坐镇江州,对江州西面局势严加警戒。陶侃一直不敢行动。苏峻、祖约叛军后被击败。

《晋书·庾亮传》对《报温峤书》有记载。“不越雷池一步”这个成语即源出于此。后演变成“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越雷池一步”,比喻一步也不敢(不能)越过一定的界限。

地域气候

龙感湖地区属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一年内日均温等于或大于10摄氏度,植物生产期长,雨量较多。春季开始期在3月下旬,夏季开始在5月下旬,秋季开始期在10月上旬,冬季开始期在11月下旬。境内年均日照时数为1812.1小时,一年之中7月日照最多,平均216.2小时,日均7小时。1~3月最少,日均3.4小时。全区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最高年为18.3摄氏度(2007年),最低年为16.3摄氏度(1997年),以7月气温最高(平均28.9摄氏度),1月气温最低(平均4.6摄氏度),年相差24.3摄氏度;全年多东北风,但随季节有所转换。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83.7毫米;降雪一般初日出现在12月,1988年降雪18天为最多。最大积雪深度为31厘米,出现在1998年1月23日。霜日期多出现在11月下旬,终霜日期多出现在3月上旬,无霜期年平均271天,最长是2001年为301天,最短是1986年为235天。

地质地貌

东部,沿湖洼地平原分布在泊湖、黄湖、大官湖、龙感湖等湖滨地带,海拔15~20米。在地质构造上届长江大地堑垂下凹陷控制形成的内陆水泊区域,第四纪红土或下蜀系黄土物质组成的洼地平原。九成畈、二姑畈、黄雀畈、下仓畈和龙湖圩均是湖相沉积物发育而成的潮土,属二元母质型。

西部,龙感湖域内土地为长江冲积和湖泊形成的平原,地势总体为向龙感湖轻度倾斜,呈坦锅状。地面海拔高度一般为12.5~14.0米,最高点是塞湖办事处沙坡,为17.2米,低洼地海拔高度为11.0~12.4米。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湖泊和低洼地陆续辟为水田或精养鱼池。2007年底,原有的11个湖(洋湖、塞湖、芦柴湖、金湖、沙湖、柴湖、斑鸠湖、杨柳湖、百茂湖、天鹅湖、青泥湖)均已以名是实非。

历史沿革

编辑

市保护区

龙感湖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处,属华阳水系,经华阳大闸直通长江。在春秋战国时期,龙感湖与江南的鄱阳湖连成一片,称彭蠡泽。汉代三国时期,彭蠡泽南移与江北湖泊分离,时称雷池。1954年长江水利区划办公室将其改名为龙感湖。龙感湖地区湿地类型多样:有湖泊、沼泽、滩涂、池塘、河流、港渠和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流域总面积5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龙感湖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是众多鸟类栖息、繁殖、越冬的黄金地带。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地处龙感湖核心地域,位于黄冈市黄梅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6'—116°07',北纬29°48'—30°04',东接安徽省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北与黄梅县下新镇相连,西与濯港镇毗邻,南临长江,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江之隔。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长22公里,最大宽度为8公里,湖岸发育系数K值为2.14,总面积为22322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8124.6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99.2公顷、实验区面积为6808.2公顷,海拔高度在8到17.5米之间,该区也是龙感湖地理环境、生物资源最为复杂和丰富的地区,是历年众多候鸟集中栖息地。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区内年平均气温16.7度,年平均降雨量1240毫米,是湖北省多雨区之一,年平均降水日数138.2天,暴雨日数为6.5天,无霜期267天。夏秋季为丰水期,汛期来水量多达2.3亿立方米,冬春季为枯水期,水深1—2米,形成滩涂、沼泽,与人工湿地相连的生态系统,为湿地水禽提供优良的避风场所,使这里成为鸟类的天堂。

龙感湖地区人为活动少,无污染,水质优良。根据1999年国家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检测标准,检测龙感湖水质无论是PH值、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氧化物、溶解性铁、溶解氧,还是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都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二级以上水质标准。水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真实地反映了龙感湖具有水草茂盛,湖水清澈,人为活动干扰极小的特点,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优良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持着自然或半自然状态,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极佳的栖育场所。

正是由于龙感湖多样的湿地类型、独特的气候特征和优良的水环境,使龙感湖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有浮游藻类170种,有维管束植物183种,隶属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门,63科,135属。其中,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湿生植物118种,占总种数64.3%,分别形成挺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水生植被茂盛,几乎覆盖了整个湖面。不同水生植物共生,形成了不同的群丛,主要有蕨群丛、菰群丛、莲群丛、菱群丛、芡群丛和藻群丛等13个群丛,其中藻群丛分布面积极大,形成了水下“森林”,蔚为壮观。莲、芡、菱、水蕨、黑藻、苦藻和凤眼莲等占水生植被的90%以上。保护区内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粗梗水蕨、莲、野菱和秤锤树。粗梗水蕨分布面积超过250平方米,莲分布面积达333.3公顷,这在江汉湖群实属罕见。秤锤树分布在保护区北部,面积2公顷,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秤锤树群落之一。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发育完好的植被为各类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息的场所。据调查统计,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分布野生动物472种,其中浮游动物94种,底栖动物80种,鱼类65种,鸟类164种,两栖类12种,爬行类28种,兽类2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东方白鹳、白头鹤、白鹤和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鸳鸯、大天鹅、小天鹅和灰鹤等25种;列入《濒危野生动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有白眉鸭、东方白鹳等28种;列入《中日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有金腰燕、灰鹤、白头鹞等73种;列入《中澳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有白眉鸭、水雉等22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64种。令人关注的是:越冬于核心区万牟湖的白头鹤种群数量多达425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3.37%;黑鹳种群数量多达54只,是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公开报道最大种群21只的2.6倍。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越冬种群之一。该区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充分说明了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被《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列入“优先保护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多样的湿地类型,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武汉大学胡鸿兴教授自1987年开始跟踪研究白头鹤种群动态,首次在龙感湖发现了黑鹳、白头鹤、白鹤、大鸨越冬种群以及黄嘴白鹭新记录,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探讨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它们的影响。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哈里斯博士1991年考察龙感湖白头鹤时,建议开展国际间科学合作,尽快建立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

龙感湖自1988年先后成立了县级、市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建设,成立了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龙感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局具有保护区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经营管理权,无边界争议。保护区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不懈努力,已形成了一整套包括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生产经营、自然保护四个方面系统而严密的管理模式,确保自然保护区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龙感湖集原始、博大、秀美于一身,是一个丰富、奇妙的大自然水生博物馆。在人类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保护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的21世纪,龙感湖这个中国重要湿地保护区,必将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省保护区

湖北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原是一片荒湖沼泽,是我省有名的“水袋子”之一,人烟稀少。1955年,国家组织开发利用湖北龙感湖,在湖区周围建设六个大圩和三个小圩蓄洪、垦殖,有大小围堤131公里,护坡34公里,围垦面积107300公顷,建立湖北龙感湖农场。 70年代黄梅县孔垅、小池、濯港等乡镇在湖区又围垦 2000公顷农田,建立乡镇农场,主要发展一季水稻、小麦和芝麻等作物。湖区水面以发展渔业生产为主,渔民自养、自捞。由于核心区人烟稀少,湿地面积大,国家一级保护珍禽白头鹤、黑鹳和大鸨等在此越冬。

1986年冬季,武汉大学胡鸿兴教授第一次在湖北龙感湖发现白头鹤种群数量达425只、黑鹳47只,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和生物学界的重度重视,黄梅县政府于1988年划建近700公顷农田建设保护区。

1992年1月,国际鹤类基金会(ICF)主席哈里斯博士考察湖北龙感湖白头鹤,为尽快建立自然保护区,资助胡鸿兴教授开展了白头鹤越冬种群生态学研究。

2001年8月,《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和《湖北省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把湖北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列入“十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的自然保护区,并立项在湖北龙感湖自然保护区进行白头鹤资源专项调查。

2001年9月,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组织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武汉大学和黄梅县林业局有关领导、专家联合对湖北龙感湖再次进行综合科学考察,编写了《湖北龙感湖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和秤锤树。

2001年10月,黄冈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提出申请,申请建立湖北龙感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保护区

国办发〔2009〕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吉林松花江三湖等16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国务院审定,现将名单予以发布。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等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公布。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吉林松花江三湖等1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代表性较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和监督,尽快组织编制和实施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健全管理机构,增加资金投入,开展检查评估,不断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有关地区要按照批准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和范围组织勘界,落实土地权属,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标明区界,予以公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等一经确定,不得擅自调整。

要妥善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规定,不得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开展旅游活动及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按规定建设设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影响评价要严格把关,采取各种预防和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的不良影响,并责成项目开发单位落实生态恢复治理和补偿措施;措施未落实的,暂停相关地区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九月十八日

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共计16处)

湖北省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

编辑

水生环境

湖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平均18.9万/升,生物量3.034毫克/升,其优势种类为兰藻、丝藻、硅藻等。湖内浮游动物平均密度31912个/升,生物量为1.96毫克/升,其中以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为优势种群。

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种类有马来眼子菜、菰、轮叶黑藻、莲、苦草、芡实、菱、聚草等。其中优势种群是马来眼子菜、菰和莲。马来眼子菜更是占绝对优势。水生植物湖中心及河道水面疏稀,沿岸湖滨密集,尤其是湖区的南部最密集。目测全湖覆盖度50%,计30万亩,其中马来眼子菜群丛占总覆盖面的70%以上。

底栖动物生物量每亩达154.49斤,以水生昆虫、寡毛类、多毛类占底栖动物总量75%为优势种群。淤泥质湖底中的底栖动物的种群和数量要比沙质河底或硬泥底要多。

鱼类有:短颔鲚草鱼、刀鲚、鳡鱼、鳝鱼、太湖短吻银鱼、赤眼鳟、似鲚、银色银须鮈、餐条、棒花鱼、油餐条、光唇蛇鮈、长春鳊、蛇鮈、红鳍鲌、鲤鱼、银飘鱼、鲫鱼、三角鲂、鳙鱼、团头鲂、白鲢、青梢红鲌、中华细鲫、拟尖头红鲌、泥鳅、蒙古红鲌、鲶、翘嘴红鲌、河鲶、黄尾鲴、黄颔鱼、银鲴、鳗鲡、逆鱼、鱵、大银鱼、乌鳢、鲭鱼、黄鳝、鯮鱼、鳜、刺鲃、斑鳜、中华鮍、大眼鳜、高体鳑、圆尾斗鱼、寡鳞鮍鮍、沙鳄、兴凯鳑鮍、黄蚴鱼、似鳑鮍、刺鳅、花暗纹东方魨、麦穗鱼、湖北圆尾鮕、华鳈、窄体舌鳎、黑鳍鳈。

软体动物类有:湖沼股蛤、洞穴丽蚌、背角无齿蚌、扭蚌、蚶形无齿蚌、河蚬、褶纹冠蚌、长萝卜螺、圆顶珠蚌、白旋螺、三角帆蚌、中国圆田螺、剑状矛蚌、铜锈环梭螺、纹沼螺、方格短钩蜷、湖北丁螺。

甲壳类有:虾、鳖、蟹、

水禽类有:天鹅、水喜鹊、野鸭、黑鹤、乌鸡、白鹤、江鹅、鹭鸶、鸿雁

形成演变

长江下游两岸地区,远古时曾为陆地,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气候又转温暖,海面开始回升,河流强烈淤积,将晚更新世低海平时期形成的长江古河床和古阶地,被沉积物埋藏覆盖。海面上升沿江低地过去形成的湖泊进一步扩展外,又形成了许多新的构造沉溺湖、淤积壅塞湖、河道废弃湖等各种成因的大小湖泊。沿江的白荡湖、菜子湖、白兔湖、破岗湖、泊湖、武昌湖、龙感湖、升金湖、八里湖等都是这时进一步扩展或形成的。从沿江湖泊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演变规律可知,距今2~4千年前,是湖泊面积的最大时期。

龙感湖及其东部相连的诸湖,于第四世纪下沉形成水域,古称彭蠡泽,与长江故道交汇。三国时代,“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由于长江冲积物长时间沉积,湖底逐渐抬高,致古彭蠡泽逐渐萎缩。后来江湖分离,长江泓道南移,“彭蠡泽”为两部分,长江以北的叫大雷池、雷水、雷池,长江以南的仍称“彭蠡泽”(今鄱阳湖)。再后来,随着湖泊沉积物和长江泛滥冲积物的淤积,“雷水”进一步萎缩,形成太白湖、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等湖泊(其中龙湖和感湖合称为龙感湖)(古代大雷水系指现代华阳河流域,而且龙感湖下游的大官湖、黄湖和泊湖等也被当地考证为古雷池。依此来看,古雷池应当包括长江以北华阳河贯穿诸湖泊的范围,而非龙感湖一个水体)。域内地层为长江冲积物、湖泊沉积物和江湖相混合沉积物构成,属第四纪全新统(Q4)地质。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湖北这七个绝美湖泊,承包了整个夏日的清凉,你去过几处?.澎湃新闻. [2024-01-17].

[2]<第6077期>皖鄂三地检察机关共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腾讯网. [2024-01-17].

[3]龙感湖的前世今生.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 [2024-01-17].

[4]把自然的还给自然——湖北龙感湖擦亮“候鸟天堂”名片.百度-人民资讯. [2024-01-17].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7046/

Like (49)
词条目录
  1. 主要景观
  2. 鸟类之乡
  3. 鱼类故乡
  4. 湖泊简介
  5. 水系构成
  6. 建设背景
  7. 地理环境
  8. 历史沿革
  9. 市保护区
  10. 省保护区
  11. 国家保护区
  12. 自然资源
  1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