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海岸线长40千米,陆域总面积8279.0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31日,绍兴市下辖3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1年末,绍兴市常住人口有533.7万人。
名称来历
编辑绍兴古称越、会稽、吴州、越州。后以宋高宗年号得名。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赵构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第二年改元绍兴。时越州官吏军民僧道上表乞赐府额,遂仿唐德宗以兴元元年巡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的故事,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
历史沿革
编辑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约9000年前,绍兴境内就有先民居住,并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创造了小黄山文化。
春秋时期,属越地。勾践即位后,由秦余望山之南徙治山北,开发通往东海交通。勾践四年(公元前493年),吴国征服越国,属吴。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自吴获释归国后,重用范蠡,在今绍兴市区利用地形先后建筑了勾践小城和大城,时称为大越城。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勾践称霸后,以会稽为故都。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原来的吴越地置会稽郡,今绍兴市辖区分属会稽郡的山阴、诸暨2县;秦末,又新置上虞县,今绍兴市辖区分属会稽郡的山阴、诸暨、上虞3县。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之制。绍兴先后为荆王刘贾,吴王封地。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平叛七国之乱后,会稽郡直隶于汉室。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13州刺史部,督察各郡,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置吴郡,会稽郡移治山阴,今绍兴市域有山阴、诸暨、上虞、始宁、剡5县。
三国时,会稽郡隶吴国的扬州;建兴元年(252年),改上虞县为侯国: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置临海郡;永安三年(260年),分会稽郡置建安郡;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置东阳郡。
晋太康二年(281年),改会稽郡为会稽国;永宁元年(301年),复会稽郡;东晋太宁二年(324年),又改会稽国;咸和元年(326年),琅邪王昱徒封会稽王;咸和四年(329年),为避会稽内史王舒父讳改郐稽国。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复会稽郡。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扬州析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5郡为东扬州,治会稽郡山阴县;大明三年(459年),以扬州为王畿,改东扬州为扬州,州治从建康移至会稽,后又复迁建康。之后及齐、梁、陈时,扬州与东扬州则屡分屡合,辖地亦几经变更。
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会稽郡,设吴州,治会稽县。隋开皇年间(581~604),越国公杨素主持修城,是为绍兴建城以来第一次有记载的城垣修葺,杨素将山阴大城周围加广至24里250步,并扩大子城,同时对城墙也作了修缮,史称罗城,至此,绍兴城市轮廓基本确定。
隋大业元年(605年),废吴州,以原吴州境置越州,治会稽;隋大业三年(607年),复为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越州总管府,驻会稽县;唐武德七年(624年),改越州总管府为越州都督府,督越、嵊等5个州;唐景云二年(711年),越州定为中都督府,隶属江南道;唐乾元元年(758年),废越州中都督府,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驻越州,辖越等8个州。唐中和三年(883年),浙江东道观察使赐号为义胜军节度使;唐光启三年(887年),改威胜军。唐乾宁三年(896年),钱镠平董昌,号越州为东府。
五代时,隶属吴越国。梁开平二年(908年),升越州为大都督府。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纳土归宋。宋至道三年(997年),越州属两浙路;熙宁七年(1074年),设两浙东路驻越州,辖越、婺、衢、明、台、处、温7个州;旋即并入两浙路,九年复分,十年复合;建炎四年(1130年),升越州为绍兴府,府治设山阴。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隶江淮行省(治今江苏扬州),辖县和治所均不变;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江淮行省改为江浙行省,绍兴路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使司;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废路,复绍兴府,隶浙江行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下设5个分守道,绍兴府属宁绍道,并一度为道治。
清初,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绍兴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
中华民国
1912年,废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原绍兴府辖县均直属浙江省军政府。
1914年,于省县间设会稽道,原绍兴府所辖7个县属会稽道。
1927年,取消道制,原绍兴府7个县仍直属于浙江省。
1935年,置绍兴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绍兴县。
1936年,改绍兴府为第三行政督察区,其驻地、辖县不变。
1943年,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天台,后驻新昌。
1946年,第三行政督察区恢复1935年建制,专员公署复驻绍兴。
1947年,第三行政督察区所辖萧山、诸暨两县改为省直属,专员公署移驻余姚。
1948年,第三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22日,绍兴全境解放;同年6月,设为浙江省第十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改为绍兴专区,并析绍兴县城区置绍兴市(今绍兴城区)。
1950年5月,撤销绍兴市,辖地并入绍兴县;同年11月,又析绍兴县城区复置绍兴市(县级),县、市同城而治。
1952年1月,撤销绍兴专区,原所辖绍兴、诸暨、萧山3个县及绍兴市改由省政府直属,上虞、嵊县、新昌划属宁波专区。
1953年1月,省直属的诸暨县划归金华专区,绍兴市、绍兴县划归宁波专区管辖;同年5月,绍兴市复为省辖(省委托宁波专署代管)。
1958年2月,绍兴市由原省直辖划归宁波专区。
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驻绍兴县。
1968年5月,成立绍兴地区革命委员会,专区易名为地区。
1978年9月,改名为绍兴地区行政公署。
1979年9月,恢复县级绍兴市。
1983年7月,撤销绍兴地区,改设省辖地级绍兴市。
行政区划
编辑截至2022年10月31日,绍兴市下辖3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下设49个镇、7个乡、47个街道、1597个行政村、59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市人民政府驻越城区洋江路589号。
区划名称 | 行政区划代码 | 政府驻地 | 乡镇(街道)数量 | 下辖政区详情 | |
越城区 | 330602 | 塔山街道 | 16个街道、1个镇 | 塔山街道、府山街道、北海街道、城南街道、稽山街道、迪荡街道、东湖街道、灵芝街道、东浦街道、鉴湖街道、斗门街道、皋埠街道、马山街道、孙端街道、陶堰街道、沥海街道、富盛镇 | |
柯桥区 | 330603 | 柯桥街道 | 11个街道、5个镇 | 柯桥街道、柯岩街道、华舍街道、湖塘街道、齐贤街道、福全街道、安昌街道、兰亭街道、钱清街道、杨汛桥街道、马鞍街道、平水镇、王坛镇、稽东镇、漓渚镇、夏履镇 | |
上虞区 | 330604 | 百官街道 | 7个街道、11个镇、3个乡 | 百官街道、曹娥街道、东关街道、道墟街道、梁湖街道、小越街道、崧厦街道、长塘镇、上浦镇、汤浦镇、章镇镇、下管镇、丰惠镇、永和镇、驿亭镇、谢塘镇、盖北镇、岭南乡、陈溪乡、丁宅乡 | |
新昌县 | 330624 | 南明街道 | 4个街道、6个镇、2个乡 | 羽林街道、南明街道、七星街道、澄潭街道、回山镇、小将镇、沙溪镇、镜岭镇、儒岙镇、沃洲镇、城南乡、东茗乡 | |
诸暨市 | 330681 | 暨阳街道 | 5个街道、17个镇、1个乡 | 暨阳街道、浣东街道、陶朱街道、暨南街道、大唐街道、应店街镇、次坞镇、店口镇、姚江镇、山下湖镇、枫桥镇、赵家镇、马剑镇、五泄镇、牌头镇、同山镇、安华镇、璜山镇、陈宅镇、岭北镇、浬浦镇、东白湖镇、东和乡 | |
嵊州市 | 330683 | 剡湖街道 | 4个街道、10个镇、1个乡 | 剡湖街道、三江街道、鹿山街道、浦口街道、甘霖镇、长乐镇、崇仁镇、黄泽镇、三界镇、石璜镇、谷来镇、仙岩镇、金庭镇、下王镇、贵门乡 | |
参考来源: |
政治
编辑现任领导 | |||
中国共产党绍兴市委员会 | 书记 | 温暖 | |
绍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主任 | 谭志桂 | |
绍兴市人民政府 | 市长 | 施惠芳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 主席 | 魏伟 | |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8日,参考来源: |
自然地理
编辑位置境域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介于北纬29°13′35″~30°17′57″,东经119°53′03″~121°13′37″之间,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全境域东西长130.68千米,南北宽119.83千米,海岸线长40千米,全市总面积8256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8031平方千米,河流海域面积225平方千米。
绍兴市地图
地质
绍兴境内在地质上存在以江山—绍兴断裂带为主的多条地质断裂带,受造山运动、火山活动、岩石入侵以及海侵、海退等地质活动影响,形成多样的地质现状。以纵贯市域的江山—绍兴深断裂(柯桥区平水镇至诸暨市璜山一线)为界,西北部和东南部分属扬子准地台构造单元、华南褶皱系构造单元,同时,分属江南(西北区)和华南(东南区)两个地层区。境内的西北区自中元古界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发育较齐全,有大量沉积层出现;东南区以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为主,火成岩发育,地层缺失较多。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的各个地质时期在境内大部分都有露头。
地形地貌
绍兴市倚山面海,地处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交接地带;境内山地多、平原少,地势南高北低,地形骨架呈“山”字形。整体呈“七山一水两分田”分布,最高点位于诸暨境内的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海拔1194.1米,最低点位于诸暨“湖田”地区,海拔3.1米。南部有会稽山盘踞其中,会稽山脉自南向北形成稽南和稽北两大丘陵;中部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会稽山麓以北,直至杭州湾(后海),是广阔的平原地带,称“山会平原”。绍兴市境曹娥江及其支流冲积形成的河谷盆地两侧山地集中分布了一片丹霞地貌,即新昌穿岩十九峰,是浙江典型的峰林型丹霞地貌。绍兴市全境地质构造属于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的各个地质时期,在境内大部分都有露头。
香炉峰顶·鸟瞰绍兴
气候
绍兴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夏季平均长达124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下旬;冬季平均长达120天,一般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春、秋季较短,一般均为2个月左右。
上虞樱花谷
绍兴市多年平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8.9℃。平均气温年较差24.3℃。生长期年平均295天,无霜期年平均236天,最长达278天,最短为20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82.3小时。0℃以上持续期342天,一般为1月21日~12月29日。年平均降水量1404.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6.4天。降雨集中在每年3~9月,6月最多。全年有3个多雨期,3月至5月为春雨期;6月至7月为梅汛期;8月至9月为台汛期,多有台风带来降水。降雪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间;全市雪日年均11天,南部略多于北部。
水文水利
河流
绍兴市境内河道属钱塘江、甬江两大流域,其中钱塘江流域面积7368.7平方千米,占89.3%;甬江流域面积887平方千米,占10.7%。境内共有河道6759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2条,县级河道112条,县级以下河道6623条;河道总长度1.09万千米。主要河道有省级河曹娥江、浦阳江2条,总长224.2千米;市级河鉴湖、环城河、梅山江等22条。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曹娥江,从金华市磐安县流入,自南向北流经绍兴市后注入钱塘江,长156.6千米,流域面积5169.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6.2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左圩江、小乌溪江、新昌江等。
湖泊
绍兴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绍虞平原,面积较大蓄水量较多的27个湖泊,水域总面积25.94平方千米,容积5910.20万立方米。另外全市共有池塘4346个,水域面积15.81平方千米,容积2863.11万立方米。
水利
绍兴市境的水库建设,始于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时,会稽山北麓的坡塘、南池、吴塘等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水库。现绍兴市主要水库有汤浦水库、钦寸水库等。
汤浦水库
汤浦水库又称小舜江水库,国家大(Ⅱ)型水库,始建于1997年12月,上游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60平方千米,总库容2.35亿立方米,水面面积14平方千米,设计日供水规模达100万吨。
钦寸水库
钦寸水库是截至2022年5月绍兴市境最大的水库,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和发电的大(二)型水库,总库容2.44亿立方米、于2010年9月动工建设,于2020年6月正式通水。
土壤
绍兴市境内土壤除地带性的红壤、黄壤外,还广布着隐域性的水稻土、潮土、盐土和紫色土等9个土类。全市土壤共划分为11个土类、21个亚类、65个土属、101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占4个亚类、29个土属、50个土种,占土壤总面积的29.82%。
自然灾害
绍兴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暴雨、台风、大风、雪灾、冰雹、泥石流等。
旱涝
旱涝灾害年均发生0.36次,从干旱发生的季节来看,主要有伏旱和冬旱,其中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67年6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受旱农田达84万亩,曹娥江、浦阳江断流两个月,山区人畜饮水困难,绍兴、上虞内河航运停航两个月之久。
暴雨
暴雨灾害年均发生3次,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8年7月29日,全市除诸暨外普降暴雨或大暴雨,新昌、嵊县、上虞三县(市)共有49个乡镇、375个村庄受灾严重,大部分地方地面积水在2~3米深,致使1.2万人无家可归,死亡45人,伤1703人,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
台风
台风灾害年均发生1.4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0年8月30日至9月1日,受15号台风影响,暴雨洪涝为患,全市295个乡镇、405个村庄、195.3万人遭灾,受淹农田102.6万亩,倒屋6785间,死亡23人,重伤111人,失踪2人,死亡牲畜1418头,冲毁鱼塘1343处、水库20座,沉船20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9亿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绍兴市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截至2019年12月31日,绍兴市共有耕地123136.88公顷;种植园用地96349.09公顷;林地392417.43公顷;草地4519.49公顷;湿地455.3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4525.8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2538.0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5098.71公顷。
矿产资源
绍兴市主要有铁、铜等金属矿藏以及叶蜡石、陶瓷土为代表的非金属矿藏。非金属矿产中,叶蜡石、陶瓷土为绍兴市优势矿产资源,其中叶蜡石资源量占浙江省的38%、陶瓷土资源量占全省的82.1%,硅藻土属绍兴市特色矿种,储量为全国之最。金属矿产中,铁、铜资源量占浙江省的70%以上,位列浙江省首位,铅锌和贵金属虽品位较高,但规模小、后备资源短缺。
截至2020年底,绍兴市保有铁矿石量1.03亿吨;保有铜金属量10.40万吨;保有银金属量450.37吨;保有硒金属量190吨;保有叶蜡石矿石量498万吨。境内新昌县后岸银矿已达勘探级别,查明银金属量208吨,矿床规模达到中型;嵊州市谷来镇护国岭村金家山萤石矿查明萤石有12.67万吨,诸暨市璜山镇牛轭岭一带萤石矿查明萤石18.32万吨、诸暨市黄家店矿区萤石矿查明萤石10.55万吨。
绍兴市金属矿产资源仍以外部输入为主。至2020年,绍兴市最大的两家金属矿山漓渚铁矿与平水铜矿均已关停,有诸暨市璜山镇七弯铅锌矿和上虞银山坝铅锌矿2家矿山在开采,2020年铅锌矿石开采量8.95万吨。有上虞叶蜡石矿业有限公司叶蜡石矿1处矿场在开开采,年开采量10万吨。
生物资源
绍兴市分布的野生动物约有440余种,其中鸟类348种,两爬类72种,兽类5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9种,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白琵鹭、黑脸琵鹭、鸳鸯等74种。
绍兴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自然植被共有153科、449属、879种,其中天然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盐生等6类;属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中华水韭等一级3种、大花无柱兰、金兰、球果假水晶兰、小勾儿茶等二级16种。
人口
编辑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绍兴市常住人口有533.7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4.6万人;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7;城镇化率71.5%,比202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出生率5.9‰,死亡率6.4‰;年末户籍人口有446.85万人,比2020年减少0.79万人。
民族构成
绍兴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53个少数民族,境内柯桥区、诸暨市、上虞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位列全市前三;主要有壮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
经济
编辑综述
绍兴市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拥有纺织化纤、机械电子、医药化工、节能环保、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民营经济占比达到95%以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绍兴市致力于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以“酒缸、酱缸、染缸”为特色,以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及智能视觉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
2021年,绍兴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795亿元,比2020年增长8.7%;GDP在浙江省所有地级市中位列第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228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3340亿元,增长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7875元,比2020年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为3.3:47.5:49.2。2022年,绍兴市共有祥生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亮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上榜“2022浙江省百强企业”榜单;其中海亮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上榜“2022年世界500强”。
第一产业
绍兴市形成了越城区绍鸭、柯桥区日铸茶、柯桥区兰花、上虞区杨梅、诸暨市樱桃、新昌县中药材等6个农产品优势区。绍兴市也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茶叶产量常年居浙江省第一位。2020年,绍兴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绿茶核心产区”称号。2021年,绍兴市茶叶总产量达3.83万吨,总产值33.51亿元。已培育“大佛龙井”“越乡龙井”“前岗辉白”“觉农·翠茗”等区域特有茶叶品牌。
绍兴市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果用瓜、花卉苗木等。2022年,绍兴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0千公顷,下降2.6%。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9千公顷,增长3.4%;早稻面积16千公顷,增长16.2%;晚稻面积53千公顷,下降22.0%;冬油菜籽播种面积11千公顷,增长1.3%。粮食总产量72万吨,下降9.6%。茶叶总产量4万吨,下降0.9%。年末生猪存栏60万头,比上年末增长8.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万头,增长23.2%。水产品产量13万吨,与上年持平。
第二产业
绍兴市是浙江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领带和袜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现代纺织产业为主体,机械电子、医药化工产业为支柱,食品饮料产业为特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11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块状经济,其中新昌县装备制造2个产业基地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绍兴市柯桥区是“中国纺织之乡”,拥有集化纤生产、织造印染、服装加工、纺机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纺织全产业链;绍兴现代纺织制造业集群被列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绍兴市是“中国黄酒之都”,该市生产的绍兴酒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绍兴黄酒在中国黄酒产业中占四成市场份额。
2021年,绍兴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18个行业两年平均增速在10%及以上;增加值总量前十位行业中,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2%、27.6%。
第三产业
绍兴市是中国伞业、珠宝、纺织品等产品的商品集散地,境内建有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大唐轻纺袜业城专业交易市场。其中中国轻纺城是中国首家冠名“中国”的专业市场,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贸易覆盖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达到3000亿元,全球近四分之一的纺织产品在该市场进行交易。
2021年,绍兴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7亿元,比2020年增长6.7%;全年实现网络零售总额857亿元,比2020年增长14.6%;实现居民网络消费总额814亿元,增长8.2%。年末纳入统计的商品交易市场302家。2021年,绍兴市全年货物进出口2993亿元,比2020年增长16.1%。其中,出口2757亿元,增长15.5%;进口236亿元,增长23.1%。按贸易方式分,加工贸易进出口158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2676亿元,其他贸易进出口159亿元;有进出口国家和地区21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247亿元,比2020年增长20.0%。其中,出口1200亿元,增长21.2%。
人文
编辑综述
绍兴市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越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东亚文化之都”。1996年至1998年绍兴印山越国王陵的发掘,印证了越国历史的久远,被列入199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05年嵊州小黄山遗址的发掘,表明绍兴9000年前就有人类聚居和活动;建于公元前490年的越国都城,至今仍然是绍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遗产
至2021年,绍兴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6项、绍兴市级代表性项目261项,涵盖了非遗的十大门类。
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
名称 | 级别 | 类别 | 公布时间/批次 | 申报地区 |
梁祝传说 | 国家级 | 民间文学 | 2006年(第一批) | 浙江省上虞市 |
西施传说 | 国家级 | 民间文学 | 2006年(第一批) | 浙江省诸暨市 |
嵊州吹打 | 国家级 | 传统音乐 | 2006年(第一批) | 浙江省嵊州市 |
新昌调腔 | 国家级 | 传统戏剧 | 2006年(第一批) | 浙江省新昌县 |
绍兴平湖调 | 国家级 | 2006年(第一批) | 浙江省绍兴市 | |
绍兴莲花落 | 国家级 | 曲艺 | 2006年(第一批) | 浙江省绍兴县 |
嵊州竹编 | 国家级 | 传统美术 | 2006年(第一批) | 浙江省嵊州市 |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 国家级 | 传统技艺 | 2006年(第一批) | 浙江省绍兴市 |
大禹祭典 | 国家级 | 民俗 | 2006年(第一批) | 浙江省绍兴市 |
绍剧 | 国家级 | 传统戏剧 | 2008年(第二批) | 浙江省绍兴市 |
水乡社戏 | 国家级 | 民俗 | 2008年(第二批) | 浙江省绍兴市 |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 国家级 | 传统技艺 | 2011年(第三批) | 浙江省上虞市 |
目连戏(绍兴目连戏) | 国家级 | 传统戏剧 | 2014年(第四批) | 浙江省绍兴市 |
庙会(绍兴舜王庙会) | 国家级 | 民俗 | 2008年(第二批) | 浙江省绍兴市 |
*仅列代表性项目,参考来源: |
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是一种源自绍兴市嵊州市的传统手工艺品,原名“嵊县竹编”,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清代时。嵊州竹编已有盛名,在宫廷也有收藏。竹编艺人利用毛竹、早竹、金竹等材料,采用精湛技艺编织出各种动物和人物造型。其中,“模拟动物”“竹篾漂白”“花筋”和“篮胎漆”是其四大工艺特色。主要有篮、盘、罐、瓶等十二大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2006年,嵊州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施传说
西施传说发源于春秋末期,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早期的文字记载多见于《墨子》和《孟子》等;以春秋时期的吴越战争为历史背景,以西施一生的传奇经历为主干,以人物传说、地名传说、物产传说、风俗传说等为枝叶,从不同角度歌颂了西施的美丽、善良和“为国献身”的精神。西施传说传承方式从口耳相传延伸至说唱、戏曲等表演形式,是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民间文学。2006年,西施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物古迹
绍兴市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拥有众多文物古迹;保存有相对完好的历史街区和古城街河风貌。截至2019年10月,绍兴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17处;其中国家级30处、省级74处、县(市)级313处。
绍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名称 | 时代 | 文物类型 | 地址 | 级别及批次 |
绍兴鲁迅故居 | 1881-1898年 |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 浙江省绍兴市 | 国保第三批(1988年) |
秋瑾故居 | 1907年 |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 浙江省绍兴市 | 国保第三批(1988年) |
古纤道 | 明至清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浙江省绍兴市 | 国保第三批(1988年) |
大禹陵 | 清 | 古建筑 | 浙江省绍兴市 | 国保第四批(1996年) |
秋瑾烈士纪念碑 | 民国 | - | 浙江省绍兴市 | 国保第六批(2006年) |
小仙坛窑址 | 汉 | 浙江省上虞市 | 国保第六批(2006年) | |
崇仁村建筑群 | 清 | 古建筑 | 浙江省嵊州市 | 国保第六批(2006年) |
大通学堂和徐锡麟故居 | 清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浙江省绍兴市 | 国保第六批(2006年) |
马寅初故居 | 清至民国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浙江省嵊州市、杭州市 | 国保第六批(2006年) |
小黄山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古遗址 |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凤凰山窑址群 | 三国至晋 | 古遗址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绍兴越国贵族墓群 | 春秋至战国 | 古墓葬 |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宋六陵 | 南宋 | 古墓葬 |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东化成寺塔 | 宋 | 古建筑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犭央犭茶湖避塘 | 明至清 | 古建筑 |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华堂王氏宗祠 | 明至清 | 古建筑 |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
柯岩造像及摩崖题刻 | 宋、清 | 石窟寺及石刻 |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曹娥庙 | 1936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绍兴古桥群 | 元至民国 | 古建筑 |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 | 国保第七批(2013年) |
大善寺塔 | 南宋 | 古建筑 |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 国保第八批(2019年) |
汉建初元年买地刻石 | 东汉 | 石窟寺及石刻 |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 国保第八批(2019年) |
*仅列代表性项目,参考来源: |
小黄山遗址
小黄山遗址位于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小黄山,于2005年开始发掘,出土陶器有夹砂红衣陶、盆、盘等;石器以石磨盘、饼状磨石为主,还有石锤、穿孔石器等。该遗址为浙江省新石器时代文化源流和发展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和地层学依据。2013年,小黄山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善寺塔
大善寺塔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城市广场,是由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年)开始建造,经历了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的重修,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该古塔有六角七层,为砖木混合楼阁式建筑,整体通高约40米,底层边长3.57米,壁厚1.57米。顶部为青砖叠砌成的圆形大藻井。1997年,大善寺塔被公布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大善寺塔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善寺塔
民俗节庆
大禹祭典
大禹祭典是中国历代王朝重要祭祀典礼之一,秦始皇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上会稽,祭大禹”,是历史上第一次皇帝亲祭大禹陵,开创了大禹祭典的最高礼仪。在明清时期,祭禹仪式和制度得到完善。民国时改为特祭,每年9月19日举行,一年一祭。该典礼包括祭品、祭器、祭乐、祭舞和祭文等。2006年,大禹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公祭大禹陵典礼活动。自此,大禹祭典升格为国家级祭典。
水乡社戏
水乡社戏是绍兴市农村祭神祈福的民俗活动;水乡社戏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歌舞,后经历了音乐、歌舞、武术、杂技、人物装扮等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积累、融化,在宋元时期与戏曲结合,使祭祀活动与戏曲表演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社祭戏”。大致可分为年规戏、庙会戏、平安戏、偿愿戏,其中以庙会戏为主,在各种神道如关帝、包公、龙王、火神、城隍、土地等等诞辰祭祀活动中演出,即为“演戏酬神”,是整个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曾在《社戏》《无常》《女吊》等多篇文章,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看社戏的情景。2008年,水乡社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曲
绍兴市是“中国戏曲之乡”,拥有以绍剧、越剧、新昌调腔为代表的五大剧种和以绍兴莲花落、绍兴平湖调为代表的五大曲种,经典剧目和曲目包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禹治水》《西施断缆》等。戏曲名家荟萃、新人辈出,多位艺术家也获得了“梅花奖”“文华奖”等国家级大奖。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