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行镇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庄行镇是上海市奉贤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上海市的正南,濒临杭州湾,东靠奉贤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桥新城,西与金山区、松江区毗邻,北临浦江与闵行区隔江相望。全镇区域面积70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常住人口6.6万人(2012年)。庄行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宋时已成村落,镇西圆通庵建于宋淳熙年间。元末明初,镇东市已成小集镇,为盛姓聚族而居,名盛家厍[shè];明洪武初,因庄氏人...

庄行镇上海市奉贤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上海市的正南,濒临杭州湾,东靠奉贤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桥新城,西与金山区、松江区毗邻,北临浦江与闵行区隔江相望。全镇区域面积70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常住人口6.6万人(2012年)。庄行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宋时已成村落,镇西圆通庵建于宋淳熙年间。元末明初,镇东市已成小集镇,为盛姓聚族而居,名盛家厍[shè];明洪武初,因庄氏人家迁入,开设花行米行而得名庄家行。庄行镇是全国重点镇、上海市九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之一,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庄行镇境内有庄行老街以及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其中庄行老街全长1400米,形成于明朝初年。2021年1月8日,庄行镇启动一个名为「冷江雨巷」的相关规划开发。

历史沿革

编辑

秦朝时庄行属会稽郡海盐县,南北朝地属郡前京县,隋朝时改属昆山县,唐天宝年间地属华亭县

庄行镇

庄行镇新镇区开发建设

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建县后,庄行地属奉贤县白沙乡十三保,云间乡十二保。清宣统三年(1911年),庄行属江苏省苏州布政司松江府奉贤县西三乡。民国18年(1929年),庄行为江苏省松江地区奉贤县第八区。民国22年(1933年),改为第二区。民国26年(1937年),日伪在上海浦东成立上海大道市政府后,改上海市政督办,庄行为奉贤县之一镇。民国31年(1942年),系伪上海特别区奉贤特别区第二分区。民国35年(1946年),改属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奉贤县庄行区。民国36年(1947年)改为庄行镇。1949年5月14日,奉贤全境解放。全县分为六区一镇,隶属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庄行区为奉贤县第二区。1957年7月,撤区并乡,高级社代替基层行政村。原庄行镇、芦泾乡、烟墩乡、华严乡、潘垫乡合并建立庄行乡,下辖19个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实行乡治制。1958年10月,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春,改名庄行人民公社,此后,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建置25年不变。1984年3月,政社分设,建立庄行乡人民政府,恢复乡治制,实行乡管村体制。庄行人民公社作为经济组织继续保留,1987年8月,成立庄行乡农工商联合社,取代人民公社职能。1994年2月9日,撤乡建镇,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庄行乡建制,建立庄行镇,实行镇管村体制。2003年12月1日,奉贤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庄行镇、邬桥镇,两镇合并建立新的庄行镇,继续实行镇管村体制。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84年,全乡下辖20个村,221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7个居民小组。

庄行镇

庄行镇区划图

1986年秋,长浜村增设第十六村民小组。1987年春,华严村增设第十一村民小组。2003年11月,全镇下辖20个村,22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7个居民小组。分别为吕桥村、庄北村、东风村、穗轮村、长浜村、华严村、更楼村、新村村、长堤村、潘垫村、潘南村、柴塘村、新华村、陈行村、烟墩村、杨溇村、姚泾村、芦泾村、牛溇村、存古村,庄行居委会。2003年12月撤二建一后,新庄行镇下辖35个村民委员会,398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委员会,13个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2013年,庄行镇下辖3个社区,16个村。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庄行镇位于奉贤区境西部,东靠奉贤新城南桥,是奉贤区南桥新城拓展区之一,南与柘林镇连接,濒临杭州湾;西傍龙泉港,与金山区、松江区一江之隔;北枕黄浦江,与闵行区隔江相望。镇域中心地理位置为北纬30.5度,东经121.3度,镇域面积70平方公里。

庄行镇

气候特征

庄行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宜农作物生长。夏季气候炎热出梅后高温伏旱,常有台风,暴雨和潮汛发生。冬季温度低、雨水少、干燥寒冷,冰冻有雪,常有冷空气南侵,出现寒潮天气。1985~2003年,全镇年平均气温为16℃,年平均日照为1919.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221.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34天。

地形地貌

庄行镇地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网交叉,形似拳状,地呈东高西低之势。镇域东西长6.41千米,南北纵6.86千米。庄行地处古冈身区域,成陆较早。

土壤

土壤以青黄土和沙性青黄土种为主,质地中壤,养分释放慢。作物植被居多,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土壤有青黄土、沙性青黄土、贝壳沙底青黄土、潮沟干土、小港潮土、青紫土等6个土种。其中又以青黄土、沙性青黄土最多,占全镇耕地面积的90.75%。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1992年,庄行乡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全乡总面积4401公顷,陆地面积3802.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133.6公顷,水面积598.8公顷。2003年,庄行镇总面积不变,陆地面积,水面积,可耕地面积均发生变化。陆地面积为3859.6公顷,比1992年增加57.4公顷;其中可耕地面积为2483公顷,比1992年减少650.54公顷。水面积为541.4公顷,比1992年减少57.4公顷。

庄行镇

生物资源

截止2003年,庄行境内有植物300余种、动物100余种。其中,中药材有金银花、麦冬、鱼腥草、虎耳草齿苋、夏枯草等近百种。

人口民族

编辑

1985年,庄行乡总人口29935人,平均每平方千米680人。

庄行镇

庄行古镇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统计,庄行乡总人口30218人,平均每平方千米687人,为19年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一年。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统计,庄行镇总人口23423人(人户分离的人数除外),平均每平方千米532人。2003年,全镇总人口25146人,平均每平方千米571人,比最高的1990年每平方千米下降116人,比1985年每平方千米下降109人。2012年,全镇常住人口6.6万人。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64459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4年,全年完成税收总额10.98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9.5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28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8.41%,增速跃居全区第一。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76.4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6亿元。

第一产业

上海市首批启动的四个市级园区之一的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于2012年3月迁入庄行,核心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庄行乃江南鱼米之乡,素有奉贤西部粮仓之称。

庄行镇

农业

2003年,庄行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17亿元,其中农业收入1.18亿元,林业收入380万元,畜牧业收入5048万元,渔业(淡水)4470万元。全年秋粮总产量8413吨,夏粮总产量641吨。

第二产业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庄行工业园于2001年11月成立,市级开发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庄行工业园位于庄行镇东侧、西侧及北侧,是由原来的上海庄行欧洲工业园区东区、西区以及原邬桥工业园区三大园区合并组成。1998年11月和2002年3月,比利时首相两次视察了园区内规模性企业。庄行工业园于2005年1月由上海市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奉贤区人民政府共同批准,在园区内成立了“上海市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规划面积2500亩,由产业化区、孵化区、研发中心、行政生活配套区等部分组成。

庄行镇

庄行工业园规划

2014年,庄行镇全镇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76.4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全镇工业企业主要行业有机械、建材、电器、服装、印刷、化工、纺织等七大类。

第三产业

1985年后,供销合作社经历承包经营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出现了个体、私营商业、超市连锁业等商品流通体制。1993年,全乡有商店330家。2002年,庄行镇获奉贤区“繁荣杯”奖。2003年,全镇有商店340家,其中由农贸公司等集体经营的10家,超市连锁店2家,私营、个体商店216家,服务业门店112家。销售总额1.24亿元。2006年,完成第三产业销售额21亿元,同比2005年增长38.63%。

文创产业

南上海艺术创意产业园,位于庄行镇大叶公路2675号,坐落在浦江创意产业发展带上,是奉贤区串联上海创意产业,对接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奉贤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园区总占地842亩,一期建筑面积75000平方米。产业园以艺术陶瓷为主题,涵盖陶瓷产品设计研发、展示销售、艺术品交易、人才培训等产业高端环节,集聚艺术品设计、旅游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等视觉艺术创意产业,最终形成陶瓷产业全价值链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综合体。

庄行镇

南上海艺术创意产业园

社会

编辑

教育

2001年9月,庄行镇形成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各1所的布局。2003年,全镇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各1所,班级46个,学生1642人,教职工198人,其中庄行中学有教学班11个,学生462人,教职工70人;庄行小学有教学班24个,学生839人,教职工98人。庄行幼儿园有教学班11个,入园幼儿341人,教职工30人。

庄行镇

庄行学校

医疗卫生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座落于美丽的杭州湾畔,始建于1950年9月5日,当时院名为备战医院,座落于庄行镇混弄堂路。1994年7月,庄行卫生院乔迁新居,新医院座落在庄行镇南亭公路3073号。1994年3月被县卫生局评为“一级甲等医院”,2005年实施标准化建设,更名为庄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面积39.85平方公里,辖9个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9805人,其中户籍人口24640人。中心占地面积18.5亩,建筑面积7850平方米,开放床位100张;设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临终关怀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

庄行镇

奉贤中医医院庄行分院

交通

编辑

庄行镇镇区内交通顺畅,主要道路均与国道、省道连接。G1501高速公路横贯镇区,相衔浦东空港、洋山深水港以及江浙各主要城市,大叶公路、南亭公路、浦卫公路等快速干道构成镇内“六横二纵”的网络,已启动建设的闵浦三桥(南接浦卫公路,北连闵行区昆阳路,是上海干线公路网规划中的市级干线)直接连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中心的轨道交通五号线西渡站直接辐射邬桥社区,上海轨交22号线环伺镇区西部和南部,直达上海南站交通枢纽。

庄行镇

闵浦三桥

旅游

编辑

景点

花米庄行上海庄行乡村旅游景区位于金山、松江、闵行、奉贤四区交界,距市中心约50公里。该景区以上海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潘垫村为核心,集田园风光欣赏、生态水乡体验、农副产品贸易为一体的“低碳旅游示范区”,先后创建为首批上海市农业旅游推荐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庄行镇

花米庄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庄行古镇庄行早在3000多年前已成陆,宋代即成村落,元末明初成集市,明洪武年间设镇。明末清初庄行已成为浓郁水乡风貌的江南古镇,鱼米之乡。据清乾隆年间的奉贤县志记载,庄行素有“衣被天下”、“花米通八江”繁华之称。小镇盛产优质稻米、棉花、果蔬,明嘉靖年间已是浦南地区有名的花米贸易集散之地。

庄行镇

庄行老街

庄行老街位于庄行镇中,长一千多米,是奉贤区保存较好富有江南水乡神韵的明清建筑一条街,老街旁的南桥塘开挖于明代嘉靖年间,庄行老街除中段被一条新街横穿,保存基本完整。老街上主要建筑有东街汪家故居、李雪亭宅、褚泾庙旧址、油车弄刁家古宅、混堂弄何六其宅、王家宅。市河上则有毓秀桥、八字桥等古桥。奉贤区为弘扬传承历史文化,把修缮庄行老街作为政府实事工程,投入1500万元资金,于2007年9月份开始全面修整庄行老街,一期工程130米。外部保持修旧如旧风貌,内部新设置了水、电、通信设施,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老街安静平和,俨然是一幅传统江南生活画卷。烈士纪念碑192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的庄行农民暴动,600多名农民佩带红领带标志,手拿大刀、铁叉、棍子、长矛和土枪,在陈云、刘晓、杭果人、严朴、唐一新等同志领导下,发动了著名的“庄行暴动”。庄行农民暴动有力打击了庄行地区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广大农民团结斗争的必胜信心。1967年5月,庄行人民为纪念暴动牺牲的唐一新等烈士,立碑纪念。1985年重建纪念碑,由刘晓同志题写的“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于庄行镇区。

庄行镇

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

亲子村亲子村位于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庄良路1081号,项目一期总占地66000平米,是全国首家以亲子为主题的大型乡村文化创新型主题度假村,度假村以吃、住、玩、购、赏为5大功能板块,主要服务3-12岁儿童及其周边目标顾客群体。亲子村以亲子互动和乡村体验为主要诉求,致力成为上海亲子乡村旅游第一目的地,中国亲子乡村旅游第一品牌。项目于2015年初正式营业。

庄行镇

亲子村

文化

编辑

特产

庄行土布庄行格子-庄行土布的别称,自元代至元年间起,由于黄道婆棉纺织工艺传入本地,民间涌现出众多的能工巧手,以家家植棉、户户做布,工艺精而成为上海土布的发祥地之一,有“衣被天下”之美誉。至清代,庄行土布工艺已在江南地区名列前茅,以至乾隆年间《奉贤县志》记载:“今世布之佳者,首推松江,而松江之布尤推奉贤庄行云。”

庄行镇

庄行格子

2009年,庄行土布染织技艺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保护、传承和发展土布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庄行镇借助区文广局、旅游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各方资源,围绕土布独有的格子花纹,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倾力打造“庄行格子”创意品牌。庄行蜜梨庄行镇的特色果品“上海蜜梨”,是庄行镇“一镇一品”特色产业。上海蜜梨汁多味甘、营养丰富,是夏季消暑佳品,种植有:翠冠、清香、黄花三个品种。上海密梨,果肉含糖量12%以上,富有维生素、游离酸、果胶蛋白质、钙、铁、磷、食用有生津、止咳、润肺、顺气、美容等营养成分、成熟期自七月中旬起止九月上旬。

庄行镇

上海蜜梨

庄行羊肉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羊肉烧酒习俗作为庄行人的饮食文化在庄行地区已经盛行了数百年,并享有“千年伏羊看庄行”的美誉。“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庄行羊头汤历史悠久,起于明清,其特点:汤呈乳白色;肉质嫩滑,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羊眼明目,羊舌羊脸清肝润肺。庄行的养羊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时羊的饲养从北方向江南普及。地处长江三角洲流域的庄行,雨量充沛,水草茂盛,旧时盛产野生中草药材,如马兰根、地丁草、车前草、马鞭草、鱼腥草、益母草等。以青草为食的庄行草山羊,特别适宜在这块土地上生养。所产羊肉营养丰富,既可红烧,又能白切,肥而不腻,风味独特。庄行草山羊生长期一般在8—12个月,重量可达30公斤左右,是方圆百里的首选羊。民国初年,庄行羊肉烧酒就小有名气,是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入夏,正值农家米白酒新酿成。当地村民切上一盘羊肉,斟上一壶烧酒,品尝羊肉烧酒已成为一种习俗。庄行青团庄行青团,俗名“麻花郎”圆子,又称“乌金蛋”,是庄行地区传统的农家点心美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外形圆球状,有尖顶,也有钳花,放在竹笼内隔水蒸熟。刚出笼时青团色泽翠绿,经风吹后逐转墨绿。看上去,一笼青团赛似一窝乌金蛋,手指按上去有弹性,吃在口里有韧性,甜的不粘不腻,咸的鲜美爽口,食之满口芳香,回味无穷,是名文浦南的农家点心美食。如今,庄行青团制作技艺正在被大力宣传、广为传承,在全镇范围内,几乎家家都有人会做庄行青团,做工精细,馅料讲究,延伸出了各式各样、品种繁多的青团,如:猪油夹沙青团,芝麻百果青团,荠菜鲜肉青团,春笋鲜肉青团,马兰香干青团等。

庄行镇

庄行青团

代表人物

编辑

蒋兴舟,1938年12月生,庄行镇西街人,中共党员。1956年7月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后经部队输送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62年7月大学毕业留校。后调入海军工程学院,历任助教、讲师、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等职务。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被评为海军优秀教师,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著有《引俄线导鱼雷》、《鱼雷声自导技术》等著作。现任中国军械维修工程学会理事,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刁正邦,1930年7月生,庄行镇人,中共党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员。1944年7月毕业于奉贤三官初级中学。1948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期间参加学生运动,成为新青联成员。1952年7月大学毕业后参加北京航空学院建院工作。1956年起,在北京航空学院历任系副主任、科研处副处长、系主任。1982年11月~1991年9月,任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工作。先后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航空教育》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获得荣誉

编辑

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484/

(677)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区划沿革
  4. 区划详情
  5. 地理环境
  6. 位置境域
  7. 气候特征
  8. 地形地貌
  9. 土壤
  10. 自然资源
  11. 土地资源
  12. 生物资源
  13. 人口民族
  14. 经济
  15. 综述
  16. 第一产业
  17. 第二产业
  18. 第三产业
  19. 文创产业
  20. 社会
  21. 教育
  22. 医疗卫生
  23. 交通
  24. 旅游
  25. 景点
  26. 文化
  27. 特产
  28. 代表人物
  29. 获得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