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Shucheng County),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六安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东邻庐江,西连岳西、霍山,南界桐城、潜山,北毗金安、肥西,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全县下辖15个镇、6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舒城县共有常住人口697250人。政府驻地在城关镇梅河路403号。
名称由来
编辑舒城以历史传记而得名。据《世本·姓氏》及《左传》文公十二年杜注,群舒为偃姓,皋陶后裔,始居山东曲阜一带。西周初舒人大部分迁离宗邦,渡汶水、泗水,折向西南,过淮水于淮南建国(舒),故得名。
历史沿革
编辑先秦
舒地,古时为蛮夷聚居地,后为东夷偃姓所建群舒方国集中居住区。历夏、商、西周三代并为西周所分封。春秋时期,随着吴北上,群舒附属吴国。鲁僖公三年(前657年),徐人占领舒地。后楚北上东渐,为吴楚争夺交战之地,楚成其宗主国。鲁文公十二年(前615年)群舒叛楚,十四年,楚令尹子孔袭群舒,并先后灭舒蓼、舒庸,至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灭舒鸠。群舒亡后,楚没有因旧邑设县。
秦汉至三国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国,设九江郡(治寿春),地属六县(治白沙城)。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舒县,次年别置龙舒县,属淮南国。七年(前200年),封刘信为羹颉侯,领舒、龙舒两县。东汉建武四年(28年),李宪据舒称帝。是年九月,为马成所斩,入东汉。永平元年(58年),许昌受封龙舒侯,遂改为龙舒侯国。
三国时期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汉,因地处吴魏交战处,废龙舒、濡县,并入六安县,属扬州庐江郡六安县地。
魏晋南北朝
西晋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晋代魏,复置龙舒县(今龙河口)、舒县(治舒城),地属扬州庐江郡。
东晋时期舒、龙舒二县,仍属扬州庐江郡(初治阳泉,今霍邱县临水。后治舒,今舒城县城关镇),后改属豫州(治寿春)。
南北朝时期元熙二年(420年)六月,末代晋,今县境设舒县,属南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析原龙舒县南境属吕亨左县,北仍属舒县。泰始二年(466年),改属西豫州。泰豫元年(472年),属南豫州。升明三年(479年)四月,齐代宋,仍设舒县,属豫州庐江郡。中兴二年(502年)四月,梁代南齐,初仍设舒县,后废,改属湘州庐江郡庐江县地。武定六年(548年)地属东魏: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北齐取代东魏;太建五年(573年)陈伐北齐:建德五年(576年)地属北周。县境属合州庐江郡庐江县。
隋唐五代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代北周,今县境仍为合州庐江郡庐江县地。开皇三年(583年),废庐江郡,庐江县改属庐州(改合州为庐州)。今县境分属合肥、庐江两县。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庐州为庐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唐朝大业十四年五月,改郡为州,今县境仍分属庐江、合肥两县,属庐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划合肥县南、庐江县西,置舒城县(治舒城,今城关镇),属淮南道庐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庐州为庐江郡。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庐江郡改属淮南节镇;二年十二月,复名庐州。
五代十国时期天祐三年(906年)十月,舒城县属德胜军,又称庐州节镇。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唐亡,舒城县属吴国庐州。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后周改德胜军为保信军,舒城县属保信军庐州。
宋元
北宋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北宋代后周,舒城县属庐州。至道三年(997年),庐州改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年),庐州改属淮南西路。金天会五年(1127年)北宋亡,沿袭旧制。
南宋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舒城县属南宋淮西路庐州。建炎十一年(1138年),南宋收复庐州。是年二月,崔皋败金兀术于舒城,地属南宋。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庐州降元,舒城县改属江淮等处行省淮西道宣慰司。二十八年(1291年),舒城县改属河南江北等处行省淮西江北道庐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吴王朱元璋收复庐州路,改设庐州府,创江南行省。后复为元兵所据。二十六年(1366年),复克庐州府,改属江南行省。
明清
明朝吴二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明,改元洪武,舒城县仍属江南行省庐州府。同年八月,属庐州府直隶中书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庐州府改隶六部,永乐元年(1403年),庐州府改属南京,后称南直隶。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张献忠破舒城,改名得胜州,进取庐州。崇桢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明亡,舒城县仍属南直隶庐州府。同年五月,改属南明弘光政权滁和镇。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十六日,入清,舒城县仍属南直隶庐州府。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5日),舒城县改属江南省庐州府。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庐州府改属安徽省。九年四月丁亥(1670年8月30日),改属庐凤道。雍正十三年七月十三日(1735年8月29日),改属庐凤颍道。同治四年六月甲午(1865年7月23日),舒城县改属安庐滁和道庐州府。光绪三十四年五月甲午(1908年6月8日),改属皖北道庐州府。咸丰三年(1833年)十月二十九日,太平军占领舒城。威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六日,太平军撤出县城。在太平天国建政期间,舒城县属安徽省庐州郡。
中华民国时期
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庐州军政分府光复舒城县。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道、府,舒城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6月2日,改属安徽省安庆道。
民国16年(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一、二师克舒城。7月,改属南京国民政府安徽省。
民国21年(1932年)4月2日,舒城县改属第三区。同年10月10日,舒城县属安徽省第三专区。27年(1938年)6月7日,舒城县国民政府迁往中梅河镇。6月8日下午4时,日军侵占舒城县城。
民国29年(1940年)7月,改第三专区为第二专区。30年(1941年)舒城国民政府迁回城关镇。
民国36年(1947年)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解放舒城县城,组建舒六县民主政府(驻毛坦厂),辖舒城毛竹园、晓天、中梅河、张母桥区;同时组建舒城县民主政府(驻城冲),辖乌沙、杜店、西沙埂、西汤池、西街、曹家河区。同年11月15日,成立皖西行署。29日,设专区。舒城县属皖西行暑二专区,舒六县属三专区。
1949年1月22日,全县解放。5月1日,舒城县民主政府改为舒城县人民政府,县政府迁城关镇,恢复旧域,属皖北行署六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舒城县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六安专区。
1955年,舒城县人民政府改称舒城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5月13日,成立舒城县革命委员会。1979年11月27日,改称舒城县人民政府。
1999年9月2日,撤六安地区成立地级六安市,舒城县属六安市。
自然地理
编辑位置境域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北麓、江淮之间,东邻庐江,西连岳西、霍山,南界桐城、潜山,北毗金安、肥西,是合肥近邻,长三角纵深腹地,合肥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省会辐射西南的联接带,历来有“五省要冲,七省通衢,江淮腹地,皖中咽喉”之称。介于北纬31°01'~31°34',东经116°26'~117°15'之间,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49.5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
舒城县区划图
气候
舒城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年平均日照时数1803.5小时,年平均日照41%,年平均无霜期224天。太阳光能总辐射量平均112.6千卡厘米。年平均温度在12.9~15.6℃,极端最高温度为40.5℃,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17℃;最热为7月,最冷为1月。年平均降水量1149.1毫米,春夏降雨最多占全年67.2%。年平均风速2.0米/秒,最大风速为19米/秒。
地质
地质构造
距今约18亿年前的五台一吕梁运动期,舒城大别山群地壳全面褶起,轨迹方向向北西延伸,晓天—磨子潭断裂带开始形成。距今1.37亿年中代燕山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断裂作用比较强烈且有明显控制作用。晓天—磨子潭断裂带两侧,南升北降作用进一步加强,形成一些开阔盆地,并堆积了较厚的早第三纪沉积物。距今2~3百万年的喜山运动继承前期褶皱,呈一些孤立平缓的盆地,长轴方向为北西西至近东西向。梅山—西汤池断裂,横穿舒城县,呈北西西延伸,位于梅山、响洪甸、龙河口水库连线上,沿线岩石破碎,麋棱岩化石发育形成宽4~7公里的破碎带。磨子潭—晓天(桐柏—桐城)深大断裂带经舒城县晓天至霍山磨子潭向北西西方向蛇曲状延伸,境内还有一系列的北北东向不连续的小断裂存在。北北东向郯城—庐江深大断裂通过舒城县境东侧。由于地壳运动褶皱,断裂活动,塑造今日舒城之山川大势。
地层
舒城县地层构造有:第三系的定远组、戚家桥组;侏罗系的毛坦厂组,岩石为安山质粗面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分布于晓天、五显、张母桥、龙河口、春秋、南港、舒茶等乡镇;震旦系的庐镇关群小关河组、仙人冲组,岩石为花岗岩、辉岩、橄榄岩、麻岩,分布于晓天、庐镇、河棚、汤池、阙店、五显等乡镇;燕山期闪长岩,分布于山七镇,正长岩分布于西街、城冲;白垩系的晓天组,属湖相沉积,岩性为泥质粉砂岩、页岩类凝灰质砾岩、合砾砂岩,分布于晓天镇部分地区;第四系黏土、亚黏土、亚沙土、沙、砾石,多分布于杭埠河、丰乐河中、下游的平原圩湾区,最大厚度230米。
地形地貌
舒城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作阶梯状下降。地貌大体分山地、丘岗和平原三种类型组合。最高点柱突尖(即猪头尖),海拔1539米,最低处为杭埠镇胜合村民组,海拔6.8米。
山地
海拔1539~500米,面积约178.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8.5%。分布于县境西南部,与霍山、岳西、潜山县和桐城市接壤处,分为中山和低山。中山主要分布在小涧冲林场(即万佛山)和平田、查湾、洪庙、庐镇、河棚、晓天等乡镇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柱突尖、三天门、四方尖、扁担撬、大红岩、黑山尖、独山尖、牛角尖、龙王包、大麻岩、王道人坟、大徽尖、花岩山、鸡冠石等。其特点是山高坡陡谷深,坡度一般在35~40度,最大达70度。低山主要分布在晓天、庐镇、河棚、城冲、汤池、五显等乡镇内,海拔1000~500米。一般坡度较小,多分布于中山之侧或延伸部分,绝对高程在800米上下,相对高差在600米左右,坡度小于25度。
丘岗区
海拔500~50米,面积约1050.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50.1%。丘陵主要分布山七、高峰、五显、阙店、春秋、汤池、龙河、南港、舒茶、干汊河、张母桥等乡镇,大于25度陡坡占该地区三分之一。基岩主要由凝灰岩和紫色凝灰质沉积岩所组成,间有片麻岩等,局部有下蜀黄土。由于植被破坏,土壤侵蚀严重。浑园的紫色丘体,土层浅薄,仍为荒坡秃顶。丘谷和河谷,土层较为深厚。岗区分布于张母桥、棠树、龙河、南港、干汉河、柏林等乡镇。其地面形态呈台状多起伏,可分解为岗、冲、畈。
平原区
海拔50米以下,面积约870.9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41.4%。分布于杭埠河中下游和丰乐河下游南岸,包括千人桥、城关、杭埠、柏林、马河口等乡镇。平原由河滩和阶地所组成。阶地一般高出河漫滩0~4米左右,由杭埠河、丰乐河泛滥沉积而成,地面组成物质主要为壤质河流冲积物,沙质沉积物;位于东部巢湖盆缘湖滩,则有河相湖相沉积物组成,海拔在7米左右,多为圩田。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全县水域总面积157.68平方千米,不均匀分布于山地、丘岗和平原三种地貌中。主要河流有杭埠河、丰乐河,由西向东蜿蜒而下注入巢湖,归属长江水系。唯有查湾乡桃李河流向西北,入淠河,属淮河水系。
杭埠河
发源于岳西县石关乡同安寨南界岭头。杭埠河全长145.5千米,流域面积1970平方千米。其中舒城境内长99.17千米,流域面积1587.5平方千米。由红石嘴入县境晓天镇南岳村,经晓天镇合朱河,至大河口合天苍水,于山七镇双桂村碎石滩注入龙河口水摩(万佛湖)。龙河口水库汇集河棚河,出库后经龙河镇,至阙店乡叶畈村雷石坎合龙潭河,经七门岭、周瑜城遗址、马河口、白马垱、将军垱,至杭埠镇太平村入庐江县境迎水庵村,再至肥西县新河口,注入巢湖。
杭埠河
丰乐河
古称桃溪,清代称后河、界河。发源于金安区烤炉寨,经东河口、南官亭,入舒城县张母桥镇砂院村,至龙嘴合后河,经棠树、柏林、桃溪、千人桥、杭埠6个乡镇。全长117.5千米,是舒城县与金安区、肥西县的天然边界线。在舒城境内有后河、张母桥河、二里半河、龙潭河、谢河、猪槽沟、三汉河、钱大山河、小南河、新仓河、梅林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丰乐河流域位于江淮分水岭南侧,自西向东流至三河镇下的大潭湾汇合丰乐河水注入巢湖。流域面积2197平方千米,干流长118千米,其中舒城段长55千米。该河上游有三条大支流汇合于双河镇至龙咀河段。南源张母桥河,源出毛坦厂镇大山寨,东流过南官亭、将军山渡槽、张母桥至龙咀;中源张家店河,源出凤凰台的驻马尖,过打山渡槽至双河镇与思古潭河汇流,流域面积288平方千米;北源思古潭河,源出小椿树岗,经孙岗流至双河入丰乐河,流域面积399平方千米。然后汇进界河、龙潭河、二里半河、朱槽沟河、花岗河与方桥河等。
丰乐河
地下水
舒城县因受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地下水比较丰富。据《六安地区水文地质测量报告》,舒城县山区地质为太古变质岩,长期裸露,并有多次火成岩侵入和喷发,受长期风化剥蚀,裂隙发育,储水条件较好,地下水多以泉的形式排出,出水量在2吨/小时以内:岗区地质为上更新纪洪冲积裂隙,含水组覆盖由粘亚土组成,含水性差,水层深在5~10米,出水量在1吨/小时以下;圩区地质为松散岩深埋孔隙淡水富水区,代表钻孔舒三镇,在9.23~37.1米地层中,有厚达26米的中粗砂夹小砾石层,水层深在2~5米,出水量在16~28吨/小时。春秋乡泉堰村柳抱泉,日出水量100多立方米,经化验鉴定,属钙镁碳酸盐型,矿物质含量稍低于青岛崂山矿泉水,有开发价值。还有晓天、山七、汤池、春秋等镇有温泉,水温在20℃以上,其中汤池温泉水温最高达80℃。
水利
2004年底,全县有水库67座:大型1座,小(一)型3座,小(二)型63座。其中,1993年、1994年,在平田乡张田村和晓天镇盱安村各建小(一)型水库1座,总库容量分别为351.2万立方米,171.1万立方米;1986年,在汤池镇鲁畈村、河棚镇关颈村、南店乡闹店村各建小(二)型水库1座,总库容分别为10万立方米、11.5万立方米、11.5万立方米。除险加固水库38座,总投资4432.5万元。其中小水库37座,投资332.5万元。
龙河口水库
属大型水库,位于舒城县中部,距城27千米,控制来水面积1120平方千米,总库容8.2亿立方米,拥有国家级Ⅱ类水质,湖面50平方千米、蓄水8.2亿立方米。龙河口水库1958年动工兴建,1969年10月竣工,库坝有东、西大坝和10座副坝。东西大坝灌浆长600米,进尺36.9万米;主坝防浪加固,上游库内抛石4.8万立方米,主坝上游干砌石护坡长600米,工程量1.25万立方米;8座副坝干砌石护坡长998米,工程量1.23万立方米;梅岭进水闸、牛角冲进水闸、溢洪道泄水闸除险,上下游护坡更新改造,消力池冲毁后重建,土石方580立方米,混凝土1540立方米,护坡长418米;挖移溢洪道上游“库中山”,土石方1150万立方米。龙河口水库是杭埠河灌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地,水库灌溉面积155万亩,主要承担舒城、六安部分农田的灌溉任务。
龙河口水库全景
傅冲水库
位于舒茶镇傅冲村,建于1980年,集雨面积5.4平方千米,钢筋混凝土立体坝,坝高27米、长130.2米,总库容21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57.65万立方米。灌溉傅冲、小河湾、山埠、茶园、红旗、舒茶、石塘等村农田5000亩、茶园3000亩。
傅冲水库
土壤
舒城土壤分布,因受地形、母质、水文的影响,各种地貌都有不同,所以分布比较复杂,既有垂直带谱系列,又有水平系列。土壤状况有7个土类,12个亚类,38个土属,82个土种。主要土类有黄棕壤、棕壤、潮土、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水稻土7类。
草甸土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顶平台处,是受高海拔、低温、潮湿等条件影响发育而成,面积小而零星,仅见于猪头尖连片草地110亩。
棕壤分布于晓天、河棚区的南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林地,面积约11100亩。
黄棕壤分布于海拔40~800米的山区、丘陵、岗区,面积1453286亩,以林地、旱地为主。
石灰土分布于晓天、河棚区,面积1825亩,多为林地。
紫色土分布于海拔100~400米的丘陵地区,即龙河口、张母桥、南港区的大部分乡村,呈酸性或微酸性,面积233334亩,多为林地、茶园、旱地。
潮土分布于海拔7~40米的杭埠河、丰乐河中下游沿岸,即干汊河、南港、桃溪、千人桥区的部分乡村,面积30754亩,主产水稻、蔬菜、麻、姜、蒜、油菜等。
水稻土分布于海拔7~400米的丘、岗、圩区,即龙河口、张母桥、南港、干汊河、桃溪、千人桥区、城关镇的大部分乡村及晓天、河棚区的河谷平原,面积860205亩,大部分是潴育型水稻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舒城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耕地53299.45公顷,种植园用地5498.66公顷,林地105060.04公顷,草地493.69公顷,湿地622.0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766.1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717.3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625.24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底,舒城县已发现矿产13种,据初步统计查明占有资源储量的矿区10处。已探明储量普通萤石、建筑用凝灰岩、建筑用安山岩等,资源储量规模均为小型及以下。舒城县10处矿区中战略性矿产仅有普通萤石,为安徽省舒城县新街萤石矿,开采规模为小型,勘查程度已达到详查程度。其余9处矿区均为建筑用石料矿产,其中有7处建筑用凝灰岩,2处建筑用安山岩矿。全县已开发利用矿产3种,年产矿石总量约582.42万吨。全县矿山10家,其中大型矿山9家,小型矿山1家,无中型矿山。建筑用石料矿业经济在全县矿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全县建筑用石料矿山9家,年产矿石总产量580.92万吨,占全县矿石年产量的99.74%,产值48525.85万元,占全县矿业年产值的92.38%。
截至2023年,舒城县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21种(含亚种)。有各类矿床(区)168个,其中大型矿床2个,中型矿床4个,小型以下162个。金属矿产有铁、金、银等,规模均不大。
水资源
2022年舒城县全县水资源总量9.4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9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1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0.50亿立方米。2018年全市6座大型水库和城东湖、城西湖年末蓄水量34.17亿立方米,较年初减少8.10亿立方米;6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0.182亿立方米,其中龙河口水库年末蓄水量4.123亿立方米。岗圩区平均每亩耕地径流量为549立方米;山区平均每亩耕地径流量为6120立方米。舒城县地下水类型多,储运背景复杂,富水性差异大,交替循环快。
森林资源
全县林地面积103022.7公顷,森林面积99974.9公顷,森林覆盖率47.39%,绿地面积106390.8公顷,林木绿化率50.43%。在林地中,有林地98474.8公顷,疏林地9.6公顷,灌木林地3149.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06.3公顷,苗圃地379.5公顷,无立木林地430.5公顷,宜林地151.4公顷,辅助生产林地17.1公顷;林业用地与森林资源。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62886.7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7900公顷,地方公益林34986.7公顷;各类林木蓄积量。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462853立方米,其中乔木林地面积91797.4公顷,总蓄积量为3967495立方米,四旁树蓄积为438015立方米,散生木蓄积为57271立方米。全县竹林面积6677.4公顷,竹林株数2310.2万株。林地中林地、林木使用权状况:国有面积2279.9公顷,占2.21%;集体及个人面积100742.8公顷,占97.79%。
生物资源
家养畜禽以牛、猪、鸡、鹅、鸭为主,水产以鲢、鳙、青、草“四大家鱼”为主,计有6目8科、40多种。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生姜、大蒜、麻、蔬菜为主;林业以松、杉、竹、茶、栗、桐、油茶、柳、杨、桃、榆等为主,计有79科、372个品种;中药材以桔梗、半夏、贝母为主,计有203科、657个品种。舒城名特产有“龙舒贡席”、绿茶、兰花茶、生姜、大蒜、板栗、麻袋、桂花、桔梗、羽毛、皮张等,畅销国内外市场。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舒城县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暖温带过渡地区,构成了较为丰富的植物区系成分,既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也有暖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有维管束植物147科、658属、1328种。舒城海拔800米以上山区,自然植被保护较好,以常绿针叶松、杉、柏和阔叶青冈、苦槠以及落叶乔木山槐、栗、栎、灌丛木为主,计有79科、372个品种。海拔800米以下丘陵、岗、圩、畈区,以杉、松、茶、桐、榆、柳、杨、桃、竹、荒草和农作物为主。列为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种2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2种:银杏、银缕梅,国家二级保护的7种:香果树、连香树、杜仲、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朴、榉树。省级珍稀树种14种:三尖杉、金钱松、领春木、天目木姜子、黄山木兰、天女花、巨紫荆、青檀、天竺桂、黄山花楸、银鹊树、青钱柳、安徽杜鹃、小勾儿茶。1986年后,引进铅笔柏、蜀桧、木荷等44种。古树名木有:香果树、华盖松、凤凰树、仪仗松、夫妻树、银杏王、薄壳山核桃、将军渡古树。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