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黄冈市,古称黄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辖地级市,地处湖北省东部,京九铁路中段,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武汉市山水相连,面积17446平方千米,占湖北省总面积9.4%。截至2022年,黄冈市常住人口为579.02万人,下辖1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8号。 黄冈因黄冈山而得名,据明代弘治年间(1501年)《黄州府志》记载:“黄冈山,在府城南。”因此称为黄冈。...

黄冈市,古称黄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辖地级市,地处湖北省东部,京九铁路中段,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武汉市山水相连,面积17446平方千米,占湖北省总面积9.4%。截至2022年,黄冈市常住人口为579.02万人,下辖1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8号。

名称

编辑

黄冈因黄冈山而得名,据明代弘治年间(1501年)《黄州府志》记载:“黄冈山,在府城南。”因此称为黄冈。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改南安县为黄冈县。1949年,设黄冈专区。1995年12月,撤销黄冈地区,设立黄冈市。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时期

黄冈在旧石器时代,区域即有人类居住。夏商时代,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即为皋陶后人的封地。舜帝时,禹曾奉帝舜命治水,至于大别,疏浚九江。

春秋战国时,本地属楚国。楚考烈王八年(前255年)楚考烈王八年楚灭邾,迁其君、民至此,境内始有邾城。

秦汉至南北朝

秦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先分属南郡九江郡,后属衡山郡。楚汉之际,楚项羽以衡山郡立衡山国,国都邾城。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汉高祖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恢复为衡山郡,属淮南国。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恢复衡山国。境内皆属衡山国、郡。元狩二年(前121年),分衡山郡及南郡共十四县置江夏郡,驻西陵,黄州、蕲春等地属江夏郡,黄梅、武穴等地属庐江郡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年)立蕲春侯国,传三世,复为蕲春县永嘉元年(145年)江夏“蛮”起义,被州郡所败。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进攻江夏,太守黄祖大败,得甘宁救脱。黄祖仅命甘宁为邾长。宁招揽士卒,旋投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驻地蕲春,辖今蕲春、黄梅、黄州等地。

三国时,分属魏弋阳郡和蕲春郡。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撤销蕲春郡,辖地划入武昌郡,第二年,寻阳县划属庐江郡,西陵、邾县、蕲春县改属弋阳郡。永嘉三年(306年),晋惠帝恢复司马西阳王爵位,先后将西陵、邾、蕲春等县划属西阳国。晋朝永嘉年间发生内乱,北方人渡淮南移。咸和四年(329年),西阳国司获罪被诛,西阳国改置为西阳郡,郡址在邾城附近,辖西阳、邾、西陵、蕲春等县。咸康四年(338年),在邾县侨置豫州,五年,豫州侨迁芜湖,西阳郡沿属豫州。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在九江王英布旧城置南新蔡郡,辖蕲阳及侨置4县,属南豫州,始为两郡并治。

南北朝时武装割据,域内建置更迭频繁。南朝宋分西阳郡置建宁左郡。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西阳郡划属郢州,大明八年(464年)南新蔡郡改属江州南朝齐时,建元二年(480年)又置齐安郡,驻齐安,置安蛮左郡,驻木兰,永明四年(486年),又置齐昌郡,驻齐昌。南朝梁时,西阳郡仍属郢州,并分西阳县置信安县。又在蒙笼城置定州,在白沙关城置沙州,在大活关(今大悟东)置湘州,在鹿城关署北江州。北朝占领江北时沿袭南朝旧制,北齐天保年间,曾在域内置巴州、衡州、罗州等,北周废巴州置弋州,改罗州为蕲州,置永宁县,并将置于黄城镇的南司州改名为黄州。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全国,撤销原置州郡,实行州县两级制。开皇五年(585年),移置黄州于衡州,分设黄州、蕲州总管府,分属两府。开皇九年(589年)改两府为两州,将永兴改为新蔡县,永宁并入齐昌县,西阳并入南安县,在义城置罗田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南安为黄冈、齐昌为蕲春、新蔡为黄梅、梁安为木兰、信安为麻城县。大业三年(607年),又将两州改为两郡,黄州改为永安郡,治所移驻黄冈,辖黄冈、黄陂、木兰、麻城4县;蕲州改为蕲春郡,治所驻蕲春,辖蕲春、浠水、蕲水、黄梅、罗田5县。仍为两郡并治。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永安郡改为黄州,且置总管府(武德七年改为都督府)辖黄冈、堡城、阳城。武德四年(621年),改蕲春郡为蕲州,辖蕲春、兰溪、永宁县。并在麻城置亭州;在黄陂复置南司州;在黄梅置南晋州。武德八年(625年),撤销南晋州、亭州、南司州,属地分属黄州、蕲州。贞观元年(627年),撤销都督府,天宝元年(724年)改黄州为齐安郡,蕲州为蕲春郡,两郡并治。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两郡为两州,均属淮南道。时黄州仍驻黄冈,辖黄冈、黄陂、麻城3县;蕲州驻蕲春,辖蕲春、蕲水、广济、黄梅4县。建中四年(783年)曹王李皋伊慎大败叛将李希烈于黄梅蔡山,收复蕲州、黄州,两州并治。中和五年(885年),黄州治所迁今驻地长江边。乾符四年(877年)乾符四年春末,王仙芝率起义军至黄州,攻蕲州。十月,王仙芝率所部又攻黄州、蕲州,被招讨副使曾元裕所败。五代时,黄蕲二州先后属杨吴、南唐后周,其州县隶属仍沿袭后朝旧制。

宋元时期

宋朝仍为黄州、蕲州共治,先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年)属淮南西路。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岳飞会兵蕲、黄,自黄州经罗田,至庐州抗击金兵。元祐八年(1093年)曾分蕲水县置罗田县,后废。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完颜合达率部陷麻城。嘉定十四年(1221年)二月,金先后攻破黄州,蕲州等地。景定三年(1262年),蕲州治所迁至今蕲州,辖蕲春、蕲水、广济、黄梅4县。咸淳六年(1270年),分蕲水县置英山县。黄州辖黄冈,黄陂、麻城3县。后历经元、明、清代,黄、蕲二州治所驻地不变。端平三年(1236年)至咸淳十年(1274年),蒙古先后多次围攻鄂州、黄州,于咸淳十年攻破黄州、蕲州。

元代改两州为两路,各设总管府,两路并治。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置罗田县;十五年(1278年)英山划属安徽六安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在黄州设黄蕲州宣慰司,辖黄州、蕲州、光州3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撤销宣慰司,黄州、蕲州直属湖广行省。二十九年(1292年)均改属淮西道,第二年又改属河南江北行省。黄州路辖黄冈、黄陂、麻城3县,蕲州路辖蕲春、蕲水、广济、黄梅、罗田5县。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徐寿辉在罗田多云山起义,以红巾为号,占蕲水及黄州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朱元璋部战败陈友谅,占领蕲、黄。

明清时期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黄州路、蕲州路为黄州府、蕲州府,两府并治,同属湖广行省,并在黄州修筑城池。洪武九年(1376年),降蕲州府为州,撤销蕲春县,政归蕲州直理,蕲州仍辖其他各县,与黄州府同属湖广布政司,不久改属河南。洪武十一年(1378年),蕲州仅代辖广济、黄梅两县,属黄州府管辖,自此以后蕲州与黄州合二为一。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州府仍划属湖广布政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黄安县。到此,黄州府辖有黄冈、麻城、黄陂、黄安、蕲水、罗田、广济、黄梅8县和蕲州。明末崇祯时期,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和明军先后在境内混战。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康熙三年(1664年)蕲州不再辖县,黄州府属湖北布政司,雍正七年(1729年)黄陂县划属汉阳府,黄州府辖黄冈、黄安、麻城、罗田、蕲水、广济、黄梅7县和蕲州。咸丰二年(1852年)至同治七年(1868年)太平军和东捻军在境内先后与湘军及清军爆发多次战役。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黄州被清廷《修改长江通商章程》准为非通商口岸船舶停泊所。清末,境内不断发生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教案。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废黄州府,改蕲州为蕲春县。各县属湖北省武汉黄德道,民国七年(1918年)北洋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率本部进驻武穴,驻武穴时军纪严明,地方安谧。民国九年(1920年)湖北增设汉黄镇守使,使署驻汉口,行营设在黄州。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各县直属湖北省政府。民国十六年(1927年)黄麻暴动,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民国二十年(1931年),红四方面军攻克黄安,改黄安县为红安县。相继成立红安、麻城、黄冈、蕲春、广济、黄梅等县苏维埃政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划为省三、四行政督察区,各设专署,为湖北省政府辅助机关。三专署驻蕲州,辖蕲春、广济、黄梅、蕲水、罗田和本年从安徽划入的英山县;四专署驻黄安,辖黄安、黄冈、麻城和划入的黄陂县,又于第二年初分置礼山县,亦属四专署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5年)六月,改蕲水县为浠水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三月,第三、四行政督察区在蕲州合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第二年元月治所迁黄州。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8日,日军攻占蕲州,此后黄州、团风、新洲、阳逻先后沦陷,境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元月,第二行政区署在黄冈县北部的黄土岭改组为鄂东行署,代行省政府职权,并先后增辖孝感县和第三行政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成立黄冈(中心)县抗日民主政府及豫鄂边区行政公署鄂东办事处,后改为鄂东行政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成立长江行政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鄂东行署迁回黄州,恢复为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成立鄂豫行署第四、五专署,各县也先后成立人民民主政府。四专署辖黄冈、新洲、麻西、麻东、浠水、罗田等县,五专署辖蕲南、蕲北、广济、黄梅、英山等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至5月中旬,各县相继解放。5月初,第四、五专署在浠水合并为黄冈行政区专员公署,6月更名为黄冈区行政公署,7月迁黄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5月,黄冈区行政公署更名为黄冈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6月,分黄冈县置新洲县。1952年6月,大冶、阳新、鄂城、黄安4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8月,分置兵堡县,9月更名为胜利县,黄安县复名为红安县。1955年5月,专署更名为黄冈专员公署,8月,撤销胜利县,10月,黄冈县驻地由团风迁黄州。

1959年元月,大冶划属黄石市,1965年9月,鄂城、阳新两县划属咸宁专区。“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黄冈专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作为专区领导机关。1968年元月,成立黄冈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1月撤销,设黄冈地区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

1979年12月,鄂城县划归黄冈地区,并建置鄂城市,亦驻鄂城。1983年10月,划鄂城县、市及黄冈县的黄州镇,建地区级鄂州市,直属省政府管辖,同时,划新洲县属武汉市。1986年7月撤销麻城县,设麻城市。1987年5月,撤销鄂州市黄州区,恢复为黄州镇,复归黄冈县。12月,撤销广济县,设武穴市

1990年12月,撤销黄冈县,设黄州市。1995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地区和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治所驻黄州,并建置团风县和黄州区。2010年10月9日,省委、省政府明确龙感湖农场设立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由黄冈市管理。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4°24′~116°07′、北纬29°45′~31°40′,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黄冈市党、政、军机关驻地黄州,西距省会武汉78千米,东西最长距离168千米,南北最宽跨度208千米,面积17446平方千米,占湖北省总面积9.4%。

黄冈市

气候

黄冈市位于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南部沿江一带呈现出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征,中北部丘陵山区又具有北亚热带向南湿带和中温带过渡的气候特征,特点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为1913.5小时~2161.5小时,平均温度15.7℃~16.9℃,西北部的红安、麻城15.7℃~16℃,东南部的黄梅、武穴16.8℃,南北相差1℃左右。各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2.3℃~4.1℃,7月最高,为28.4℃~29.3℃。无霜期237天~278天,以红安县最短,团风县最长。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毫米~1700毫米之间,年降水日数在110.5天~146.8天之间。在地域分布上由东向西递减,北多南少,降雨集中在4月~9月,约占年雨量的70%~75%,其中连续3个月最大降水量占年雨量的41.9%~48.4%。

地质

地质构造

黄冈市地处大别山复背斜,核部为大别岩群,翼部为红安岩群,组成西北-东南向的基底褶皱。在大地构造上,黄冈市处于秦岭褶皱系桐柏—大别中间隆起大别山复背斜之次级构造——浠水褶皱束(四级构造单元)中,地处大别山断块,整体构造样式为复背斜,背斜核部地层为大别群,翼部为红安群,背斜方向北西。

地层

黄冈市地处秦岭—大别造山带,太古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基底以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变质岩广泛分布于黄梅、团风以北的秦岭褶皱地区。中、新生界地层分布于南端及麻城以西地区。岩土体划分为四类,为第四系松散岩类、软弱—次坚硬中—厚层状变质岩类、较坚硬中—厚层状碎屑岩类及坚硬岩浆岩岩类。第四系松散岩类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及崩积黏土、粉质黏土、碎石土、砂砾(卵)石等。软弱—次坚硬中—厚层状变质岩类地层岩性主要为元古界、太古界深变质的片岩、白云钠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等。较坚硬中—厚层状碎屑岩类地层岩性主要为白垩系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坚硬岩浆岩岩类地层岩性主要为大别—吕梁期侵入岩,岩体由酸性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及基性岩组成。

地形地貌

黄冈市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境内自北向南逐渐倾斜,总面积中平原占12.2%,岗地占10.3%,丘陵占43.3%,山地占34.2%。黄冈市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主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6座,位于罗田、英山两县的天堂寨主峰海拔1729米,为黄冈市最高点。中部为丘陵区,海拔多在300米以下,高低起伏,谷宽丘广,冲、垅、塝、畈交错。南部为狭长的平原湖区,海拔高度在10~30米之间。

水文水利

水文

  • 河流

黄冈市境内有倒水、举水、巴水、浠水、蕲水及华阳河六大水系,自北向南穿越全区注入长江。干流总长754.2千米。境内除六大水系外,长5千米以上的小溪河流有3731条,总长约12268.3千米,其中长2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1条。长江沿黄冈市区境东南流经黄冈、浠水、蕲春、武穴、黄梅五县(市)。

长江自武汉东下出阳逻,左经倒水口,沿北岸新洲县双柳镇,于大埠街鹅公颈举水口入境,称武汉至丸江段,也称中游下段,境内长度215.5千米,境内分汊河段9段共长170千米,占流长83%,平均分汊系数1.34,均属二级微弯分汊河段,直线全长131千米,弯曲长205千米,弯曲率1.56,平均坡降0.403‰,多年平均过境水量约7200亿立方米,年平均过境流量约23900立方米每秒,平滩水位均宽1900~2000米,团风洲最宽为8000米,田家镇最窄为700米,中水期平均深15.65米。

黄冈市

长江黄冈段

倒水源出大别山西端南麓河南新县庆儿寺沟,海拔765米,自北向南,流经新县南部箭杆河等地。自泥家河进入红安县境。倒水全长163.3千米,为全区两条跨省水系之一。流域面积1793平方千米,有大小河流323条,分布于河南新县,湖北红安、新洲县,其中长10千米以上的支流13条,左岸有东岳庙、下店、麦芽冲、滴水岩;右岸有七里坪、金沙河、高桥河等9条,干流自东北偏向西南,北高南低,形成狭长地带。

黄冈市

倒水

举水为鄂东北长江北岸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鄂、豫边界大别山中段南麓麻城市境蜂包裂山。自北向南流经两河口、福田河、县城、闵家集、中一、宋埠、歧亭至三店分子街,进入新洲县。途径黄冈边界,在著名团风弯道大埠街鹅公颈注入长江,全长168千米,流域面积4061平方千米。

黄冈市

举水

  • 湖泊

黄冈市湖泊大多分布在沿江平原及沿河浅丘区,湖泊多为淤积浅滩型。境内计有大小湖泊260个,水位水面约370平方千米,较大的湖泊有黄草湖、白潭湖策湖赤东湖、武黄湖、太白湖、龙感湖。湖水与江水同涨同落。由于于历年泥沙淤积,人工围湖垦殖等因素,湖泊数量和面积已大大缩小,有的湖泊已不复存在,常年水面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21个,常年水位水面面积424.39平方千米。

  • 地下水

黄冈市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松散岩类孔隙水自上而下厚度一般在0~27米,地下水位埋深0.6~6米。碳酸盐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武穴、黄梅和蕲春一带,地下水赋存于标高-100米以下。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埋深大体在地表以下4.5~6米,厚度>50米,该地下水水量贫乏,泉流量一般<10立方米/天,单井涌水量<20立方米/天。山丘区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红安一带为黄冈市低值区,小于10万立方米/平方千米,霸水、漏水中上游为黄冈市高值区,为20万立方米/平方千米~30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平原区地下水富集程度高,以孔隙水为主,局部有少量的裂隙水,革开州至田镇一带零星分布极少量的岩溶水。北边地势较高的平原岗地,含水较少,为10万立方米/平方千米~20万立方米/平方千米,长江北岸冲积平原为地下水高值区,为20立方米/平方千米~50立方米/平方千米,沿长江自南向北递减。

水利

黄冈市(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大中小型水库1237座,其中大型水库12座,中型水库38座,小Ⅰ型水库192座,小Ⅱ型水库994座,总库容50.63亿立方米,塘堰28万口,蓄水22.39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31.86万公顷;泵站5149座,其中大型泵站5座,中型泵站18座,小Ⅰ型泵站351座,小Ⅱ型泵站4775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592处,其中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112处,千人以上工程150处,其他工程1330处。

白莲河水库位于稀水河中游白莲河镇,1960年10月建成,是湖北省第三大水库,鄂东第一库,水库库容12.28亿立方米,岛屿60个,湿地范围6653.75公顷,水文区属长江流域,水域面积6.2万亩,水库正常蓄水位104.00米,防洪高水位104.90米,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第一溢洪道、第二溢洪道、西干1号输水涵管、西干2号输水隧洞、灌溉东干输水隧洞、白莲河水力发电厂、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建筑物等组成,主坝和副坝均为黏土心墙坝,坝顶高程111米。主坝长度259米,坝顶宽8米,最大坝高69米。

黄冈市

白莲河水库

土壤

黄冈市由南而北分为两个土壤地带,北纬30°30'以南的丘陵岗地属中亚热带红壤地带,在北纬30°30'以北低山丘陵属北亚热带黄棕壤地带,其中东北部大别山脉在海拔1500米以上山地,则是棕壤。过渡性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貌单元和繁多的植被类群,决定了土壤类型的多样性。据黄冈市第二次土壤普查,黄冈市有红壤、黄棕壤、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及水稻土等7个土类,15个亚类,70个土属,269个土种和878个变种。以亚热带黄棕壤和中亚热带红壤两个地带性土壤占主导地位。水稻土分布广泛,约占黄冈市耕地面积的73.13%。其土壤具有酸碱度适中,有机质含量不足,土壤疏松,质地偏砂等特点。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黄冈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黄冈市有耕地48.5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麻城市、黄梅县、浠水县;园地7.3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罗田县、麻城市、英山县;林地75.94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麻城市、罗田县、蕲春县、英山县;草地1.1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红安县、麻城市、蕲春县;湿地0.6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州区、麻城市、团风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31万公顷,面积较大的是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和黄梅县;交通运输用地3.37万公顷,面积较大的是麻城市、蕲春县、浠水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7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梅县、蕲春县、浠水县。

水资源

黄冈市属国家水资源长江流域一级区,分为长江中游干流和长江干流下游两个区,按三级区划分为鄂东北区、华阳河区。2019年,黄冈市水资源总量84.70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82.28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4.0332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6.2750亿立方米,山丘区17.7582亿立方米,山丘和平原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0.132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客水量为7220.43亿立方米。水资源时程分配多集中在4月~9月、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水量相差较多,地域分配东北部多、西南部少。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6.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34.8万千瓦。年发电量9.6亿度。

矿产资源

黄冈市境内发现矿产46种(含亚矿种54个),查明资源储量的非油气类矿产29种、亚矿种35个。其中,地热、花岗岩、硅石、水泥用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是黄冈市优势资源和矿业开发支柱矿种;萤石脉石英、石灰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金红石等矿产有较大资源潜力;其他矿种资源总量有限。查明资源储量的非油气类矿床249处,以地热、铁矿磷矿石膏等为主,分布在英山、黄梅、武穴和蕲春,以单一矿种为主。非金属矿以建材、化工及部分冶金辅料矿产为主。其中水泥用石灰岩资源储量7.43731亿吨;长石矿资源储量373.921万吨;冶金用白云岩资源储量1971.2万吨;化肥用蛇纹岩资源储量6283.7万吨;磷矿资源储量2218.6万吨;石膏矿资源储量58728.9万吨;脉石英资源储量440.8万吨;饰面用花岗岩、大理岩等资源储量丰富,遍布黄冈市;地热矿产储量54672千瓦。金属矿主要有刘元铜矿、青蒿铜钼矿、阳城铅锌矿、黄梅铁矿、团风贾庙铁矿、蕲春清水河铁矿、薪春县孙冲锰矿和部分小型金银多金属矿产,查明储量有限。其中金、银、铜、铅、锌、钼主要分布在红安七里坪一麻城等5个重点成矿远景区。

森林资源

2020年,黄冈市林地面积达到1219万亩,森林面积达1141.6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42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3.12%。共完成人工造林162万亩、封山育林380万亩、义务植树7738万株、幼林抚育302万亩、林分改造28万亩。

生态多样性

植物

黄冈市境内有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10个,群系29个,分布高等维管束植物235科1055属2783种,国家一级保护重点野生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大别山五针松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金毛狗、金钱松厚朴等64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5种。黄冈市共有古树名木22716株。其中散生古树数量占湖北省的28.62%,居湖北省第一;古树群落95个,居湖北省第二。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711/

(31)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历史沿革
  3. 先秦时期
  4. 秦汉至南北朝
  5. 隋唐时期
  6. 宋元时期
  7. 明清时期
  8. 中华民国
  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0. 地理环境
  11. 位置境域
  12. 气候
  13. 地质
  14. 地质构造
  15. 地层
  16. 地形地貌
  17. 水文水利
  18. 水文
  19. 水利
  20. 土壤
  21. 自然资源
  22. 土地资源
  23. 水资源
  24. 矿产资源
  25. 森林资源
  26. 生态多样性
  27. 植物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